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譜序集錦 »

清代以來的浙江陳氏始遷祖結集地

作者:  來源:陳氏宗親網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04日

清代以來的浙江陳氏始遷祖結集地

浙江蒼南縣

浙江蒼南馬站鎮馬站街陳氏

馬站街陳氏,有三支派。一支始遷祖為龍湖派裔孫之太公及世孫華藩公由繁枝來遷於此,已傳三代。一支始遷祖為南朝派仲遠公25世孫榮釜公由江南小河川底遷居於此,已傳七代。另一支始遷祖為連起、連吉公兄弟,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里安(萬全)柏樹地方遷居於此。

 

馬站鎮園山仔陳氏

始遷祖顏士公,字文焦,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約於清順治元年(1644)由福建泉州遷居平陽園山仔(今蒼南縣馬站鎮園山仔)。至今已傳12代。

 

馬站鎮橋頭村陳氏

橋頭村陳氏,有兩支派:一支始遷祖為良壁公 6世孫,名亦諤,字又言,號克誠,約於清康熙五十九年 (1720)由本縣馬站岑山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另一支始遷祖為前坡公10世孫,名一封,字時啟,號建東,生於明萬曆八年 (1580),其先祖前坡公由福建晉江遷居平陽蒲門窯洞,10傳至一封公,由窯洞遷居馬站橋頭,至今已傳15代。

 

馬站鎮橋頭村半山陳氏

始遷祖禹文公,係太傅派祖忠公37世孫,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北港水上垟遷居橋頭村,至今已傳12代。

 

馬站鎮後峴村陳氏

後峴村陳氏,始遷祖景呂公.字志佐,號敬桃,生於清乾隆三十四年巳醜(1769),係良壁公7 世孫,由蒲門城內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0代。

後峴外角陳氏,始遷祖應賢公,字燦賢,生於明祟禎十三年(1640),係元光公31世孫,元選公 5世孫,約於清康熙九年(1670)由本縣三十七都五岱山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馬站鎮山邊村陳氏

始遷祖君賜公,係忠公36世孫,約幹清康熙十二年(1673)由樂清縣白石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8代。

 

馬站鎮棋盤村陳氏

先祖原籍福建安溪縣,傳至19世祖大生公,約於清順治年間(1644-1661)由安溪徙遷閩北福鼎縣桐山,後轉遷瀆浦大浹頭,傳至博宗公,於清光緒二十九年 (1903),由大浹頭遷居蒲門棋盤。

 

馬站鎮頂嶼頭村陳氏

先世祖松齋公,世居里安陶山三樟樹,12傳至良光公,字光和,生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由里安陶山遷居馬站街,後移居頂嶼頭。

 

馬站鎮塘堤路陳氏

始遷祖昌最公,係元光公35世孫。其 9世祖洪貴公,世居福建漳州龍溪縣小岵村,生二子,長于文魁公,由龍填遷居浙江平陽北港南湖浦尾,次子文仁公遷居南湖坎頭:文仁公孫君彩,君爵二公由南湖坎頭分居金鄉湖裏。君華、君德二公隨父遷居狀元內與華陽。傳至 8世朝盤公生五於,長子昌協仍居華陽大貢頭,次子昌定居金鄉城內,三子昌質遷居礬山街,五子昌最,號玉琴,由華陽大貢頭遷居蒲門馬站街,為本支始祖。

 

馬站鎮城門村陳氏

城門村溪邊陳氏,始遷祖永達公,其先祖從福建遷居浙江文成縣光澤,後遷嵐岩地方,傳至永達公,約於民國34年 (1945),遷居於此,至今已傳3代。

 

馬站鎮下魁村陳氏

下魁村陳氏,始遷祖信凱公,于清道光六年(1826)由溫州永嘉十七都赤塘遷居馬站下魁村。

下魁村營房嶺陳氏,始遷祖國璋公,字術例,生於清順治十一年(1654),其高祖積恩公,于明季時由福建安溪縣入遷平陽,居北港南湖坎頭,三傳至奇旭公,由坎頭遷居蒲門嶼頭,國璋公由嶼頭遷居下魁,至今已傳11代。

下魁大厝基陳氏,始遷祖璟亮公.原居北港羅溪村.後遷居福鼎二都武洋再回遷於此,至今已傳1l代。

 

馬站鎮大貢村陳氏

始遷祖文吉公,生於清康熙九年(1670),係太傅派祖忠公裔孫。其先祖由福建遷居平陽北港北嶴,數傳後轉遷林泗源,傳至文吉公由林泗源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0代。

 

馬站鎮三墩洲村陳氏

始遷祖泰寬公,於清乾隆二十三年寅(1758)由福建福清縣萬安鄉光賢裏霞灶下浦地方入遷於此,因祖支派系未知,就近入沿浦下在宗祠,作為其祠始祖仰魁公 5世孫。至今已傳11代。

 

馬站鎮金山村陳氏

金山(古名岑山)村陳氏,始遷祖儒公,字廷傑,號芝錡,係良璧公 4世孫,約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由坑門遷居於此。

 

馬站鎮城門村雙腳路陳氏

城門雙腳路(又名三叉路)陳氏,始遷祖志彎公,字祟顯,生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其先祖聚蜂公世居福建漳州,後徒泉州南安,數傳至介受公,生六子,長一忠,次一德,于明季入遷浙江平陽四十五都北港南湖漁池,一德公之孫志彎公,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

 

馬站鎮大姑營陳氏

始遷祖子九公,係校尉公22世孫,由福建永春縣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4代。曾孫仲考分居石塘。

 

蒲城鄉西門頭村陳氏

始遷祖天祚公,由福建永春遷福州古田東鄉溪邊村,再遷浙江平陽蒲門城內西門頭(今蒼南縣蒲城鄉西門頭村)晏公爺宮邊闊口巷居住。

 

蒲城鄉甘溪村陳氏

甘溪村龍頭頸陳氏,始遷祖敬所公,字士元,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係校尉公23世孫,約於明祟禎十三年 (1640)由福建永春縣陳莊遷居浙江平陽蒲門甘溪村(今蒼南縣蒲城鄉甘溪村),至今已傳13代。

甘溪村瓦窯頭陳氏,始遷祖光玉公,生於清康熙五十年(1711),係忠公38世孫。其曾祖清演公,由福建長溪(今霞浦縣)赤岸遷居平陽險橋,明祟禎年間(1628—1644),因避兵亂移居四十六都湯家嶺蜈蚣橋內居住,四傳至光玉公由湯家嶺移居於此,至今已傳10代。

甘溪山(燈籠崗)陳氏,始遷祖愛鑲公,係亮弼公20世孫,由本縣江南東田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7代。

 

蒲城鄉四畝園陳氏

始遷祖昌貴公,係德誠公28世孫,夢亮公20世孫,約于清雍正八年(1730)由本縣江南前半垟遷入蒲城西門四畝園居住,至今已傳10代。

 

蒲城鄉城內陳氏

始遷祖樹望公,官名彥,號潛德,生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係良壁公 5世孫,由馬站岑山(金山)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霞關鎮蕉坑村陳氏

始遷祖文斐公,係瀚公26世孫,約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程溪外垟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

 

霞關鎮路尾村陳氏

始遷祖文鼐公,字允吉,生於明祟禎十三年(1640),係良教公之孫,由程溪外垟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

 

霞關鎮仙岩村陳氏

始遷祖文鬱公,生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係瀚公26世孫,良教公之孫,由程溪外垟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

 

霞關鎮長沙村陳氏

始遷祖天佑公、天成公兄弟,係校尉公27世孫,由福建永春縣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9代。

 

霞關鎮澄海嶴內村陳氏

始遷祖敬山公,約於清順治七年(1650)由福建漳州府南靖縣洪窟入遷於此,至今已傳14代。

 

霞關鎮陳家坪村陳氏

始遷祖源鎮公,係茲古公15世孫,由赤溪楊家坑移居於此,至今已傳7代。

 

霞關鎮霞關中街陳氏

始遷祖揚公,原籍福建長樂縣潭頭鎮汶上鄉,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遷居此地經商創業。

 

霞關鎮深灣村陳氏

深灣村有兩支陳氏裔孫居住:一支始遷祖應龍公,係元光公30世孫,元擇公 5世孫,約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北港塘灣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另一支始遷祖後全公,係校尉公29世孫,生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由南坪村遷居於此,至今已傳7代。

 

霞關鎮十五畝村陳氏

十五畝村陳氏有二支:一支始遷祖有弘公,字必道,生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其曾祖世圖公約于明天啟五年(1625)由福建永春縣來遷平陽,居於三罾。四傳至有弘公,轉遷澄海十五畝,至今已傳11世。另有一支始遷祖朝宗三兄弟,係永惠公之玄孫,由靈溪和美莊遷居於此。

 

霞關鎮萊市場邊陳氏

始遷祖錦宣公,字繡樂,於民國 7年(1918),由福建惠安縣南浦鄉下珠尾村遷居於此。

 

霞關鎮金沙路陳氏

始遷祖信瀚公,其先世由福建莆田赤捕地方遷福鼎縣嶴腰村,傳至信公於民國 2年(1913)遷居於此。

 

霞關鎮卓垟村陳氏

始遷祖世恩公,係元光公32世孫,龍泉公 6世孫。由本縣藻溪高嶴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霞關鎮後坪村陳氏

始遷祖亦謨公,宇加言,生於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係良壁公 6世孫,由馬站岑山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

 

沿浦鎮沿浦中街陳氏

沿浦中街陳氏,有二支祖係不同的裔孫在繁衍:一支始遷祖培佑公,約於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福建泉州北嶺腳遷居浙江平陽(今蒼南縣)沿埔中街,至今已傳 9代。另一支始遷祖應武公,字錫文,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由溫州甌海永強滄湖地方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9代。

 

沿浦鎮沿浦中街海嶼陳氏

沿浦中街海嶼陳氏有二支:一支始遷祖仰珠公,生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兄弟三人,係元光公37世孫、丕田公11世孫,由鯨頭山門頭移遷於此,至今巳傳 4代。另有一支陳氏裔孫,由里安柏樹來遷於此。此派與羅家山陳氏同支系。

 

沿浦鎮新糖村三十畝陳氏

始遷祖協煥兄弟三人,係德誠公26世孫,約於清嘉慶六年(1801)由本縣十都江南二河、半河西村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8代。

 

沿浦鎮新塘村山邊陳氏

始遷祖朝珠、朝錫二公,係仰臺公之孫,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由蒲門(今霞關鎮)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3代。

 

沿浦鎮李家井村陳氏

李家井村中墩陳氏,始遷祖於晟公,宇登志,約於明崇禎七年(1634)由里安雅山遷居於此,因先祖世系未詳,就近入於下在宗祠,作為下在始祖仰魁公 5世孫。至今已傳11代。

 

