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故禮部侍郎通議大夫陳府君(叔明)之墓誌銘

者:  來源:陳氏研究網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10日

隋故禮部侍郎通議大夫陳府君(叔明)之墓誌銘

君諱叔明,字慈尚⑴,吳興長城人也。 出自帝舜之後,胡公滿食菜于陳,因而賜姓⑵。源與潁川同祖,漢太邱長寔之支子釣徙家長城⑶。

若夫三君比駕,遠映德星⑷。二子連環,高談旦月⑸。汝潁人物,許洛名流,世蘊奇偉,時摽秀傑⑹。金山鵝響,嶽峻不褰。銅柱魚遊,澹澄無底。應東南之王氣,拯淮海之橫流⑺。三後在天,四帝丕緒⑻。

君前陳武皇帝之孫,孝宣皇帝之第六子⑼。太建七年策封宜都郡王⑽,時年十二。潤漸天潢,表河房之宿⑾;華分日幹,拂扶陽之景⑿。君共苐四兄長沙王叔賢同產⒀。宣皇命貴妃袁氏養之。禮貫群蕃,恩深諸子。八年授宣惠將軍。九年授衛尉卿,其年改授智武將軍。十年出授東揚州刺史,將軍如故。十二年進授散騎常侍,南徐州刺史⒁。十三年授使持節都督、吳興太守。十四年加誠武將軍。至德元年征授侍內秘書監。二年改授侍內左衛將軍。三年授內書令。真明元年,冊拜司空⒂。公上爵曲峊,地擬應韓⒃。近衛鉤陳,寄深王傅,畿輔北門之要,枌榆東戶之重⒄。豐珥左右,徽章內外⒅,陟六符而聳轡,曆三階而振策⒆。真明三年,百六運拒,庚子數終⒇,與青蓋而同入,渡滄江而不反[21]。東陵廢侯,空想種瓜之地[22];南冠縶者,徒操懷土之音[23〕。曹志亡國之餘,特降以採,張錫歸朝已後,方蒙召見[24]。大業二年,散官未廢,詔授正五品朝散大夫。四年兼鴻臚少卿。六年守禮部侍郎。七年東巡,檢校右禦衛虎賁郎將[25]。八年授朝議大夫。其年以臨遼勳,例授通議大夫,尋攝判吏部侍郎事。九年檢校左屯衛鷹揚郎將。卿寺增輝,郎曹切務。越遼浦而升侍,奉旌門而轂立。

大業七年,凱挺西旆,禮畢使轅[26]。其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還屆洛川,奄然暴殞,終於河南縣思順裏之宅,春秋五十三[27]。荏苒波瀾,儵忽泉夜,未輟罇酒,便嗟古今。君幼稟純孝,早尚風格,容止可觀,折旋有度,新知父要,不絕賓筵。秋夕春朝,無棄光景。達生達命,善始善終。以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辛酉,卜兆于雒陽縣安山裏鳳台原。永恨他鄉,徒感蘇韶之夢[28],長悲異縣,豈恤孫嘉之言[29]。敬勸玄陰[30],式傳不朽也。

高卞鵝嶺,清霅龍淵,欝盤鎮地,映澈浮天,神區靈府,感聖登賢,命世五百,齋期一千。

帝屏愛子,皇□寵季,魏桓名隆,漢蒼親懿,壃宇繞別,麾幢出蒞,戎衛禁闌,途言近侍。

時謝運□,遷播飄淪,淮海墟厲,關河若辛,東箭去越,南冠入秦,楚出晉用,克國取人。

既收其實,靡棄其珎,紱冕右寺,簮纓仙閣,廷□連叢,階蘭並握,貔貅戒□,鷹隼軍幕。

三渡碣門,再陪沙抈,長筞始振,奔曦遽落,晷景未移,音容如昨,望鄉望國,悲故悲新。

朱揚咽□,素柳徐輪,交蛇竁壤,結蟻埋塵,魚脂豈曙,馬矯徙春,幽扃育勤,盛德無泯。

陳太建十年娶仁威將軍黃門郎駙馬都尉到鬱第三女為妃,□大業元年先□,今便同壙。

錄自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圖版609

 

注釋:(72號叔明墓碑)

⑴ 《陳書.宜都王叔明傳》:“字子昭,”因隋煬帝元德太子名昭,避諱而改“慈尚”。

⑵ 此述陳氏為姓之源起。《元和姓纂》卷三“陳”姓條(152)載:陳氏“出自媯姓,虞帝之後。夏禹封舜子商均於虞城,三十二世孫遏父為周陶正,武王妻以元女太姬,封之宛丘,為陳侯,以奉舜後,是為胡滿公。”又( 151)載:“周武王封舜後胡滿公於陳,後為楚所滅,以國為氏。”《元和姓纂》在這裏把“遏父”與“胡滿公”兩人給弄混了,不知“元女太姬”究竟嫁給誰。

⑶ 漢太邱長寔:《後漢書集解.陳寔傳》卷六二載:“陳寔,字仲弓,潁川許人也。”故志文有“源與潁川同祖”語。寔生有六子:紀、蘷、洽、諶、休、光。《元和姓纂》卷三“陳”姓條( 153)載:“諶曾孫凖,晉太尉,廣陵公。”《陳書.高祖紀》載:“凖生匡,匡生達,永嘉南遷,為丞相掾,曆太子洗馬,出為長城令。悅其山水,遂家焉。”是徙居吳興郡之長城縣始於陳達。陳達原名世達,唐時避太宗諱而名達。《新唐書.世系表》謂:“世達,長城令,徙居長城下若裏。”志文雲寔之支子釣徙家長城,世達是否又名為釣?

