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 »

鼇頭陳氏祠堂

供稿:獨立寒秋  來源:新浪網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25日

鼇頭陳氏祠堂 

鼇頭鄉洋東村岳祖陳公祠重光晉主慶典

2011-04-09

岳祖陳公祠,俗稱岳祖祠,是奉祀八世祖南嶽公之專祠。公諱漢,字秉□,號南嶽,乃洋東村開基祖桂南公第三子,公生東園、鼇峰、正庵三子,再衍六孫,故謂“三房六腳”。史上多有舉人、貢元、監生,遂有“叔侄賢書”“五州司馬”之美譽,祠前立有科名旗杆石五對,於鼇頭鄉中亦屬鮮有。現派下裔孫逾千戶,計五千餘人,主要聚居於洋東主村、田邊、張厝尾、田下、厝前、廈吳、梅溪等村落,幾占鼇頭本鄉陳族人口四分之一。

岳祖陳公祠,堂號綏成堂,屹立於鼇頭鄉洋東村主村西端,坐北朝南,兩進三開間格局,門樓開三山門,兩側不帶火巷,始建于清代嘉慶二十三年(1818),迄今已近二百載。此次,海內外裔孫回應倡議,慷慨解囊,累計捐資 122萬元。重修歷時八月,除恢復牌匾、旗杆石、石鼓等舊物,還浚疏面前溪、加設護欄、修整榕樹石圍,美化環境,舊顏煥新,於2011年 1月13日(農曆十二月初十日)完工,舉行盛大重光晉主慶典活動,自八世至二十二世共有三百八十六位神主升龕同祀。

出席慶典的有鼇頭陳氏家廟、梅溪大宗分祠、石獅信鄉公祠、後巷璜叟公祠、橋頭平山公祠、廈吳桂南公祠、本村南郊公祠、花樓奕和公祠等理事會和本鄉各村落老人組、村委會代表,張厝尾張氏、蔡厝頭蔡氏鄉親、龍甲村莫氏世親,還有遠道而來的潮陽西臚、上地、新橋、普寧新溪、揭東光裕諸村族親,以及岳祖派下千戶裔孫。

 

西臚維譽公祠落成慶典

2010-05-01



2010年 1月10日,汕頭市潮陽區西臚鎮西臚二村盛況空前,由鼇頭陳氏廿七世裔孫陳億武諸兄弟合力興建的榮德家園落成慶典隆重舉行。作為深具潮汕民俗建築特色的文化景觀,被當地政府定位為“潮汕民俗館”,廣東省原省長、全國人大華僑委原副主任盧瑞華,廣東省政協原副主席李統書,廣東省僑聯副主席、僑青委主任林聖德,武警廣東總隊原政委鄧祖選少將,原海軍南海艦隊副司令員鄧明林少將以及汕頭市領導、各界嘉賓、族親共一千多人出席了慶典。世界陳氏聯誼總會顧問、老幹部陳振鵬族親和鄧明林少將相繼發言祝賀。在禮炮的轟鳴聲中,盧瑞華、李統書等共同為“潮汕民俗館”進行揭牌。

陳億武族親年青有為,事業有成,現為廣東省僑青委副主任、深圳億武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為緬懷先人美德風範,特興建“維譽公祠”以崇宗敬祖。維譽公祠位於榮德家園中軸,兩進兩火巷帶後包格局,盧瑞華親筆題書“崇德堂”堂號牌匾,潮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調研員、潮州日報原總編輯陳映懷族親撰寫祠堂碑記,該祠兩側各以四座四點金建築風格的民居相拱對,形成“九龍吐珠”的龐大建築群,占地面積四十餘畝,氣勢宏偉,工藝考究,精美絕倫。

 

廣澳君義陳公祠

2010-04-11

2010年 4月 4日,在廣澳二十九世裔孫陳楚文族親的引領下,葛洲二十七世裔孫陳茂龍族親專程前往汕頭市濠江區廣澳街道廣澳村,對君義陳公祠進行攝影,搜集寶貴歷史資料,提供給廣大熱心族史的族親共用。鼇頭陳氏空間對此行奔勞的族親致以莫大謝忱。

君義陳公祠,為廣澳陳氏肇基祖君義公祀祠,公乃潮州府海陽縣南桂都鼇頭鄉堤邊村人,系鼇頭陳氏人房十四世祖。明末動亂擾攘,鄉人走避異鄉,君義公隨其兄君良公遷居潮陽縣招收都踏頭埠赤港鄉,及後,公又自赤港鄉徙居潮陽縣砂浦都廣澳村,漁耕為業,宗族繁衍,是為今汕頭市濠江區廣澳街道廣澳村陳氏創始之祖。

