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譜牒文化 »

怎樣修譜

作者:袁明輝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14日

怎樣修譜 

纂修族譜,古時祖先將其重要意義高度概括為“敬宗收族”。“敬宗”當然是尊敬祖宗,“收族”,除有不遺漏每一個族人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全體族人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團結全體族人,使大家處於同一價值觀念之下。

不成文的規矩:族譜宜三十年一修。

修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修好一次族譜,我以為有三個方面的工作要做好:組織、經費、編輯。

下面,我結合自己在一九九四年忝任萍鄉市潭塘袁氏六修族譜主編的一些心得體會,分別從上述三個方面敘述之。需要指出的是,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名普通農村高中畢業生,自然才疏學淺,我族只有一千多人,不能算大族。我現在以我主編族譜的經驗談論怎樣修譜,確有不自量力和以偏概全的嫌疑。但我仍然而為之,原因在於我覺得現在缺少一部修譜專論,特別是結合新時代現實的可具操作性的專論。再,我接觸了現在修的不少族譜,其中存在很多問題,也使我感覺到有必要寫一篇專論,以期規範。我的水準不高,但可以拋磚引玉,大家共同完善,所以,我也就不怕獻醜了。

 

一、組織

組織,實際上是組織者和組織實施的統稱,通俗地說,就是由誰來倡議修譜,誰來組織修譜,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保證修譜能順利完成。

解放前,組織修譜的是家族。為著說明家族的概念,我在這裏要多費一點篇幅講講家族。

家族是一個泛指,也同時特指這個家族的權力機關,或曰宗族,或曰祠堂。這個權力機關不一個是一個常設機構,它也許是一個議事機構,以祠堂作為議事地點(辦公地點),由族長召集,各房份代表和知名人士參加的一個非常設議事機構。

家族一般都有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固定資產一般是田產、林產、塘產和房產。而流動資金的來源則是固定資產所產生的收益(如田租、房租)以及族人的捐獻。所以,家族是有一定經濟來源和收入的。它的支出主要是辦公費用(維持宗族祠堂的正常運轉)、祭祀、修譜、資助品學兼優但家境貧寒的子弟上學等等。

家族的職責是處理和協調全族之內的宗族事務,族長的權威是很高的。家族的權力很大,有時甚至兼具司法機關的一些職能,對族人的不良行為有處置權,最嚴厲的甚至可以處其死刑,如沉潭、火焚、窖閉等都是很嚴厲和殘酷的。行政司法機關對此亦不幹預,因為家族的這些行為維護的是封建的等級制和倫理道德,而這些倫理道德在當時是主流的意識形態,它對維護社會穩定,提倡中華民族傳統文明有著積極的意義。但家族所奉行的畢竟是封建倫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它扼殺了人的創造性,岐視婦女,從根本上維護婦女對男人的從屬性質。對於這些,無論政治家還是文學家早有足夠的評論,我則不必多言。

修譜一般有倡修。倡修者或為族長,更多的是在政治、經濟上有一定發言權的傑出人士,也有對宗族事務非常熱心的人。既有人倡議,家族就開始組織:不外是召開各房份代表會議,籌措經費,確定編輯班子,印刷班子等等,然後是調查、編輯、匯總、成稿、印刷。譜成之後,一般都要大擺宴席進行慶祝,全族人參加,稱之“做譜酒”。

應該指出的是,舊時修一次譜,花費是非常巨大的,有些家族就是因為修了一次譜而傾盡族產,甚至舉債。

上面說的是往事。

解放後,因為宗族位列“三座大山”,也為著社會安定,更因為意識形態的根本性變化,宗族和修譜一直是被政府嚴禁的,不但不能修譜,舊的家譜還在抄、燒之列。很多人為保存一部家譜,費的心思,擔的風險已非現在的年輕人可以想像。

重起修譜風潮是臺灣開放老兵赴大陸探親政策之後,臺灣人回來後,很重視家譜,也從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這就使修譜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政府在政治上的不斷開明,學術界以族譜作為研究資料等因素,亦造成了政府對修譜“不提倡,不反對”的局面,於是,各族修譜之風潮驟起,這一時間,在一九八○年代後期,到一九九○年代達到頂峰。

新的時代必然有新的特點,現在,宗族已無實存的機構,那麼如何組織修譜呢?