⑷ 三君比駕,遠映德星:陳寔六子中,以紀、諶最賢,《後漢書.陳寔傳》載:“紀字元方,亦以至德稱。……弟諶字季方,與紀齊德同行,父子並著高名,時號三君。”其時寔從諸子與荀爽夜會飲宴,被太史奏稱為“德星聚”。

⑸ 二子連環,高談旦月:二子指陳紀、陳諶。旦月,乃指漢末汝南流行品評人物“月旦評”。《後漢書.許劭傳》載:“初劭與(從兄)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此處以喻紀、諶兄弟連環進行之旦月高談評論。

⑹ 汝潁人物,許洛名流:汝潁指汝水、潁水,亦指汝南郡、潁川郡,東漢末二郡所出名士甚多,均屬許州到洛陽一帶的名流人物。或世代名門,或當代的秀傑。

⑺ 此數語是寫地域環境,會給俊秀人物帶來東南之王氣,賦予他們以拯救淮海橫流的使命。

⑻ 三後在天,四帝丕緒:語出《詩經.下武》“三後在天,王配於京。”《傳》:“三後:太王、王季、文王也。”謂叔明乃帝胄之後。四帝:指陳朝高祖、世祖、廢帝、宣帝等四帝。丕緒,後裔之謂。

⑼ 孝宣皇帝之第六子:陳宣帝名頊,《陳書.宜都王叔明傳》:“宜都王叔明字子昭,高宗第六子也。”

⑽《陳書•宜都王叔明傳》作“太建五年,立為宜都王”。此“七”為誤。

⑾ 潤漸天潢,表河房之宿:天潢,星宿名,帝王後裔亦稱天潢。河房,星宿名,古謂房星之精為河龍。此是說有皇室的滋潤,賦予了龍馬的使命。

⑿ 華分日幹,拂扶陽之景:華,光照。日幹,太陽也。景,即影。扶陽:古代傳說日出於扶桑之下,拂其樹杪而升。此是說由太陽發出的光華,可以去除任何遮住陽光的影子。

⒀ 長沙王叔賢:《陳書.高宗二十九王傳》載:“何叔儀生長沙王叔堅、宜都王叔明。”《長沙王叔堅傳》稱:“(禎明)三年入關,遷於瓜州,更名叔賢。”是名避隋文帝楊堅諱而改。同產:同一母所生。

⒁ 對宜都王叔明太建八年至十二年的任官及遷轉,《陳書.宜都王叔明傳》記載簡略,只雲“七年授東中郎將、東揚州刺史,尋為輕車將軍、衛尉卿”。奈本志逐年列記,更為詳實。

⒂ 對叔明太建十三年至禎明元年所曆官職,如十三年吳興太守,至德元年征授侍內秘書監,三年授內書令,禎明元年,冊拜司空等,《陳書•宜都王叔明傳》均未列載,可補史志之失。“侍內”即侍中,“內書令”即中書令,因避隋文帝父楊忠諱而改。真明,即禎明,為陳後主年號,因隋高祖之祖名禎,故改“禎”為“真”。

⒃ 公上爵曲峊,地擬應韓:曲峊,即今山東曲阜。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於曲阜,是為上爵之封地。戰國時代的韓國介於魏、秦、楚三國之間,乃兵家必爭之重地。此處所喻叔明所授東揚州、南徐州,既是上爵之封地,又是兵家要地。

⒄ 近衛鉤陳,寄深王傅:對王國保衛的策劃佈署,寄讬于王的身上。畿輔北門之要,擔當著對京邑北門保衛的要務。枌榆東戶之重,枌榆,漢高祖即位後,將秦故驪邑的枌榆樹移置於新都,後借此喻帝鄉或皇宮。此處乃言捍衛皇宮以東的重任。

⒅ 豐珥左右,徽章內外:珥,本為珠玉之耳飾,此處指日月之暈。《隋書.天文志下》:“青赤氣圓而小,在日左右為珥……月暈有兩珥。”是言皇帝的左右,猶有豐珥所在。徽章,乃區分等級的標誌和規定,南朝宋傅亮《宋公九鍚策文》雲:“朕聞先王之宰世也,庸勳尊賢,建侯土,褒以寵章,崇其徽物,所以協輔皇家,永隆藩屏。”此處是說對內外上下都有處置安排,此喻叔明任朝官之重職。

