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 »

海南陳氏源流

作者:陳敬儒  來源:海南經濟報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09日

海南陳氏源流

陳氏子孫後代 遍佈在全省四千餘個村莊

自古以來,陳氏在中國百家姓中扮演著十分重要角色,人口繁盛,家族眾多。海南的陳氏從最早過瓊祖始陳彥在一○七八年渡瓊至今,經過九百餘年的生息繁衍,陳氏子孫後代遍佈在全省十八個市縣的四千餘個村莊裏。據有關數位顯示,在全國二萬餘個姓氏中,陳姓為中國第五大姓,占總人口百分之七左右,約八千多萬人。在海南,陳姓為第二大姓,人口有八十多萬人,占海南總人口的一成左右。

 

海南陳氏源在哪里?

據歷史學家考證,海南並沒有“土生土長”的居民。就是落籍海南最早的黎族也是從大陸沿海一帶遷移進來的,他們是古越(統稱百越)人的後裔。海南的陳氏,除少數民族的陳氏外,多數是宋朝以後從福建、廣東等地遷入海南的。

那麼海南陳氏的源在哪里呢?一般瞭解陳姓氏歷史的人都說,海南的陳氏,源出潁川,潁川是陳姓氏望出所在。在陳姓氏世系中,各地陳姓氏譜均記最高祖先是少典。少典是什麼人?據載是黃帝的父親,少典的名字人們不太熟悉,黃帝的名字卻是如雷貫耳,所以陳姓氏把祖先追溯到少典。少典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的人。黃帝跟陳姓氏有什麼關係呢?據《中華陳姓氏源流(二)》一書認為:“黃帝是陳姓的血緣初祖。黃帝是陳姓的血緣初祖的根據來自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昂日軒轅。舜是黃帝的第九世孫,是陳姓氏的血緣祖。黃帝是陳姓的血緣初祖,說明陳氏的歷史和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致的。陳氏後裔,是地地道道的黃帝子孫,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敬祖愛國,是陳氏的優良傳統。

 

瓊島陳氏:江山代有才人出

海南陳氏的祖先從宋開始渡瓊,歷經元、明、清四個朝代,先後共有一百八十三人,為全省各姓之冠,以迄於今,閱年幾近千載,其世代蕃昌,成為盛族。且聯可甲第,官顯仕達,代有名人。此皆先祖積德之使然也。陳姓氏子孫後代,在求生存圖發展的環境中,歷盡千辛萬苦真真正正的立足于全中國和世界各地。翻開中國歷史,一八○四年,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救國,有一大批陳氏子孫成了英雄豪傑,仁人志士,不怕犧牲,前仆後繼,在為中華民族翻身解放的偉大事業中,做出了輝煌的業績。

記者從《海南陳氏譜》中查找發現,在一百八十三位渡瓊始祖中,就有十七位進士,六位舉人。從宋朝到清朝,陳氏子孫後代到底有多少進士、舉人呢?《海南陳氏譜》沒有具體記載。記者還從《海南陳氏譜》中查找發現,從宋到清,單瓊山地區就有三十七名進士舉人。

歷史上出現的“六子五進士”說的就是渡瓊始祖陳甫的六兄弟,甫公是顯祖第六子,顯祖曾任戶部尚書、宣和殿大學士。顯祖六個兒子當中,除第五子陳東被蔡京所害外,其餘五個兒子都是進士。

據查證,在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出生在海口市秀英村的陳起綱,二十九歲升任清朝秀英炮臺炮長,管理五台大炮六十名炮兵,保衛海南瓊州海峽的安全。一九三九年二月十日淩晨,日本海軍第五艦隊三十餘艘艇,六千兵力和五十多架飛機,進犯海口海域企圖登陸海口,陳炮長立即命令炮兵集中投入戰鬥,激戰兩小時,發射百餘發炮彈,使敵艦喪膽向西撤回天尾港才登陸。根據在海口金牛嶺人工湖西側的荒草叢中,找到刻有當年秀英炮臺抗擊日本侵略的參戰將士英名的石牌,記載四十名。其中陳姓將士有十五人。

民國時期的國民黨海軍上將陳策,一八九三年生,文昌人。

還有瓊山靈山東頭村陳發檀,光緒末秀才,國會議員,民主革命家,是海南留日學生第一人,民國元年(一九一二)任孫中山秘書。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一日下午,在廣東旅京同鄉在南橫街粵東新館舉行歡迎孫中山座談會上,陳發檀發言,提出海南改為一省的主張,孫中山立即表示贊許。這是海南設省的最早輿論。陳發檀後因不滿曹錕百法解散國會,被迫離京,南歸鄉里,讀書自娛以終。

瓊山人陳世慶,早期在中山大學附屬中學讀書,後當李濟深秘書。

到現代,海南陳氏名人更是倍出,青出於藍勝於藍,原海南省政協主席,現任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陳玉益,原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海南省政府副省長陳蘇厚,海南省人大副主任陳孫文,副省長陳成,原海南省政協副主席陳克功(已故),原海南省政協副主席陳家悅(已故),原海南省政協副主席陳宏(已故)。

陳序經博士,文昌人,留學美國,一九二八年獲得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出任昆明西南大學商學院院長,廣州嶺南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和天津南開大學副校長或校長。

 

陳氏渡瓊始祖今安在?