沿浦鎮下在村陳氏

下在村垟山尾陳氏,始遷祖維貴公,生於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係德誠公28世孫。其先世祖敏連公由本縣江南陳家宅遷居閩莒溪,19傳至東美公由莒溪遷居里安嶴壟。維貴公由嶴壟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

下在村宮尾陳氏,始遷祖玉麟公,於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由里安金雞山遷居於此。

下在村流岐陳氏,始遷祖朝溯公,係仰魁公之孫,約於清康熙四年(1665)由蒲門小曹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3代。

 

沿浦鎮嶺尾村陳氏

嶺尾村拱橋內陳氏,始遷租君星公,於明時由福建遷居於此。因先世祖係未詳排入下在宗祠,作為仰魁公 5世孫。至今已傳11代。

 

沿浦鎮老虎垵村陳氏

老虎垵村破塘陳氏,始遷祖文永公,係元光公31世孫,龍泉公 5世孫,由本縣藻溪高嶴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3代。

 

沿浦鎮牛乾村陳氏

牛乾村(舊名湖乾)陳氏,始遷祖邦伯公,宇挺周,生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係介受公6 世孫,由鳳池漁池遷居此,至今已傳 9代。

 

沿浦鎮南堡嶺村陳氏

始遷祖文驕公,號臣英,生於清順治六年(1649)。其先祖世高公,原籍福建延平府大田縣土名上京城,明登二甲進土任福建漳州府龍岩知縣,後肇基龍岩黃莊,,傳至大清公,約於明萬曆年間(1580年前後)由漳州府龍岩縣黃莊東洋陳挈眷遷居平邑四十五都南湖姚朱坑,建祠修廟。 7傳至文驕公,約於清康熙九年(1670)由北港南湖姚朱坑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本縣同祠堂分支有:南港盛陶幹垟隔、括山新嶴、金鄉涼亭、舥艚崇家嶴、石砰、蒲門小姑。

 

沿浦鎮南堡嶺村管垟陳氏

南堡嶺管垟陳氏,有三支不同祖係的裔孫繁衍。

一支始遷祖樸庵公,于清康廂三十五年(1696)由福州城內橫街,因卜命徒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另一支始遷祖名士勳,係瓚公24世孫,指南公 6世孫。其先世祖由平陽坡南遷居瀆浦陡門頭,傳至士勳公約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由陡門頭來遷於此,至今已傳11代。其晉公移居金鄉炎亭。

再一支始遷祖景篤公,字志信,生於清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係良壁公 7世孫,由蒲門城內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0代。

 

沿浦鎮木林村陳氏

木林村三門江陳氏,有兩支不同祖係裔孫:

一支為瀚公24世孫良寀公,約於清康熙三年(1664)由樂清翁垟遷居於此,至今巳傳13代。

另一支為仰臺公次子士偉、三子士侯兄弟,約于清順治七年(1650)由蒲門小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4代。

 

沿浦鎮沙嶺村陳氏

沙嶺村(又名沙埕嶺頭)陳氏,始遷祖應良公,生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于清雍正五年(1727)由福建泉州惠安縣塗嶺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沿浦鎮新塘村陳氏

始遷祖大晚、大定、大寬、大富諸公,係里安塘下開工始祖方新公21世孫。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里安塘下開工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0代。

 

岱嶺鄉大嶺內壩頭陳氏

始遷祖志遷公,字祟可,生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係介受公 4世孫,由北港南湖漁池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

 

岱嶺鄉南山村陳氏

始遷祖朝宰公,係仰魁公之孫,約於清康熙四年(1665)由蒲門小嶆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3代。

 

岱嶺大厝基村陳氏

始遷祖與吾公,世居福建泉州府南安縣十二都鳳宿地方,其侄振所公懷其父(逸吾)神主,於明崇禎八年(1635)入遷浙江平陽,與吾公之侄振田公亦懷兄(福山)神主,於崇禎十二年(1639)亦來遷平陽同居北港水頭北山嶴,與吾公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轉遷岱嶺大厝基,至今已傳14代。

 

岱嶺鄉坑門村陳氏

坑門村大貢陳氏,始遷祖樹秀公,生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係良璧公 5世孫,由馬站岑山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漁寮鄉後嶆村陳氏

後嶆村湖家坪陳氏,始遷祖瑞周公,宇逢麟,生於清順治十六年(1659),係永惠公 3世孫,由靈溪和美莊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漁寮鄉王孫村陳氏

始遷祖國韜公,字君理,係介受公 5世孫,約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由北港南湖漁池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0代。

 

漁寮鄉交椅寬村陳氏

始遷祖及祥公,其父萬全公,世居泉州南安縣,妻石氏領三子,於明祟禎年間(1628-1644)遷居浙江平陽北港四十四都東山,長子及傳公仍居東山,次子及祥和三於及亮兩兄弟于清康熙初年遷居蒲門。及祥公居交椅寬頂高垟。及亮公居關頭村大瓦厝。

 

漁寮鄉羅家山村陳氏

羅家山村(駱家山)陳氏,始遷祖泰聰公,其先世祖由里安萬全柏樹地方來遷居於五十三都赤溪龍根,至清乾隆年間(1736-1795)泰寬公亦遷居於此。清嘉慶年間(1796-1820),連吉、連起二公遷居馬站街天主堂巷。

 

漁寮鄉霧城村陳氏

霧城村南山陳氏,始建祖朝丹公,生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於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江南大河川底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7代,有11戶,40多人。

 

漁寮鄉關頭村大厝基陳氏

始遷祖天漢公,係德誠公26世孫,於清乾隆五年(1740),由江南大莊遷居於此。

 

漁寮鄉關頭村大瓦厝陳氏

始遷祖及亮公,其父萬全公世居福建泉州南安縣,妻石氏率三子於明崇禎年間(1628—1644)遷居浙江平陽北港四十四都東山,長子及傳仍居東山,次子及祥于清康熙初年由東山遷居頂高烊,三子及亮遷居於漁寮鄉關頭大瓦厝。

 

漁寮鄉打石坑村陳氏

始遷祖子福公,係校尉公22世孫,約於清順治七年(1650)由福建永春縣南山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4代。

 

漁寮鄉虎井村陳氏

始遷祖志堅公,生於清雍正元年(1723)、志固公,生於雍正六年(1728),兄弟倆係元光公33世孫,太公 6世孫,於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由本縣繁枝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9代。

礬山鎮水尾村陳氏

始遷祖昌裔公,字貽熾,號如山,生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係福山公10世孫。其先祖由北港北山嶴遷居流石,傳至昌裔公由流石轉遷於此。至今巳傳4代。

 

礬山鎮中村陳氏

始遷祖國璽公,生於清康熙六年(1667),其父希明公,由福建安溪遷居於平陽北港水頭麻車地方,國璽公約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水頭麻車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

 

礬山鎮南下橋頭村陳氏

始遷祖為駕公,生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其先世祖珀騰公,由福建安溪遷居平邑二十九都北港溪心北山,珀騰公孫君華公由溪心遷居岱口,君華公子祟魁公,由岱口遷居郭家車,傳至10世為駕公由郭家車遷居礬山南下橋頭,至今已傳 5代。

 

礬山鎮阮家山陳氏

阮家山(又名獅頭山)陳氏,始遷祖一龍公,係德誠公25世孫,由本縣江南將軍嶺腳大莊村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3代。

 

礬山鎮四大王陳氏

始遷祖元甫公、元晴公兄弟,係元光公31世孫、清益公 5世孫,約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由藻溪盛陶下井橋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派下分居隔頭陳家宅、牛溷瀧、礬山崗仔、崗仔尾、王家洞、福鼎、霞浦等地。

 

礬山鎮亭仔腳陳氏

始遷祖祟等公,生於清雍正八年(1730),其先祖宜教公,由福建泉州安溪縣依仁裏遷居浙平邑北港烏坭坑, 7傳至祟等公,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北港烏泥坑遷居亭仔腳,至今已傳 9代。

 

礬山鎮南下陳氏

始遷祖福登公,生於清鹹豐七年(1857),係元光公37世孫,繁枝始祖太公10世孫,其先祖由繁枝遷居南水頭北山下,福登公由北山下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6代。

 

礬山鎮市場尾陳氏

礬山市場尾陳氏,係五岱山陳氏之分支,因經商陸續由五岱山遷居於此。

 

礬山鎮半山窯陳氏

始遷祖文載公,係德誠公30世孫。其先祖由江南陳家宅(浦潭)遷居福建莒溪,數傳至秋金公由福建回遷平邑二十都新垟,文載公約於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新垟遷居於此.至今已傳8代,派下分居下半山。

 

礬山鎮赤垟路珍珠巷陳氏

赤垟路珍珠巷陳氏,始遷祖子宜公,生於請同治九年(1870),由藻溪盛陶遷居於此。

 

南宋鎮南宋村陳氏

始遷祖君惠公,生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係元光公34世孫,太公 7世孫,由繁枝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8代。

 

南宋鎮古樓山村陳氏

古樓山村陳氏有二支:一支始遷祖之敬公,係瑄公25世孫,其曾祖承爵公由江南十一都柘園遷居江西垟挾尾,之敬公由浹尾遷居於此,至今巳傳11代。另一支始遷祖鳳嘉公,係元光公34世孫,高嶴臺吾公 4世孫.生於清泉熙五十年(1711),由藻溪高嶴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3代。

 

赤溪鎮過溪村陳氏

始遷祖宗富公,介受公12世孫,於民國30年(1941)隨母由觀美仙溪遷居於此,已傳 3代。

 

赤溪鎮北嶴內村陳氏

北嶴內村半嶺陳氏,始遷祖朝祥公,係瓚公派下裔孫,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江南十都虹橋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7代。

 

赤溪鎮赤溪街陳氏

赤溪街陳氏有二支:一支陳氏始祖邦興公,係啟明公30世孫,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由江南十一都南監前陳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5代。另一支始遷祖與礬山水尾深垟同派。

 

赤溪鎮園林村陳氏

始遷祖藏猶公,係遜公 9世孫,於清康熙十年(1671)由福建永春二十都石閣山坪入遷浙江平陽五十三都園林(今蒼南縣赤溪鎮園林村),至今已傳12代。

 

赤溪鎮白灣村陳氏

白灣村陳氏有二支:一支始遷祖祭油公,于清雍正三年(1725),由福建永春縣東門外入遷於此,至今已傳11代。另一支陳氏始遷祖彰順、彰平二公,係元店安彰公12世孫.中墩鬥底村士典公 6世孫,由中墩鬥底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5代。

 

