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譜序集錦 »

漳浦陳氏源流與世系遷徙分佈

作者:  來源:漳浦與臺灣陳氏綜合族譜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04日

漳浦陳氏源流與世系遷徙分佈

陳系大姓氏。根據有關資料,中國五大姓是李、張、王、劉、陳,共有人口三億五千萬多。中華民族之姓氏,多奉黃帝為共同祖先,而陳氏則源自舜帝,四千多年來,世代繁衍,遍佈全國,分衍全世界。陳氏在福建是個大姓氏,在漳浦縣也是大姓氏,在臺灣是第一大姓,據調查統計,十一個臺灣人中就有一個姓陳的。漳浦陳姓據最近調查有十三多萬人,占全縣人口六分之一,也就是說六個漳浦人就有一個姓陳的。

欲述陳氏怎樣成為閩台大姓,得追溯世系源流。

 

一、源流世系概述

陳氏子孫是重華公(舜帝)之後,舜帝早年躬耕曆山,以大孝美德受堯帝禪位,為陳氏最早之祖先,稱太始祖。

滿公(周)為受姓之始祖

實公(漢)為潁川始祖。

自太始祖重華公至今,傳了 150餘世,曆4200餘年,源遠流長,世系分明,世系者,血緣一脈相承,有系統記述世次。

據族譜記載,陳氏世系有七,茲略述如下:

世系之一——自重華公起

太始祖重華公,誕生於西元前2293年,傳至34世胡公滿受封為陳侯之前為止,曆1181年,傳代平均年數為 34·73年。

世系之二——自胡公滿起

胡公滿受封為陳侯之年(西元前 111年)起,到了陳國被滅(西元前 478年),共傳20世,26代君王,曆 633年,平均傳代年數為 31·65年。

世系之三——自衍公起

54世衍公(西元前 435年)傳至65世平公(漢丞相), 經71世湯公,至81世實公止,曆27世,計 628年,平均傳代年數24年。

世系之四——潁川世系(自實公起)

自重華公傳至實公為81世。潁川始祖實公字仲弓,諡文範,傳至元光公,曆13世,計 512年,平均傳代年數39年。

世系之五——南朝世系(自霸始公起)

89世霸始公(西元 509年),字興國,第一代武皇帝,傳至 145世少棠公,曆56世,共1247年,平均傳代年數22年多。

世系之六——開漳聖王派(北陳)世系(自元光公之父政公起)

實公11世孫政公,生於隋大業12年(西元 615年),唐高宗詔鎮閩,子元光屯漳浦、雲霄,卒於儀鳳 2年(西元 677年),封開漳聖王起,傳至 116世道明公(西元1260年)曆24世,計582 年,平均傳代年數24年多。

世系之七——太傅派(南陳)世系(自忠公起)

94世忠公,原籍京兆萬年縣,唐玄宗開元24年(西元 736年)偕子邕公被謫入閩。邕公官至太子太傅,為開閩始相,傳至 128世瑪珖公之子史修公,為鑒湖 1世祖,曆25世,計 619年,平均傳代年數24年多。

上述七世系,各派各支,日益繁衍。因篇幅所限,僅就以"潁川"為郡望的開漳聖王、太傅兩派在漳浦,臺灣之源流、分佈,略舉其顯著者概述。

 

二、潁川發祥

陳氏以潁川為郡望,當溯源于六世祖、漢朝丞相湯公之後,居於潁川。

湯公,少好書,博達善文,西至長安求官,得大官獻食丞,數求使外國,遷西域副都尉,在甘延壽屬下,鎮守西域邊界,論功封為關內侯,食邑三百戶,卒於西元一年,迨王莽專政時,迫封為胡壯侯。湯公之長子馮襲封為破關侯。

74世孫盂璉公為固始祖。

馮公之子名嗣。官拜司隸校尉。

嗣公之子翔,字子磷,少年時已略知名,善結交,緣太尉周景辟之薦舉,官拜侍史,後遷升定襄太守,再拜議郎,補為禦史中丞。

生三子:長窬,次邃,三實。

實公世居潁川,為潁川始伹。

潁川,于秦滅魏、韓後,設潁川郡,郡治長社,轄河南中部大片土地。

西漢季年,改為許縣,仍屬穎川郡。東漢、魏、晉因之。東魏恢復長社為潁川郡治,又改為南鄭州州治及穎川郡之郡治。隋改長社為穎川縣。唐改穎川縣為長社。今長社即長葛。故潁川陳氏遺跡多在長葛縣境,小部分在今許昌市、郾城縣境內。

