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主事陳愚谷先生墓誌銘

者:   來源:蘄春文化研究  更新時間:2017年05月13日

工部主事陳愚谷先生墓誌銘

清-萬之傑

嘉慶甲子。傑補弟子員。晤友人。獲讀知不足齋四書文。竊以不得從遊為恨。適督撫有省志之役,茹古香學使者。力請延至會垣主講江漢書院。以志相屬。乙丑傑因執贄受學。癸酉先生以其孫道喻。屬傑為句讀師。聚處二載。每縱論古今。輒至夜分。道光壬年八月。先生去鄂。丙戌傑試春官報罷。病中訃音至。嗚呼。天奪先生。將使後來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先生蘄州人。姓陳諱詩。字愚穀。知不足齋其齋號也。系出義門。見於先生自訂族譜序。曾祖諱立元國學士。祖諱先槃,考諱猷漢。俱以先生故。迤贈奉直大夫。考卒後五月。先生始生。妣袁。封太宜人。先生質性穎異。數歲解屬文。當時常摘尤者以傳。乾隆甲午舉鄉試第一。戊戌成進士。觀政工部。庚子以工部主事終養歸。不復仕進。曆主鹿門、荊南書院。講席最久者。莫如江漢書院。先生無他嗜。惟嗜書。始識畢秋帆制軍。以國士許之。制軍藏書數十萬卷。每部皆有贏餘。欲以其半與先生。會襄陽教匪滋事。制軍卒於軍。事逐寢.先生富於精神。高舂而起。漏三四下始就寢,博綜群書,貫穿精義。手纂日萬餘言。不屬草。間有未見者。必婉轉借觀之。撮其精華。累數十年不能忘。有購古書於市者。舉以問先生。先生為略舉大意。率皆毫髮不爽。為人寡言笑。不偶俗以邀時譽。亦不輕譽人。人有非語相詬病者。往往不之校。與人交。匡困資無。苟相知。不易生死。學者有所質。每辨一難。析一疑。令人驚怖其言。恍然如有所失。史傳中斷簡脫文。掛眼輒訂其訛。詩古文辭下筆立就。古文愛歐陽公。論詩不為風雲月露之詞。每語傑。為文當如李子所雲無一語無關係。故所學務以明道為要。一時知名士多出其門。前後獲大魁掇巍科者。蓋往往而有。海豐張筠圃制軍。常以楚北大儒目之。知言哉。所著有四書類考三十卷。人名考二十卷。六律正五音考四卷。續修湖北若干卷。湖北金石存佚考三十二卷。江漢書院志略四卷。重修廣濟縣誌十二卷。竹書紀年集注二卷。知不足齋四書文十一卷。俱已板行。陶靖節集輯注十一卷。韓詩外傳疏證若干卷。借刻他氏春秋比事六卷。春秋世族譜二卷。春秋官制略一卷。春秋諡法考一卷。春秋後表四卷。古今韻類求三十二卷。新唐書世系表補正十三卷。元史列傳蒙古色目氏族表各一卷。漢人南人氏族表各一卷。清爾雅十八卷。諸史地理志匯鈔四十六卷。序目一卷。附論二卷。湖北舊聞錄四十六卷。湖北詩文載二十卷。尚齒會彙編二卷。道德錄二卷。宋登科記三卷。質疑錄十一卷。唐宋十一家文鈔集說五十二卷。尚友山房詩文雜錄十卷。金石史若干卷。未刻正稿。付蘄水陳殿撰沆。底稿藏於家。先生四世單傳。配詹氏封宜人。先先生十二年卒。子一守仕。州廩生。先先生卒。女一適邑庠生胡榮本。,署荊州府學訓導胡願之長子。孫一道喻業儒。曾孫一行成尚幼。先生生於乾隆戊辰十一月初三日辰時。壽七十有九。卒於道光丙戌六月十八日酉時。將以丁亥月日卜葬於祖山之原。喻走書五百里以銘幽之事來告。嗟乎。先生賦性古樸。人有過輒面斥。尤嚴於論文。非根據經傳言之有物者。率塗拭加之不少貸。夫人情多諛。先生犯所最犯者以與世周旋。其從焉者寡矣。獨與傑朝夕講授。娓娓不知倦。狂憶歸蘄時舟中寄以詩雲。萬生雖我友。至德實我師。先生此語。傑固負之無可言。然竊自維知先生者莫如傑。而愛傑者莫如先生。銘幽之事。傑敢以不文辭哉。因揮淚銘曰。嗚呼先生。古訓是式。先民是程。曰夷曰白。履潔懷清。髫發勵志。皓首不更。骫骸時趨。闔捭縱橫。狂瀾獨撐。隨風咳唾。翼傳羽經。朝苞晚瓛。莫之與爭。嗤彼無識。腐鼠是驚。非得其人。道奚以明。籲嗟乎何以況之。前有安溪。後有先生。