赤溪鎮流岐頭村陳氏

始遷祖國星公,字術法,生於清乾隆十七年(1752),係積恩公 5世孫。積思公世居福建安溪縣在坊裏虞都鄉洋中,其妻梁氏為人聰敏,聞溫州平陽土沃人稀風淳俗美,遂於明崇禎年間(1628-1644)攜三位孫子來遷平陽四十五都南湖坎頭孫嶺路下,長孫奇旭後遷五十三都蒲門嶼頭,傳至國星公由蒲門嶼頭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

 

赤溪鎮三步擂村陳氏

始遷祖啟芳公,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由江南大河川底遷居三步擂,至今已傳 8代。

 

赤溪鎮葛藤垵、半垟、杉欄頭陳氏

葛藤垵、半垟、杉欄頭陳氏,始遷祖近參、近德.近智三公,係進壽公 9世孫,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由福建永春十八、十九都南埔遷居平陽赤溪葛藤垵、半垟、杉欄頭(今蒼南縣赤溪鎮半垟村)等地,至今已傳11代。

 

赤溪鎮信智村陳氏

信智村陳氏,有兩支派。一支始遷祖耀明公,係東林公 5世孫,約於清康熙九年(1670)由本縣靈溪港邊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另一支派系福鼎白琳陳氏分居於此。

 

赤溪鎮棕利頭村陳氏

棕利頭村陳氏,有兩支派。一支始遷祖為太公 5世孫國愛公,字漢高,生於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約于雍正八年(1730),由本縣金鄉黃坭嶴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另一支始遷祖為士哲、士智公,士哲公生於清康熙十五年(1680),土智公生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其先祖春田公由福建泉州南安縣入遷平陽,初居橋墩馬路下,後遷南湖浦尾, 5傳至土哲,士智兄弟,由南湖移居赤溪棕利頭,至今已傳12代。

 

赤溪鎮韭萊園村陳氏

韭菜園村陳氏,有三支不同派系裔孫在繁衍:一支為德誠公裔孫世得公,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由本縣江南陳家宅(浦源)移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另一支為瓚公25世孫之順公,其先祖明紹公,約於明祟禎三年(1630)由本縣十二都大嶴底遷居三十五都新嶴,傳至之順公,約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由新嶴分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又一支為華禎公之子椒彩公,生於明崇禎五年(1632),華禎公由福建安溪縣官橋遷居平陽北港水頭山邊,生 5子,長子長彩分居木林園山尾;次於次彩移居泰順縣泗溪;三於元彩遷藻溪鎮挺南山草白村;四子失考;五子淑彩遷居赤溪韭菜園.至今已傳12代。

 

赤溪鎮園嶼村陳氏

始遷祖公卓公,係應鱗公19世孫,約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由本縣江南湖前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9代。

 

赤溪鎮大腳蝦村陳氏

始遷祖挺生公,係東林公19世孫,約於清康熙九年(1670)由靈溪港邊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赤溪鎮過海村陳氏

始遷祖榮士公,係仲遠公25世孫。其先祖由江南小河川底遷居鳳崗塔,五傳至榮士公,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由鳳崗塔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5代。

 

赤溪鎮鶴翔路陳氏

始遷祖良端公,生於清嘉慶七年(1802),係瓚公27世孫。其先世祖(奉為第一世)學公,于明建文年間(1399-1402)由平陽遷居福建永春縣,傳14世至良端公,由永春回遷平陽(今蒼南縣赤溪鎮鶴翔路),至今已傳 5代。

 

赤溪鎮北嶴內村陳氏

始遷祖廷漠公,其先世祖福建公,字自強,號乾齋,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由福建安溪縣遷居平陽二十九都橫嶼,因遭多故,轉遷四十四都北港鳳林內塘,傳至四世至茂昭公由內塘再分居橫嶼,至茂昭公孫廷漠公,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橫嶼分居於此,至今已傳 9代。

 

赤溪鎮上垟村陳氏

始遷祖光賦公兄弟,係茲古公12世孫,於清乾隆十八年由江西垟餘家橋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9代。

 

赤溪鎮塘頭村陳氏

塘頭村牛寮陳氏,始遷祖迺桑公,係元光公34世孫,元擇公 9世孫,約于清道光五年(1825)由本縣宜山八岱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7代。

 

赤溪鎮龍根村陳氏

龍根村陳氏先祖供公,生於南宋開禧三年(1207),二世祖則公、明公於南宋祥興元年(1278)遷居里安柏林十,傳至11世齊林公,從里安柏林遷居於此,至今巳傳1l代。

 

赤溪鎮下宅村陳氏

始遷祖伯運公,生於清康熙二年(1663),係校尉公24世孫,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由福建永春小姑遷居下宅村,至今已傳10世。

 

龍沙鄉吊壁燈村陳氏

始遷祖兆資公,諱日元,號順基,生於清康熙元年(1662),係校尉公23世孫.於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由福建永春縣遷居於此(今龍沙鄉吊壁燈村),至今已傳13代。派下分居金鄉、錢庫等地。

 

龍沙鄉食水坑村陳氏

食水坑村陳氏,係小河川底始祖仲遠公派下裔孫,由江南小河川底遷居於此。

 

龍沙鄉石塘村東角陳氏

始遷祖士瀆公,係元光公29世孫。高嶴一郎公 4世孫,由藻溪高嶴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

 

龍沙鄉石塘村陳氏

石塘村陳氏,有兩支派;一支始遷祖仲考公,係校尉公25世孫,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由蒲門大姑營移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另一支派始遷祖松鷂公,係靈溪張家山河邊陳 (今靈溪鎮平南村河邊)觀保公第11世孫,遷居石塘,至今已傳 7代。

 

龍沙鄉沙坡內陳氏

始遷祖步樹(又名詒樹)公,係德減公33世孫,於清末從括山鄉大莊遷居於此,已傳 4代。步勤公,係德誠公33世孫,於清末從大漁遷居於已傳 5代。

 

中墩鄉海濱村陳氏

始遷祖良育公,係瀚公24世孫,由樂清縣翁垟遷居蒲門中墩鄉海濱村。至今已傳13代。

 

中墩鄉尖礁村陳氏

尖礁村陳氏,有兩支派。一支始遷祖燦賢公,係平陽北港董家潭丕聲公四世孫,由董家潭(現平陽縣山門鎮大樓村)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0代。另一支始遷祖昌宏公,係西垟坡尾厝文育公五世孫,由西垟坡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7代。

 

中墩鄉鬥底村陳氏

始遷祖世鬥公、世蘇公,係藻溪鎮元店安漳公八世孫,清乾隆年間(1736-1795)遷居五十二都鬥底居住,至今已傳 9代。

 

中墩鄉南頭對面山陳氏

四世祖耀公從中墩海濱遷居南頭,至今已傳11代,祠堂在西程。

 

中墩鄉王家山村陳氏

始遷祖光笑公,係靈溪渡龍嶼湖秀宇公 5世孫,于清道光年間(1821—1850)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8代。

 

中墩鄉韓峰大垟南頭下厝陳氏

始遷祖應麒公,係叔澄公37世孫,從樂清翁垟遷居平陽五十二都韓峰大垟(今蒼南縣中墩鄉韓峰大垟),至今已傳12代。

 

中墩鄉中墩村陳氏

始遷祖呈瑞公,名君讚,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由奉縣二十九都桃湖裏下莊垟遷居五十二都中墩,至今已傳13代。

 

鳳陽鄉鶴山村陳氏

始遷祖元寬公,字文廷,生於清康熙五十六(1717),係媯滿公100世孫,積恩公 6世孫,約於乾隆五年(1740)由蒲門嶼頭遷居於此,至今巳傳10代。派下全部移居赤溪街。

 

鳳陽鄉龜墩村陳氏

始遷祖應漢、應修、應佐兄弟三人,其先世祖東林公于明季間由福建泉州後峖遷居浙江平陽二十八都港邊地方,遂為港邊之始遷祖。後傳 8世至應漢公三兄弟,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由港邊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0代。

 

鳳陽鄉楊家坑陳氏

始遷祖光宗公,字秀如,生於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係茲古公12世孫,於清乾隆十八年(1753),由江西垟餘家橋遷居於此,其次子堯池又由楊家坑遷居霞關蕉坑陳家坪。

 

昌禪鄉嶴底陳氏

始遷祖茂家公,生於清乾隆十七年(1752)七月,係元光公30世孫華陽王邊丕禧公 4世孫,乾隆年間(1736-1795)由王邊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0代。

 

昌禪鄉西山陳氏

西山陳氏,始遷祖國宣公,係藻溪鎮盛陶清益公 6世孫,清康熙年間(1662-1722)由盛陶遷居西山,至今已傳11代。

 

橋墩鎮墓庵村陳氏

墓庵村(又名墓庵頭)陳氏,始遷祖天懷公,字拱泰,生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其曾祖偉質公,由福建永春銅山西門三都遷居浙平橋墩狀元墓雲前(今蒼南縣橋墩鎮),傳 4世至天懷公由雲前遷居於此。至今巳傳11代。

 

橋墩鎮橫墻陳氏

始遷祖伯烏公,諱君凱,係太傅派校尉公24世孫,清初由福建永春榜頭大崗頭遷居橫墻,後裔分居福鼎白琳倪家治、觀美等地。至今已傳13代。

 

橋墩鎮黃檀孤雲嶺陳氏

孤雲嶺陳氏有二支:一支始遷祖國美公,係元光公31世孫、五岱山居所公 4世孫,由五岱山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另一支始遷祖仁康公,係木橋頭國燦公 6世孫,居所公 9世孫,由木橋頭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7代。

 

橋墩鎮南水頭北山下陳氏

始遷祖國顯公,字乾隆,生於清顧治十四(1657),係太公四世孫,由繁枝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橋墩鎮橋墩街陳氏

始遷祖仲凝公,係校尉公25世孫,於清康熙九年(1670)福建永春小岵遷居浙平邑(今蒼南)橋墩街,至今已傳11代。

 

橋墩鎮碗窯村陳氏

始遷祖仲雅公,係校尉公25世孫,于清康照年間(1662-1722)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

 

橋墩鎮增甌村陳氏

始遷祖明鋪公,係校尉公23世孫,於清康熙九年(1670)由福建水春遷居浙瑞金雞山,後移蒼南縣滬山尤家衕與惟卿公同居,後又轉遷於此,至今巳傳13代。

 

橋墩鎮鳳嶺村陳氏

始遷祖應廷公,係校尉公24世孫,約於清顧治十二年(1655)由福建永春先遷安溪、興化、莆田、南安、福清、仙遊諸縣,最後遷居浙平邑橋墩鳳嶺(今蒼南縣橋墩鎮鳳嶺村),至今已傳12代。

 

橋墩鎮大龍陳羅垟大俊頭陳氏

始遷祖士好公,係瓚公24世孫,陡門頭明宇公 4世孫,由瀆浦陡門頭遷居大俊頭,至今已傳 9代。

 

