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譜序集錦 »

南院派之潮汕陳氏

作者:陳作暢  來源:潮汕百家姓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04日

南院派之潮汕陳氏

潮州福聚村陳氏小記

福聚村陳真安:做為洪進公的後裔,真安公在潮州福聚村落戶安身,並購田置業。做為直系先祖真安公,乃國之監生,實乃天子門生。真安公家法嚴明,治家有道,子孫秉持祖訓,人才輩出,文治武功,為黨和國家貢獻陳氏的一片赤誠。

福聚村陳氏祖先簡介:

福聚村先祖追溯到北宋福建陳洪進公,陳洪進(914年—985年),字濟川,宋興化軍(今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侯欖村)人,軍旅出身,宋太平興國二年( 977)七月,于平海軍節度使兼泉(州)漳(州)觀察使任上,獻所掌泉、漳兩郡及所轄十四縣,納入宋朝版圖。宋太宗賜詔嘉納,以陳洪進為武甯軍節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師奉朝請。時年63歲。五代十國末期、宋朝初年曾任清源節度使(平海節度使)。年少時喜歡讀書,又學習兵法,以其才能勇略聞名鄉里。長大從軍後,在一次攻汀州(今福建長汀縣)的戰役中,因功被任命為副兵馬使。

閩國永隆六年( 944年),朱文進、連重遇殺閩帝王延羲,朱文進自立為閩主。陳洪進追隨留從效、董思安、張漢思等人反抗朱、連一黨,並被殷帝王延政任命為都指揮使。在朱文進被殺、殷帝王延政投降南唐後,陳洪進亦隨之歸南唐,留從效被任命為清源節度使時,陳洪進被任命為統軍使。

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三年( 962年),留從效去世,繼立的留紹鎡年紀尚小,無法掌控軍政,陳洪進遂誣指其欲歸附吳越,將留紹鎡送往南唐,反推年邁的統軍副使張漢思為清源留後,陳洪進則任節度副使。

張漢思此時已經年老而不能處理軍政,因此事情都由陳洪進決定。張漢思害怕陳洪進專權,因此在酒宴上埋伏士兵準備殺死他。酒過三巡,忽然地震,和張漢思同謀的人恐懼,就告訴陳洪進,陳洪進趕緊離開酒宴,自此事以後,陳洪進就被張漢思以重兵嚴防。

建隆四年( 963年)四月,陳洪進袖藏大鎖,穿著平常服裝進入軍府,喝退值勤衛兵,張漢思在裏面,陳洪進將其反鎖,脅迫交出印信後將其軟禁。不久,南唐帝李煜順勢任命陳洪進為清源軍節度使、泉南等州觀察使,自此割據泉、漳二州。乾德二年( 964年),宋將清源軍改為平海軍,再任命陳洪進為平海節度使,泉漳等州觀察使、檢校太傅,賜號為“推誠順化功臣”。

宋滅南漢、南唐後,陳洪進所轄泉、漳二州直接與宋朝接壤。宋太祖開寶九年( 976年),吳越王錢俶主動入宋朝覲見,因此宋太祖亦下詔命陳洪進入朝,行至中途,宋太祖剛好去世,陳洪進回泉州發喪。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陳洪進被加封為檢校太師。太平興國三年( 978年),入朝覲見,並奉表獻出泉、漳二州,結束割據,成為自唐朝安史之亂之後兩百年間,遍地藩鎮以來的最後幾個軍閥之一。宋太宗則改命他為武甯節度使、同平章事。

太平興國四年( 979年),陳洪進跟隨宋太宗的軍隊攻克太原(今山西太原),滅北漢。太平興國六年( 981年),被封杞國公。雍熙元年( 984年),再被進封為岐國公。陳洪進此時已年過七旬,請求退休,宋太宗因此免其朝請。雍熙二年( 985年),陳洪進因病去世,宋太宗為此罷朝二日,並贈中書令,諡忠順,追封南康郡王。