⒆ 陟六符而聳轡,曆三階而振策:六符,指三台六星的符驗,《漢書.東方朔傳》:“願陳《泰階六符》,以觀天變。”顏師古注:“泰階,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應劭曰:‘泰階者,天之三階也。上階為天子,中階為諸侯公卿大夫,下階為士庻人’。”此喻叔明握六符如控馬之絡頭,曆天之三階而有所振興。

⒇ 百六運拒,庚子數終:百六,厄運之謂,古人以陰陽代表對立面,陰為六,陽為一,互為消長,百一為陽數極點,百六為陰數極點。庚子數,乃道家所認為的氣數已盡之數。此喻隋軍滅陳,陳朝亡。

21 與青蓋而同入,渡滄江而不反:青蓋,《後漢書.輿服志》:皇子為王者乘青蓋車。滄江,實指長江。此指陳亡後,宗室王子等一起沿長江西上入關,再也沒有回來。

22 東陵廢侯,空想種瓜之地:《史記》五三《蕭相國世家》:“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此喻叔明也處於東陵廢侯種瓜的境地。

23 南冠縶者,徒操懷土之音:《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捆綁)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解)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泠人(樂官)也。”公曰:“能樂乎?”對曰:“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使與之琴,操南音。此喻身為囚徒,仍操懷南土之音。

24 曹志為“魏陳思王植之孽子”亡國之後,為晉武帝所採用,事見《晉書》卷五○《曹志傳》。張錫,即張天錫,前涼末代王,涼亡歸於苻堅,堅“以為尚書,封歸義侯”(《晉書》卷八六《張天錫傳》)。曹、張二事皆指亡國之王裔,重被新朝錄用之例。這裏為下文陳氏兄弟重為隋用作鋪墊。

25 七年東巡:實指隨從東征高麗。

26 大業七年:志文此前已敘及八年授朝議大夫,九年檢校左屯衛鷹揚郎將,由西凱旋,當在大業十年。此“七”當為“十”誤。

27 春秋五十三:叔明卒于大業十年( 614),據此推算,其出生當在西元 562年(陳天嘉三年),策封宜都郡王時年十二,應在太建五年( 573)。由此可證《陳書.宜都王叔明傳》作“太建五年,立為宜都王”可信,而志文作太建七年為誤。

28 “徙感蘇韶之夢”:事見《太平御覽》八百八十三引《晉書》及《太平廣記》三百十九引《王隱晉書》:蘇韶托夢給堂弟蘇節,叫他將自己的墓葬遷移至家族墓地,以完成生前心願。

29 孫嘉:事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魯襄公二十六年(前 547年),衛國發生內亂,衛國卿大夫孫林父家族被趕出衛國,其子孫嘉恰好出使齊國,於是被迫留在齊國不得歸衛。

30 玄陰:謂冬季極盛的陰氣。南朝〔宋〕謝惠連《雪賦》:“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曜不固其節。”這裏用“玄陰”喻指隋的政治氣候,即使在這樣的氣候下仍保持高潔。

 

按語:

陳宜都王叔明,孝宣帝陳頊第六子,禎明三年,即隋開皇九年( 589)隋軍攻佔金陵,後主陳叔寶及諸王子“相率出降,因從後主入關”。作為亡國君臣王裔,是隋階下之囚,到長安後,“隋文帝並配於隴右及河西諸州,各給田業以處之”,按現在的話叫“勞動改造”,如此長達十六年之久,至大業二年( 606),對陳政策才發生變化。《陳書.鄱陽王伯山傳》及《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五)陳宗室諸王》皆載:“大業二年,隋煬帝以後主第六女婤為貴人,絕愛幸,因召陳氏子弟盡還京師,隨才敘用,由是並為守宰,遍於天下”。現從叔明墓誌及其它相關墓誌均證實了這一點,隋煬帝確有此舉。

墓誌文字隱秀峻潔,多引典故以敘亡國之恨,最終客死異國,情以何堪?為隋志中所罕見。入隋後,晚年雖從政,官至禮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副部級,看似風光,然卻低落、彷徨。從“東陵廢侯,空想種瓜之地;南冠縶者,徒操懷土之音;永恨他鄉,徒感蘇韶之夢;長悲異縣,豈恤孫嘉之言”諸句,弦外之音自見,含蓄深沉,非江表舊臣哀傷亡國之辭相與比。卒時,由於對隋朝形勢估計不足,故致志文中不留子孫名諱,以免後憂,可見慮事深遠。志文最後卻交代了“太建十年娶仁威將軍黃門郎駙馬都尉到鬱第三女為妃。” 考《陳書·到仲舉傳》:到仲舉之“子郁,尚文帝妹信義長公主”(娶帝王之女為妻曰“尚”),後仲舉父子獲罪賜死,“郁諸男女,以帝甥獲免”。未言到郁曾官仁威將軍黃門郎,亦未言到郁女嬪于宣帝子。按到郁之死在光大元年,下距太建十年已逾十年;則傳雲“以帝甥獲免,”不僅免於死,且重與帝室為婚,此乃史書未載。

 

Copyright©2006 - 2020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