莒溪鎮王家墳陳氏

始遷祖茂相公,與其侄伯廷公,係元光公後裔,由平陽縣四十九都董家潭(今平陽山門大樓)遷居於此,至今巳傳11代。

 

莒溪鎮前樓陳氏

始遷租性如公,係忠公36世孫,生於清順治四年(1647),約於康熙九年(1670)由里安高峰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3代。

 

騰垟鄉後車陳氏

始遷祖仲懷公,係救尉公25世孫,其曾祖子遠公(即東垟橋頭始祖)四傳至仲懷公,由東垟橋頭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

 

觀美鎮馬路村陳氏

始遷祖國燦公,係元光公31世孫,飲進公 5世孫,生於清順治九年(1652),由五岱山遷居於此。派下遷居福鼎泰嶼、點頭、平陽墨城、橋墩黃壇孤雲嶺等地。至今已傳13代。

 

觀美鎮茂竹村陳氏

始遷祖德通公,字達卿,生於明崇禎五年(1632),于清康照五年(1666)由金華義烏東港橋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觀美鎮西古村陳氏

西古村(西古庵)陳氏,始遷祖永新公,字志義,生於清乾隆七年(1742),係德明公 4世孫,由三十五都靈溪東垟遷居於此,至今已傳9代。

 

觀美鎮雙溪村陳氏

雙溪(又名仙溪)村陳氏,始遷祖邦俊公,字挺攀,生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係介受公6 世孫,于雍正七年(1729)由北港南湖漁池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觀美鎮馬加垟陳氏

始遷祖甫新公,字希要,係元光公30世孫,浹底園丕封公 4世孫,清初由平陽四十一都鶴溪遷居觀美馬加垟。派下分遷福鼎察嶼、點頭、搖山等地。至今已傳13代。

 

靈滇鎮河口村陳氏

始遷祖魁宇公,係瓚公21世孫,於清順治年間由平陽坡南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5代。

 

靈溪鎮官堂村陳氏

官堂(觀塘)村陳氏,始遷祖應玉公,約生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係瀚公25世孫,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樂清縣翁垟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靈溪鎮岩頭村陳氏

始遷祖應忠公,約生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係瀚公25世孫,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樂清縣翁垟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靈溪鎮東垟村陳氏

始遷祖德明公,生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由平陽萬全垟城內下街頭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派下 4世孫永新公分居觀美西古村。

 

靈溪鎮溪心村陳氏

始遷祖珀騰公,係太傅派祖忠公31世孫。公由福建永春遷居浙江平陽,先居北港山門,後轉遷二十九都溪心北山遂為始祖,至今已傳 7代,公之孫君華分居江南十六都中對口,曾孫祟魁分居江西垟(今靈溪鎮)郭家車等。

 

靈溪鎮西山村陳氏

始遷祖鎮星公,係臺吾公 3世孫,由藻溪高嶴入遷居於此。

 

靈溪鎮上街頭村陳氏

上街頭(轉居二中東路)陳氏,始遷祖立身公,係瑄公26世孫,其先祖承爵公,由江南柘園移居江西垟浹尾, 5傳至立身公,奉母寄居靈漠上街頭,至今已傳10代。

 

靈溪鎮南水頭過港村陳氏

始遷祖師秀公,係元光公3l世孫,元選公 6世孫,清康熙二十年(1681)遷居靈溪鎮過港下垟,至今已傳13代。

 

靈溪鎮河口底董陳氏

河口底董(現靈溪鎮新建村)陳氏,始遷祖魁宇公,係瓚公11世孫,由平陽坡南遷居三十二都河口底董,至今已傳12代。

 

靈溪鎮大觀頂窯陳氏

始遷祖國華(士華)公,係校尉公裔孫,右乾公 6世孫,由望裏鎮宮西村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靈溪鎮橫嶼村陳氏

始遷祖茂昭公,字一麟,生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其曾祖福建公,於明萬曆間由福建泉州安溪遷居平陽二十九都橫嶼(今蒼甫縣靈溪鎮橫嶼村)。因遭多故,轉遷四十四都北港鳳林內塘,四傳至茂昭公於清康熙時由內塘回遷橫嶼,至今已傳15代。

 

靈溪鎮埭頭村陳氏

始遷祖君玉公,生於明天啟四年(1624).係照遠公28世孫。其父祟水公,于清初由樂清縣白石遷居平陽二十九都道譚,生三子,次君連、三君佑居小嶺港邊寮,長君玉由道源遷居平陽二十八都埭頭(今蒼南縣靈漠鎮埭頭村),遂為埭頭始遷祖,至今已傳15代。

 

靈溪鎮雙靈村東大廈陳氏

始遷祖丹岩公,係仙居千一公20世孫,於清順治年間(1644-1661)遷居三十二都東大廈(今靈溪鎮雙靈村東大廈),後裔分居岩頭,至今已傳15代。

 

靈溪鎮對務西山下陳氏

對務西山下陳氏,始遷祖鳳騰公,係元光公30世孫,一朗公 5世孫,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藻溪高嶴遷入對務西山下居住,至今已傳13代。

 

靈溪鎮大觀坑底村陳氏

始遷祖興順公,號積賢,係藻溪矴埠頭丕玉公 6世孫,由挺南賽嶴遷居坑底村,至今已傳10代。

 

滬山畔垟村陳氏

始遷祖應隆公,生於清康熙八年(1669),係瓚公25世孫。其先世祖金公,于明季時由平陽絳裏遷居福建泉洲安溪縣衙口後園,五傳至一任公,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由安溪回遷平陽四十都楊家嶺,至一任公之孫國啟、國貴、國仰公由楊家嶺移居南港徐家垟,國啟公長於應隆由徐家垟遷居滬山畔垟(今靈溪鎮滬山辦事處畔垟村)。

 

滬山朱造橋陳氏

滬山朱造橋(又名朱曹橋)陳氏,始遷祖天琪公,其先世祖秉忠公由閩赤岸遷居里安陳山頭,傳至26世天琪公,於清顧治年間(1644-1661)由里安陳嶴遷居朱曹橋,至今已傳13代。

 

瀆浦郭家車村陳氏

郭家車村陳氏,始遷祖祟魁公,生於請康熙三十八年(1699),係忠公33世孫。其曾祖珀騰公,由福建永春入遷浙江平陽,先居北港山門,後遷二十九都溪心北山,四傳至崇魁公,由北山遷江西陽郭家車(今靈溪鎮瀆浦辦事處郭家車村)。

 

瀆浦棋南村陳氏

始遷祖士彩公,係瓚公24世孫,由二十九都瀆浦陡門頭移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瀆浦陡門頭陳氏

始遷祖明宇公,係瓚公21世孫。其曾祖永顯公,由平邑12都綽裏遷居樂清北雁,其祖指南公由北雁回遷平陽坡南,生三子,長愛、次破、三振。振公之子魁宇公遷居32都河口底董地方,愛公子明宇公由平陽坡南移居瀆浦陡門頭(又名鬥門頭),今有70戶, 260多人。派下分居浦亭小玉蒼、蒲門管垟、瀆浦南垟、黃童、大船頭、河尾周,橋墩、陳羅垟大俊頭及福鼎萬古亭等地。

 

瀆浦前垟村陳氏

始遷祖可斌公,生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世居福建安溪井後宮,其祖維衍公,於明末清初遷居浙平三十七都橋墩門後籠.三傳至可斌由橋墩門遷居二十九都流石前垟(今靈溪鎮瀆浦辦事處前垟村)。至今已傳13代。可斌公長兄可榮公與弟可友公遷居里安四十六都楓橋山。

 

瀆浦大浹頭村陳氏

始遷祖可機公、可傳公、華楨公于清初年間由福建安溪官橋遷居浙江平陽水頭大片園。可傳公後裔介公生子三,長子加育公仍住水頭,次子加椿公、三子加賢公遷居讀埔大浹頭村,至今已傳13代。華禎公生五子,三子元彩遷居藻溪挺南草白村。

 

瀆浦鎮江村陳氏

鎮江村陳氏,有三支派;一支是單板橋陳氏,始遷祖廷葛公,於清順治年間(1644-1661)從樂清翁烊門前遷入瀆浦鄉鎮江村單板橋地方,至今已傳16代。另一支是橫浹陳氏,始遷祖世經公,世耀公兩兄弟,係藻溪元店安漳公第八世孫,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元店遷居鎮江村橫浹。至今已傳 9代。再一支是流石陳氏,始遷祖大崠公,清雍正年間(1723-1735)從平陽縣水頭北山外嶴遷居廿九都流石。至今已傳9代,現子孫除3戶留住流石外.其餘遷居礬山、靈溪、赤溪、橋墩、沿浦和溫州等地。其先祖振田公,隨叔與吾公於明崇楨十二年(1639)從福建南安十二都鳳宿演講垟遷居平陽水頭北山外嶴。流石陳氏與岱嶺鄉大厝基陳氏同為水頭北山分支。

 

瀆浦棋盤頭陳氏

始遷祖大器公,係瓚公27世孫,鬥門頭明宇公 7世孫.小玉蒼士允公 4世孫,由浦亭鄉小玉蒼地方遷居瀆浦棋盤頭,已傳 8代。

 

瀆浦塔裏陳氏

始遷祖世稱公,係藻溪元店安漳公 8世孫,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元店遷居塔裏,至今已傳 9代。

 

靈江夏姑橋村陳氏

始遷祖可謹公,字信斯,生於清康熙元年(1662),康照十九年(1680)由北港漁塘鳳山頭遷居江西垟夏姑橋鳳山(今靈懼鎮靈江辦事處夏姑橋村)。至今已傳14代。

 

靈江河尾州浦口村陳氏

始遷祖君德公,係瓚公23世孫,由二十九都瀆浦陡門頭遷居於此,次子士榮移居三十七都洋墓。至今已傳11代。

 

鳳池鄉漁池村陳氏

始遷祖禹招公,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由北港鬧村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4代。

 

浦亭鄉小玉蒼陳氏

始遷祖土允公,係瓚公24世孫,鬥門頭明宇公 4世孫,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瀆浦鬥門頭遷居浦亭小玉蒼,至今已傳11代。

 

浦亭鄉梨灣村陳氏

始遷祖應敕公,約生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係瀚公25世孫,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樂清翁垟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3世。

 

藻溪鎮盛陶村隔仔腳陳氏

始遷祖仲超公,係校尉公25世孫。由福建安溪田乾嶺遷居浙平邑藻溪盛陶隔仔腳(今蒼南縣藻溪鎮盛陶村隔仔腳)。至今已傳9代。

 

