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陳氏淵源 »

陳姓源流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11日

陳姓源流

一、陳氏屬地

潁川郡,今河南長葛縣老城西。

 

二、陳姓來源

1、出自媯姓,其始祖為媯滿,也為虞舜之後裔。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媯滿于陳,媯滿為陳侯,稱胡公滿,胡公滿傳至十世孫媯完,陳國內亂,厲公的兒子出奔到齊國,以國為氏,稱陳氏。

2、出於陳國公族後裔。

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就是陳氏。除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留,避居陳留。二是陳泯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三是陳泯公次子全溫之後陳孟璉,居於固始,其後因無子,便以穎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穎川陳氏。

3、少數民族陳姓。

如北魏鮮卑族陳氏,乃三字姓侯莫陳氏隨孝文帝遷都洛陽時所改;女真族陳氏系女真族皇族完顏氏所改;蒙古族陳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給降明的蒙古貴族的姓;滿族陳氏有兩種情況:一是後金努爾哈赤統治時居住在東北的漢族陳氏被強迫改為滿族陳氏,二是本系滿族姓氏改為陳氏,仍屬滿族;哈尼、侗、土家、布依、瑤、京、羌、回、苗、壯、黎、彝、朝鮮、白、高山、佘等民族均有陳姓。

4、他姓改姓冒姓。

如浙江海甯陳氏,原系曹姓,因娶陳氏之女為妻,有子便隨母姓,後成為海寧望族;南北朝時北齊清河王高嶽之後,幾經陵谷變遷,成了普通百姓,傳到第十四代元朝高諒時,因窮困潦倒,入贅于陳氏之家,改為陳姓;西晉末年陳元達,原姓高,占因蔔者說他生辰八字妨忌父親,便改高姓為陳姓;隋朝時楊堅有一心腹幹事陳茂,本是河東猗姓人,冒姓陳氏;隋將領陳永貴,原是隴右地區胡人,姓白,甚得楊堅寵信,封北郡陳公,便以封號中陳字為姓氏;明初太祖賜西域胡人某為陳姓,其孫陳友,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對降明蒙古貴族往往賜給漢姓漢名,如恰恰賜名陳守忠,哈哈賜名陳元等;明成祖時滅安南國黎朝,國王黎季厘寒流筆大多移居中國,其子改名陳澄;劉矯後裔有改陳姓的,史稱廣陵陳氏。

5、陳姓疍民與墮民。

疍民或說疍戶,指在廣東、福建、廣西沿海港灣和內河從事漁業或水上運輸的居民,多以船為家,其中有陳友諒敗兵為明所驅迫者,便以陳為姓。關於墮民,一說明初俘陳友諒之部,編之為丐戶;一說明太祖滅陳友諒,俘其子孫九族貶入墮民,賤樂戶,不與齊民齒。但保留家族系統稱號,仍然姓陳。

 

三、遷徙分佈

淮陽是陳姓的發源地,至今淮陽還有“老陳戶”之說。

自陳國內亂後,陳氏有幾次外遷,分別為陳留、陽武戶牘鄉和固始。其中支系清晰,繁衍昌盛者是以陳軫為始祖的潁川陳姓,其子孫多顯軼,其後有裔孫陳伯珍于西晉末年渡江赴曲阿(今江蘇丹陽),伯珍孫徙居長城(今浙江長興)下若裏,陳霸先便是其支傑出代表,他建立陳國,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並封了許多陳姓王,使陳姓子孫遍佈長江與粵江之間,其諸侯王宜都王陳叔明的十世孫陳環,為避難遷居今泉州仙遊縣,其孫陳旺徙居江西德安縣太平鄉常樂裏,為江州義門陳姓開基祖。

唐初,陳政領兵平“蠻獠之亂”,其子陳元光在父亡後接班,歷時九年始平,陳元光被稱為“開漳聖王”;再就是潁川陳後裔陳邕受李林甫排擠而遷福建同安,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姓,尊陳邕為南院始祖;宋仁宗時分江州義門陳姓於十六省一百二十五個地方。

陳姓入越南於宋朝人數最多,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創建越南陳朝,傳八世十三王,故陳姓為越南十大姓之首。

陳姓入粵始於南宋,中原人陳魁(陳後裔)遷居福建寧化、上杭,其曾孫有遷今廣東梅縣。

明末福建同安人陳永華(開漳聖王之後)隨鄭成功入台,被尊為陳姓入台始祖,與林姓共有“陳林半天下”美譽。

明初朱元璋曾派陳姓水手去日本琉球;明清以後,閩粵陳姓有人出海謀生到南洋和歐美。

據我國歷史學家何光岳考證,陳氏後來又衍生出田、袁、胡、陸、費、饒、王等七十餘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大姓。

