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譜序集錦 »

浙江陳氏部分源流

作者: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21年08月16日

浙江陳氏部分源流

1.古虞陳氏:

始祖延資。始遷祖文敏,延資四世孫,宋紹興間因官由南昌新建遷上虞湖頭。

2.上虞祈山陳氏:

東漢太丘長寔為一世祖,傳至十九世如昌,隋季由武康徙上虞小越。三十四世好古,宋承務郎,其後衍為大山、宋郎橋、湖頭、東辡、蔡家堰、蓋山六支,故譜又尊好古為六支始祖。(譜載如昌即陳霸先之子衡陽王陳昌,譜如是說,筆者未加詳考。)

3.上虞西橫山陳氏:

始祖遠,宋建炎護駕南渡,遂居上虞。傳至五世而分東山、半湖、縣前、西後山、西牆門、東牆門、花巷牌、牛埠等十三派。花巷牌派祖大彬行榮十四之曾孫謙山,由花巷牌遷西橫山,是為橫山支祖。橫山後裔又別為朝東屋北房、朝東屋南房、大牆門、高牆門、新宅、花牆、高屋等房派。

4.上虞梁湖陳氏:

始祖鍈,南宋時自潁川遷上虞後陳。始遷祖如皓,鍈之裔孫,再遷邑之梁湖。

5.紹興曹娥陳氏:

始遷祖樸庵,明萬曆間自上虞遷來紹興曹娥村(今屬上虞縣)。

6.越城江橋陳氏:

始遷祖議庵,明正統間自上虞遷越城江橋。

7.紹興下方橋陳氏:

一世祖誥,世居姚江,曆三世至洛書,遷山陰北塘錦綾橋。十六世孫行名田四者,元季再遷本邑下方橋,為開族始祖,後派衍三支。

8.東浦陳氏懷十房:

始遷祖本昭,元初自會稽睮橋遷居山陰東浦南村。八傳有諱元柱行名懷十者,該譜即其房修。

9.蔡陽陳氏:

始祖慶晏,南宋嘉定間由黃砶湖霧遷邑之上蔡陽,此地後屬太平縣。傳至十二世,三房希鉛、希勸兄弟再徙下蔡陽。

10.洞清山下陳氏:

族出東漢太丘長寔後,因避隋亂間關杭、睦、饒等州。十數傳至軼,唐僖宗朝出鎮饒、信,歿於軍,子孫因家饒之浮梁。軼又十數傳曰紹,又名達,字景潁,北宋時攜子潁濬行念四、潁毓行念五由祁門來開基洞清山(今名仙山)麓太平縣南十裏道泰鄉二圖山口(又名三口),故譜尊紹為始遷祖。念五一傳而絕嗣,念四十五世孫朝三、朝一、朝二,分居本圖八、九、十甲。

11.仙源陳氏:

始遷祖翧,南宋時自祁門遷太平縣仙源西鄉。

12.分陽儒橋陳氏:

始遷祖重達,南宋初自建德楊林遷居分水儒橋。

13.乍浦東陳氏:

始遷祖生穀,明嘉靖間自江寧上元縣大井村遷至嘉興府平湖縣乍浦鎮。

14.元店陳氏:

一世祖俊公,南朝齊建武間自南京遷閩為官,後擇遷漳州龍溪縣天寶市為始祖。俊三十一世孫齊,明代由閩遷居浙江平陽元店。

15.湫峰陳氏:

始遷祖師畀,元季自溫州遷仙居湫峰。

16.深澤陳氏:

始祖仁寵,宋自括蒼遷居吳寧山澤。始遷祖夢聖,自山澤再遷永康孝義鄉深澤。

17.長澤陳氏:

一世祖繼宗,北宋相臣執中孫、恕曾孫。執中左遷婺州,其子孫或東陽、或常山、或玉山,繼宗擇衢州郡城西之長澤街而居。九世孫麒生三子仲賢、仲賓、仲良,分為興詩、立禮、成樂三房,故又尊麒為卜居一世祖。

18.陳氏:

始遷祖棠,南宋時自福建同安遷至奉化。

19.松陽潁川陳氏:

始遷祖萬三,南宋時自婺源遷居松陽銅店村。

20.東陽錦溪陳氏:

始遷祖彌善,自東陽錦溪遷來邑之錦溪孝順鄉下陳裏。

21.松山陳氏:

始遷祖紹年,南宋時自東陽仁壽鄉東溪遷居邑之松山下東陳。

22.大嶺陳氏:

始遷祖仲聖,元季自東陽官橋遷居邑之甘泉鄉大嶺。

23.黃橋頭陳氏:

始遷祖廷正,明代由思賢鄉遷黃橋頭。

24.東陽潁川陳氏:

始遷祖大忱,北宋時自吳寧根溪遷居邑之檉溪下陳。

25.路西奇木陳氏:

始祖元寶,漢太丘長寔五世孫(按:世次有誤),南朝陳武帝從父,以霸先有異志,永定初,避居東陽仁壽鄉。其後又遷東垓嶺下路西,初路西有奇木,人皆莫能辨其名,遂剖而分諸族人,凡自路西分遷者,各藏少許,以為信照。

26.渠溪陳氏:

始祖□□,唐僖宗朝避亂由吳興遷東陽三十九都渠溪孝順鄉仙源裏。□□九世孫宗學,始大其族,故譜尊宗學為渠溪派一世祖。

27.桑源陳氏:

始遷祖惠,元壽六世孫,元季由東陽街亭遷邑之桑源棋盤頭。

28.東陽黃沙陳氏:

一世祖孝彝,漢太丘長寔六世孫,東晉末避地入婺州東陽。後裔輾轉播遷,傳至十七世孫恢,南宋時始來居黃沙溪。

29.

一世祖元相,北宋中葉由富春遷東陽,始居南岑東橋,繼而亭塘、梅塢,至二十一世孫伯華,複由梅塢遷居永寧鄉。

30.街亭陳氏:

始祖弘(洪),北宋中葉由富春遷東陽南岑,弘五世孫元壽由南岑徙亭塘。自元壽又六世曰成忠,為始遷街亭祖。

31.亭塘陳氏:

始祖元相,宋時自吳興遷富陽。元相五世孫洪再遷東陽甘泉鄉小嶺,九世孫元壽複遷邑之亭塘。

32.東陽陳氏:

始遷祖奕鴻,先世福建莆田人,三子:孟堯、孟東、孟忠。孟堯次子子寵為計,於清乾嘉之間始遷東陽湖溪鎮。

33.槿溪陳氏:

始遷祖思討,元正統間自東陽南岑遷邑之槿溪西灣。

34.清溪陳氏:

一世祖鎬,南宋東陽人。次子澄被籍沒,澄二子,長成忠,遷街亭;次成信,徙義烏十都龍溪八裏橋,即大陳。成信玄孫同茂,由大陳移居楊店。同茂又五世曰自恩,明季由義烏楊店回遷東陽清溪。

35.安文陳氏:

始遷祖勝,唐末自婺州永康縣遷居東陽縣惠化裏,後改名安文裏。

36.金華南陳氏:

一世祖文淩,南宋初人。

37.舟山陳氏:

始遷祖榮,清鹹、同間農民起義軍興,逃難至舟山。

38.信安陳氏:

一世祖宏,起自閬中,晉太康中以功封侯,食采茲土,因家信安(今衢州)。

39.剡北德政鄉陳氏:

始遷祖守仁,元時自會稽西轕遷居剡北德政鄉後砶邨。

40.沙城陳氏:

始祖乾,南宋甯宗時由金華通化鄉城頭遷浦陽東十七都樓後山。乾二子:綱、紀。綱子坤分居何大園。紀三子:基、址、填。基附近祖居,今為陳裏;基次子銖之玄孫贅居孝義橋;址肇基沙城;填分居後溪。

41.龍池陳氏:

一世祖臨,南宋紹興間由臨安入贅浦江楊塢錢氏,遂占籍為浦江人。臨六世孫豐,南宋末遷居龍池,為龍池始祖。

42.爐峰陳氏:

始遷祖琳,祖居浦陽松砶,南宋時設帳爐峰,愛其山川聳秀,遂來居茲土。

43.浦陽陳氏:

一世祖康,號承事公,宋室南渡護駕由彭城卜居浦陽城南。康五世孫肇一仍居祖基,為南隅派祖;有夔行名千一者,創業西皐。夔七世孫球字由原行名仁一,分居東市。球玄孫全行名怡六,居十七都後陳;立行名怡五、中行名怡八,開派通化鄉官砶。球八世孫尚慶,複由東市遷陳塘,是謂浦陽陳氏。

44.浦陽檀溪陳氏:

始遷祖碩,宋仁宗天聖間由烏程贅居浦陽二十六都檀溪方氏。

45.浦陽高睵陳氏:

始遷祖松,南宋寶皊間自義烏瑟裏遷居浦陽高穈。

46.浦陽茜溪陳氏:

始遷祖光通,明代自分水縣百扛遷浦陽城內,子文正複由浦城遷居北鄉廿五都茜溪。

47.浦陽龍山陳氏:

始遷祖汀,南宋時自武義稠砶遷居浦陽龍山。

48.浦陽上河陳氏:

始遷祖文德行名龍二,明洪武十五年(1382)自烏程遷居浦陽上河。

49.浦陽松岩陳氏:

始遷祖亨濟,宋紹興元年(1131)自湖南潭州遷浦陽通化鄉蒿裏松砶山麓。明洪武間,裔孫竁分支白沙。

50.浦陽九山陳氏:

始遷祖景雲,明嘉靖年間由東陽西陳遷居浦陽九山張公塢。

51.西睷陳氏:

始遷祖節義,元季自湯溪遷居浦陽西睷山。

52.浦陽陳氏:

始祖奇,本姓胡,清初改姓陳。

53.海甯陳氏:

始遷祖諒,本姓高,北宋名將高瓊之後,元季由仁和黃山入贅海甯東裏陳氏,其子榮遂蒙母姓陳。諒以先世仕宋,累受厚恩,因改裏名曰趙家橋。七世而後,名儒顯宦聯踵接武,舉如明清之際思想家陳確,又清世陳元龍、陳世倌等,皆出其家,蔚為浙江望族。

54.海甯陳方氏:

一世祖啟元,本姓方,明清之際由崇德流落海甯州長安鎮,出繼給陳姓為嗣。

55.黃邑錢山陳氏:

始祖高元,元時遷居黃砶錢山。

56.

北宋嘉皊間江州義門陳氏分莊,兢子公長分江州(重慶)銅梁莊,公長子燔先遷撫州樂安,繼徙南豐,至清初,後裔又陸續移居浙江常山。霖子知本受分廣信莊,知本子伍,建炎初由廣信莊再遷閩之建甯高圳;伍五孫,三失紀,汝明、汝亨之後,或遷上饒十都巴塢、小眉塢,江山汪塢坑、株樹底,或常山東門、芳村、下坑塢。恭子繼鏜分鄱陽西莊,鏜曾孫龍武徙撫州赤石塘;龍武四傳曰海、淡、洲、浙、沂、淮、?,五人失紀,洲、淮之後由赤石塘分遷石城陳坊,廣昌黃竹徑,南豐饒舍、洙湖、苦竹坪、靈公際、竹源高曬、水南裏坑、中和龍口、上下陳坊。

57.須江靈硆陳氏:

祖植,自福建建寧縣遷居須江陳村,至十三世始見明代天啟。

58.遂安陳氏:

鳳林一世祖次中字叔易,師道子,先世豫章人,北宋末出判睦州,值清溪變起,因棄職隱屬邑遂安縣之鳳林鄉盛橋頭。子孫繁衍,內石田塢、孔穈、孔家塢、車山源塘、獅山陳村、儒峰、城南、霧峰、橫路、舒溪等支派,皆出其後。浯溪一世祖璋,先世由桐江遷休寧藤溪、再遷歙縣石門,北宋時,璋始由石門遷遂邑浯溪陳村。若西洲、玩川、砶陽、由溪諸派,皆出璋之後。

59.嚴陵陳氏:

始祖慶六,原籍蜀閬中人,宋嘉定由迪功郎出任睦州,遂卜居郡城之富春坊。七世孫綱、紀、綸,明正德開派衍為三支。綱後裔居遂安東亭鄉之墅畈莊;紀後裔居城南西街;綸後裔居城南織嶺。

60.平輿陳氏:

河南平輿祖證,陳帝霸先四世孫(編者按:世次恐誤),唐末避亂,其裔由平輿遷杭州,繼徙義烏。五代末,證十二世孫曾,移家金華,八傳而生安禮,居婺州西鄉竹馬館。安禮再傳生嘉賓,字致政,遂由竹馬館再遷蘭溪澤頭村(明成化間改屬湯溪),是為始遷之祖。

61.霞山陳氏:

始祖尚禮,明正統間由金華徙居蘭溪霞山,成化八年(1472)此地割屬湯溪,因此又為湯溪人。

62.雲浦陳氏十分房:

始祖階,五代時避閩王氏之亂,舉家由侯官航海北遷台州太平縣(今溫嶺)四都雲浦(一作高浦)。階十四世孫曰彝,二子禮、稠,分別為上高浦支和下高浦支祖。稠生宙,宙生梗,梗即本譜十分房祖。

63.北溪陳氏:

始祖缺諱,行曾一,三子文通、文儼、文肅,宋季自括蒼遷婺州。文儼為北溪湖頭派祖。

64.四明倉基陳氏:

始祖矜,先世長洲人,北宋端拱間出守明州,卒葬城南茅山,子軒守先塋,遂家走馬塘。自矜十九傳至檗,明季始由走馬塘遷南城元廣益倉舊址,人稱倉基陳氏,後裔追敘檗曾祖義淵為倉基一世祖。檗五子,烜、煒、熠、、灼,立為仁義禮智信五房。另有矜十六世孫義深,肇基城西南三角地,為遷城派祖,是與倉基同祖而不同派。義深八傳曰良謨,明末與農民起義軍對壘,戰歿,朝醝忠貞,無嗣,故附其事於倉基譜。

65.武陵橋陳氏:

始祖佑二,明代居鄞縣京門外。佑二八世孫孚尹,始遷武陵橋。

66.