藻溪鎮繁枝村陳氏

繁枝村陳氏,有二支派。一支始遷祖太公,號克昌,係元光公28世孫。世居漳州龍溪縣藍徑地方,生六子次、三、四仍居故地‘妣趙氏攜長、五、六三子遷居浙平邑繁枝(今蒼南縣藻溪鎮繁枝村)居住,後又有其侄雲臺公由龍溪來遷亦居繁枝。派下分居溪頭金家莊、馬站虎井、三十五都北山下、礬山等地。另一支繁枝林仔內陳氏始遷祖士家公,號宋寶,係元店安璋公 7世孫.清康熙年間因護山林遷居繁枝林仔內,至今已傳10代。

 

藻溪鎮元店村陳氏

元店村陳氏,有二支派,一支始遷祖安漳公,由福建遷居浙平邑元店(今蒼南縣藻溪鎮元店村)。派下分居東浹頭、舥艚東山、燕窠龍潭背、臺州秋山垟,里安南嶴、瀆浦鎮江、塔裏、金鄉南門、中墩鬥底等地。

另一支陳氏始遷祖仲位公,係太傅派校尉公25世孫,由福建永春桃源南山深中遷居本縣洪家橋.後轉遷藻溪平水村白漈腳,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轉遷元店村,派下遷居宜山、平陽宋埠大廠等地。至今已傳 9代。

 

藻溪鎮橋頭灣陳氏

始遷祖厚山公,宇清惠,係元光公28世孫,由福建漳州龍溪縣天寶市遷居浙平邑南嶴花山,後轉遷二十八都藻溪橋頭灣。派下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遷居樂清小芙鄉前橫。

 

藻溪鎮藻溪街陳氏

始遷祖仲其、仲觀、仲衍三公,係校尉公25世孫,約於清康熙九年(1670)由福鞋永春小岵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

 

藻溪鎮東溪村陳氏

東溪村陳氏有三支。一支炭山後陳氏始遷祖筆峰公,係西垟坡丕鹹公三世孫,遷入炭山後居住,至今已傳14代。一支虎坑陳氏始遷祖廷山公,係西垟坡丕鹹公五世孫,遷入東溪村虎坑居住,至今已傳11世。

東溪村虎坑另一支陳氏始遷祖九查公.係藻溪鎮元店安漳公九世孫,清嘉慶年間(1796-1820)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9代。

 

藻溪鎮平水村陳氏

平水村陳氏有兩支。一支雙聯墳陳氏始遷祖昌榮公,係矴埠頭丕玉公八世孫、西垟坡尾厝文育公五世孫,遷居平水雙聯墳.至今已傳 8代。

另一支平水白漈腳陳氏始遷祖仲興公.係太傅派校尉公25世孫,清康熙年間(1662-1722)由福建水春縣小岵鎮遷徙白漈腳,後裔分居增坑、宜山、塘頭頂宮等地。至今已傳12代,居白漈腳有80多人。

 

藻溪鎮小心垟陳氏

始遷祖世壁、世衷二公,係元店安漳公 8世孫,清嘉慶年間(1796—1820)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9代。

 

藻溪鎮丁嶴村陳氏

丁嶴村陳厝內陳氏,始遷祖天順公,係平陽北港十八都坑底島橋頭近陽公 6世孫,於清乾隆年間 (1736-1795)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世。

 

藻溪鎮挺南東湖村陳氏

始遷祖世千公,係高嶴村龍泉公 6世孫,於清乾隆年間(1736一1795)遷居於此,至今已傳8代。

 

藻溪鎮白墳村陳氏

白墳村三叉路陳氏,係雅店橋始祖存心公派下19世孫邦起公和19世孫步標公裔孫,因看護山林由雅店橋遷居於此。

白墳村陳厝內陳氏,始遷祖朝輔公,係繁枝克昌公 4世孫,于清雍正午間(1723一1735)由繁枝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

 

藻溪鎮挺南賽嶴村陳氏

始遷祖道賢公,係矴埠頭丕玉公3世孫、蔗嶴清法公次子,清初由蔗嶴居於此。至今已傳13代。

 

舥艚鎮舥艚村陳氏

舥艚村陳氏,有三支不同地方裔孫在繁衍。一支為仙居東門樓西二房支派,21傳至愈德公遷半河竹古蓬底安居。爾後愈德公裔孫,約於清喜慶二十年(1815)由半河移居舥艚村灶基,至今已傳10代,有 108戶, 400多人。仙居千一公之裔孫洪茂公,于清康照年間遷居林家院,後裔泰木公,約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遷居舥艚村大埠頭,已傳 5代,有22戶,80多人。

另一支為雅店橋千六公裔孫劄祥公遷居蘆浦木橋頭, 5傳至步櫃公,約於清鹹豐十一年(1861),從木橋頭遷居舥艚村大埠頭。爾後.步呂公及堂兄弟步漢公約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又從木橋頭遷居舥艚村大埠頭。至今已傳6代,有32戶,150多人。

再一支為北港埔岸下一世祖一為公, 9傳至哲茅公,生於清嘉慶元年(1796),約于道光六年(1826)遷居舥艚村灶基,至今已傳 8代,有29戶, 120多人。

 

舥艚鎮方城底村陳氏

始遷祖萬林公,字聖柱,係雅店橋存心公裔孫。萬林公後裔日科公生於清康熙五十二年二月(1713).約于雍正十一年(1733)由稚店橋移居方城底,至今已傳10代。

 

舥艚鎮老陡門村陳氏

始遷祖步種公,字小玉,號藍田,生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係雅店橋存心公20世孫,由雅店橋移居老陡門(今舥艚鎮老陡門村),至今已傳 7代。

 

舥艚鎮仙坭船村陳氏

仙坭船村陳氏,因其地分東西兩岸,並有兩支陳氏裔孫在繁衍:東岸始遷祖元長公,係柘園始祖瑄公24世孫,其先祖一誠公,因避寇亂於明嘉靖五年(1526)由柘園遷居北港前池心,一誠公曾孫承我公由有前池心轉遷北港顯橋,再三傳至元長公,約清康熙十九年(1680)由北港回遷居於仙坭船(今舥艚鎮仙坭船村)東岸至今已傳16代。

西岸始遷祖可敬公,係德誠公24世孫。其先祖堯和公,約于南宋景炎元年(1276)由浦源遷福建龍興府,傳14代至萬錦公,于明天啟元年(1621)回遷,居北港漁塘,生三子,長亶斯公居西河邊藕橋;次可謹公居夏姑橋;三可敬公於清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由北港漁塘轉遷江南仙坭船(今舥艚鎮仙坭船村),至今已傳14代。

 

舥艚鎮倪家堡村陳氏

倪家堡村陳氏,有二支裔孫在繁衍;一直為雅店橋始祖千六公裔孫士哲公,約於清乾隆五十年(1785)由雅店橋遷居倪家堡(今舥艚鎮倪家堡村),至今已傳10代。

另一支為山嶴口始祖國祐公之子邦顯公,約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由山嶴口遷居於倪家堡,至今已傳1l代。

 

舥艚鎮包處村陳氏

始遷祖獻道公,生於清康熙十五年(1676),係稚店橋千六公裔孫,由雅店橋遷居包處,至今已傳11代。

 

舥艚鎮老臺村陳氏

老臺村陳氏,有兩支不同派系裔孫在繁衍:一支為坊下肇七公東店房30世孫光達公,字榮發,生於清康熙五十四年一月(1715),約於乾隆六年(1741)移居老臺,至今已傳11代。

另一支為難店橋始遷祖千六公裔孫有如、有眾公堂兄弟約於光緒二十一年(1885)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7代。

 

舥艚鎮中段村陳氏

中段村前垟陳氏,始遷祖有會公,生於清同治六年十月(1867),係雅店橋存心公14世孫,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6代。還有陳家堡,柘園、坊下、二河等地陳氏宗親聚居此地。

 

舥艚鎮半河西村陳氏

始迂祖廷臣公,字國臣,係德誠公24世孫。廷臣公生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卒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約于清雍正十年(1732)由二河遷居半河。現有後裔約38戶, 158餘人。1984年龍港建鎮,先後從半河西村遷居龍港鎮內。

 

金鄉鎮靈峰村陳氏

靈峰村陳氏,有三支裔孫在繁衍;一支為上乾頭始祖憲茂公 4世孫世德公,約於清乾隆十年(1745)由上乾頭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2代。一支為龍湖派裔孫,始遷祖天賜公,係藻溪矴埠頭昌門官丕育公七世孫,其支派遷居象山、玉環等地,至今已傳12代。一支為宜山弄巷底(闊橋底)派裔孫。

 

金鄉鎮洪嶺下村陳氏

始遷祖明潛公,字誠招,生於清廄治四年(1647),係瓚公22世孫。其先祖世學公,于明建文年間(1399-1402)由平陽遷居福建永春縣, 9傳至明潛公由福建永春縣遷居洪嶺下(今金鄉鎮洪嶺下村),至今已傳13代。派下分居半山、舥艚、老陡門等地。

又有仙居始祖千一公20世孫爾吉公,字藹吉,于清康熙初年由仙居遷居於此,生三子,長忝文,居洪嶺下,次喬桐,三鴻源分居崇家嶴,至今已傳14代。

 

金鄉鎮珠照垟村陳氏

始遷祖萬賓公,名禹,字應昌,甘恪庵,生於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係雅店橋千六公14世孫,約於清壕照五十四年(1715)由雅店橋遷居珠照垟(今金鄉鎮珠照垟村),至今已傳13代。

 

金鄉鎮湖裏村陳氏

始遷祖君彩,甘爵兄弟.係元光公30世孫,其曾祖洪貴公,由福建漳州龍溪縣小姑村入遷平陽北港南湖坎頭,為坎頭之始祖,四傳至君彩、君爵兄弟,約于清康熙十午(1671)由南湖坎頭遷居金鄉湖裏村,至今已傳14代。

 

金鄉鎮楊府嶺陳氏

始遷祖國亮公,生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係仙居千一公23世孫,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由其子永發、永顯二公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

 

金鄉鎮梅嶺腳村陳氏

始遷祖德化公,係瑄公22世孫,約於清順治四年(1647)由柘園遷居於梅嶺腳(今金鄉鎮梅嶺腳村),至今已傳11代。派下廷作公約於嘉慶十七年(1812)由梅嶺腳遷居金鄉西門。

 

金鄉鎮金星村南門陳氏

始遷祖南樹公.係藻溪元店宗祠安漳公11世孫,清光緒年間(1875-1908)由藻溪元店遷居金鄉南門,至今已傳 7代。

 

金鄉鎮倒橋村陳氏

始遷祖其清公(又名其宗),生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先祖由福建永春遷居平陽縣三十七都橋墩皈仁鄉松山境.傳至其清公,由橋墩遷居金鄉鎮倒橋村,至今已傳12代。

 

金鄉鎮第七巷陳氏

始遷祖志成公,生於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係雅店橋始祖存心公20世孫,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由雅店橋遷居於此,至今已傳 7代。

 