君義陳公祠現址,本為君義公蔔葬墓地,隨著廣澳村人丁日盛,聚落建築不斷擴伸,致使公之墓成為村中墓。民國二十六年(1937),在二十五世裔孫陳金河公的倡議下,延請堪輿名師易地點穴,遷築公墓於大山,形勝“雲蓋月”,並號召族人集資在墓址興建了“君義陳公祠”,作為裔孫歲時祭祀列祖、宗族議事聯誼的重要場所。

 

維譽公祠崇德堂碑記

陳映懷

夫崇德者,崇尚聖賢之德、先祖之德也!南宋詩人哲學家朱熹《觀書有感》雲: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凡世代賢明有識之士,深諳淵源為本之理,崇仰源頭活水之功,施行謁祖報恩之效,繼之將其宗功祖德弘揚彰顯而事業卓著,青史流芳!

溯吾西臚陳氏淵源,乃始祖陳公諱獻可之後裔,潮州鼇頭鄉之衍派。獻可公系南宋漳州人,乾道二年高中進士,慶元元年出任潮州太守(刺史),官終吏部郎中、朝奉大夫。陳獻可公一生為官清正,政聲卓著,乃潮州名宦。明洪熙年間,八世祖南溪公惟恭,本桂南公次子,生於鼇頭鄉,出繼仁齋公房,因相中西臚乃風水寶地,遂遷徙至此卜居開基,守器成祧。幸祖德蔭庇,得綿綿垂衍,至明末清初則蔚然潮陽望族。維譽公曾祖學而公乃前清征仕郎(從七品),為官清廉,口碑極善。故吾西臚,可謂鼇頭世澤,刺史家風。八百餘年間,獻可公之歷代子孫,以名宦後裔為幸,以宗功祖德為榮。遑論從宦從賈抑或從農者,無一不在傳承先祖先賢之美德高風,是以世代賢達薈萃,人文鼎盛;當代更是英才輩出,光祖耀宗。

今吾西臚鄉之少仁俊彥陳億文諸昆仲,則為其佼佼者矣!身為三兄之陳奕平率先赴圳,不辭勞苦,歷盡艱辛,披荊斬棘,初創基業。而五弟陳億武猶為出類拔萃!彼自幼聰穎好學,睿智超人。謹記先嚴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大成以德,小成以智之家訓。年方十八便離鄉別井,赴圳一展羽翼,因具遠見卓識殖貨多能,歷經二十餘年奮發而駿業肇興,鴻猷大展,終成大器。現任深圳市億武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市榮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省僑聯常委,廣東省潮商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其聲名遠播,大有作為。

陳億文諸昆仲事業有成之日,慎終追遠,常緬先祖先賢之德,常懷思源報本之心,致力造福桑梓,以其報效萬一。始終銘記其先嚴維譽公(1925——2005)昊天罔極之劬勞。彼知其先嚴一生胼手胝足,勤樸持家。雖一世事農,卻品德崇高,一身正氣,積德行善,扶貧恤孤,深得鄉鄰口碑。而處於風雲年代饑饉歲月,更偕夫人宏英林氏,風雨同舟,共克時艱,嘔心瀝血撫育五男二女,以忠孝節義教誨子嗣,使之滿門春色,蘭桂騰芳。而身為長男之陳奕文,於維譽公積勞成疾不幸身染沉屙之際,義不容辭肩負家庭重任,偕同奕龍、奕虎、奕昌、億武、奕娥、奕珍諸同胞手足,傾心伺奉椿萱,踐行孝悌人倫;秉承先父德澤,弘揚先嚴家風;攜手振興家業,舉力拓展未來;善待貧困孤寡,敦睦鄉情鄉誼。贏得梓裏鄉親交口讚譽。

茲為紀念其生身之本,報答父母舔犢之情,養育之恩,諸昆仲齊心合力,斥下鉅資,于故里興建古色古香精妙絕倫之民宅殿堂。居中為兩進連後庫之公祠,且以其父名諱命名之曰維譽公祠,更得廣東省原省長盧瑞華先生惠賜墨寶,引以殊榮。公祠兩側各以四座四點金式民居建築與之相擁,構成南粵稀有之特色建築格局,曰九龍吐珠。其規模之宏大,氣勢之輝煌,工藝之精湛,實屬遐邇罕見。維譽公之後嗣藉此以祈先人庇佑陳氏子子孫孫生生不息,世代昌隆。

族人感其孝義,謹訂此記,勒石流芳,以垂久遠矣!