祖先後裔簡述:80年代初期,福建廈門的陳姓鄉親來函給隆都前美村,說在新加坡,陳嘉庚和陳慈黌的後人,門第燈籠都寫“忠順世家”,問陳慈黌的祖先是不是與陳嘉庚的祖先在古時同個宗族?如果是,他們要來認親。結果,由於村幹部無據可查而未作答復。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對陳姓氏族史有所瞭解,就知道在潮汕凡稱“忠順世家”或被稱“忠順陳”的人家,都是唐太子太傅陳邕和宋南康王陳洪進的後裔。在潮汕,最早樹起“忠順世家”旗號的是潮州官塘陳。因為其創基祖陳坦是陳洪進的曾孫。洪進長子文顯生宗元、宗憲,宗憲生坦。坦原籍福建晉江,進士出身,宋哲宗元符年間任海陽縣令。北宋南渡後,坦任期滿,落籍官塘,建祠祀先祖陳洪進。後子孫蕃衍眾多,分佈秋溪一帶及其它地方。明清時,祠堂多次重建。其祠位於官塘巷下,宋代建築,祠門匾額石刻“陳氏大宗廟”、門聯“閩海分藩傳舊德,秋溪世振新猷”。

在祠南畔約 100米處有一祠道坊,正面石刻“宋歧國公之派”,背面石刻“忠順世家”,落款“大明成化歲次甲辰春正月裔孫倫重建”。後來,遷移到外地的官塘人還號稱“秋溪世家”。清雍正年間,隆都陳姓人在隴下建祠也尊奉陳洪進為宋始祖,燈號也稱“忠順世家”。其他地方,有稱“南康世家”和奉祀“濟川公”的陳姓人也是陳洪進後裔,屬“忠順陳”。因為洪進字致先,號濟川,諡忠順,又追封南康之王。此外,有些尊奉唐宰相陳夷行為先祖的陳姓人也屬“忠順陳”之列。因為據新舊唐書,陳夷行之父是忠順王陳邕。在澄海,把陳洪進與陳邕聯起來為同派系。燈號為“潁川忠順”,約始於晚清年間,澄城寺後街創建陳氏大宗“思成堂”,在祠內既祀陳邕、夷則和夷行,又祀陳洪進。現據不完全統計,潮汕“忠順陳”約有數十萬人。僅創基潮州官塘的陳坦後裔就有十幾萬人,澄城、外砂和隆都等地也有五六萬人。若加上海外僑胞就更多了。福聚村就是潮汕“忠順陳’其中一個分支。

 

南院派之潮安縣磷溪鎮暘山村陳氏

源流考略

陳坦,是陳洪進長子陳文顯次子陳宗慶之子,即陳邕八世孫,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登進士,出任海陽縣(今潮安縣)知縣。元符三年(1100)年任滿卜居秋溪都巷下鄉(今屬官塘鎮)。七世孫陳梅叟,從官塘遷居潮安縣磷溪鎮暘山村。

鄉村簡介

暘山村,在鎮政府南面 4.5公里,由寨內、梨陽、居安裏、鴻溝裏四個自然村組成,東依七屏山,西臨金山溪,南接北堤村,南連內坑村,面積2.72平方公里,耕地1456畝。主村寨內村落呈階梯狀,其他三個自然村皆呈塊狀。村中保留有明代建造,清代維修的“陳氏家廟”。2005年12月,全村 954戶,4078人。

寨內村位於七屏山末端羊山邊角,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巔壘有防盜寨牆(現存殘跡),故稱“羊角頭寨”。村處寨中,後人遂簡稱為“寨內”。村始祖陳坦系福建泉州晉江人,宋淳熙年間來潮任海陽縣令,創鄉于仙田(現陳厝巷),後遷官塘。明初陳氏七世祖梅叟公來此定居。時先有王、韋、吳、羅諸姓,後他遷,僅存陳姓。現有 847戶,3638人。