炎亭鎮洪家村陳氏

洪家村陳氏,鼻祖居福建赤岸,一世定國公為甌令,成甌之始祖。八世韜泉公被先兵所迫隱居泉東川,十一世遷十五都軒嶼。二十世國生公,諱宗文,約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挈眷遷居炎亭洪家村,墾田 300餘畝,建七間瓦房三幢,至今已傳10代。今入朱照垟陳氏宗祠,炎亭開界祖先之一,人稱“溫州陳”。另有仙居、柘園、瓦窯、浹底園陳氏居於本村。

 

炎亭鎮祟家嶴村(底嶴)浦口山陳氏

始遷祖汶印、汶相兄弟,係文俊公13世孫,生於雍正五年(1727),由東浦口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l代。

另有雅店橋千六公裔孫、仙居千一公裔孫和東田、柘園、湖裏陳氏後裔遷居於此。

 

炎亭鎮楊家尖村陳氏

楊家尖村陳氏,係東田陳氏派下,始遷祖時亮公,字維彩,係愛川公之裔孫,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遷居於此,至今已傳11代。嗣後,時亮公之裔孫金區、金獻兄弟于嘉靖年間(1796-1820)攜眷從楊家尖遷居瓦窯村,至今已傳 7代。

另有東田派下尚霖公等後裔居住東沙和流灣大陳尾。

 

炎亭鎮燕窠村陳氏

燕窠村陳氏,係藻溪鎮元店宗祠派下,分兩支先後遷入,始遷祖光祥公.係藻溪元店村安漳公5 世孫,生於清康熙五年(1666),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遷居燕窠山定居。嗣後,安漳公 7世孫士中公,生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遷居燕窠村龍潭背山定居,至今已傳13代。

另有元店陳氏派下,由東浹頭江心地方遷居於燕窠村。

 

炎亭鎮倒橋坑村陳氏

倒橋坑村棉嶴陳氏,始遷祖淑鶴兄弟,係瑄公24世孫,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開界後,由錢庫繆處遷居炎亭倒橋坑村棉嶴,至今已傳14代。

 

大漁鎮小漁村陳氏

小漁村後坑內陳氏,始遷祖士遠、士乾、士連兄弟三人,繫上乾頭始遷祖憲茂公 6世孫,約於清嘉慶十年(1805)由金鄉上乾頭遷居小漁村,至今已傳10代。

小漁村另有兩支不同祖係的陳氏:—支是大莊始祖土惠公之裔孫,遷居於此。另一支是蔡裏始祖天喜公之裔孫,遷居於此。

 

石砰鄉內湖村陳氏

石砰鄉內湖村陳氏(前陳),始遷祖佛公,生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于清雍正初年由福建泉州府惠安縣十一都良興鋪白井鄉遷居平陽(今蒼南縣石砰鄉內湖村),至今巳傳12代,入金鄉北門外上乾頭村陳氏宗祠。

 

仙居鄉木橋頭村陳氏

木橋頭村陳氏,有兩個支系的裔孫居住。一支為雅店橋始祖千六公之裔孫禮祥公,約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由雅店橋遷居於此。一支為仙居始祖千一公之裔孫,由仙居遷居於此。

 

錢庫鎮黃判橋村陳氏

始遷祖士彩公,係瓚公25世孫,經國公 7世孫,約於清康熙十年(1745)由前垟底遷居錢庫鎮黃判橋後岸(今錢庫鎮黃判橋村),至今已傳12代。

 

錢庫鎮桐橋村陳氏

桐橋村(古名童橋)陳氏,始遷祖其珠公、其敬公兄弟,係瑄公23世孫,其曾祖逢月公,因避寇亂,於明嘉靖五年(1526)由柘園移居北港桂溪,傳 4代至其珠兄弟,于清順治十二年(1655),由北港桂溪返回江南居於桐橋(今錢庫鎮桐橋村)。至今已傳14代,派下分居東括內。

 

錢庫鎮西街陳氏

始遷祖世韜公,係藻溪矴埠頭昌文宮丕育公六世孫,其父朝昌公遷居玉環茅埏(今玉環縣海山鄉虹田村),世韜公由玉環返遷入錢庫鎮西街居住,至今已傳11代。

 

錢庫鎮蔡裏村陳氏

始遷祖天喜公,字宗甫,號元賜,係金鄉上乾頭始遷祖憲茂公之孫。公約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入贅蔡益楊公之妹,生子四,長萬昌,次萬境,三萬理,四萬玨,益楊公無子,招次子萬境以嗣蔡姓,蔡裏村陳蔡兩姓實為一脈。至今已傳12代。

 

望裏鎮金家莊陳氏

始遷祖志敏公、志惠公、志功公昆仲約生於清雍正六年(1728),係元光公37世孫,太公6世孫,由繁枝遷居金家莊(今望裏鎮金家莊村),至今已傳 9代。

 

望裏鎮宮西村陳氏

始遷祖國裕公,字啟信,生於清順治十四年(1675),係忠公37世孫。其曾祖維琚公,世居福建安溪五莊。其祖父朝紀公由福建遷居平陽北港北山嶴,傳至國裕公,由北港遷居江南宮西(今望裏鎮宮西村),至今已傳12代。

 

望裏鎮東山頭村陳氏

始遷祖國泰公、國英公兄弟,係忠公37世孫,與宮西始祖乃是同胞兄弟,約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北港北山嶴遷居東山頭(今望裏鎮東山頭村),至今已傳12代,與宮西村同一宗祠。

 

望裏鎮溪頭牌坊底陳氏

始遷祖方連公,字永瑞,生於清乾隆八年(1743),係陳勳公16世孫,由錢庫陳家堡遷居牌坊底,至今已傳10代。

 

望裏鎮護法寺村陳氏

始遷祖鴻春、科錫二公,係仙居始祖千一公21世孫,為經營山業由仙居移居護法寺,後又有23世孫國訓、憲典、憲丕、國選等公遷於此,至今已傳13代,派下分居仙居山。

 

望裏鎮琪臨村陳氏

琪臨村(俗名豬肝山)陳氏,先祖法興公原居福建泉州永春白岩上樓,明萬曆三年(1575)冬,同母謝氏來浙甌平邑二十六都繁枝.其後裔仲春公清順治初年分居二十八都張家山,仲春公之子佛晏公移居二十五都蓀湖裏豬肝山(今望裏鎮琪臨村),至今已傳11代。

 

望裏鎮溪頭埠村陳氏

溪頭埠村陳氏,係雅店橋始祖千六公之裔孫遷居於此。

 

望裏鎮馬鞍山陳氏

始遷祖永昌公,係藻溪高嶴龍泉公六世孫,由高嶴遷居馬鞍山至今已傳11代。

 

新安鄉東社村江心陳氏

始遷祖士旺、士玉二公,係元光公33世孫,藻溪元店安漳公 7世孫,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遷居東社村江心,至今已傳 9代。

 

括山鄉新嶴村陳氏

始遷祖文科公,字殿英,生於清順治九年(1652),繫世高公 7世孫。世高公明時登二甲進士,為福建漳州龍岩知縣,後肇基龍岩黃莊,五世裔孫大清公、大濱於明萬曆年間(約1580年前後)由閩龍岩縣黃莊遷居北港南湖鵬山姚朱坑。七傳至文科公,由北港姚朱坑遷居深嶴(今括山鄉新嶴村)。至今已傳ll代。與其同派的有盛陶鑒垟隔、金鄉涼亭、舥艚祟家嶴、石砰、蒲門南堡蛉、馬站小姑等地。

 

括山鄉仰頭山村陳氏

仰頭山村陳氏有二支;一支為上乾頭始遷祖憲茂公 5世孫文光公,約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由上乾頭遷居於此。另一支為杉(山)嶴口始遷祖國祐公之孫仲秀公,於乾隆五年(1740)由山嶴口遷居於此。

 

括山鄉嶺腳村陳氏

嶺腳村(將軍嶺腳)陳氏,始遷祖於能公,字幼幹,係瓚公裔孫,約於清順治三年(1646)由前垟底遷居將軍嶺腳(今括山鄉嶺腳村),至今已傳14代。

另有柘園始祖瑄公支裔孫。

 

括山鄉東括內村陳氏

始遷祖淑廣公、淑國公兄弟,係瑄公24世孫。其高祖逢月公,因避倭寇之亂,於明嘉靖五年(1526)由柘園遷居北港桂溪,四傳至其珠、其敬兄弟,于清順治年間由北港回遷江南,居於桐橋,後其敬公子淑廣、淑國兄弟由桐橋遷居東括內(今括山鄉東括內村),至今已傳12代,子孫陸續移居嶺腳街。

 

蘆浦鎮林家院村陳氏

始遷祖洪茂公,係仙居千一公之裔孫,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遷居林家院,後裔分居舥艚。

 

宜山鎮後垟增村陳氏

始遷祖欽宇公,字文允,係龍泉公五世孫,約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藻溪高嶴遷居江山後垟增(今宜山鎮後垟增村)。至今已傳13代。

 

宜山鎮八岱村陳氏

八岱陳氏宗祠有三房,分別由三地入遷。大房始遷祖作峰公,係瓚公裔孫,其先祖賚公由平陽陳絳殿遷居萬全步廊三桿橋,傳至作峰公,約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步廊三桿橋遷居八岱(今宜山鎮八岱村),至今已傳13代。派下分居平陽鄭家墩、黃婆亭等地。

二房始遷祖應韜公,字余慶,原名應祥,生於明崇禎五年(1632),係龍湖派元光公30世孫。其祖伯瑤公,因避倭寇之亂,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由五岱山遷居平陽北港山門,傳至應韜公,由山門塘灣遷居宜山八岱,至今已傳12代。

三房始遷祖希濤公,係尤之公裔孫、宗旦公15世孫,約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由北店遷居江南宜山八岱,至今已傳15代。

 

宜山鎮珠後村陳氏

珠後(原名龜後)村陳氏,始遷祖宗兆公,約生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其先世祖嘩公由福建泉州赤岸遷居浙扛樂清萬嶴,嘩公裔孫陸續從萬嶴遷居樓下等地,19傳至繼光公,由樂清樓下遷居江西樣(今靈江四大)。繼光公生二子,長子宗立公仍居四大,次子宗兆公,由靈江四大遷居珠後(今宜山鎮珠後村)。至今已傳13代。

 

宜山鎮下市街陳氏

下市街(又名七份底)陳氏,始遷祖文續公,係瀚公26世孫,由樂清縣翁垟遷居下市街(今宜山鎮下市街),至今已傳13代,現入仙居千一公派下。

 

雲岩鄉中對口村陳氏

始迂祖君華公,字細生,生於清順治十一年(1654),係太傅派祖忠公35世孫,其祖珀騰公由福建安溪縣入遷平陽,先居北港山門,後遷29都大觀溪心北山,三傳至君華公,由溪心遷居中對口(今雲岩鄉中對口村),至今已傳11代。君華公子崇魁公分居江西垟郭家車。