陳姓主要分佈在我國南方地區,尤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河南、湖北、湖南、山東等省為多。目前陳姓人口列全國第五位。

 

四、陳氏宗族文化

1、郡望堂號

郡望:

穎川郡 秦時置郡。以穎水得名,治今河南禹縣。此支陳氏開基始祖為齊王 建三子陳軫。

廣陵郡 西漢置國,東漢改為郡。治所在廣陵(今江蘇揚州)。

    此支陳氏出自 漢 武帝之子劉胥之後所改陳姓後裔。

河南郡 漢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此支陳氏出自匈奴族陳氏。

武當郡 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均縣西北。這一支出自陳寔之後。

馮翊郡 漢武帝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大荔)。

    此支陳氏出自陳宣帝之子沅陵王陳叔興之後。

京兆郡 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

    此支陳氏出自唐代遷居京兆的陳寔後裔陳忠之後。

汝南郡 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下邳郡 治所在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

東海郡 治所在郯(今山東郯城北)。

新安郡 晉太康元年(二○八)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

    相當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門等地。後轄境歷朝不同。

廬江郡 治所在舒(今安徽廬江)。

堂號:

三恪堂 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

    周武王滅紂後,把黃帝之後封於薊,帝堯之後封于祝,帝舜之後封于陳。

    稱為三恪。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們。

德星堂、德聚堂

    源自太丘長陳實子侄,同以孝賢聞名,當年訪名士荀淑父子,

    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歲星,歲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

    太史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內有賢人聚。”

    族人遂有以“德星”或“德聚”為堂號。

其他堂號:

    穎川堂、東海堂、廬江堂、汝南堂、河南堂、馮翊堂、

    下邳堂、武當堂、京兆堂、廣陵堂、新安堂。

自立堂號:

    建業堂、映山堂、忠節堂、延慶堂、余慶堂、報本堂、星聚堂、三義堂、

    樹本堂、燕貽堂、官梅堂、篤慶堂、光裕堂、崇義堂、崇本堂、世德堂、

    衍慶堂、敦睦堂、敘倫堂、地心堂、重華堂、仁恥堂、毓慶堂、世德堂、

    敦厚堂、奉先堂、聚原堂、傳義堂、三和堂、培德堂、三相堂、義門堂、

    道榮堂、惇庸堂、雙桂堂、徽五堂、紹德堂、懷忠堂、聚星堂、澠武堂。

2、宗族特徵

泱大姓,枝繁葉茂,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陳姓人能委曲求全,逆境求生,開拓進取於各種境界中,這也是陳姓繁衍昌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字行輩份嚴密,斷則有續。如湖南岳陽剪刀池陳姓一支老字行排語為:“青雲其捷步,恢振賜書榮,必重傳家遠,修齊贊治平。”續修字行為:“光華開復旦,萬國慶常新,任鉅資英俊,行成在禮仁,合群敦孝友,奕世紹文明,謨訓承先澤,賢才望後昆,同宗隆受敬,念祖倍尊親,達道宜兼善,興邦貴正倫,均權依憲法,篤志建洪勳,位祿偕名壽,千秋典策馨。”

3、宗族字派

湖南岳陽剪刀池陳姓老字行派語:青雲其捷步,恢振賜書榮,義重傳家遠,修齊贊治平。續修字行:光華開復旦,萬國慶常新,任鉅資英俊,行成在禮仁,合群敦孝友,奕世紹文明,謨訓承先澤,賢才望後昆,同宗隆愛敬,念祖倍尊親,達道宜兼善,興邦貴正倫,均權依憲法,篤志建洪勳,位祿偕名壽,千秋典策馨。

安徽懷甯陳氏字行: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綿,廉孝輝先烈,詩書啟後賢,雅儒崇善慶,俊秀守純全,盛業傳家裕,隆思待詔宣。

安徽合肥陳姓字行:義信複象假類,傳宗惟孝友,華國在文章。

湖南湘潭陳氏派語:樹本在德,作士維良,福應天錫,忠孝傳芳,家聲大掁,世代有光,先基克紹,長衍其祥。

湖南沅江陳氏老派語:參贊國有人,朝正玉生春,紹述鴻先業,賢良耀楚珍。續修派語:守善家聲古,貽謀祖澤長,功修惟孝友,顯達本文章。

湖南益陽義門陳氏派語:大啟公應洪,文明獻高宗,輝煌光世澤,安定樂時雍。新派語:德義基原厚,賢能代永昌,傳家敦孝友,相國作忠良。

湖南瀏陽陳氏舊派:千萬仲富貴,朝漢友再成,國興生應旺,永遠樂清平。新派:國泰民安世,宗風惠澤長,光輝瞻耀遠,道濟慶明良,理學開名士,詩書振家綱,心傳經訓顯,啟裕代隆昌。