鴻溝裏始祖陳國梁系後厝如祖派下子孫,於清未與同支三人來此定居。現有70戶, 310人。

梨陽村始祖陳麒麟系暘山后厝如祖派下子孫,於清末創村。解放初嶺後鄭郊村周姓村民為防吸血病,遷來合併。現有70戶, 310人。居安裏始祖陳錦璜系暘山朝列大夫派下子孫,於清末來此創村。現有10戶,30人。(來源:潮安磷溪鎮人民政府公眾網)

知名人物

清初著名詩人陳衍虞:

陳衍虞,清海陽秋溪都暘山村(今潮安磷溪鎮暘山村)人,生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卒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享年89歲。他是清初潮州著名的詩人,著作等身,年臻耄耋,人稱“嶺海文獻”,且一門子弟多能詩,以詩學傳家。

陳衍虞出生于一個世代書香的門第。他是北宋海陽令陳坦的後代,父親陳廷策是崇禎拔貢,隱居西湖山南岩讀《易》。陳衍虞少年時隨父讀書,崇禎十五年(1640)中舉人。

陳衍虞明末曾參加江南的進步政治組織複社的金陵大會和虎丘大會。複社同志二千余人,已知潮州士子有五人:王學、蔡承瑚、吳道坤、陳衍虞和林佳相。

順治十一、十二年(1654--1655)陳衍虞往京赴試,又與同志結京社、晉社、偶社。他盟友眾多。其詩集《爾爾草》卷首附燕台(京師)偶社校閱姓名70人,《北征草》載京社同盟校閱姓名17人。著名詩人施閏章還為他寫序。康熙年間澄海知縣王岱(湘潭人)還是他京社的盟友,彼此多有唱酬。

在本土,一時俊彥如黃錦、吳六奇、梁應龍、郭之奇、羅萬傑、許國佐、李士淳、謝宗揎、陸卿等,都和他有親密的交往。

據香港馬楚堅先生統計,明清易代前後(1607--1667)潮州兵燹大事共 181宗,均發生在陳衍虞生活的年代。其中與詩人直接關係的重大事件是鄭玄之變和郝尚久反清。此外,還有“遷界”和劉進忠反清。

陳衍虞的詩,“亦吾潮明季清初之詩史也。”(溫丹銘先生語)清兵下潮州之後頒發剃發令,詩人在《自嘲二首》中慨歎:“往日衣冠真負罪,茲時進止轉堪虞。”癸已年(1653)六月,城甲(宮塘附近)土寇鄭玄等攻破筆山寨,詩人倉惶間攜妻挈兒人饒平平溪,不幸老妻魏氏又被土寇劫殺。是年,郝尚久反清,詩人不敢回郡城。順治十七年(1660)清朝在沿海實行“遷界”,詩人所在的秋溪都也遷去一半,他在界內的田地都成了廢產。甲寅(1674)劉進忠反清,詩人夤夜出城,輾轉逃回故里。事後詩人說:“六年以來,寓邸五遷。”這期間,郡城故居被清軍所據,並席捲所有。詩人一家流離顛沛。

在動亂中,詩人的文稿、圖書都散失殆盡。他寫道:“千卷縹緗委亂薠,竹素有聲哭青魂。”“鄉井經喪亂,蕭條幾家存?”郡城也“舞榭歌台瓦礫平。”在逃難中,詩人慨歎:“愁中歲月騷騷度,亂裏饑寒歷歷過。”

順治十二年(1655)陳衍虞應試又失敗,“同人拉授冷官”,出仕番禺教諭。幾年後,擢廣西平樂知縣。

陳衍虞著作等身,因遭動亂,除不少散佚外,尚有文集《蔚園文稿》、《還山文稿》、《種墨序尺牘》等。詩集有14種之多,其後人編為《蓮山詩集》。故溫丹銘先生譽他:“在吾潮固為一大宗。”

陳衍虞晚年兩次修郡邑志。一為康熙二十三年(1684)知府林杭學聘他修府志(85歲),一為康熙二十五年(1686)海陽知縣金一鳳聘他修第一部《海陽縣誌》(87歲)。