依然得有倡修。每一件事的緣起總得有熱心的人提議。我粗略作了一個總結,現在的倡修者,首先是宗族事務的熱心者居多,其次是本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者,然後是經濟較富裕的族人和在政界有一定影響力的族人。

既然已經有人倡議,召開籌備會議就顯得很有必要了。參加籌備會議的人員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首先是各房各份要有代表,其次是各地要有代表,再次是注意吸收各屆的知名人士,尤以政、經為重。

籌備會議要產生的成果應該是二項:第一,統一思想,確定族譜一定要修;第二,成立纂修族譜委員會(理事會),選舉負責人。這個委員會(理事會)就是此次修譜的組織者。

委員會(理事會)的負責人,或曰主任,或曰理事長,舉足輕重,他應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輩份高,說話比較有影響。這裏一般有二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這位元長者本身工作能力就比較強,那麼,由他負責班子的工作是很適宜的。還有一種情況,這位元長者雖然輩份高,全族人也很尊敬他,也非得選他為主任(理事長)不可,但他的身體狀況、工作能力、知識水準似乎不能勝任這個工作,這個時候可以考慮選舉一位工作能力很強的執行主任(理事長),由他來做實際工作,這樣,既照顧到了情緒,工作也有人抓了。

修譜班子確定了以後,必然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開會議事了。主要的任務有以下幾項:第一,確定以主編為首的編輯班子;第二,籌措經費,並確定開支範圍和標準;第三,組織協調普查工作;第四,組織審查族譜草稿;第五,印刷;第六,發譜,並組織慶祝活動。

在日常組織管理之中,組織者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如經費不足,如尋根不順利,如有族人不願意參加修譜……凡此種種,需要組織者以熱心、細心、耐心和高超的工作藝術,良好的協調能力去解決。

在修譜的組織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二件事:首先是籌款,因為這是修譜的基礎和最重要的保證,這一點,我會在下一部分有詳細論述;其次是協調,因為修譜委員會(理事會)的成員來自不同地區,各自的地位、身份、能力、性格、審美觀、文化程度、熱情等各個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全族的應修人員認識水準也不一,這需要負責人首先要團結、協調好修譜班子,然後依靠全體族人,以自身的熱情帶動整個班子和全體族人的熱情,修譜才會善始善終。

修譜的最終成果是編纂出族譜。所以,組織者最關注的莫過於編輯,為此,組織者要盡全力支持和配合編輯的工作,尊重編輯,不干涉他們的工作,儘量為編輯們特別是主編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二、經費

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經費問題含有三重意思:經費的籌措、經費的開支、經費的管理。

先談開支。

修譜當然要花錢,開支的範圍大致有以下幾項:

1、印刷費。主要是印刷族譜的費用,這是修譜中最大的一項開支。

2、辦公費。包括修譜委員會(理事會)日常開支、列印費、宣傳費、通訊費、水電費等。

3、差旅費。主要是外調人員赴外調查族人基本情況和編輯出外查詢資料所發生的費用。

4、伙食費。主要是倡議修譜、集中議事和發譜、祭祖時聚餐的開支。

5、人員工資。這項開支可有可無,主要是看大家議事時怎樣決定,如果大家認為為修譜是對宗族盡愛心,無需報酬,這項費用即可不支出。它主要包括支付給修譜委員會(理事會)成員、編輯、普查員等的報酬。

6、其他。

我之所以先說開支,是因為大家要清楚修一次譜大概要花這麼一些錢,據此來做一個預算,到底需要多少錢,從而為籌措經費提供依據。經費從哪里來?不外以下幾個方面:

捐助:

這是修譜的最大經濟來源。捐助者當然大都是本族中經濟比較富裕的。各族修譜總會有少數幾個熱心的族人首先站出來捐款,組織者要注意對這種行為給予足夠的表揚和鼓勵,樹其為榜樣,大力宣傳。然後在此基礎上對全體族人的經濟狀況進行摸底,這個底一般是好摸的,因為修譜委員會(理事會)的成員本就是各地、各房份的代表組成的,他們當然會熟悉本地、本房份族人的經濟狀況。擬出一份經濟狀況較好的族人名單,然後發請柬召集他們開會,鼓勵他們為宗族獻愛心,為此次修譜伸出熱忱的雙手。開這樣的會,要注意策略和方法。首先,受邀請者一般都是經濟比較富裕,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族人,所以,接待要熱情、周到,但不能奢華;其次,會前要與幾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受邀者充分溝通,請他們作一些宣傳,多講鼓動的話,而且,要求他們捐款的數目儘量大一點,以此來帶動全體受邀者;再次是要大力宣傳和讚揚捐款的族人的善舉,人家給了你錢,你要儘量給人家以名。