一世祖光達,居鄞南陳炮橋。四世孫曰富財、富寶。明正德間富財由陳炮橋遷觀音莊水倉,其長子益方再遷錢家漕,次子益元仍留住水倉,卒別為兩派。富寶孫朝祖、朝公,因遭祝融之難,亦由陳炮橋奔水倉,即居益方舊宅,實為明堂派祖。

67.橫涇陳氏:

始遷祖昌,南陳宜都王陳叔明之裔,南宋時自嘉興遷鄞縣橫涇側大池頭。此支派譜載唐末陳兢一支分遷義門,另一支分遷嘉興陳家弄,陳昌支為陳家弄遷出。

68.鄞西陳氏:

始遷祖缺諱,行名三四,宋嘉定二年(1209)自臨海遷至鄞縣桃源鄉西洋巷。

69.鄞東陳氏:

始祖遠,南宋時自台州遷上虞。始遷祖賚二,明季再遷鄞東陳郎岸。

70.會稽平水陳氏:

始遷祖佚名,行江三,明初由會稽雲門徙本邑平水東阪。江三生椿,椿生剛直、忠,忠行名恩三,分居橋頭,開恩三房。剛直二孫,次孫高,行名德四,分居南房,開德四房;長孫尚,五子,分為光一、光二、光三、光四、光五五房。

71.龍溪陳氏:

始遷祖鎬,南宋紹定間由東陽遷義烏龍祈鄉,構室龍溪花園而居。傳至九世孫同壽行名癉一、同慶行名癉四、同生行名癉五、同芭行名癉十、同芳行名癉七、同菲行名癉十三,遂開古塘、裏分、癉五、癉十、湖西、癉十三六大派。

72.義烏石門陳氏:

始遷祖蠡,世居福州,宋季與弟斯自天臺遷居義烏西北石門。蠡為凰山、象山始祖,斯為京山始祖。

73.義烏倍磊陳氏:

始遷祖廷俊,南宋鹹淳間由東陽惠化裏安文遷義烏倍磊。四子守文、守行、守忠、守信,別為四大支,支下又分若干派。

74.義烏色裏分水陳氏:

一世祖涇,北宋時,其子宏才由東陽遷義烏上清;涇九世孫正一,又名俊卿,複由上清遷本邑色裏分水塘。

75.繡川陳氏:

始遷祖渙,南宋時依外家自永康遷義烏繡川。

76.繡湖陳氏:

始遷祖四六府君,明季由江西弋陽來居浙東義烏之繡湖。

77.義烏陳徐氏:

一世祖元琰,東陽人,仕宋官辰州知府,子杉贅義烏繡水喬亭橋頭徐氏,迎親就養,卒葬橋頭,裔孫因尊之為始祖。裔孫分遷喬亭、蜀塘、雅端、東陳、魚巢等地。

78.義烏霧溪陳氏:

始祖元寶,南朝劉宋時自河南開封遷東陽仁壽鄉。元寶十九世孫規,趙宋時再遷義烏霧溪,是為本支祖。

79.雅匯陳氏:

始遷祖挺,五代後樑開平元年自深州渡江而家于義烏雅匯。

80.古賢陳氏:

一世祖舜俞,原籍烏程,北宋熙寧中以屯田員外郎知山陰,以不奉行新法,上疏自劾,棄官隱秀州清風涇,即今嘉善楓涇鎮,後人建祠曰賢良。

81.嘉興感化陳家村陳氏:

始遷祖茂篁,明弘治二年(1489)自浙江平湖縣務航橋遷居嘉興縣感化鄉陳家村。

82.嘉興鉶李陳氏:

始遷祖基,明代自吳江遷居嘉興鉶李。

83.暨陽浣東陳氏:

一世祖鼎,北宋初由潁川遷姑蘇。鼎五世孫甯,官越州錄事參軍,遂隱諸暨。自甯又五世至盛,南宋時始蔔築浣東,並手植大樹以效王氏三槐之意。

84.暨陽西演陳氏:

始祖銓,北宋末出為山陰令,遂自青州移家剡邑清化鄉浦橋。始遷祖敏,銓八世孫,元至正間由浦橋徙居諸暨開化鄉西演。

85.暨陽登仕橋陳氏一:

始遷祖宗禮,宋元之際自臨安遷居諸暨登仕橋。宗禮八傳曰文鼎,行名浩五,生四子:忱,行天一;惇,行天四;怡,行天七;恬,行天九。

86.暨陽登仕橋陳氏二:

始祖謨,宋代由汴梁遷居諸暨登仕橋。傳至第五世啟偕族兄伏四擇姚山之麓勾亭山下開基立廟。

87.暨陽孝義陳氏:

始祖駒,五子,長子茂叔,因官於南宋紹熙間來居諸暨西鄉。茂叔次子炳,嘉泰四年自西鄉再遷邑之孝義鄉新宅口,是為始遷之祖。

88.暨陽同山陳氏一:

始遷祖克相,南宋時自臨安遷居諸暨鬥紫砶下。

89.暨陽四井陳氏二:

始遷祖伯彥,南宋時自武林鯰亭贅居諸暨姚舍山四井。

90.暨陽崇化陳氏:

始祖永吉,南宋時自諸暨楓川遷本邑留子裏鳳凰山麓。永吉六世孫亨,行名田三,由留子裏再遷孝義鄉柏樹墩,此鄉又名崇化。

91.暨陽唐谷陳氏:

始祖行,又名謨,由姚江遷來諸暨古蔔嶺。至五世而別童一、為童二、童四、童五四大派。

92.暨陽顧塢陳氏:

始祖惺(與陳炎樵修本異),南宋時自諸暨長寧鄉柘□,贅居顧家塢。

93.暨陽蠡湖陳氏:

始祖協九,南宋紹興間自河南開封宣陽裏遷諸暨紫砶鄉。協九五世孫行千五者,由紫砶遷居蠡湖。明天順八年(1464),千五裔孫文奇遷居外陳,遂別為眧外兩族。

94.暨陽安俗蔡家塢陳氏:

始祖思恭。始遷祖恩一,思恭十二世孫,明嘉靖間自樊江遷諸暨安俗蔡家。

95.樂安城南陳氏:

始遷祖侯,南宋時自福建古田官台州,卒,子幼弱,不克歸葬,遂擇霞城西市而家焉。侯六世孫寬字容甫,因遭祝融之難,僑寓仙居(古名樂安)安洲東城。八世孫文政,始卜宅城南。

96.樂安陳氏:

始祖瞙,唐末天下雲擾,播遷不定,由湖州而永康,而東陽根溪,而婺州。瞙五子,二、三俱居婺;長繤,即瞚,遷仙居縣為前派始祖;四琪,即旺,遷仙居船山,增仁、七裏派始祖;五珂,即定,仙居觵下陳之始祖。

97.西園陳氏:

始遷祖敏,南宋時自德清縣標安村贅邑之新市西園陸氏,遂為西園人。

98.鸚山陳氏一:

始遷祖,先居玉山,宋建炎間扈駕南遷,移家余姚蘭風鄉鸚山。傳至四世基,生五子,分為五大支:東宅派祖智三,下啟元、祥、隆、冕、瑞、廂六房;馬鞍山派祖智四,定宅於彼;山后派,支祖為智五;西宅派祖智六,後開潮、訓、華三房;中宅派祖智七,啟翰、廉、循三房。

99.鸚山陳氏二:

始祖照行名千一,南宋初扈蹕南遷,卜築餘姚蘭風鄉鸚山。裔孫尚倫,明清之際自鸚山僑寓上海。

100.姚江雲樓陳氏:

一世祖康伯,先世弋陽人,宋建炎中隨駕南遷,居餘姚馬渚。七傳至寶一,宋末避兵燹遷邑西雲樓鄉菁江裏幹瀆村。

101.宅埠陳氏:

始遷祖壽,先世河南陝州釻鄉官莊裏人,宋室建炎南渡,僑寓臨安,旅處無依,乃求婚以為寄身之地,入贅于諸暨楓橋宅埠王氏。壽五傳而端一、端三、端五,元末避亂,端一遷駐日嶺,別樹門楣。端三、端五共十子,內六子乏裔,福一、福二、福八、福十及駐日嶺五派聯修宗譜。

102.諸暨義門陳氏(注:

非江州義門):始遷祖協,字世勇,宋建炎間由開封宣揚裏護駕南遷,輾轉而後卜居諸暨紫砶鄉店口。傳九世至元震、元愷、志孫、嵩孫,元至大間,志孫捐田六千畝,置義莊、義塾、義阡,俾其族人貧有養、幼有教、死有歸,朝廷因旌曰義門。嵩孫之孫季曆行怡二,由店口別遷山陰石堰。四公之後在諸暨者,至十二世共成八派,福二、福三、福四、福五、福七、福八併合石堰派修。

103.