據《海南陳氏譜》記載,陳氏渡瓊始祖有一百八十三位之多,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衍接實公部分,另一部分未衍接實公部分。衍接實公的渡瓊始祖有九十二位,未衍接實公的渡瓊始祖有九十一位。這裏簡單介紹幾位過瓊始祖。

陳彥和。海南陳氏祖譜記載,海南陳氏最早過瓊始祖是陳彥和。陳彥和屬江州義門世系,過瓊前在福建泉州當參軍,一○七八年從福建泉州過瓊任瓊州府參軍;彥和落戶文昌縣沙港朝庇村(陳策將軍祖籍沙港,是彥和後代),死葬在海口市長流鎮附近。陳彥和過瓊後子孫分佈遍及文昌、瓊山、海口、澄邁等幾十村。

陳甫。系實公四十五世孫。大約在宋朝建炎至紹興年間(西元一一二七~一一三一年),甫公偕其子仲良從福建南渡瓊州,擔任珠崖軍民府(今瓊山東南部)通判。甫公渡瓊後,最初居住在珠崖的羅顏村。後來,他們由珠崖到樂會,喜愛這裏山明水秀,民安物阜,便定居在龍泉村(今名龍塘村)。過了幾年,二世祖仲良公於紹興三年(西元一一三三年)榮登癸醜科進士,是樂會縣歷史上第二位進士,也是海南島歷史上第三位進士。甫公曾被朝廷敕授為奉直大夫後又封為朝議大夫,于一一五六年逝世。甫公子孫蕃衍興旺,如今在世者,男男女女,不少於四千五百人,主要分佈在瓊海、萬寧、三亞、屯昌和瓊中三十四個村莊。此外,甫公還有不少子孫移居國外,主要分佈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陳拱宸,又名三老,舉人,系實公四十九世孫,生於南宋嘉定八年(一二一五年)正月初八,配余氏,黃氏;男仲達。 陳拱宸公在南宋一二四二年因避亂而帶子仲達自福建福州府莆田縣禱坑村渡瓊。來時落腳在文昌縣溪尾村,後任文林郎文昌縣知縣,再次以官為家,住在青藍子,是溪尾(溪梅)支始祖,一二五六年九月初五逝世。子孫分佈:八十一支和六百個村莊。

陳十五,名陳實,系太丘實公四十六世孫,俊卿之長子,福建莆田縣坎頭人,生於南宋紹興十三年(一一四三)九月十一日,累官福建、廣東安撫司參議積階奉直大夫,封莆田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生三子。南宋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避亂攜帶第三子陳塾渡瓊,始居瓊山府城白玉庵,後移居大林道玉村,(此村今不存在,已移居橋頭村)。歷經若干年後,公婆重返福建莆田縣。壽終後公婆合葬在莆田保豐龍汲山,明朝年間,在瓊眾支子孫為了紀念先祖,在瓊山大林興坡置地一塊,建墓場一座,以兩石刻日、月為公婆替身合葬此風水寶地。後來在瓊山府城東周巷(現府城第一小學)置地建造書舍三間,橫廊一眼,便於祭祀十五祖和子弟讀書之用。後經道光、光緒、同治年,先後擴建續修,並買洪家宅場土,更造旁廊二十八個鋪面,已成為一座完整的“陳氏宗祠”,一直保留到一九九二年才被人為拆除。

陳毫,系實公五十一世孫,正卿六世孫,愛祖之子。原籍福建泉州晉江縣楊林裏,宋徽宗時以詩賦賜進士,官選翰林院大學士,欽宗元年(一一二六)擢太學祭酒龍圖閣直學士。建炎年間(一一二七~一一三○),與太學士陳東上疏留賢相李綱,被黃潛善,汪伯彥嫉妒讒言,上怒殺東,公怕連累,更名陳好,來瓊入贅瓊山蒼原村千戶溫朝珍公之女,逐籍而居焉。

 

文化 技術 拼搏 精神

海南陳氏祖譜記載,海南陳姓氏的祖先均來自大陸,先後共有一百八十三人,為全省各姓之冠。時間上跨越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地域上跨越福建、廣東、江西、廣西四個省份世系上(族譜上)以上古的少典、周朝的媯滿(陳胡公)、西漢的陳平、東漢的實為一世祖者都有。海南陳姓氏各支譜系顯示,海南的陳姓氏,多數是田齊後裔。據現有的資料顯示,最早渡瓊的陳氏始祖是陳彥和。彥和是實公的四十世孫。

移居海南的陳氏始祖多數是在宋、元、明三個朝代陸續移居到海南的,尤其是宋、元年間,蒙古人入侵,局勢動盪不安,先輩們率領家族往南方遷徙。有的直接從福建莆田乘船沿著福建和廣東沿海抵達海南,有的則先移居到廣東省,定居一段日子再乘船到海南。