浙江衢州義門陳氏派語:原仲立世茂人天,繼令履順餘澤先,雲騰錦日如定保,鳳舞龍飛祝萬年。

陳氏字派極多,從略。

4、陳氏譜牒

河北:陳氏宗譜、陳氏宗譜不分卷、陳氏家乘七卷、甘陵陳氏族譜二卷;

江蘇:環步陳氏宗譜十八卷、陳氏家譜、維揚州陳氏重修族譜、

   維揚江都陳氏重修族譜八卷、丹徒豐城陳氏族譜二十三卷、

   句容陳巷張巷家乘七卷首一卷;

浙江:蕭山陳氏宗譜十卷、紹蕭陳氏宗譜十卷、唐裏陳氏宗譜不分卷、

   姚江四堡陳氏宗譜六卷首一卷、勤東陳氏宗譜三卷、月湖陳氏宗譜;

廣東:陳氏族譜二卷、鳳岡陳氏族譜十二卷、化州樂嶺陳氏族譜十三卷、南海金魚堂陳氏

 

五、名人精粹

陳 完:春秋時齊國大夫。即田敬仲。陳厲公子。前六七二年,陳宣公殺其太子禦寇,他與寇相友善,恐禍及身,出奔至齊。齊桓公使為工正,列為大夫。自入齊後,由陳改姓田氏。死後諡敬仲,為田齊始祖。

陳 勝:(?~前二○八),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字涉,陽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為人傭耕。秦二世元年七月,與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發動戍卒起義,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當義軍進據陳縣(今河南淮陽)時自立為王,國號張楚,任命吳廣為假王,率軍西擊滎陽,命武臣、張耳、陳余北攻趙地,鄧宗南征九江,周市奪取魏地。後周文戰敗,秦將章邯以優勢兵力反撲,圍攻陳縣。陳勝應戰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莊賈殺害。

陳 平:(?~前一七八),西漢臣。陽武(今河南原陽)人。少時家貧,好黃老之術。陳勝起義,他投魏王咎,為太僕。後從項羽入關,任都尉。旋歸劉邦,任護軍都尉,建議用反間計使項羽去謀士范增,並以爵位籠絡大將韓信,為劉邦所採納。漢朝建立,封曲逆侯。惠帝、因呂時任丞相,以呂氏專權,不治事。呂後死,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劉恒,是為文帝,為丞相。卒諡獻。

陳 寔:(一○四~一八七),東漢名士。穎川許縣(今河南許昌東)人,字仲弓。初為縣吏,曾入太學就讀。後任太丘長。黨錮之禍起,被連,餘人多逃亡,他說:“吾不就獄,眾無所恃。”自請囚禁。黨禁解,大將軍何進、司徒袁隗招辟,皆辭不就。年八十余卒於家,赴吊者達三萬餘人。

陳 登:三國時魏將領。字元龍,下邳(今江蘇邳縣)人。深沉有大略,舉為孝廉,陶謙為徐州牧,任為典農校尉。後從呂布,與父珪合謀離間布與袁術的關係,並勸曹操速加攻滅呂布。曹操任登為廣陵太守,令聚眾以圖呂布。呂布被誅,以功加拜伏波將軍。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陳 壽:(二三三~二九七),西晉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東北)人,字承祚。師事譙周,仕蜀為觀閣令史,以不附宦官黃皓被黜。蜀亡入晉,司空張華愛其才,舉為孝廉。曆仕佐著作郎、巴西郡中正、平陽侯相、著作郎,官至治書侍御史。有良史才,撰《三國志》,創三國並列之體例。另撰有《古國志》、《益部耆舊傳》,編有《蜀相諸葛亮集》等。

陳武帝:(五○三五五九),南朝陳創建者。即陳霸先。廟號高祖。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梁時,自小吏累遷至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太清三年(五四九)自廣州起兵,與王僧辯討平侯景,位至司空。梁元帝在江陵為西魏所殺,他與王僧辯在建康擁立蕭方智為帝,旋殺僧辯,獨攬朝政。太平二年(五五七)進封陳王,繼禪梁自代,建立陳朝。

陳後主:(五五三~六○四),南朝陳皇帝。即陳叔寶。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嫡長子。天嘉三年(五六二)立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五六九)立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宮室,親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長江天險,不設邊防。禎明三年(五八九)隋軍直入建康,被俘至長安。隋仁壽四年卒於洛陽,追封長城縣公,諡號煬。明人輯有《陳後主集》。