始遷祖昌義,元至正間因官自鄱陽遷諸暨之永安坊。

104.蕭山澇湖陳氏:

一世祖瑗,丞相宜中之子,宋元之際避亂遷來蕭山石板街。瑗十五傳曰敦義、敦睦、敦朴(字惠清)、敦曆,分別開派邑之良址、埭上、澇湖、榮山,則澇湖始遷祖為敦樸也。

105.唐裏陳氏:

始遷祖守迎,南宋紹興間自東陽遷蕭山唐裏。

106.龍泉西寧潁川郡陳氏:

一世祖知言,元明之際來居福建長汀。始遷祖必先,清順治間自處州慶元縣遷居龍泉縣西寧鄉。裔孫開發,咸豐間再遷衢州龍遊縣西鄉。

107.台門陳氏:

一世祖,仕唐為衢州刺史,其子瞝遂由河南開封移家錢塘龍井。十八世孫約禮,自仙居宦縉雲,愛其山水秀麗,乃遷居邑之西山台門,為台門始遷之祖。約禮玄孫道,又分支龍津坊。

108.柳仁陳氏:

始遷祖瞞(行千一),宋嘉定十七年自東陽根溪遷居五雲柳仁。

109.虞山陳氏:

始遷祖仁政,五代後晉天福間因官括蒼,遂居縉雲縣北虞山。後人丁繁衍,散居析處,分為川石、碧溪、碧川、腰畈、福源等派。

110.蛟川靈緒鄉沙河陳氏西宅支:

始遷祖良一,明正統年間自鄞邑薑山先遷慈東青林渡,再遷鎮海沙河,十餘代後別為東西宅。西宅下分王家港房派、堂廿七公派、堂廿六公派。

111.梓溪陳氏:

一世祖宗堅,唐末官處州,卒于任,子有生扶柩寓縉雲,適黃巢大軍南下,遷麗水梓溪,高遷徐科。傳至九世而分派,漢遷梅溪,嵩遂就地葬其父而家焉。

112.麗水潁川郡陳氏:

一世祖天皊,世居麗水之畫篛。越七世至昶,移居禖沿裏;癉徙陳寮;昆遷白橋;晟仍舊居。又至二十五世,複折砶下、李家源、郡城太平坊、圳古、楊葉村、陳凸、水東、徐宅、項渡、龕潭、陳坑、章巷十二支,彼此相隔數十裏。

113.﨎南裏塢陳氏:

始祖岐、圭,唐元和間逃避李瞭刻剝,隱居蘭溪牛社蔥園。始遷祖佚行名隆四,明季徙居蘭南三十一都一圖黃毛山裏塢。錢塘江古時又稱陑江,裏塢地當江南,故冠以陑南二字。

114.蘭溪純孝潁川陳氏:

始遷祖希明,由永康遷蘭之純孝鄉。

115.蕭山馬谷陳氏:

始祖佚名,行貞廿一、興十八,自義烏大陳遷居蕭山馬穀。

116.海甯十廟前陳氏:

始遷祖德衡,清初自安徽遷居海寧鹽官十廟前。

117.須江舉川陳氏:

始祖守仁,字德宗,宋嘉祐七年(1062)由江州遷居臨川,曾孫桂芳,宋乾道間複徙徽州婺源南鄉。傳十世至祖武,字紹周,行隆三,明洪武二年(1369)因商遷于須江嵩高裏上崗,為須江始祖。其四子瑞蘭,字正香,行壽四,再遷邑之舉川。

118.渡頭陳氏:

一世祖叔易,原籍江西,兩宋之際人。子謨,住紹興府余姚縣。至叔易十六世孫松,因厭城市之紛華明時始徙渡頭,為始遷祖。

119.開化陳氏:

湖川、西園派一世祖原諱再興,南宋景炎間自金陵隱居開化橋上,改名九;次子密生四子;密次子虎之十世孫文恕徙居湖川,為湖川派祖。密四子雉遷邑之福州,雉曾孫昌大複遷福建建陽縣興下裏,昌大子崇承再徙上杭縣白沙裏,崇承七傳至士雄、士玉兄弟,清康熙間始遷開化西園。扁石始遷祖保壽,明成化間自皖東流厐村遷居開化扁石。池坑始遷祖美生,明成化間亦自皖東流厐村而來。

