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譜序集錦 »

重修陳氏宗譜序

作者: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10日

重修陳氏宗譜序

浙江永嘉陳氏宗譜

嘗聞國之有史,而宗族之有譜,閱讀國史,始知歷代明君之政治,忠臣義士之功績,閱覽譜牒,初知歷代之繁昌,孝子慈孫之賢良。語雲,水分萬流,而同歸一源,木茂千枝而鹹出一本,而水木且有本源,而人豈可無本源之念。故族立譜牒,乃使後裔有溯本思源之念,更兼譜有義旨,能分長幼,列親疏,序昭穆,明人倫之道。

譜牒之中除記載世系支圖,諱雁字型大小,各行以及婚娶,生卒,墳墓等外,並祥記祖宗遺訓,慷慨尚義,濟困扶危,樂善好施,忠貞節烈之事績,足可為後世之懿範,堪稱價值連城之文物也。倘若後裔對譜事置之不聞,年久失修,則本宗子孫星散各地,久而久之,則祖宗之世系茫然無知,嗣後同宗相遇,僅有宗而不知有尊卑,此譜之所以修也。

吾永嘉西楠兩溪,群峰崢嶸,奇石鬥秀,飛瀑流泉,氣勢磅礴,實吾浙南名勝之區也。吾陳氏得天獨厚,後裔遍佈于兩溪,歷史悠久,世代書香。而此處風人淳厚,族必有宗,宗必有譜,尊祖敬宗,子孝孫賢,詩禮傳家,允文又能武,世代笏纓,既出將而入相。人傑地靈,陳宜中為宰,物華天寶,虞之金印猶存,陳五侯王,保國功高日月。精忠報國,均受優旨褒揚,光祖耀宗,千古名垂史,社義之邦,溪山鄒魯流芳。

陳氏為東南望族,帝胄世家,黃帝子孫,虞舜一脈相承。源遠流長,陳胡本是一家。根深本固,枝榮葉茂,溯本思源,追念先人功德。承先啟後,世代孝思不匱。繼往開來,全憑宗譜編修。明倫熟禮,須知五常三綱。善是福根,弗以善小而不為,惡是禍源,弗以惡小而為之。天下最難得兄弟,骨肉相連,相親相愛,如手如足,高氏讓產,千古名標,孔融讓梨,傳為美談。孝悌忠信,為人立身之本。精神文明,力行五講四美,凡我陳氏裔孫應共勉之。

重修譜牒,須知支派源流,皇唐盛世,吾族已有宗譜。世代相承,歷代相承,歷代重修不替,然黃帝伊始,以至三代,雖列譜牒編修,而直系簡載,亦歷歷可考。

陳氏初居黃河流域,受封而遷開封,郡名潁川,為陳氏發祥地。

迨至唐朝,一世太祖,由河南而遷福州、長溪。

陳公昭遠,奉旨觀察浙江,晚年定居茗嶴,孫枝昌盛,世代英才輩出。

大理顥公為白泉之始祖。

吾祖公逸公,善恭公四子。洪武年間,率子遷婁村(即今大若川)。開創基業,造福世代後代昆,人夀年豐,富貴而亦壽考。五世同堂,膝下孫枝五佰。華祝三多堪與汾陽媲美。

乾道二年,山洪氾濫成災,陶公石室,為大水所淹沒,洞中砂石,堆積如山,寺宇蕩然,遍地荊棘叢生。逸公不畏艱辛,親率子孫開拔,重修房宇,恢復舊日規模。勞苦功高,建公祠於洞中。百世瞻依,萬代馨香不替,天長地久,名與洞共存英。

逸公有十一子,分為十一派系,裔孫遍東南,戶口萬千。茲就其犖犖大者,簡述於下:

陳公第四、第六、第七諸派,都居大若川,而第六派中,則有大元下、大竹坑、吊坑等處。

第七派之裔,有遷徙仙居者,據雲戶口千餘,為當地巨族。七派中也有遷黃花關、陳嶴者。

第一派裔,則居朱嶴、橋下街、梅嶴、呂家岸、上江、吳田、店下、水潭底、起灶與鹿城城西等處。

第四派裔,仍居白泉,亦有居源頭、上洋、河嶼、茅竹坑等地。

第九裔派則居住在九房、虞灣蘆橫港頭、山后洋等地。

此外如第十與十一派裔,據老人傳說,因年代久遠,失去聯繫,加以舊譜闕如,難以查考,到各派裔散住福建、杭州,于潛、嚴州、仙居、青田、壽昌、松陽、樂清、蒲州、永強以及全國各地。往來稀少,互相隔閡。致未入譜者,比皆是,誠為憾事。猶望以後孝子慈孫,有志溯本窮源者,繼續努力,積極查訪,以臻宗譜之完善,而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也。

