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 »

大埔陳姓源流

作者:  來源:蔡李佛始祖館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6日

大埔陳姓源流

陳姓入大埔現知有二支。

一支為江西義門派陳叔明之後陳魁及子:崑、崙、嵩、嶽、峯者。

另一支是“開漳聖王陳元光”的第二十一世裔孫陳子臧公於南宋末年,從雲宵逃難到寧化石壁村,遷小靖(今大寧),再遷百堠。此支陳姓發展很大,在大埔甜竹仔已有老族譜現續有新世系圖。歷朝代都有外遷:子臧-敦崇-仕一郎、仕二郎。仕一郎-國用(子大二、大三二人遷梅林壩登科甲第)、國珙、國器和國賓二人饒平當差居澄坑。國器有五子遷福建長樂、沐教、白葉、雷湖等地。

國珙居原白堠溪北下陳塅。明嘉靖四十一(1562)年壬戌歲因林族孽親伊與他姓掙鬧,年前將陳族傢器一概借去。待年初一元旦天將明時,被林惡孽殺害散。舉家逃難他鄉,有的下落不明或亡失。國珙的三世孫敦睦帶數代丁口逃至曹碓背;敦睦弟彰福逃嘉應州大塘鋪;國珙的五世孫夢用和子海日、海清逃海陽;夢用弟竹林逃揭陽大坪鋪、竹林次子進士在潮陽教授等地都有。史稱“下陳事件”。武榮詩山霞宅陳奕光公清康熙二十八(1689)年撰譜:“先世集有全譜,迨嘉靖四十一年壬戌歲遭紛亂,家譜失”。“文革”期間福建沐教有陳姓族人到百堠訪查當年“下陳事件”真相。

國珙後裔明、清時還有外遷:國珙八世孫汝亮遷江西、汝際遷通判府;國珙八世孫盈庭之四世孫兆欽、兆群兄弟遷建甯府。

陳元光後裔大支主要在福建,遷臺灣者也多。《大埔陳氏源流》一書於2001年出版。《陳國湣公諱越(周)世系圖》、《陳寔世系》、《開漳聖王陳元光後裔世系》亦即將完成。希望開漳聖王陳元光後裔族人多加聯繫,力爭將諜譜完整起來,以供後代尋根問祖。

民國三十一(1942)年壬午歲《大埔陳氏家族自治會》會長陳東青(1890--1952)長治百福坪人,主持合修大埔、永定陳姓總譜及主編《陳氏雍睦堂合修族譜》時,把陳元光後裔“沐教、甜竹之仕一郎公(卽子臧公孫)誤為“江州義門”之後記入《雍睦堂》譜內。誤認陳元光為陳壩先後裔的原因是:“只要來自寧化石壁的陳姓人都‘可能是魁公後裔’”,未作考證就寫入譜;加上當時知內情者又未參加修譜,所造成的。現予更正。望陳元光後裔自行更正該誤傳。以免以訛傳訛。

古人有名、諱、字、號、卒後多立諡,“衣冠”官者或郡望顯現者多以字、號為著,同一人中有的寫名,有的只寫字或號或諡,後人難以分辨;唐、宋、元因“門伐制”庶民無職者不許記名,止以行第如“四十郎”等;蹤觀各地諜譜人名同音異字者多,因古時修譜各子房一份,數量大只能一人宣讀多人聽寫,念者口音和聽寫者素質參差,字也各異。如陳元光四世孫詠(永詠泳)、謨(漠縸謀)、訐(結結潔)等,難能莫辨。“輩數歌”或“班輩”出現較晚,且一地方用而另一地方未用。僅憑“我是某字輩的”亦難奏效。要有詳實的客觀資料和正確的方法去偽存真,方能達到數典尋祖目的。

此文謹與梅縣陳瑜林、大埔縣陳哲江及關心陳元光公後裔的同仁共勉。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