由於家學淵源,“海陽陳氏以詩學世其家,潮人多宗之。”光緒《海陽縣誌》陳衍虞的七子、媳(謝玉娘)、侄、孫、曾孫都能詩,其中陳玨、陳王猷叔侄尤為皎皎。他們不但輯有潮詩選《古瀛詩苑》五卷,而且詩還被選人《清詩別裁集》中。故當時人稱:歷史上的韋彪、杜預,“未有滿目芝蘭,一門師友,如我園公陳先生之感者也。”

來源:韓江潮訊

 

南院派之潮安縣鐵鋪鎮松下村陳氏源流考略

陳坦,是陳洪進長子陳文顯次子陳宗慶之子,即陳邕八世孫,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登進士,出任海陽縣(今潮安縣)知縣。元符三年(1100)年任滿卜居秋溪都巷下鄉(今屬官塘鎮)。生四子,長子陳鍹曾孫陳梅叟生三子,三子陳鎮長子陳參之子陳亨生五子,次子陳昺遷居松下。

 

南院派之潮安縣鐵鋪鎮石丘頭村陳氏

源流考略:

陳坦,是陳洪進長子陳文顯次子陳宗慶之子,即陳邕十五世孫,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登進士,出任海陽縣(今潮安縣)知縣。元符三年(1100)年任滿卜居秋溪都巷下鄉(今屬官塘鎮)。生四子,長子陳鍹曾孫陳梅叟生三子,第三子陳鎮長子陳參之子陳亨生五子,長子陳冕遷居石龜頭(今石丘頭村)。

鄉村簡介:

石丘頭村是片村,含石丘頭、禮園兩個自然村,在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城庵埠東北17.9千米,鐵鋪鎮人民政府駐地南 2.5千米,韓江北溪在村西經過,屬鐵鋪鎮。人口3710人。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陳氏遷居來此,因地形似龜,故稱石龜頭村,後親戚余氏來此創禮園村,解放後兩村合併稱石龜頭村,後因諧音雅稱為石丘頭,聚落沿北溪東岸呈帶狀分佈,建築為貝灰磚木結構平房。

 

南院派之潮安鐵鋪鎮東寨陳氏源流考略

陳坦,是陳洪進長子陳文顯次子陳宗慶之子,即陳邕十五世孫,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登進士,出任海陽縣(今潮安縣)知縣。元符三年(1100)年任滿卜居秋溪都巷下鄉(今屬官塘鎮)。生四子,長子陳鍹曾孫陳梅叟生三子:長子陳釣長子陳松塘居鐵鋪東寨。

 

南院派之潮安縣庵埠鎮官裏村陳氏源流考略

陳坦,是陳洪進長子陳文顯次子陳宗慶之子,即陳邕十五世孫,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登進士,出任海陽縣(今潮安縣)知縣。元符三年(1100)年任滿卜居秋溪都巷下鄉(今屬官塘鎮)。生四子,長子陳鍹曾孫陳梅叟生三子:次子陳錫八世孫陳純修遷居潮安縣庵埠鎮官裏村。

 

南院派之潮安金砂寨陳氏盤隱祖源流考略

陳坦六世孫陳惺齋裔孫陳盤隱從福建省漳州府莆田縣家東橋鄉宰輔巷遷居潮州市彩塘鎮金砂寨。陳盤隱七世孫陳寬裕于明景五年(1454)遷創于潮陽舉練都港後村(今屬陳店鎮),裔分小南塘(今屬城南街道)與貴嶼巷尾。陳盤隱九世孫陳瑚流遷居汕頭市潮陽區貴嶼鎮貴嶼鄉。另有金砂陳氏裔孫分居潮安縣浮洋鎮新安村。

 

海陽秋溪陳氏

南院派始祖陳邕十二世孫陳洪進長子陳文顯生二子:長子陳宗元生子陳增,號精一,行八,潮陽縣丞,授迪功郎;次子陳宗慶生子陳坦,號文靖,行十,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登進士,官海陽縣(今潮安縣)知縣,授文林郎。陳增、陳坦任滿同卜居海陽縣秋溪都之鸛塘鄉(今屬官塘鎮)。