陳子昂:(六五九~七○○),唐文學家。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字伯玉。少時任俠,旋折節問學。二十一歲入長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召見,拜麟台正字,轉右拾遺。屢上疏諫興大獄。後隨武攸宜禦契丹,屢陳機宜,被無故解職。以後又受武三思的打擊,于聖曆元年(六九八),歸隱故里。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成罪,把他害死。所撰詩文,均有重名。論詩主張應有“興寄”、“風骨”,作品沉鬱蒼勁,為唐詩革新之先驅。著有《陳伯玉文集》,存詩一百二十余首、文百餘篇。

玄奘: 俗名陳,河南偃師人,曾歷險去天竺(今印度)取經,他是佛教經典名著的翻譯家,中國佛教唯識宗的創始人。陳摶:宋初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著名道人,著有《無極圖》、《指玄篇》、《正易心法注》,對理學和道教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陳 摶:(?~九八九),北宋初道士。字圖南,號扶搖子,亳州真源(今安徽亳縣)人。後唐時,舉進士不第,遂不仕,以山水為樂,隱居華山。後周時,授諫議大夫,力辭不赴。太平興國中,兩次來汴京,為太宗所禮重,賜號“希夷先生”。著有《指玄篇》、《三峰寓言》、《高陽集》及詩六百餘首等。

陳彭年:(九六一~一○一七),北宋臣。字永年,建昌軍南城(江西南城)人。雍熙進士。景德初,為直史館兼崇文院檢討.預修《冊府元龜》。與戚綸詳定考試條例,多革舊制。然附王欽若、丁謂。《宋史》謂其“溺志爵祿,甘為小人之歸”。後與丘雍奉詔修訂《切韻》,改名《大宋重修廣韻》,為研究中古語音的重要依據。著有《江南別錄》。

陳師道:(一○五三~一一○二),北宋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江蘇徐州)人。官至太學博士。党論起,以與蘇軾交往,貶潁州教授,後罷歸。《宋史》稱其“高介有節,安貧樂道。”為詩學黃庭堅,愛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為江西詩派代表作家之一。著有《後山集》、《後山談叢》、《後山詩話》。

陳友諒:(一三二○~一三六三),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沔陽(屬湖北)人。漁民出身。至正十一年(一三五一)從倪文俊起義,為徐壽輝軍薄掾,因功升為元帥。十七年殺倪文俊,兼得其眾,任平章。後連克江西,福建諸郡。十九年迎徐壽輝遷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稱漢王。次年殺徐壽輝稱帝,建都江州,國號漢。二十三年率軍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大敗,中箭死。

陳獻章:(一四二八~一五○○),明學者。字公甫,號石齋,廣東新會人。正統舉人。曾薦授翰林院檢討。旋辭歸。後屢薦不起,絕意仕途。其修養以靜為主。居白沙裏,門人稱“白沙先生”。蘭溪薑麟則稱之為“活孟子”。其學說以陸九淵“心即理也”說為宗旨,認為宇宙的一切都是理的表現。曾言“天地我立,萬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有《白沙子全集》、《白沙詩教解》。

陳 鐸:(一四六九~一五○七),明散曲家。字大聲,號秋碧,江蘇邳州(邳縣)人。寓居南京。官世襲指揮。善詩詞畫,尤精散曲。所作散曲,穩協流麗,時稱“樂王”,齊名徐霖。作品以城市居民生活為題材,多寫閒情逸致和頹廢生活。有《秋碧樂府》、《梨雲寄傲》、《滑稽餘韻》、《月香亭稿》等。

陳道複:(一四八三~一五四四),明畫家。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初名淳,字道複,後以字行,改字複甫,號白陽山人。曾從文征明學書畫,後不拘於師法,書工行草。擅畫寫意花卉,淡墨淺色,風格疏爽。後人將他與徐謂並稱“青藤白陽”。亦畫山水,學朱友仁、高克恭,而自有風格。其子括,字子正,號沱江,所畫花卉,頗有父風 。

陳洪綬:浙江諸暨人,明末清初著名山水畫家,清入關後,不作貳臣,出家為僧。

陳 雲:上海(原江蘇青浦)人,是中國共產黨的高級領導人之一,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

陳 毅:四川樂至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領導者與組織者,是新四軍中唯一被授元帥軍銜的人。

陳寅恪:江西修水人,當代著名史學家,其中《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是巨著。

陳嘉庚:福建廈門人,著名愛國華僑,他早年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抗日戰爭時期更是慷慨解囊,解放後,又獨資創辦了廈門大學。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