人丁費:

委員會(理事會)可以開會議一個標準,規定凡為入譜物件的族人每人繳納一定的費用。標準不宜高,以每人五~二十元為妥,也可以分出男丁、女丁不同的標準,如果捐款的數目比較大,足以支付修譜的開支,這項收費當然可以不收。

售譜收入:

即向族人征訂族譜,擬定一個價格出售。應該注意的是要鼓勵各家各戶都擁著族譜,所以,價格要大大低於印刷的成本價。也同樣,如果捐款的數目比較大,則可改為每戶免費發放。

從上述的收支來看,經費的籌措應本著度支量收的原則。在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上,一定要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和財務紀律,完善開支計畫、經手、審核、審批幾道程式,定期公開明細帳目,讓全體族人和捐款者放心。有些地方的修譜就是因為發生了收入不入帳、不按規定開支、不公開帳目等行為,從而導致族人有意見,以至修族中途夭折的事情發生。

修譜結束之後,通過決算,經費一般都有盈餘。這批錢數量不一,各族也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大致如下:

  設立“助學基金”、“敬老基金”、“濟貧基金”等;

  修祠堂、修祖墳、祭祖;

  追加修譜人員報酬。

 

三、編輯

一次修譜,重點是編輯,關鍵也是編輯。

編輯應該是有一個班子的:主編一人,副主編若干,編輯若干。擔任編輯,特別是擔任主編的人,應該在古漢語、文筆、民間習俗方面有一定的基礎。

主編是編輯的核心,他應該負責全盤編輯工作,對各位編輯作出分工,對整本譜要構思一個整體思路,制定一個完整的計畫和一個切實可行的工作步驟。

(一)編輯步驟:

1、通讀老譜。首先要對老譜,特別是上一屆老譜要仔細地閱讀,摸清楚老譜的格式、風格,對本族的歷史源流和支派世系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2、繪製世系圖。也就是將上一屆老譜上所載的人員按輩份全部畫到紙上,一輩一輩用線連起來。這項工作比較浩繁,但也很重要。因為你只有畫完了世系圖你才可能對老譜所載人員的房份、輩份有一個清晰的瞭解,更重要的是,你在普查時不會遺漏人員。

畫圖用的是一卷很大的繪圖紙,畫很多橫線分若干格(老譜有多少輩就分多少格),每格(橫行)都寫上這樣的字輩;小方框中左邊的字表示譜名,如“庇蕃”、“茂鈞”、“養乾”、“養元”;右邊是字或名,比如庇蕃,字福蔭;茂鈞(克誠)方框後括弧內的“普蕃3”,表示茂鈞是普蕃的第三子,過繼給庇蕃做兒子。把這些名字連結起來,就是一輩一輩,庇蕃子一:茂鈞,茂鈞子二;養乾、養之。畫好了整個圖後,在普查現有人口時,你心中就很清晰了,比如你要求普查員去養乾家、養元家……以後在編排齒錄時也不會發生次序上的顛倒。

3、普查。普查就是將上一次修譜還在世的族人、上次修譜後到本次修譜時出生的族人進行全面細緻的調查。普查包括哪些內容呢?下面是我設計的一張普查表格:
  XX袁氏X修族譜普查表
  總編號:
  分類編號:
  字輩  譜名:  字:  號:  行:
  住址:  縣(區)  鄉(鎮)  村(街)  組(居委會)
  父親:  譜名:  字:
  出生時間: 年 月 日 時
  逝世時間: 年 月 日 時
  葬於  年 月 日 時  山  形  向
  工作單位:
  文化程度:
  職務:
  職稱
  簡歷
  配偶姓名:
  岳父姓名:
  地址:
  出生時間: 年 月 日 時
  逝世時間: 年 月 日 時
  葬於    年 月 日 時  山  形  向
  工作單位:
  文化程度:
  職務:
  職稱:
  簡歷
  子:
  女:
  備註
  資料提供人(簽名)  年  月  日