 

雲岩鄉鯨頭村鯨西陳氏

始遷祖伯壽公,係元光公29世孫、丕田公 3世孫。公於康熙二十年(1681),由平陽十八都島橋頭遷入鯨頭墓腳(今雲岩鄉鯨西村),至今已傳15代。派下分居美國、江蘇宜興、溫州、泰順等地。

 

雲岩鄉士金兜村陳氏

始遷祖應寵公,係瓚公24世孫,約于清雍正二年(1724),由前垟底遷居港頭(今雲岩鄉士金兜村港頭),至今已傳12代。派下分居麟頭、紹興、金鄉北門等地。

 

雲岩鄉下對口村陳氏

始遷祖應彩公,係瀚公25世孫,約於清康熙九年(1670),由樂清縣翁垟遷居下對口(今雲岩鄉下對口村),至今已傳13代。

 

龍港鎮朝西屋、上廠陳氏

洪宮(朝西屋)陳氏,始遷祖龍寵公,約幹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由溫州市永強蕉下遷居平陽江南洪宮,1983年龍港建鎮時才將洪宮村部分劃出成立朝西屋村。派下分居洪宮村,朝西屋村,敖江鎮,溫州鹿城等地。

上廠陳氏,始遷祖龍寶公,宇奕珍,號善庵,約於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由溫州市永強蕉下遷居平陽江南壙邊上廠(今龍港鎮江口村上廠)。派下分居在上廠、金釵河村、平陽萬全鳴山等地。上列兩始遷祖係同宗房族兄弟,同時分別遷居洪宮、上廠兩地,並於清朝同治年間在洪宮前岸合建陳氏宗祠三間,1958年拆毀後,1993年由兩地重建宗祠五間在朝西屋村。至今已傳13代。

 

龍港鎮新美洲村陳氏

新美洲村,早年稱牛肩頭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尚是一片汪洋的海塗,從宣統三年(1911)起才有人來圍塘開荒入住。民國 7年(1918),柘園瑄公29世孫明發公帶五子一女來此開荒安家,是新美洲村第一家陳姓。繼有仙居的樣貴公、祥智公全家人住,下東莊的成米公、成桐公兩家人住開荒,陳家堡的岳彩、嶽標兩公來安家,再有二河的包仲、包氣兩公來安家,最後入住的是金鄉靈峰登釧公。至此,新美州村是陳姓居多。

 

龍港鎮浦後村陳氏

始遷祖愈古公,係千一公21世孫,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由江南仙居遷居浦後 (今龍港鎮龍江辦事處浦後村),至今已傳13代。

 

龍港鎮新渡村陳氏

始遷祖維進公,生於清康熙六十年(1721),於乾隆十一年(1746)由里安塘下陳宅遷居平邑新渡(今龍港鎮新渡村),至今已傳 9代。

 

白沙第七河村陳氏

始遷祖之春公,係瑄公商孫,其曾祖體國公于明天啟年間(1621-1627),由江南柘園遷居平等鄉橫河,傳至之春公約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由橫河遷居第七河(今龍港鎮白沙辦事處七河村),至今已傳12代。

 

海城新垟村大浹頭陳氏

始遷祖萬鐘公,約生於清順治七年(1650),係雅店橋存心公裔孫。其先世祖君唐公由雅店橋遷居平等鄉吳蘭樓村,傳至萬鐘公由吳蘭樓遷居大浹頭(今龍港鎮海城辦事處新垟村大浹頭),至今已傳13代。

 

沿江殿後陳氏

始遷祖承富公,字道新,生於清雍正元年(1723),係瓚公裔孫,由宜山甲底遷居殿後(今龍港鎮沿江辦事處柳家村殿後)至今已傳12代。

 

江山王公門村陳氏

始遷祖敦函公,字希真,生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係丕封公 4世孫,元光公30世孫,於清順治年間(1644-1661)帶子國春從泉州南安遷居平陽鶴溪南山,後轉遷王公門(今龍港鎮江山辦事處王公門村)。至今已傳15代。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左右,振下遷至沮州西門和麗水等地。

 

湖前匯龍村陳氏

始遷祖以作公,係西垟坡始祖丕鹹公之 5世孫,藻溪東溪炭山後肇峰公 3世孫.約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由藻溪東溪炭山後遷居江南匯龍(今龍港鎮湖前辦事處匯龍村)。

 

湖前垟心村陳氏

始遷祖天招公,係元光公30世孫,丕田公4世孫,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由鯨頭墓腳遷居垟心(今湖前辦事處鳳江垟心村),至今已傳15代。

 

湖前潘家莊陳氏

始遷祖維陵公,名謝生,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由里安塘下遷入潘家莊凰浦橋頭東定居。鹹豐年間(1851-1861)風江鄉凰捕渡頭和靈江鄉四大橋底等陳姓在凰浦陡門南凰浦小街道建祠,潘家莊陳氏搭祠共建,並與凰浦支派造連環譜。

 

平等希賢、韓家垟村陳氏

始遷祖國棟公,宇鼎臣,係元光公30世孫,其曾祖丕顯公,世居福建漳州龍溪縣天寶(今漳州市蘿城區天寶鎮)。生二子,長瑞吾、次仰吾,兄弟由漳州遷居溫州平陽二十七都藻溪昌門宮,三傳至國棟公,於清順治年間(1644—1661),因避亂移居南港二十八都高嶴角尾,再於康熙年間始遷十都韓家垟、希腎(今龍港鎮平等辦事處韓家垟村、希賢村)。

 

平等仕家垟村陳氏

始遷祖國標公,字鼎輔,生於清順治十四年(1657),係元光公30世孫,其曾祖丕顯公世居福建漳州龍溪縣天寶,生二子,長瑞吾、次仰吾,兄弟由漳州遷居溫州平陽二十七都藻溪昌門宮,三傳至國標公,因避亂與兄國榜公由昌門宮移居北港蒲嶺丕玉公族側,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遷居仕家垟(今龍港鎮平等辦事處仕家垟村),至今已傳14代。

 

平等陳宅村陳氏

始遷祖國榜公,生於清順治二年(1645),係元光公30世孫,與仕家垟始遷祖國標公乃同胞兄弟,因避亂與弟國標公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由二十七都藻溪昌門宮同遷北港蒲嶺,後轉遷江南十五都吳橋頭(今龍港鎮平等辦事處陳宅村),至今已傳14代。

 

平等餘家慕村陳氏

始遷祖上面公,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由錢庫鎮西堡村遷居餘家慕.至今已繁衍 7代。

 

平等虹橋村陳氏

始遷祖允生公,生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係瓚公22世孫,由平陽陳絳殿遷居江南虹橋(今龍港鎮平等辦事處虹橋村),至今巳傳12代。

 

陳氏

始祖瓚,又名翔,字玉器,五代人。始遷祖允生,字國斌,清代自平陽縣南監村移居本邑虹橋村(今均屬蒼南縣宜山鎮)。世系載至第三十三世“家”字輩。

 

潁川郡陳蔡氏

始遷祖天喜,字元賜,號宗甫,原姓陳,清初自平陽縣上乾頭村(今屬蒼南縣金鄉鎮)入贅本邑蔡裏村(今屬蒼南縣錢庫鎮)蔡氏,子孫以陳蔡為姓。世系載至第十五世“華(鴻)”字輩。

始祖琯,又名存心,字樂性,行千六,宋代自福建長溪縣(今屬霞浦縣)赤岸村移居浙江平陽縣江南十一都前陳村(今屬蒼南縣宜山鎮),後又轉徙本都雅店橋村(今屬蒼南縣仙居鄉)。始遷祖光德,清代自平陽縣移居本邑龍港(今屬蒼南縣龍港鎮)。

始祖進壽,明成化十八年自福建龍岩縣遷居永春縣十九都南浦村。始遷祖子盤,字近參,清康熙間再徙浙江平陽縣泮洋村(今屬蒼南縣赤溪鎮)。世系載至第十八世“成”字輩。

始遷祖德通,字達卿,清康熙五年自義烏縣東港橋頭村(今屬夏濱鎮)移居平陽縣茂竹村(今屬蒼南縣觀美鎮)。世系載至第十三世“允”字輩。

始祖居所,明代自福建遷居平陽縣五岱嘉榛腳村(今屬蒼南縣岱嶺畬族鄉)。始遷祖國燦,清初再徙本邑木橋頭村(今屬蒼南縣觀美鎮)。世系載至第十五世“相”字輩。

始祖一忠,一德,明代自福建南安縣橫山千秀嶺大塘後村遷居浙江平陽縣北港魚池村(今屬蒼南縣南湖鄉)。始遷祖邦觀、邦俊,清雍正七年再徙本邑雙溪村(今屬蒼南縣觀美鎮)。世系載至第十六世“足”字輩。

始祖紹,明代自平陽縣陳家殿村(今屬務垟鄉)遷居本邑新嶴村(今屬蒼南縣)。始遷祖雲玉,清初再徙本邑九甲村(今亦屬蒼南縣觀美鎮)。世系載至第三十五世“耀”字輩。

始祖德明,清初自平陽縣洋城內下街頭村(今屬萬全鄉)遷居本邑三十五都東洋村(今屬蒼南縣靈溪鎮)。始遷祖永新,字志義,清中葉再徙本邑三十都齊高庵村(今屬蒼南縣觀美鎮西古村)。世系載至第十三世“維”字輩。

始祖魁,原居福建汀州。始遷祖榮我,字興祖,清初自福建上杭縣碧沙村移居浙江平陽縣田寮村西廳(今屬蒼南縣莒溪鎮)。世系載至第十四世“留”字輩。

始祖珀騰,字予歲,號伯程,明末自福建永春縣遷居浙江平陽縣北港山門村(今屬山門鎮)。始遷祖君華,清前期再徙本邑中對口村(今屬蒼南縣雲岩鄉)。世系載至第九世“宗”字輩。

始遷祖欽宇,字文元,清代自閩南移居浙江平陽縣垟曾門(今屬蒼南縣江山鄉)。世系載至第九世“允”字輩。

始遷祖一東,號轉峰,清代移居平陽縣金嶴村(今屬蒼南縣靈溪鎮)。世系載至第十四世“福”字輩。

始遷祖耀南,清代自福建移居浙江平陽縣南港三十五都象源內(今屬蒼南縣靈溪鎮田乾村)。世系載至第十二世“啟”字輩。

始遷祖東林,清代自福建南安縣移居浙江平陽縣二十八都港邊村(今屬蒼南縣靈溪鎮)。世系載至第十四世“孝”字輩。

始遷祖熙秀,清代自福建惠安縣移居浙江平陽縣南港三十都仙溪村圭鬥山(今屬蒼南縣觀美鎮)。世系載至第十五世“道”字輩。

 