 

附:譯文

嘉慶甲子年(公元1804年),我被增補為弟子員(老資格的生員,明清時期的秀才),和友人相見,談論學知,實為慚愧,連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沒完全讀懂呢,因而愧恨自己少不更事,才疏學淺。適逢官府督學要求我等生員多加反省,以先賢為楷模,如饑似渴地學習,力請江漢書院主講來授課,以志激勵。第二年,我按那時的習俗帶一點見面禮到了江漢書院,投到先生門下,自此與先生認識了。八年後,也就是西元1813年,先生要他的孫子陳道喻拜我為師學古文,這樣我和先生便有朝夕相處之緣分,兩整年。常談古論今,坐到深夜。西元1822年,先生去鄂州,我也因會試未入第,臥病在家。忽一日,接到先生逝世的噩耗,悲痛不己。嗚呼,真是天妒英才啊,殄奪了先生的性命,使我等後學者再也無緣與先生談詩論文了。

先生是蘄州人,姓陳名詩字愚穀,書齋名知不足,可見好學之性。先生出生于禮義人家,族譜有載:曾祖陳立元是國學生(即貢生,也就是國家提供部分學費備考鄉試的生員,比秀才地位略高),祖父陳先槃,父親陳猷漢,皆因先生的功名,在先生逝世後被追授為奉直大夫。(明清朝授予正六品官員先賢的官階,從五品。)先生是遺腹子,父親過世五月後出生的。嫡母袁氏被封為太宜人。(從五品,與父同)。先生品性高潔,聰穎異常,幾歲能讀詩文,常將名句摘錄下來,置於身邊,時常拿出誦讀。乾隆甲午年鄉試,也就是西元1774年的省試他參加了,奪得頭籌為解元。四年後的乾隆戊戌年,即西元1778年參加京城會試,金榜題名取進士。先生留在朝廷,在工部履職。兩年後,也就是乾隆庚子年,先生以工部主事的官階請辭回家侍奉老母。(工部主事的官階是正六品,此後陳詩再未參政,他就一直停留在這個級別上)先生止步于仕宦,歷任鹿門書院和荊南書院的主講,任主講最長的是在江漢書院。先生沒有別的愛好,一生只愛書。他在任江漢書院主講中,認識了湖廣總督畢秋帆制軍,畢制軍為他的學識所折服,稱他為國士。畢制軍家有藏書數十萬卷,其中許多卷有重複,說要將重複部份贈與先生,只因不久畢制軍在襄陽剿匪戰事中身亡了,贈書的事就沒辦成。先生精神高蹈,智慧超群,每日淩時即起,夜半才寢,博覽群書,精通詩文,日編萬言,一絲不苟。編輯文稿未見原文,必定托人借來一閱,選其精華部份,積累數十年而不忘。有在集市上購古書者,舉起剛買的書問先生看過否,先生竟把書的內容說出來,讓買書者驚詫不已。先生性格直率,不修邊幅,不苟言笑,不媚世俗,不阿諛奉承。人若口出不遜,既不計較,也不爭論,是以鄙視。與人交往,濟困扶貧,深交者,則生死而不渝。學者向他請教,每辨一難題,析一疑處,爭論的氣氛讓人驚愕,使人若有所悟,頓有所失。史書傳記由於年久曆深,斷不了缺失處,請教先生,先生准能精確補正。詩文辭賦,則揮筆立就,一氣哈成。古文尤愛歐陽修,談詩不為虛詞豔語所浮動,字字珠璣。作文當如老子所雲,“無一語無關係。”所授內容,皆以明清正理為學問,無半點挑剔處。故此一時大學問者多出門下,前後幾年,獲取功名者摘得桂冠者超過了別的書院。時任湖廣總督的張筠圃制軍常以“楚北大儒”稱呼之。先生著作等身,所著有《四書類考》30卷,《名義考》20卷,《六律正五音考》4卷,續修《湖北通志》若干卷,《湖北金石存佚考》32卷,《江漢書院志略》4卷,重修《廣濟縣誌》12卷, (下轉第9頁) (上接第11頁)《竹書紀年集注》2卷,《知不足齋四書文》11卷。以上書目都已印行。《陶靖節集輯注》11卷,《韓詩外傳疏證》若干卷,刻印他人所著書目有《春秋比事》6卷,《春秋世族譜》2卷,《春秋官制略》1卷,《春秋諡法考》1卷,《春秋後表》4卷,《古今韻類求》32卷,《新唐書世系表補正》13卷,《元史帝系宗室表》各1卷,《元史列傳蒙古色目氏族表》各1卷,《漢人南人氏族表》各1卷,《清爾雅》18卷,《諸史地理志匯鈔》46卷,《序目》1卷,《附論》2卷,《湖北舊聞錄》46卷,《湖北詩文載》20卷,《尚齒會彙編》2卷,《道德錄》2卷,《宋登科記》3卷,《質疑錄》11卷,《唐宋十一家文鈔集說》52卷,《尚友山房詩文雜錄》10卷,《金石史》若干卷,這些書目未刻正板,書稿交給浠水人陳沆,底稿藏於家中。