鐘皓、荀淑、韓毅、陳實是漢朝同郡的鼎鼎人物,稱為潁川四長。

實公祖居長葛坡東陳故村(因實公祖居而得名)實公拒不出仕,隱居于紫荊山下小洪河畔,建宅閒心靜養。實公去世遂葬其宅後,改宅為“陳太丘祠”。經歷代修葺,形成規模宏大之古建築群,祠內石碑林立,刻記陳氏繁衍世系。龍鳳柏數十株,傳為實公手植。景觀宜人。

“長葛縣誌”為之作記,今祠已改為長葛中學。舊屋、碑刻、墳墓已毀滅。

潁川世系堂號有:潁川、汝南、下邳、廣陵、東海、河南、德星、德聚、繩武、但以潁川為著。

從這麼多的郡望,足證明始祖在潁川發祥,繁衍益眾,千派萬支,分佈各地,賢人輩出、仁孝著稱。古時讀書皆以門第(郡望)做標榜而相稱。

赤湖、大坑、馬坪于清咸豐年間聯宗在佛潭埭頭興建潁川陳太丘公祖廟今重建。

 

三、遷移轉徒,自北而南

根據族譜記載,遷徙原因有以下幾種:

  封地被並 奉旨分莊

  動亂避難 隨任移眷

  生齒日繁 遷地立基

明清兩朝從閩粵移居臺灣的,屬於“遷地立基”一類,自抗戰勝利臺灣光復,遷台者注入從軍、從政、任教、求學,經營農工商業、從事手工技藝,及其他職業等多種成份。

移徙之後,開基生傳,日益繁衍,其後子孫奉為始祖。

流移路繞:自漢以後陳氏住在北方各地者,已開始向南方發展,由河南、過山東、經江蘇、入浙江、進福建至廣東,達海南。支派越多分佈越廣。尤其自唐宋以至元明,福建省沿海各縣市,漳浦縣各鄉鎮,都遍佈陳氏子孫。自明末至清朝,大量轉向臺灣,港澳、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國繁衍。

而今分衍於閩粵台各地的陳姓,有如下三大派系:

見於族譜記載的,陳氏較早南移名士:西晉太尉陳伯珍,于晉元帝大興初年(西元 318年)渡江,至曲阿(今江蘇丹陽縣)新豐湖。孫陳世達(一作陳達)為長城(今浙江長興)縣令,遂家其地。傳至陳霸先,建立陳朝,都於建業(今南京)。族人遍佈長江、閩粵各地,傳衍後裔為“南朝派”。

唐高宗總章在二年(西元 669年),歸德將軍陳政偕子元光,入閩開漳,所傳後裔為“開漳聖王派”,又稱“北陳”。

唐玄宗,開元24年(西元 736年)京兆陳忠之子陳邕,任太子太傅,與丞相李林甫不洽,被謫人閩,定居漳州南驛路南廂山,所傳衍後裔為“太博派”,又稱“南陳”。

五代十國,中原板蕩,許多河南的陳氏隨王潮、王審知入閩。宋“靖康之亂”。逃到福建避難的陳氏更多。

陳伯宣與孫陳旺南遷,居江西德安縣太平鄉常樂裏,為德安派始祖。德安派芳振江州,三朝旌表,十四世同居,三千九百多人共住。宋仁宗以義門聚族大盛,下詔分二百九十八莊,拈鬮別大小宗,星分基業,散處各省縣各鄉村居住。

自宋太祖統一天下至宋室南渡的百余年間,陳氏在浙江、福建二省極為發展,在江西、四川等地的陳氏子孫也頗活躍。

陳氏由閩入粵,以魁公率領其族眾移居福建寧化、上杭,其曾孫孟二郎,盂三郎由閩遷粵之桂鄉(今之梅縣),其後傳衍大埔、興甯、龍泉。有的由閩南傳衍潮州、海陸豐、惠來、海南、豐順……等縣。

 