鼇頭大宗陳氏宗親訂於己醜年壬申月吉旦

 

西淇村的彭氏婆祠

謝若秋 圖/文

彭氏婆祠位於空港經濟區登崗鎮西淇村陳氏宗祠北側,坐南朝北,為潮汕傳統建築“雙背劍”院落(左側巷厝已倒塌),乃清代乾隆年間西淇陳氏第十六世祖陳嘉琜、陳嘉璠、陳嘉球(庶出)三兄弟為其生母順敬(號)彭氏所建造的專用祠堂。祠堂大門石匾陽刻“坤芳鼎峙”四字,命名與古代其他女祠建築殊異。後廳堂匾已失,堂號失考。這座名稱獨特的“坤芳鼎峙”女祠,當地人俗稱其為“婆祠”。

我國古代女祠主要包括祖姑祠和婆祠。古代女祠的建造各有淵源,祖姑祠是祠主兄弟的裔孫為感念祖姑對宗族的功德而建造的女祠,婆祠則是宗族派系中的庶系(阿婆即妾,妾為庶)子孫為頌揚(祖)母恩德而建造的女祠。在建制規模上,女祠比所在地區族姓的宗祠要小,且方位朝向一般與宗祠相反,多為坐南朝北或坐東向西;在命名稱謂上,女祠多以祠主的“號”命名為“××(號)祖祠”,如揭西鳳湖婆祠“清德祖祠”、揭東玉湖祖姑祠“貞義姑寢室”(“寢室”即祠堂)。其中,婆祠也有以宗族姓氏加上“(庶)祖祠”命名為“×氏(庶)祖祠”的,如榕城西門的“許氏庶祖祠”、東門的“郭氏庶祖祠”等。西淇彭氏婆祠命名為“坤芳鼎峙”,實在與眾不同。

據載,清代西淇陳氏第十五世祖陳伯長有五子:嘉錫、嘉瑤、嘉琜、嘉璠、嘉球,均有功名,同為生員,時有“五秀士”之美談,西淇陳氏族運也自此蓬勃興旺。陳伯長有一妻一妾,五子中,嘉錫、嘉瑤為第十五世媽(娘房)嫡出,嘉琜、嘉璠、嘉球乃彭氏(婆房)庶出。其時第十五世媽治家嚴肅,嚴明嫡庶,兩嫡子為人謙卑和順。彭氏阿婆恭順賢淑,其三子中以陳嘉琜最為賢達。陳氏第十五世祖、媽去世後,陳嘉琜長期主持宗族房派事務,對傳統禮教稍有所改易,意在提高婆房裔孫在家族中的地位,遂引起娘房裔孫的不滿。彭氏阿婆去世後,陳嘉琜兄弟三人以其祖父陳孟淑兩位祖婆(陳孟淑正妻池氏無子,兩妾張氏婆和蔡氏婆均有子息,去世後神主均入祀宗祠,蔡氏婆即陳嘉琜祖母)神主均已入祠奉祀為由,提出將其生母神主入供陳氏宗祠(建于清雍正年間,坐北朝南)奉祀,遭到娘房裔孫的極力反對,有的甚至還在陳氏宗祠前下跪痛哭以示抵制,事情發展出乎意料。為了維護宗族團結,陳嘉琜遂放棄初衷,與二位同母弟以婆房名義為生母彭氏建造專祠,以期四時奉祀,謹表孝道。此事發生於乾隆年間,但具體年月其族諜未見所載。