先生四世單傳,原配夫人詹氏封為宜人,早先生12年去逝。兒子陳守仕考上州廩生,未及府試便英年早逝了,先生是白髮人送黑髮人,豈不悲哉?女兒陳適宜,女婿胡榮本,庠生(通過縣試備考州試的生員),是荊州府學訓導胡願之的長子。孫兒陳道喻是儒生,曾孫陳行成尚年幼。先生生於乾隆戊辰年十一月初三辰時,即西元1748年農曆11月初三,高夀79,歿于道光丙戌年六月十八日酉時,即西元1826年農曆6月十八,第二年葬于祖山。先生逝世後,他的孫兒陳道喻托人送信輾轉500裏給我,請我為其祖寫一篇墓誌銘,我就勉力為難了。啊,先生稟性古樸,重義寡情,遇人過錯當面訓斥,對作文者甚嚴,見有無根無據輕易下筆者,就把所作的文章塗得一團糟,還加一頓痛駡。先生夫人尤知情達理,每遇先生罵人就一邊勸,一邊周旋。儘管如此,先生還是得罪了許多人,從他一門學終的人則不多,許多人學到半途就跑了。先生性格如此苛嚴,但是對我格外看重,不分彼此,朝夕相處,娓娓講授,不知疲倦。記得有次我送先生上船回家,在船上先生向我贈詩曰:“萬生雖我友,至德實我師。”先生說這話,我當受之有愧。然而,憑著我對先生的瞭解,以為知先生者莫如我,而愛我者又莫如先生。先生的後人所托之事,我就不敢不從命。因此揮淚寫下這篇祭文。嗚呼,先生啊,古訓和先賢都有例子,言若其人,志若其能,潔身自好,矢志不移,獨立寒秋,捭闔縱橫,力挽狂瀾,大廈獨撐,鄙夷時俗,寵辱不驚,朝花夕露,過眼雲煙,不為所動,不以為榮。斥爾小人,無知無能,寸目鼠輩,苟且偷生,痛快淋漓,道理亦明。嗟乎!先生的人格怎麼能比呢?在江漢書院,也只有最著名的安溪學派創始人與他相比了。

甘才志譯

 

Copyright©2006 - 2020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