海南陳氏祖譜記載,海南陳氏最早過瓊始祖是陳彥和。陳彥和屬江州義門世系,過瓊前在福建泉州當參軍,一○七八年從福建泉州過瓊任瓊州府參軍;當時泉州和海南有船隻直接來往,彥和落戶文昌縣沙港朝庇村(陳策將軍祖籍沙港,是彥和後代),死葬在海口市長流鎮附近。因一六○五年瓊州大地震,七十二村莊沉沒,譜冊失傳。

從陳氏各譜查證,陳氏過瓊主要來自福建。據有關史載,歷史上三次移民期間,福建屬於偏安地區。在南宋南逃期間,福建移民有些人進入廣東、廣西,有些人從海路直接到海南。從一○七八年彥和過海南到清朝共有一百八十三陳氏過瓊祖,大部分來自福建,其中又以玉胡一祖的子孫為多。

玉胡一祖是福建莆田的望祖。北宋慶曆元年(一○四一年),陳仁自浙江錢塘遷居到玉胡,為玉胡始祖。他的第四代孫陳俊卿和第八代孫陳文龍先後拜相,按俊卿和文龍上三代,禦贈太師名位,故有“一門二丞相,九代八太師”的祖望。玉胡一祖在十七代中,先後有接近五十人過瓊。海南陳氏舊譜冊有“九官十八客”的稱謂。這單指玉胡一祖而言,說明在宋朝時泉州和海南之間已有經商往來 。

據《中華陳氏三○○○年》記載,陳氏過海南也經陸路。除福建到海南走陸路之外,經江西、廣東、廣西而過瓊的不少。海南陳氏,當他們從福建或廣東來的時候帶來的不僅是文化和技術,還有他們的拼搏的精神,對海南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如今他們的子孫遍佈海南如同他們的先輩一樣一生都在為海南奮鬥。

 

孫科撰寫海南四○字派序

在《海南陳氏譜》中,海南陳姓新派序是一九四七年陳策請孫科先生撰寫的四○字派序:潁川延世澤,棠棣保華名。有宋垂綿亦,元明益顯榮。崇先修爾德,懷遠振家聲。萬支宗一本,宏規允信行。

 

陳國開基祖得姓

據族譜記載和記者調查, 陳姓的開姓始祖是陳媯滿(胡公滿),陳氏的發祥地在河南淮陽縣(古稱苑丘)。這是三千多年的事了,也就是說,陳姓從開基祖得姓至今天,已經三千餘年了。舜帝是上古時代著名的制陶專家,舜的後裔閼父及長子媯滿,繼承這一技藝,都擅長制陶,因閼父制陶有功,深得周文王歡心,被命為陶正官,並將長女太姬嫁給閼父之子媯滿,即胡公滿。胡公是益號。武王滅商後,封媯滿為陳,陳為國號,以國為姓,即陳姓。媯滿受封的陳國,在今河南開封以東,江蘇徐州以西,安徽豪州以北至山東濟寧市以南這塊地方。在周朝各諸侯國中屬於較大的諸侯國,都城在苑丘。

以國為姓,從此始有陳姓,媯滿成為陳國開國君主和陳姓氏開姓始祖。陳國從媯滿受封(前一○二八年)至楚國滅陳(前四七九年),歷時五四九年,這就是陳國的歷史,也是陳姓的一段歷史。楚國併吞陳國後,為了征服陳姓子孫及其臣民,實行大規模的血腥鎮壓,陳姓子孫處在腥風血魚之中。為了避過災難,以圖生存,陳姓子孫,或隱姓埋名,棄家逃亡,或移居他國,等待時機。陳姓的歷史,沒有因陳國的滅亡而湮滅。

 

海南陳氏文化聯誼會館選址火山口

據瞭解,《海南陳氏譜.第一卷》是一九九八年編寫出版。一九九六年,海南陳氏成立了海南潁川實業有限公司,為了適應海南陳氏事業的發展和形勢需要,在“海南潁川公司”的基礎上,海南陳氏宗親,齊心協力,共同謀劃,經海南省民政廳批准,二○○四年成立了“海南省潁川歷史研究會”,研究會成立後,為繼續擴大推進海南陳氏的事業,秉承先賢遺志,實現全省陳氏宗親的夙願,海南潁川歷史研究會決定籌建“海南陳氏文化聯誼會館”。今年4月,海南陳氏文化聯誼會館建設選址確定在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魁星農業觀光園內。鑒於籌建經費較大,海南省潁川歷史研究會向社會陳氏宗親和海外華人華僑籌款接受捐贈,並在海南組織發動“海南陳氏宗親一元錢活動”集資。據海南省潁川歷史研究會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一元錢活動”的宣傳,發動海內外陳氏宗親和華人華僑、港澳臺陳氏宗親自願捐資人民幣一千萬至一千五百萬元,爭取在五年時間(即二○○七~二○一二年)內建成。海南陳氏文化聯誼會館初步計畫設計建有“陳氏遷瓊始祖紀念堂”、“陳氏古今名人陳列館”、“海南陳氏書院”等。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