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譜序集錦 »

論族譜與正史、方志之關係

作者:向北堂主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7年08月27日

論族譜與正史、方志之關係

人們常說:中國的正史、方志、族譜,是中國歷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是中央政府修撰的史書;方志,是地方政府修撰的史書;族譜,則是家族修撰的史書。正史、方志,均帶有官方色彩;唯有族譜,帶有民間色彩。正史、方志、族譜三者之間,應是各有側重、自遵體系、互為參照、相與補充的關係。

一般地說:正史,是中央政府舉全國之力,由國內的史官或史家等精英人才修撰,它的品味和可信度都最高;方志,是地方政府舉一地之力,由該地熟稔情況的頂尖人才修撰,其品味和可信度也是很高的;族譜則有所不同,雖也是族內的拔尖文化人在做,但囿于文化程度不齊、參考資料缺失等,往往帶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用金字塔的上部、中部、下部來分別比作正史、方志、族譜,那麼越往金字塔下部的可信度越低。

正史、方志、族譜的可信度成遞減的態勢,尤其是族譜的可信度要低於史志,還因為中國歷代設有修史機構,史官有秉筆直書的傳統,也很少受血親宗法觀念的影響。民間宗族修譜就不一樣了,它帶有較強的光宗耀祖、血親宗派的色彩,受門閥觀念的毒害也最深,這就不可避免地要影響到譜書的品質。比如像攀附權貴的現象,史志都絕難發生,而在族譜中則相當普遍。

保存收藏條件,史志方面也要完備得多。數千年來,歷經改朝換代、戰爭兵禍、外族入侵、水火災害等,對史志典籍的破壞固然很大。但國家是搬不走的,地方是搬不走的,藏書機構也是搬不走的,總有部分史籍被保存下來。族譜的保存,基本上是單門獨戶式的。若遇天災人禍發生,舉族播遷,逃難奔徙,在人命都難保的情況下,族譜面臨的將是毀滅性的命運。這就是為什麼我國宋代以前的族譜幾至蕩然無存,而元、明、清乃至民國時期修撰的族譜又難以為繼或問題迭出的根本原因。

盛世撰史修志續譜,這是歷史賦予的時代使命。目前,我國民間續修族譜的熱潮持續高漲。如何對待過去的舊族譜,如何續修好適應時代的新譜,如何處理好族譜與史志的關係,都是值得我們認真思索的一些問題。

舊族譜保存了不少有價值的史料,已有前人把它比喻為一座金礦,值得我們特別珍視和挖掘利用。但也毋庸諱言,有些舊族譜,也存在與史志相忤、甚至明顯錯誤之處。那種認為,舊族譜是祖宗之言,就是錯了也不能動它,甚至採取將錯就錯、以錯為對的態度,我認為都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的態度。
  續修新族譜,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舊族譜搞錯了的,下決心徹底糾正過來,不能再把舊譜的錯誤延續下去,繼續貽誤我們的子孫後代,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如果再不加以糾正,後人會認為是已訂正過的,就更難加以糾正了。明知有錯,一時難以弄清楚的,也應有我們自己的明確態度,寧願缺載,也不應無保留地再重複過去的錯誤。總之,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應為續修新譜者最緊迫的使命。

筆者對各地續修新族譜的現狀,著實感到擔憂。對修好的新族譜,雖接觸的不是很多,但就看到的而論,感到問題是相當的嚴重,特別是牽涉到歷史而又有定論的部分,錯得讓人無法忍受,真是該大聲疾呼的時候了-“續修新譜應慎之又慎”。現在續修的新族譜,多或為一族之譜、或多縣多支聯宗族譜、或一縣多支族譜的大族譜。個別名之曰族譜,沒有一定章法,什麼都往裏面塞,看不出個清晰的模樣兒,倒像是一鍋大雜拌兒。有的封面精裝豪華,修者盛裝靚麗,捐資者芳容煥發,大有風光面子工程之嫌。修這樣的一部族譜,單從經濟角度講,少則幾萬元,多則十幾萬元,乃至二三十萬元,耗時數年、人力無算,結果弄出一部問題多多的廢譜,這不是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嗎?若從歷史責任說,對史實不加甄別,那就是既無言以告先人、也貽誤子孫後代了。

這有點像是對民間的修譜熱在潑涼水!我想若是真熱過頭了,潑一點涼水也沒有什麼壞處。這至少可以使想續修新譜者的頭腦變得更清醒、更理智一些。如果你真的想修,我倒是建議你先修好你的那一小支再說,不要動不動就去搞全族性的費力而不討好的大工程。不要小瞧修譜這件事,真不是件很容易辦好的事。有人一見面,也不分哪支哪派,開口就講我是某派字我爹我爺某派字,碰面即問你是某派字你爹你爺某派字等等,這有意義嗎?我勸你還不如下點工夫,把你父親母親一代、祖父祖母一代、曾祖父曾祖母一代、高祖父高祖母一代,乃至上溯到第十代,能把這十代人的名諱姓氏搞清楚、弄明白,就算你的本事大。若有舊支譜相接,你可加進去;若無舊支譜相接,你可建立你自己本家的家譜。這才是最有意義的工作。

我之所以不主張搞華而不實的大工程,是因為我們想搞族譜的這一批人,基本上沒有什麼優勢。一是年齡都偏大,時不待我也;二是文化程度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三是囿於偏狹環境,無廣博資源相助;四是未經專業歷練,缺少史實真假判斷能力。就新修的向氏族譜來說,我只舉一個例子。北宋時期的向敏中,是向氏家族最大的名人。按《宋史》(還有方志、碑銘等許多史籍佐證),向敏中是獨子,他有傳正、傳式、傳亮、傳師、傳范五個兒子。這應該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它可以作為衡量向氏新舊族譜正確或不正確的一塊“試金石”。可我們續修的新族譜,一說到向敏中及其子孫輩,還是花樣百出:有的偏要說向敏中是三兄弟,有的偏要說他有七個兒子,有的又偏要給他拿掉三個兒子、再增加兩個新兒子、讓他只有四個兒子。這不是拿歷史開玩笑嗎?向敏中及其兒子們,若是在天有眼有靈,不知他們該作如何感想呢!

族譜中這種最為明顯的錯誤,可以肯定是舊譜修纂者攀附權貴而造成的惡果;問題是我們新譜續修者,該不該以科學或負責任的態度來糾正或終止它。遺憾的是沒有!對於這種顯而易見的錯誤,不僅沒有絲毫的懷疑,而且還採取了肯定的態度。他有的甚至還撰文,為自己的舊譜辯護,反而懷疑是《宋史》出了錯,認為《宋史》是外人蒙古族人寫的,而不如祖上自己人寫的可靠。這叫“寧可相信自家人說的那怕是謬誤,決不可輕易相信別人說的就是真理”。說得直白點,這是一種認死理兒的血親情結。

這說到底,還是牽涉到如何正確認識族譜與正史、方志之關係問題。根據對正史、方志、族譜三者信任度的考察,我總結出對待這三者的一個基本態度,那就是:對正史,不可不信,姑且信之;對方志,姑且信之,信之何妨;對族譜,信之宜慎,不當全信。我是從總體上考察三者之關係後,得出的這一結論性看法,不一定正確。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