120.鄞東芳橋陳氏:

始遷祖休錫,一名景祥,宋時自鄞西南遷居鄞東芳橋。

121.青田橫培潁川郡陳氏:

始遷祖存輝,南宋時乾祐遷居青田四都橫培。

122.梓川滴水岩陳氏:

始祖光祖,陳霸先二十二世孫,宋時因仕宦自浙江湖州安吉遷居麗水滴水岩,為始遷祖。

123.乍浦東陳氏:

始遷一世祖生穀,明嘉靖間由江南應天府上元縣(治所在今南京市)大井村遷來平湖乍浦鎮,以醫名。

124.五雲頴川郡陳氏:

始祖宗堅,其先淮陽人,唐乾符間宗堅仕處州判官,未幾卒于任。其子有生,撫父柩行寓縉雲,時值黃巢之亂,不得以歸,事廬墓而留居縉雲官政鄉下洄。至九世時,族始分房,漢居梅溪,為松房祖;高居徐科,為竹房祖;嵩居麗水湔溪,為梅房祖。

浙江縉雲縣有二百多個姓,以陳姓人口為眾,族屬最多,達三十餘,世稱“亂雜陳”。郡望除兆岸、花地二支以平輿為郡外,其他都是潁川。為使別族聯宗,經參閱《縉雲縣誌》及縉雲民間族譜,整理如下:

125.美化陳氏:

源出南昌,支分開封,系宋執政陳恕之後。宋嘉祐元年(1056)執中子世達、世聰因與嫡兄不和,離家出走。兄居永嘉虞美裏,弟居緒雲美化鄉坑坳頭。治平三年(1066)世達子陳穆訪叔,遂居叔宅之近處宮澤(今姓汪)。南宋以降,後裔分遷井南、柏樹園(今應莊附近)、五覓頭、蟠龍、岱石口、皋頭、靖嶽西山和仙居上陳等地。

126.梅溪陳氏:

源出河南淮陽,支分金陵(今南京)。唐幹符二年(875),處州陳判官諱宗堅,卒于任,其子陳有生扶柩回籍,遇黃巢兵亂,路途阻塞,葬父于下洄(亦作下泅,今作下陳),廬墓而居。宋末,後裔陳合創別業於西岩,其子顯祥任緒雲教諭,上書言事,遂辭職家居,植梅千株,名其地為梅溪。清康熙十三年(1674),其裔萬春避兵亂分居龍湖。

127.陳岸陳氏:

源于開封,支分福建。唐建中年間(780—783),福建長溪赤岸陳仁政,官評事,因避朱溉、朱滔之亂,隱居陳岸(今仁岸)。其長子陳達遷古路,次子陳統遷堰頭。後裔析居長豐、昭序、東岸、西墅、上周等處。

128.虞山陳氏:

為陳仁政後裔承善,于宋開寶三年(970)由兗州東平宛裏遷居縉雲虞山下(今縣城),幼子承慶居黃龍。虞山派分居上下小溪、腰畈、大陸嶴、坑底、黃碧村、黃碧銜等處。黃龍派後遷居川石。

129.叢桂坊陳氏:

宋熙寧間,右正言陳禾自金陵遷縣城叢桂坊,後裔散居長坑、蘭口、下陳、三裏、雙港橋、靖岳和麗水皂樹等處。仁和坊陳氏宋紹興間,開封陳獻任溫州通判,任滿寓居縣城仁和坊。元末以降,後裔散居東溪、雅村、蘭口、前金、黃迎祥、宏坦、欽村、朱村、東渡、長豐、岱石、下陳、靖嶽、三裏街、廬膛和麗水大水門、岩泉等處。

130.白岩陳氏:

源于宣城,支分麗水。南宋初年,麗水月山陳大受遷石佛堂(今陳弄口一帶),越十世陳溢由陳弄口遷白岩。

131.鐵箱陳氏:

元代永嘉白泉陳楷,遷居塔雲石時坑(今外寮坑),越六世陳稀遷居鐵箱。

132.趙岸陳氏:

元前期,永康荊州雙溪陳釋寶,贅居趙岸(今作兆岸)趙氏。清初,有後裔分遷梨倉。

133.後塘陳氏:

源于吳興,支分永康,系南朝陳後主之後。元末,永康尚書堂陳始端遷縉雲茶堂上陳(今新民村西)。因連遭火災,又遷壺鎮後塘。越十余世,後裔散遷盛園、白竹、朱坑等地。

134.宮澤陳氏:

北宋宰相陳執中之後,源出江西南昌。嘉祐丙申年(1056)陳世聰從開封遷居美化鄉坑堪頭(今壺鎮糧庫),治平丙午年(1066)世聰侄陳穆又從永嘉虞美裏遷宮澤(今姓汪)。其後分居五筧頭、蟠龍、皋頭、岱石口、上東方,仙居八都上陳,貴州赤水衛(今敘永雪山關陳家溝)等地方。

135.筠川陳氏:

北宋末,陳允敬從武義小妃遷縉雲黃塘頭陳弄,子孫分遷上陳、朱村等村。

136.臚膛陳氏:

陳後主之後,北宋末,東陽根溪人陳喬同堂弟輔行避亂遷來臚膛,其後分遷莊頭、需露庵等地。

137.玉岩陳氏:

南宋紹興時,陳大受從麗水月山(今屬武義)遷縉雲陳弄口,子孫再遷玉岩(今白岩)。

138.仁和坊陳氏:

淮人陳獻,紹興時官溫州通判,滿任道經縉雲,遂留居,其後裔分遷前金、長豐、迎祥、東溪、欽村、雅村、梅貫塘、青田陳山。

139.盛園陳氏:

南宋時從永康遷來胡陳白隴(今項宅),至明,再遷三溪盛園。

140.

南宋紹興時,陳煥從永康麻車店遷堰頭,後裔分遷雅宅等。

141.台門陳氏:

陳約禮,祖籍錢塘龍井,南宋初年遷仙居一都,中期再遷縉雲縣城西山台門龍津,後裔遷灣潭、黃村畈、下前胡、名山。

142.深坑陳氏:

南宋中期陳俊從天臺遷縉雲昌穀雙溪(今仁岸),其後遷深坑、珠佑。

143.石時坑陳氏:

南宋咸淳時陳檜從永嘉白泉遷來石時坑,後裔分遷疊箱、柿坑。

144.上周陳氏:

元初,陳仲忽從仙居四都遷縉雲上洲,其後分遷雅亭。

145.坑沿陳氏:

陳後主之後,元至正時,陳得從永康前陳遷來,其後分遷水碓坑等地。

146.西隅陳氏:

明成化末,陳瑞香從溫州遷居縣城西隅,後裔分遷外沿、戶九、北門、青田南嶺等。

147.平坑陳氏:

明中期從福建遷此。

148.浙西南江山陳姓

約有1.27萬餘人,主要居住在大橋、敖村、趙家、廿八都、清湖、大巒口等鄉鎮。可考者如下:

①山和陳氏:

宋嘉祐七年(1062),陳吉先奉旨分莊衢州江山,卜居於江山縣南二十裏的樂裏,見山峰純和,名為“山和”。後代以陳吉先為一世祖。

②清溪陳氏:

宋代分莊時,陳長分于同樂莊,傳六世至陳珍,以鄉貢任蘭溪縣令,遂居蘭溪。子陳曾遷居常山,再傳四世陳世賢游于江山清溪,愛其地,於明洪武二年(1369)由常山遷來,為清溪一世祖。

③上崗陳氏:

始遷祖陳祖武,明洪武二年(1369)由徽州遷居江山廿二都嵩高裏之上崗,後繁衍成族。故稱上崗陳氏。

④大橋鎮陳村蓮溪陳氏:

始遷祖陳丹一,從江西玉山縣騰鵬遷入。

⑤新塘邊東陳陳氏:

宋末由常山東門遷來,元至元間,分遷塘源口等處。

⑥政棠山后陳氏:

原籍不詳。元代有行授一者(名佚)為戶部主事,遇亂不得歸,避居衢州,其孫行開一者(名佚),複徙周陳塢(即山后舊名)。

⑦趙家鄉山后陳氏:

原籍福建建甯,陳梯,字致高,授宣教郎,遷江山城西三聖巷,後裔分遷山后、峽口、泉湖等地。

⑧大溪灘木車陳氏:

始遷祖陳為曾,由福建建甯徙居江山縣趙家鄉陳村堂,後裔陳開第,從陳村遷木車村,時約清道光年間。

 

按 語
此外還有柘嶴口、小章、潘村、馬墅、石筧、田洋、石上、山坑、李莊等宗陳氏,又有西施後陳、黃弄坑、義加隆、周村、借筆夥(柘標火)陳氏,皆系盤安松門陳氏分支。東山陳氏系永康下陳陳氏分支;花地、眾安橋陳氏系永康後葛塘分支;社後、黃坑陳氏系東陽埠頭陳氏分支;東陳陳氏系仙居秋三陳氏分支;平坑口、朱坑陳氏系仙居某陳氏分支,等等。

 

Copyright©2006 - 2020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