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譜序集錦 »

《義門陳文史續考》跋語

作者:陳月海  來源:義門陳文史續考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10日

《義門陳文史續考》跋語 

本書是繼《義門陳文史考》之後的又一篇力作,雖名為《續考》,但就其內容來說,義門史事考證僅占書中的一小部分,而絕大部分是反映上自陳國,中至潁川、戶牖,下及南朝陳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幾經縝密論析,取長辨誤,並同時提出了許多新的歷史見解。

本書所收集的資料繁富,但從內容和時間上,大致歸納為陳姓源流考述、義門先祖考略、義門陳氏內部多元結構辨析、史志譜文獻解讀、還歷史真相、“三堯”與“鹽鐵使”及陳端考述、潁川陳氏世系辨證、陳氏墓誌輯錄、古譜序文輯錄、南朝陳宗室諸王錄及三公主異聞錄、南方陳姓遷徙分佈錄及部分分支考等十四章。全書共有40多萬字,有 100多張圖片穿插其中,給讀者以全新的感受。

本書從編排方法上,基本上是按由近及遠的順序,但是為了突出“源頭”部分,故將《陳姓源流考述》提前為第一章,總領全書。在這一章裏,則又按著時間的順序,編輯並考述了“陳國世系”、“陽武戶牖世系”、“山陽瑕丘世系”、“田齊世系”、“潁川世系”、“南朝陳世系”等。在考述中,以史為據,參考時著和譜牒進行辨析,肯定正確,辨析謬誤,還根據出土的碑誌材料擬出了新世系表。

對於舊有的資料,不論是史還是譜,都要經過嚴格的辨析與甄別。據目前我們收集的資料反映:譜與譜、譜與史志、史志與史志均存在著相互矛盾,則又各自為是,不能通貫之毛病,既使同一莊譜,上卷與下卷、前修與後續亦相抵牾。其通病主要顯現以下幾方面:

一、世次舛誤,上下錯位。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簡稱《唐表》)載“准生伯眕,伯眕生匡,匡生世達,為長城令。則准下多出伯眕一代。舊譜世系從《陳書.本紀》:寔玄孫准,為晉太尉。准生匡,匡生達,為長城令。而魏書裴注:“准孫逵,字林道,有譽江左,為西中郎將,追贈衛將軍”。這裏的“准孫逵”是裴松之按陳氏譜而來,中間空伯眕一代。又據《晉書.列傳》第二十九可知,陳逵為陳眕(即伯眕)之子而非陳匡之子,與陳達為堂兄弟。因此陳眕生陳逵,陳匡生陳達,這與漢末魏晉時期潁川陳氏譜系基本吻合。又如《唐表》載“伯宣子旺”,因誤二者為同一支系人,故錯誤連接。在《宋史》和《通鑒續編》等史籍中則載為“伯宣子崇”。明顯,這是後人在糾正前人的錯誤。

二、名字音誤,張冠李戴。在史、譜中有這樣的錯誤比比皆是。例如潁川侯陳軫,其子名“陳應”,而《唐表》則誤為秦代東陽令史“陳嬰”,並由此又誤“潁川侯陳軫”為齊王建之三子。前一誤為“同音”所誤,則後一誤為“時間”推理之錯誤。

三、相互傳抄,不加細勘。民間修譜則往往是有一比較影響的譜出錯,後面接著譜譜相沿訛傳,不加細察,從而致使某些史籍也跟著差錯,此例多不勝舉。

四、為彰其顯著,而誇大其詞,甚至假託。詳見本書《還歷史真相》。

有如此等多謬誤貫穿于史、譜之中,它嚴重妨礙了後人的認知感與認同性,因此本書在考辨過程中,依據文獻和出土文字資料,為理順相互關係而採取“顯本棄舊”方法,衝破舊有的格局。

何謂顯本,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浩瀚的史書裏,辨析相關事件的不同記載,運用時間這一標杆,提取合理的部分,捨棄謬誤。如陳寔與陳翔的“父子”關係辨、伯宣同陳旺之“祖孫”或“父子”關係考,等等,通過事件和時間的推理,使之顯現出歷史的本來面目。

棄舊,就是要突破舊有的“框限”,徹底辨析並拋棄流傳千年的“姓氏書籍”(含部分舊家譜),及謬誤較多的《唐表》之諸多意會、誤連等現象。

由於本書資料繁雜,內容各俱特點,在整個考證過程中,我們所採取的體例也不盡相同,但基本上是按著“原文刊載或節錄”、“注釋與解讀”、“按語”這樣的程式進行闡述,其中“按語”是在一章或一篇之末尾,以總結的形式闡明作者的見解與心得。而在解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需要說明,則以“按”之形式加以說明。

本書試圖通過眾多史料之縱橫排比,前後聯絡,一以貫之,給人以清晰、整體的印象。

本“跋語”為本書的《序》、《前言》、《後記》之補充,四者合在一起,基本能反映《續考》之大概內容與考證方法及成書過程。欲知本書詳細情節和寓意,只有通讀本書後,作整體思考而得知。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