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譜序集錦 »

枝江安福寺柏楊沖陳氏家譜序

作者:  來源:陳氏宗親網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10日

枝江安福寺柏楊沖陳氏家譜序 

序三

世間草木皆有根,人間血緣最為親,莫道理舊輕看已,綿延千秋照古今。續修譜牒本舊事耳,族人亦多有不同,甚或譏之諷之也!但一心為此則餘皆可不懼,獻身續譜當有後人為稱。

明末清初,戰亂不已。先祖陳萬湖公自江西南昌府南昌縣大栗樹土地遷入宜邑泰山鋪東嶽廟,挽草為業,名為陳家灣,即現在的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鎮柏楊沖村,原來瑤華鄉潘家沖村二組,與桑樹河村、秦家塝村(原荷葉崗村)隔灣相望。

七世祖陳鍾(1781-?)、字毓秀,陳銀(1785--1858)、字光華、號殿元,八世祖陳文光(1794-?)、字照遠,分別于辛醜年、乙巳年和甲寅年降臨人間,經乾隆年間繁衍生息,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萬湖公後裔已傳有十一世,人口眾多,分佈廣泛,族系不明,親疏難辨,三位先祖與九世祖陳光燿、陳光貴一起,慨以往之無證(已往之無征),開將來之紹述,嘔心嚦血首編我陳氏族譜,一本敦孝友之誼,九族著雍睦之風。派譜:文光士德、祖先永培、學思宏大、家國一新、長髮其祥、榮可久享。現無該譜存文本,是為一修族譜。

大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其時萬湖公之後已傳有十三世。自先祖首編族譜五十年後,九世祖陳光敏(1846—1904),字心慧,號遜庵,睹家譜原本失之將盡,僅得其殘簡,心傷不已,悉邀光典祖和族人捐資續譜,以不枉費毓秀公、殿元公之苦心,並囑族人或有不慎藏而廢失者是陳氏之罪人也。派譜依舊。現有該譜存文本,是為二修族譜。

九世祖陳光敏在二修族譜以後,當時族人均認為四字派譜有分家之嫌,因而在其任族長後期重新修訂派譜。西元2004年,拜訪伯父陳祖松(陳德佳之子),據其介紹,他看到過重修派譜,並且合族通過,總族譜由十一世祖陳德順保存,後轉至十二世祖陳祖春(小)保管,1964年,“四清”運動時被消毀。但現在已有按長字派取名的後人。新定派譜為:承文光士德,祖先永培長,家國一時新,榮可久香遠。

十一世祖陳德華、號希實,生於西元1898年(光緒戊戌年)八月初二。中共安福寺地方組織主要創始人之一。1927年 3月進入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 6月回宜都、枝江一帶從事農運工作。1928年春,到武漢從事地下工作,1929年在武昌削髮為僧,法名弘妙。後移至上海一帶,1949年以後,還俗到浙江落戶。其在老家生有一子陳祖鐸,後在浙江生有一子一女,陳祖弘、陳祖妙(女)。1958年,陳希實從浙江回枝江,在族內上下奔走,呼籲重修族譜,並為之作了大量工作。重定派譜為:士德祖先永培尊,福慧賢能才俊英,大同盛應樂久享,兆億萬年滿天星。現已有人按其取名至慧字輩。但受當時社會狀況所限未能編纂成文。

歲月飛逝,中華民族之舟已航行至二十一世紀。陳萬湖公之後在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仙女、問安、百里洲、董市和夷陵區鴉鵲嶺等地繁衍生息,已傳十八世,僅十三世已查明的就有二百多人。經破“四舊”和“文化大革命”兩場浩劫,族譜盡失,且族譜已有百餘年未續修,自十三世“先”輩和十四世“永”輩以下,十之七八未依派取名,族內上下親疏已然莫辨,世系已然紊亂。長此與往,陳氏家族必上下不分,親疏不明,倫理不順,於家族,於社會均不利也。幸有十一世祖陳德聖,經破“四舊”和“文化大革命”之難,仍將陳氏二修族譜一分族本保存下來,為三修族譜提供了有用的原始資料。十二世祖陳祖芳遵先輩之教導,為保陳氏家族世系清明,或徒步、或腳踏單車,遍尋族內遷居之地,走訪族內人員數百人,忍饑挨餓,數遭族人白眼,屢受族人饑諷,仍矢志不渝,堅持不懈,行走數千里,記錄上萬字,終將族內世系理清,源流查明,特三修族譜以慰先人,以告後人。派譜以陳德華所定為是。

然有本族世系個別分支,因年久譜失而未能訪全,是為遺憾,若有族人能將未明之世系提供,或本族人未上譜者而攜資料上送,則吾心足矣。本譜修訂成本數十套,按地域和先字、永字輩存留。望各族人等依樣畫葫,將後之世系續補於上,並定於50年左右再合族修訂。若此則吾願望成矣!

十三世孫陳鵬公元二○○五年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