四、陳姓在漳浦的繁衍

 116世堊公生道昭、道明兄弟二人,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西元1260年)由漳州東郊陳州遷居赤湖(錦湖),為赤湖開基祖。後裔分衍赤湖城內、前張、南峰、東溪、山洋、竹嶼、前湖、後溪、後因、海陸豐、福清等地。

 118世瑪珖子史修於元朝移居鑒湖(大坑),為鑒湖開基祖,後裔分衍大坑、赤水、霞黃、亭裏(一說屬道昭)、甘門、石兜、西嶼、綏北、海陸豐、東湖、大店、大澳、西廟、大陂、舊鎮……等地。瑪珖之弟輝孫偕子旺宗徒居馬坪,為馬坪開基祖。後裔衍居於溪柬、庵仔、後康、馬墟、山前……等地。

 116世建邦于宋末避亂由詔安移居錢塘(金塘),為院前、墩柄、南境一帶始祖。後裔分衍湖潭埔、六鱉、上厝墩等地。

順夫、順卿兄弟于明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由莆田涵江打鐵街遷居梅林,兩兄弟分別為梅杯、產山始祖。產山分衍東林。

 115世均惠分衍舊鎮石柄的開居祖。

 125世均茂孫克建于元朝由東山島九裏下移居舊鎮白沙,為白沙開基始祖。屬陳淳北溪派。

 115世君賜於元末由詔安溪南移居杜潯蓬山,為蓬山始祖,後裔分衍嶼頭,河墘、白衣、打山、西梧、古雷岱仔等村、以至雲霄、潮州。

 117世一才分衍舊鎮獅嶼、高仔林;三才分衍和尚園、廟後、水磨。

 117世景公之孫宗說分衍西瓏、苦坡、甘圓、石兜。

石榴鎮芳林祖系于明初由漳州南鄉(今龍海九湖鎮)院後社分衍。他如綏安的棕口、下學、新厝頂……等村。從何時何地遷來侍考。

 

五、由漳浦分衍於臺灣

明清兩代,漳泉二府陳氏大量渡海至臺灣開拓,以“開漳聖王”、“太傅”、“南朝”三大支派為主。漳浦以出自赤湖、大坑、馬坪、梅林、墩柄、舊鎮、水磨、西壟、甘園、石兜、蓬山、嶼頭等地者為多,分衍于宜蘭、桃園、及彰化的二水、田中、田尾、永靖、北斗;南投的名間、集集、竹山、鹿穀;臺北的土林、桃園縣市等地。

著名的有:

錦湖(赤湖)17世光昭兄弟為宜蘭市羅東鎮西門埤仔底陳姓始祖。

錦湖仁敏公後裔17世士( )、龜壇(又名壇龍),於清乾隆四十七年渡台,為彰化二水陳姓始沮。同時渡台的懿親為名間陳姓始祖,瑞興公為二水福興莊始祖,文顯公為田中陳姓始祖。

錦湖丹公於乾嘉年間開拓宜蘭頭園,為頭園“錦湖派”派陳姓始祖。

錦湖15世增素公夫婦于乾隆年間與第三子瑞泉由臺北鶯歌“漳浦坑”移居桃園大檜溪,為該地“錦湖派”陳姓始祖。

錦湖17世陳光耀裔孫21世輝煌于咸豐11年渡台,為宜蘭縣冬山鄉“錦湖派”陳姓始祖。

錦湖正福公(大房大)後裔騰雲率二子增來、增蘭渡台,傳衍於彰化二水鄉。

鑒湖(大坑)15世計勃攜子敬暖,計淑攜子敬潘、敬得、敬行、敬良渡台,計勃公為苗栗縣竹南鎮中港“鑒湖派”始祖。計淑公為宜蘭市擺厘“鑒湖派”始祖。

馬坪籃公(諡正義)、城公(諡樸直)兩昆仲于嘉慶元年同渡台,為宜蘭員山鄉中和陳姓始祖。

梅林14世正直率同村三十多戶一百多人渡台,在宜蘭員山建立“復興莊”,繁衍後裔于宜蘭及臺灣名地。

水磨11世文敬、能竭、其力、連助等於乾隆年間渡台,傳衍後裔于南投、彰化等地。

以上僅就現有資料扼要概述。至於世代分衍省內外,以及港澳、世界各地,已列入各派世系,本文恕不多贅。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