觀美仙溪圭鬥山潁川郡陳氏

始祖顯延公。始遷祖熙秀,清代由泉州惠安遷平陽南港三十都仙溪圭鬥山。

 

新屋潁川郡陳氏

始祖維琚,字懷珮,號隆溪,明崇禎三年自福建安溪縣遷居浙江溫州府城(今鹿城區)。始遷祖國祐,字君善,清康熙九年自平陽縣北港移居本邑牛避嶴村,後轉徙同邑二十五都杉嶴口新屋村(今屬蒼南縣望裏鎮宮西村)。世系載至第十三世“孟”字輩。

 

陳氏

始祖忠,字中鄂,唐開元二十四年自陜西萬年縣洪啟都胄桂裏遷居福建漳州府城(今薌城區)。始遷祖性如,清初自浙江里安縣馬嶼村(今屬馬嶼鎮)。奉母遷居福建省福鼎縣沙埕村(今屬沙埕鎮)。旋又遷居福建柘榮縣清康熙十一年又回遷浙江平陽縣岩皮街村(今屬蒼南縣莒溪鎮雲山街村)。

始祖仲翰,字斯吏,號為憲,明代人。始遷祖文理,字保密,號思葉,清康熙五十年自福建福鼎縣移居平陽縣橋墩門(今屬蒼南縣橋墩鎮)後又徙同邑莒溪村(今屬蒼南縣莒溪鎮)。

 

浙江景寧

陳氏

始祖瑞夫,明末清初人。始遷祖春湖,清康熙三十年自景寧縣坑頭村(今屬東坑鎮)移居本邑英村(今屬英川鎮)。

 

浙江東陽

陳氏

始祖奕鴻,先世福建莆田人。始遷祖子龐,奕鴻孫,清乾嘉間移居東陽湖溪鎮。

 

浙江武義

馬口陳氏

始遷祖獻,行十,清康熙五年自溫州府城(今鹿城區)移居宣平縣宣慈鄉馬口村(今屬武義縣西聯鄉)。世系載至第二十三世“祖”字輩。

 

華塘陳氏

始遷祖雲,行若二十三,清代自宣平縣宣慈鄉馬口村(今屬武義縣西聯鄉)移居本邑坳塘村(今武義縣雲華鄉華塘村)。世系載至第二十三世“言”字輩。陳佑華出於此族。

 

武川城西潁川陳氏

始遷祖張華,行仁一,清代自武義縣胡長畈村移居本邑邑城(今武陽鎮)城西。世系載至第十四世“循”字輩。

 

浙江松陽

陳氏

始祖汪,北宋靖康二年避難自錢塘縣(今屬杭州市)隱居青田縣庫川(今景寧畬族自治縣毛垟鄉庫頭村)。始遷祖日政,清康熙五十四年再徙松陽縣十三都安岱後村(今屬安民鄉)。世系載至第二十六世“德”字輩。宋人陳伣、陳鳳生、陳丹山、陳德文,皆出於此族。

 

浙江慶元

潁川郡陳氏

始祖汪,字濟川,北宋時自雲和縣雲壇村遷居青田縣庫川(今景寧畬族自治縣毛垟鄉庫頭村)。始遷祖日胡,字應酋,清乾隆間自景寧縣半山村移居慶元縣七都石竹淤村(今屬安南鄉)。世系載至第二十六世“德”字輩。

 

浙江景寧

潁川郡陳氏

始祖丹一,始遷祖武,自浙江溫州移居景寧縣梧桐村(今屬沙灣鎮)。

始遷祖和十,清代自浙江青田縣移居景寧縣陳村(今屬陳村鄉),後又遷本邑平盤村(今屬大順鄉)。

 

浙江黃岩

西鄉上鄭陳氏

始遷祖恒吉,字正隆,號緝細,行一,清康熙間自慶元縣後溪村(今屬張村鄉)移居黃岩縣吧西上鄭村(今屬上鄭鄉)。世系載至第十二世“佐”字輩。

 

浙江溫嶺

雙浦陳氏

始遷祖章彥,清代自福建莆田縣移居浙江溫嶺縣雙浦村。世系載至第十二世“良”字輩。

 

瓦窯頭陳氏

始遷祖志,清代自福建移居浙江溫嶺縣瓦窯頭村(今屬溫嶺市城東街道辦事處)。世系載至第七世“之”字輩。

 

浙江玉環

潁川陳氏

始祖麟,字祉蒼,唐代人。始遷祖應元,清代自黃岩縣上興墩村(今屬臺州市路橋區橫街鎮)移居玉環廳隔嶺村。世系載至第五十世“鹹”字輩。

 

浙江溫州

山西嶴陳氏

始祖盈公,宋代人。始遷祖伯芳,字碩德,號丕軒,清代人。

 

浙江里安

汀田八都宣典學潁川郡陳氏

始遷祖岐岩,清代由福建龍興府移居東甌瑞邑八都宣典學。

 

浙江樂清

陳氏宗譜不分卷 (清)吳詹榮纂修。清鹹豐十年(1860)抄本,二冊。

始祖秉廷,字央,明代人。始遷祖士忠,字伯順,清康熙五十六年自福建福鼎縣八都白林村(今屬白琳鎮)移居浙江樂清縣石陳村,旋又徙居同邑田壟村(今均屬清江鎮)譜載序、凡例、世系圖。世系載至第十二世“啟”字輩。 樂清市清江鎮田壟村陳貽渺

 

跳頭陳氏

始祖啟緒,字蘊齊,明代人。始遷祖淑裕,號用齊,清康熙二十六年自浙江平陽縣移居玉環廳,復又徙居樂清縣十九都石陳村上跳頭(今屬清江鎮清北村)。世系載至第十六世“道”字輩。 樂清市清江鎮清北村陳廷貴

 

揚洲陳氏

始遷祖元炯,字大焙,號樸齊,清乾隆二十四年自平陽縣羅川(今屬蒼南縣)移居樂清縣揚洲村(今屬南塘鎮)。世系載至第十七世“瑞”字輩。 樂清市南塘鎮揚洲村陳氏宗祠

 

浙江平陽

潁川郡陳氏

始祖興法,宋代人。始遷祖文長,清康熙間自里安縣移居平陽縣鬧村(今屬鬧村鄉)。

平陽縣鬧村鄉鬧村陳紹洪

 

陳氏重修宗譜不分卷 陳桉修,張日夫纂。1968年木活字本,存一冊。譜初修於清康熙二十六年,此為七修本。

始祖朝翼,五代後唐人。始遷祖大貞,清代移居平陽縣墨城村(今屬鰲江鎮)。譜載次房派世系,載至第二十二世“禮”字輩。

平陽縣鰲江鎮墨城村陳氏宗祠

 

潁川郡陳氏重修宗譜 陳正裳修,孔慶生纂 。1977年木活字本,一冊。存卷一。二修本。

始遷祖文鼎,清康熙間自樂清縣移居平陽縣鰲江村(今屬鰲江鎮)。存卷為序、凡例、祖訓。世系載至第十二世“其”字輩。

平陽縣鰲江鎮鰲江村陳波星

 

陳氏重修宗譜 陳義纂修。1986年木活字本,一冊。譜初修於1948年,此為二修本。

始祖仰梅,明萬曆間自福建移居浙江平陽縣西灣村(今屬西灣鄉)。始遷祖傅誼,字涵雅,清鹹豐間再徙本邑宋橋村(今屬宋橋鎮)。譜載序、世系圖。世系載至第十五世“華”字輩。

平陽縣宋橋鎮宋橋村陳耀瑞

 

潁川郡陳氏重修宗譜 陳椿疇修,金秀泉纂。1991年木活字本,一冊。書名據序跋題。譜初修於清光緒三十四年,此為四修本。

始遷祖應之,約清代自永嘉縣永嘉場蒲州村(今屬溫州市龍灣區蒲州鎮)。移居平陽縣石塘揚教村(今屬昆陽鎮)。譜載序、行第、世系、源流序、宗規、祖訓、敬避取名一覽表。世系載至第十二世“大”字輩。

平陽縣昆陽鎮石塘揚教村陳堯

 

潁川郡陳氏重修宗譜 陳祖鴻修,吳逢竹纂。1993年木活字本,一冊。

始遷祖伯慶,字仲序,清順治間自永嘉縣移居平陽縣鳳臥村(今屬鳳臥鎮)。譜載序、例言、家訓、世系圖。世系載至第十九世“思”字輩。

平陽縣鳳臥鎮鳳臥村陳成玉

 

潁川郡陳氏重修宗譜 陳家謙纂修。1995年木活字本,一冊。譜初修于清道光十五年,此為六修本。

始遷祖世偉,清康熙十四年自泰順六都移居平陽縣俞思坑村(今屬維新鄉)。譜載凡例、族訓、序、俞思坑命名記、遺像、世系圖。

平陽縣維新鄉俞思坑村陳家謙

 

浙江泰順

橫溪潁川郡陳氏家乘七卷 陳家訓修,林耕海纂。1981年抄本,一冊。書名據版心題。譜初修於清光緒二十二年,此為三修本。

始祖承炎,字啟光,號輝山,清康熙初里安縣五雲山(在今潮基鄉境)遷居泰順縣油步山。始遷祖鴻元,字善長,號瑞廷,清嘉慶二十四年再徙本邑橫溪村蔡洋(今屬包垟鄉)。卷一序,卷二排行字,卷三受姓圖係圖,卷四至六源流、世系圖。卷七雜錄。世系載至第十九世“宗”字輩。

泰順縣包垟鄉橫溪村陳氏族人 泰順圖(複印本)

 

蒼邊潁川郡陳氏宗譜 陳詩諫修,唐僑纂。1994年鉛印本,一冊。書名據版心題。

始祖正之,清康熙間自福建閩南遷居福建福鼎縣蒼邊村。始遷祖志鳳,清康熙四十三年再徙浙江泰順縣彭溪鎮碇步頭(今屬彭溪鎮)。譜載修譜首事名錄、新編宗譜名錄、序、傳讚、廟記、祀產、世系。世系載至第八世“啟”字輩。

泰順縣彭溪鎮彭溪鎮陳詩艾

 

浙江洞頭

潁川郡陳氏四修宗譜一卷 陳沛木修,陳培芬等纂。複印1940年平陽南港萃文齊木活字本,一冊,平裝。書名據版心題。譜初修於清光緒三十三年,此為四修本。

始遷祖光寧,清代由福建晉江井尾後市移居洞頭。譜載修譜雜誌、祖訓、行第、世系圖。世系載至第九世“欽”字輩。

 

壟頭陳氏六修宗譜一卷 張賢甫等纂修。1997年蒼南宜新齊鉛印本,一冊。書名據版心題。

始遷祖光惇,一名昇,字位禮,清康熙間由福建泉州府晉江井尾後市移居洞頭。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