 

“忠順陳”——旅外鄉親尋根的路標

都是陳邕陳洪進後裔

80年代初期,福建廈門的陳姓鄉親來函給隆都前美村,說在新加坡,陳嘉庚和陳慈黌的後人,門第燈籠都寫“忠順世家”,問陳慈黌的祖先是不是與陳嘉庚的祖先在古時同個宗族?如果是,他們要來認親。結果,由於村幹部無據可查而未作答復。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對陳姓氏族史有所瞭解,就知道在潮汕凡稱“忠順世家’或被稱“忠順陳”的人家,都是唐太子太傅陳邕和宋南康王陳洪進的後裔。

陳洪進曾諡“忠順”

陳洪進,原是“泉州仙遊人”。五代南唐時,他任清源軍節度、泉南等州觀察使。時宋太祖揮師南下,威振四海,南唐歸附,洪進也振使上表“恭聽朝旨”,太祖詔撫,授洪進為平海軍節度、漳泉等州觀察使、檢校太傅並賜號“推誠順化功臣”,鑄印授之。同時,還授洪進長子文顯為節度副使,次子文顥為漳州刺史。宋太宗即位後,加封洪進為檢校太師。至太平興國三年(978)4月,洪進上朝獻漳泉 2州14縣,太宗優詔嘉納,授洪進為武甯節度使、同平章事(相當宰相),留京師朝請。諸子皆授刺史職。

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前後,原居京都的洪進後裔紛紛南遷歸閩。後來,部分人或做官,或避亂有播衍至粵東。元時,在閩的洪進後裔曾以洪進諡忠順,其傳記又列入史中世家為據。自稱“忠順世家”。後因陳友諒也自號“忠順世家”,但他與朱元璋爭天下失敗,這種稱謂也就自然消失了。俟至明代盛行修族譜時,福建“南陳”族譜始將洪進承接于陳邕派下,其後裔也號稱“太傅派”、 “南院陳”。

潮汕子孫約數十萬

在潮汕,最早樹起“忠順世家”旗號的是潮州官塘陳。因為其創基祖陳坦是陳洪進的曾孫。洪進長子文顯生宗元、宗憲,宗憲生坦。坦原籍福建晉江,進士出身,宋哲宗元符年間任海陽縣令。北宋南渡後,坦任期滿,落籍官塘,建祠祀先祖陳洪進。後子孫蕃衍眾多,分佈秋溪一帶及其它地方。明清時,祠堂多次重建。其祠位於官塘巷下,宋代建築,祠門匾額石刻“陳氏大宗廟”、門聯石刻“閩海分藩傳舊德,秋溪蔔世振新猷”。在祠南畔約 100米處有一祠道坊,正面石刻“宋歧國公之派”,背面石刻“忠順世家”,落款“大明成化歲次甲辰春正月裔孫倫重建”。後來,遷移到外地的官塘人還號稱“秋溪世家”。清雍正年間,隆郎陳姓人在隴下建祠也尊奉陳洪進為宋始祖,燈號也稱“忠順世家”。其他地方,有稱“南康世家”和奉祀“濟川公”的陳姓人也是陳洪進後裔,屬“忠順陳”。因為洪進字致先,號濟川,諡忠順,又追封南康之王。此外,有些尊奉唐宰相陳夷行為先祖的陳姓人也屬“忠順陳”之列。因為據新舊唐書,陳夷行之父是忠順王陳邕。在澄海,把陳洪進與陳邕聯起來為同派系。燈號為“潁川忠順”,約始於晚清年間,澄城寺後街創建陳氏大宗“思成堂”,在祠內既祀陳邕、夷則和夷行,又祀陳洪進。現據不完全統計,潮汕“忠順陳”約有數十萬人。僅創基潮州官塘的陳坦後裔就有十幾萬人,澄城、外砂和隆都等地也有五六萬人、,若加上海外僑胞就更多了。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