據說,彭氏婆祠“坤芳鼎峙”門匾的含義有:一是頌揚母德,“坤”指女性,“芳”為美德,“坤芳”即彭氏阿婆的美德;二是指嘉琜、嘉璠、嘉球兄弟3人均有功名,各自家業有成,故言“鼎峙”。匾額擬定後,幫助建造婆祠的風水先生覺得其含義有瑕疵,認為建造祠堂的本意是報本崇德,求光前裕後、敦宗睦族之效,不可為孝道而舍親情(不提及二嫡兄),當念與嘉錫、嘉瑤兩兄長有同父之實,毋忘“一代同堂五秀士”之義。陳嘉琜聽後深為愧疚,但吉日已定,改易則不吉。於是恭請風水先生為之彌補缺失,遂有後堂楹聯“同堂五秀士,子作孫承;經兄先弟後,數歲先明”之作,意謂兄弟五人同根一本,當不忘長幼有序、美德世代相傳之禮訓。“坤芳鼎峙”門匾的含義也有另解:門匾乃祠主彭氏阿婆兩孫撰書(匾額左側有“愚侄孫雄思拜撰”,右側有“愚侄孫文炳拜書”。陳雄思生於雍正四年,揭陽詩人,原為清代海陽縣稟生,後其父至揭陽任教,遂占籍揭陽,乾隆四十四年參與校勘邑令劉業勤主持重修之《揭陽縣誌》,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解元,有《龍津草堂詩集》存世),可知匾額的文義並非陳嘉琜兄弟3人所出,而是另有他人。婆祠名稱意在讚頌彭氏阿婆恭順賢淑,教子有方,她的美德(“坤芳”)可與前代已入宗祠合祀的張氏和蔡氏兩祖婆相媲美,3位阿婆功德齊芳,不分伯仲高低,故言“鼎峙”。這種解讀前後銜接自然,而且具有其族史(阿婆入祠)的針對性,可惜缺乏“祠記”等其他相關資料的佐證。儘管對婆祠的名稱存在不同的傳說和理解,但在祠堂命名文化上,“坤芳鼎峙”這一名字的確很另類。

西淇彭氏婆祠“坤芳鼎峙”有200多年的歷史,是揭陽古代女祠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西淇二村姚公祠由來淺考

2013-11-20

2009年 5月20日陳德書叔就“姚氏公祠遺址”一事給我的復信中說:“姚氏宗祠並非姚氏舊址,而是西淇人為報恩,故修此祠以紀念之……姚太爺,何許人也,無法查考!據此,時在“登”字輩、“淑”字輩間,可能沒有超過二百年吧!”

近從“潮人名志”《揭陽曆代縣長考論(修訂本)》獲悉,清代自順治至宣統(1644~1911年)曆267年間,有124人任揭陽知縣,其中只有姚柬之一位姓姚。姚柬之(1785-1847),字幼榰、佑之,號伯山,又號檗山、且看山人,安徽桐城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揭陽縣令,十五年再任。這裏瀕臨海邊,民風驃悍,械鬥搶掠,抗賦稅殺官員,習以為常。潮州舊例,凡是盜匪沒抓到,則燒掉盜匪們的家,搬空盜匪家的財物。姚柬之告誡不要焚燒,召集老者,告諭他們交出案犯,他們不敢來。姚柬之於是親自進入村裏,僅僅帶了幾個隨從,看見老者就一一慰勞,老者都很感動地流淚。在四面山上遠望的百姓,都高喊“好官”,第二天就交出案犯。從下灘展示威力,到錢坑展現恩德,恩德威信得以突顯。姚柬之興辦書院,厚待學生,讓他們回鄉把新政告訴鄉親,如有變故就秘密報告,官員和百姓沒有隔閡。該縣治理得很好。有書說:伯山初宰臨漳,繼任揭陽,斷懷疑獄,治械鬥,政聲卓越。姚柬之任揭陽令二年,不殺戮一人,因此“頌聲日起,催科所至,民咸樂輸,為十餘年來所未見”。同時候的揭陽京岡副榜舉人孫子俊有詩如下:最是秋霜氣是春,愛稱父母畏稱神。欲將湯綱開三面,常把禹車役一身。履正門無私謁客,時和路有早引人。武風盡息文風振,鄒魯依然在海濱。

綜上所述:一、道光十四年(1833)距今180年,與德書叔所說的相吻合,時間方面對上了號。二、從清代歷任揭陽知縣的124人中,姚姓的只有姚柬之一位,與德書叔所說的姚太爺相一致,姓氏方面也對上了號。三、從姚柬之為官政績方面看,從知縣到知府,所到之處,關愛百姓,保護善良,政聲卓著。而西淇二村的這樁小案對他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經調查判斷,很快了結此案,從此否盡泰來。為感恩報德,族親為姚太爺建立生祠以茲紀念。姚太爺千古之後,年節祭奠,世代傳承,以表敬仰之情和不忘消禍之恩。當否?祈與族親共同商榷,以求取得共識。

陳維忠 2013.11.19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