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陳氏人物--陳元

者:   來源:後漢書/卷36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16日

二十四史陳氏人物--陳元

南朝宋.范 曄

陳元字長孫,蒼梧廣信人也。[01]父欽,習左氏春秋,事黎陽賈護,與劉歆同時而別自名家。[02]王莽從欽受左氏學,以欽為猒難將軍。[03]元少傳父業,為之訓詁,銳精覃思,至不與鄉里通。以父任為郎。

建武初,元與桓譚、杜林、鄭興俱為學者所宗。時議欲立左氏傳博士,范升奏以為左氏淺末,不宜立。元聞之,乃詣闕上疏曰:

陛下撥亂反正,文武並用,[04]深愍經蓺謬雜,真偽錯亂,每臨朝日,輒延腢臣講論聖道。知丘明至賢,親受孔子,而公羊、穀梁傳聞於後世,故詔立左氏,博詢可否,示不專己,盡之腢下也。今論者沉溺所習,翫守舊聞,固執虛言傳受之辭,以非親見實事之道。左氏孤學少與,[05]遂為異家之所覆冒。夫至音不合觿聽,故伯牙絕弦;[06]至寶不同觿好,故卞和泣血。[07]仲尼聖德,而不容於世,[08]況於竹帛余文,其為雷同者所排,固其宜也。非陛下至明,孰能察之!

臣元竊見博士范升等所議奏左氏春秋不可立,及太史公違戾凡四十五事。案升為所言,前後相違,皆斷□小文,媟黷微辭,以年數小差,掇為巨謬,[09]遺脫纖微,指為大尤,抉瑕擿釁,[10]掩其弘美,所謂「小辯破言,小言破道」者也。[11]升等又曰:「先帝不以左氏為經,故不置博士,後主所宜因襲。」臣愚以為若先帝所行而後主必行者,則盤庚不當遷於殷,周公不當營洛邑,[12]陛下不當都山東也。往者,孝武皇帝好公羊,□太子好穀梁,有詔詔太子受公羊,不得受穀梁。孝宣皇帝在人閒時,聞□太子好穀梁,於是獨學之。及即位,為石渠論而穀梁氏興,[13]至今與公羊並存。此先帝後帝各有所立,不必其相因也。孔子曰,純,儉,吾從觿;至於拜下,則違之。[14]夫明者獨見,不惑於朱紫,聽者獨聞,不謬於清濁,故離朱不為巧眩移目,[15]師曠不為新聲易耳。[16]方今干戈少弭,戎事略戰,留思聖蓺,眷顧儒雅,采孔子拜下之義,卒淵聖獨見之旨,分明白黑,建立左氏,解釋先聖之積結,洮汰學者之累惑,[17]使基業垂於萬世,後進無復狐疑,則天下幸甚。

臣元愚鄙,嘗傳師言。如得以褐衣召見,俯伏庭下,[18]誦孔氏之正道,理丘明之宿冤;若辭不合經,事不稽古,退就重誅,雖死之日,生之年也。

書奏,下其議,范升復與元相辯難,凡十餘上。帝卒立左氏學,太常選博士四人,元為第一。帝以元新忿爭,乃用其次司隸從事李封,於是諸儒以左氏之立,論議讙嘩,自公卿以下,數廷爭之。會封病卒,左氏復廢。

元以才高著名,辟司空李通府。時大司農江馮上言,宜令司隸校尉督察三公。

事下三府。元上疏曰:「臣聞師臣者帝,賓臣者霸。[19]故武王以太公為師,齊桓以夷吾為仲父。孔子曰:『百官總己聽於頤宰。』[20]近則高帝優相國之禮,[21]太宗假宰輔之權。[22]及亡新王莽,遭漢中衰,專操國柄,以偷天下,[23]況己自喻,不信腢臣。奪公輔之任,損宰相之威,以刺舉為明,徼訐為直。至乃陪僕告其君長,子弟變其父兄,[24]罔密法峻,大臣無所措手足。然不能禁董忠之謀,身為世戮。[25]故人君患在自驕,不患驕臣;失在自任,不在任人。

是以文王有日□之勞,周公執吐握之恭,[26]不聞其崇刺舉,務督察也。方今四方尚擾,天下未一,百姓觀聽,鹹張耳目。陛下宜修文武之聖典,襲祖宗之遺德,勞心下士,屈節待賢,誠不宜使有司察公輔之名。」帝從之,宣下其議。[27]

李通罷,元後復辟司徒歐陽歙府,數陳當世便事、郊廟之禮,帝不能用。以病去,年老,卒於家。子堅卿,有文章。

 

注:

[01]廣信故城在今梧州蒼梧縣。

[02]元父欽,字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自名陳氏春秋,故曰別也。賈護字季君。並見前書也。

[03]猒,一葉反。

[04]撥,理也。語見公羊傳。

[05]與猶黨也。

[06]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相與為友。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不復鼓琴,以時人莫之能聽也。見呂覽。

[07]卞和得寶玉,獻楚武王,王示玉人,曰「石也」,刖其右足。武王歿後,復獻之文王,復曰「石也」,刖其左足。至成王時,卞和抱其璞於郊,泣盡以血繼之,王乃使玉尹攻之,果得寶玉。事見韓子也。

[08]仲尼去魯,斥齊,逐乎宋、□,困於陳、蔡之閒。見史記。

[09]媟,狎也;黷,垢濁也。掇,拾也,音丁括反。

[10]抉音於決反。

[11]大戴記小辯篇孔子曰:「小辯破言,小言破義,小義破道。」

[12]盤庚都耿,自耿遷於殷。文王都酆,武王都鎬,周公輔成王營洛邑。

[13]石渠閣以藏秘書,在未央殿北。宣帝甘露三年,詔諸儒韋玄成、梁丘賀等講論五經於石渠也。

[14]論語孔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觿。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觿,吾從下。」何晏注云:「麻冕,緇布冠也,古績麻三十升以為之。純,絲也。絲易成,故從儉。臣之與君行禮者,下拜然後升。時臣驕泰,故於上拜。今從下,禮之恭也。」

[15]離朱,黃帝時明目者也,一號離婁。慎子曰:「離朱之明,察毫末於百步之外。」

[16]桓譚新論曰:「晉師曠善知音,□靈公將之晉,宿於濮水之上,夜聞新聲,召師涓告之曰:『為我聽寫之。』曰:『臣得之矣。』遂之晉。晉平公饗之,酒酣,靈公曰:『有新聲,願奏之。』乃令師涓鼓琴。未終,師曠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也。』」

[17]洮汰猶洗濯也。

[18]褐,織毛為布,貧者之服也。

[19]言以臣為師,以臣為賓也。

[20]論語文也。

[21]蕭何為相國,高帝賜□履上殿,入朝不趨。

[22]太宗,孝文也。申屠嘉為丞相,坐府召太中大夫鄧通,欲誅之。孝文使持節召通,令人謝嘉,故曰:「假權」也。

[23]偷,竊也。

[24]王莽時開吏告其將,奴婢告其主。

[25]董忠為王莽大司馬,共劉歆等謀誅莽,事發覺死也。

[26]尚書曰:「文王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史記曰,伯禽封魯,周公戒之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亦不賤矣。我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汝無以國驕人也。」

[27]司察猶督察也。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