吾陳氏宗譜,前次重修時,在民國七年,迄今已有六十有四載矣,因時間已久,加上十年文革,譜牒遭受焚毀,損失幾乎殆盡,如不繼續重修,則吾族宗祠,世系勢必混淆不清,陳氏各派裔鑒於此事重修宗譜。

 

附錄

陳氏輩行表:

  大善公崇守,謙讓伯信有,士元嘉允茂,嗚時繼光久,

  賢孝際熙朝,永世承天受,春旭長征步,宇俊紫雲高。

【陳昂注:陳昂是“繼”字輩,子女:陳智晗、陳智曉、陳智昊為“光”字輩。】

陳氏大宗新宇落成祭文

陳氏望族 源遠流長 炎黃子孫虞舜世胄 高祖媯滿 周武長婿 封邑淮陰 諡號陳胡郡名穎川歷史三千 後主叔寶直系嫡親 昭遠太祖 觀察浙江 遷自福州 定居茗嶴 大理顥公 分住白泉 本宗逸公 始遷水雲 膝下十一 分居各地 重修宗廟煥然一新 新宇落成 舉行盛典 合族同慶 歡聚一堂祖靈如在裕我後昆

水雲村陳氏太祖公逸公碑文

陳氏二十三世祖,公逸公字汝新,號坦庵,生於明洪武庚辰年(1400年)十一月初一,卒於明弘治庚戌年(1490年)九月初七。元配趙氏續娶潘氏側室汪氏,有子十一,孫四十一人,玄孫一百十六人。長房孫守靖公任常州府學訓導,九房孫守印公任番縣學訓導,今居水雲村者其十一子中三子之裔也,餘八子均遷徙永嘉、歐海、樂清、里安、仙居、杭州等地,蔚為浙南望族。

公為人秉正,樂善好施,悃幅敦厚,不事藻飾,平心率物,表式鄉閭,恩賜冠帶。郡舉鄉飲賓晚年居婁村(水雲村)。宋乾道年間(1165--1173)洪水氾濫,陶公洞全被沙石淤塞,數百年來,無人問津,公目睹此狀,親率子孫鳩工挑負一空。更不惜鉅資,興建寺宇,聘請僧侶,並捐獻良田四十八畝為該寺產業,後人念公之功,於寺旁建陳公祠,以資紀念,至今傳為佳話,為使美德永垂千秋,特勒石而志之。

陳氏八派小宗碑文(陳氏簡吏)

陳姓是國十大姓之一,僅次於李、王、張、劉而第五。據《中國姓氏對根》雲,陳姓是虞舜之後裔,周武王之長婿媯滿受封于陳(今河南淮陰),死後諡號陳胡公,其子孫遂以國為氏,至今有三千年歷史了。

永嘉陳氏(穎川郡)發祥地為茗嶴、芙蓉兩地。 茗嶴始祖昭遠,系陳胡公第72世孫,陳後主叔寶第13世孫,官至浙東觀察使,于唐大中己巳年( 849年),由福州遷居茗嶴。

芙蓉陳姓,系昭遠次兄昭文之後,昭文為福州錄事,居長溪,避亂轉徙溫州里安場橋,越5世,有名陳拱者轉遷永嘉大源芙蓉。 大理灝公,始遷白泉。

老祖逸公,系善恭公四子,明洪武間喬遷婁村(即今水雲村),五世同堂,膝下孫枝五佰。

本宗太祖有壁公,膝下兩子。長房士桂公,有二子,次房士模公有六子合計八子,故稱八派。昆仲孝悌友愛,共建八派小宗于水雲村之馬山麓邇來,因建學校將祠轉遷朱山之麓。

(自唐大中至今1100餘年,據大略統計,永嘉有陳姓人口達82,000餘人,主要分居在碧蓮、岩頭、沙頭、永臨等地。千人以上的陳姓村有白泉、珠岸、芙蓉、茗嶴、小若口等十多村。宋朝是永嘉陳氏人才濟濟的黃金時代,據《永嘉縣誌》記載進士就63人。)

第一世祖陳忠,唐時居河南開封府,任門下侍郎、檢校司空、進集賢殿大學士。

二世祖陳邕,唐中宗神龍元年( 705)登進士第,任翰林學士兼太子太保,後與宰相李林甫不合,被貶謫入閩,居樟州南廂山,其後繁衍,成為閩南陳氏大支派。

三世祖陳夷實,唐任福州祿事,後升太守,攜家居長溪赤岸。

其長子陳昭遠,唐任浙東觀察使,北遷居杭州錢塘,退任歸隱永嘉楠溪小源茗嶴為肇基始祖。

十三世陳灝,宋神宗時(1068-1085)考中法科,又中特奏科,任大理寺評事,退任歸隱,居永嘉楠溪小源白泉,為白泉村陳氏開基創業始祖。白泉建村由此開始,至今已曆20餘世。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