普查中,不是每項內容都是必填的,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行的“譜名”,普查對象如果是老譜已載人員,當然應該填寫,如果是老譜之後出生的人員,就不能填寫,譜名待普查結束後統一安取。

4、整理普查資料。根據每一份普查表,撰寫每位族人的條文。

在整理普查資料時,要注意為族人安取譜名。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字輩,同一輩份的人取一個相同的字以示標誌。這些作為輩份的字,連起來一般都是一首詩或格言警句。依照字輩取的名字,叫做“譜名”。

每個人出生之後,父母都會為你取一個名字,或乳名,或長大以後的學名,這個名字也是你在日常工作當中的標誌。每個人的名字或體現了父母的意志和審美觀,或體現了自己的審美觀,五花八門,各式各樣,如果僅僅根據這些名字,你無法判斷同族中人的輩份,所以,譜名便應運而生了。具體的做法是:同一輩份取這個相同的字,另用一個不同字組成譜名,他日常使用的名字作為名或字。

譜名應由主編統一安取,這樣就不會發生重複的現象。當然,有些人向主編提出他希望取一個什麼樣的譜名,只要不重名,不發生衝突,一般主編是可以滿足他的這種要求的。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有些人出生後取的名字,本就是依據字輩來取,那麼,取的人多了,就會發生重名的現象。比如我族“茂”字輩,取“茂發”的有十幾個人,他們也沒有別的名字。在修譜時,你又不能改他的名字,那怎麼辦呢?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就要採用同音字替代,替代的原則是老譜已取的不改,改動修老譜時還未出生的,同樣都是在修老譜之後自取同一名字的,改年輕的,不改年長的,以此類推。

5、確定老譜內容的取捨範圍。解放前的老譜一般有序言、歷次修譜序言、歷次修譜人員名單、家規家訓、墳山圖、祠堂圖、祀儀祀規、歷史資料、藝文、跋、後記、齒錄(即人口資料)等等,各族各次修譜不盡相同,但大致如此。老譜的這些內容可以不全部錄入新譜,孰留孰舍,主編要有一個基本態度,然後提交修譜委員會(理事會)討論決定。

6、整理老譜內容。老譜內各篇文章,全部是豎排、繁體字,沒有標點符號,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我們要將決定留下來的所有文章進行整理:繁變簡,加注標點符號,改正其中的錯別字、異體字。

7、搜集資料,撰寫源流考。每族都有自己獨特的世系源流,主編應根據老譜所載源流,搜集和參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儘量將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證詳細和清楚,可單獨成文,亦可列入序言之中。

8、撰寫《序言》。每次修譜都有一篇序言,序言很重要,它幾乎是一部譜的象徵和門面,它反映了該次修譜的指導思想和價值觀念。序言撰寫者一般是主編,但也可以請本族德高望重或學識淵博的人士撰寫。

9、編定所有內容,初成文稿。編排的次序名不相同,但大致如下:序言(這是一定要放在最前面的),歷次修譜序言,源流考證,本次及歷史修譜人員名單和基本情況,捐款人名單及金額,凡例,歷史資料、字輩排行、齒錄、藝文、跋、後記、附注。

10、審稿。審稿一般由修譜委員會(理事會)召集組織,邀請相關人員對草稿進行審核,一旦審核通過,即可定稿。

11、印刷發譜。

上述是編輯的基本工作流程及內容。當然,各族都有自己不盡相同的情況,當然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工作順序及內容。上述的工作步驟也可同時進行,次序也可顛倒,並無成規。

(二)齒錄

“齒錄”本來是一個書面語言,是“錄用”的意思。但在族譜中,它指的是人口資料。我的理解,“齒”,本意牙齒,引申為人口,“錄”意記錄,連起來就是記錄人口資料的意思。

齒錄是族譜的核心,我們修譜就是要為了記錄每一位元族人的基本情況。那麼齒錄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撰寫格式應該是怎樣的呢?茲舉我族四例:

例一:

101

偉延次子

家佐 字瑞和。清同治八年(西元一八六九年,已巳)九月二十七日卯時生,一九一五年(乙卯)正月初一日子時歿。葬漆家屋場鳳形甲山庚向。

配張丁娘 燈芯橋盛立公女。清光緒三年(西元一八七七年,丁醜)三月初十日吉時生,光緒二十七年(西元一九○一年,辛醜)七月初七日未時歿。葬雙園裏附家暄塚癸山丁向。

子二:道蕃;遵蕃(出為家暄嗣)

女一:戊秀,適欽升一圖六甲楊田萬。

這是家佐的齒錄。第一欄“101”是“家”字輩編號;第二欄“偉延次子”表示家佐是偉延的第二個兒子,說明“身之所出”;第三欄“家佐”是他本人的譜名;第四欄是家佐的基本情況,其中包括他的字(實際上就是日常大家稱呼他的名字)、生卒時間、葬所志向,關於生卒時間的紀年方法,有廟號、西元、干支,老譜中只有廟號和干支,我們現在一定要加上西元,三種紀年方法可以一併使用,以便相互對照。

第二行,是家佐妻子的齒錄。第二欄“配”,表示這是家佐的妻子。應該注意,不是所有的妻子都稱“配”,“配”只指那些已經去世且沒有改嫁的妻子,如果修譜時妻子還在世,叫“娶”,已經改嫁或離婚、出走的也叫“娶”;

第三欄是家佐妻子的姓名,叫張丁娘;

第四欄,首先是張丁娘的基本情況,與男丁不同的是,外娶媳婦首先要注明她的父親姓名和娘家所在地,以示根源和尊敬,然後同樣是生卒時間、葬所志向。其次,在妻子之後,列出子女。比如本例家佐和張丁娘育有二子一女,二子中,次子遵蕃出繼給家暄做兒子,所以括弧內注明“出為家暄嗣”,那麼在撰寫遵蕃的齒錄時,就只能寫“撫家佐次子為嗣”,然後是女兒,首先要寫清楚女兒的名字,是戊秀,然後是注明她出嫁給了欽升一圖六甲的楊田萬為妻。

例二:

55

起蕃之子

茂矩 字繼儒,號季兒。江西冶金學院畢業,高級工程師。現任萍鄉鋼鐵廠品質管制處處長。一九四二年(壬年)十二月十八日寅時生

娶洪葉青 排上石甲坊小山田相才公女。一九五○年(庚寅)十月十四日申時生。

子二:養邈;養遙

女一:洪滔;(待字)

例2是茂矩的齒錄。第一欄“55”是“茂”字輩的編號,第二、三欄意思與前例同,第四欄內,注明了他畢業的院校名、職稱、職務、字型大小、出生時間,他的妻子洪葉青,由於在世,所以注明“娶”,女兒洪滔括弧內的“待字”,是“待字閨閣”的簡稱,表示還未出嫁。

例三:

122

太蕃之子

茂仁 字興隆。一九一九年(乙未)四月初十日亥時生。

配楊茂蘭 禮萬公女。一九三○年(庚年)九月二十七日亥時生,一九五四年(甲午)十一月十三日寅時歿。葬漆家屋場鳳形。

女一:秀萍,適野雞沖楊文成

繼娶賈秋連 登官文祥公女。一九二六年(丙寅)七月十一日戊時生。

子二:養攸;養久

女一:憲南適高坑李正啟。

例三有些不同,因為茂仁先後有二位妻子,前妻楊茂蘭去世後,他又娶賈秋連為妻,所以稱楊茂蘭為“配”,因為她已去世,稱賈秋連為“繼娶”,因為她還在世。二位妻子各育有兒女,前妻育有一女,後妻育有二子一女,那麼在撰寫齒錄時特別要注意子女各隨生母之後的原則。

例四:

184

業蕃贅婿

茂篤 姓顏名思田。一九四四年(甲申)四月十三日亥時生

娶袁秋連 一九四七年(丁亥)七月十六日辰時生

子三: 顏忠群;養年;顏根華

女一:國珍(待字)。

例四與前三個例子則有更大的不同,因為茂篤他並不姓袁,而姓顏,他是業蕃入贅的女婿。根據現行的《婚姻法》,男到女家落戶、入贅,完全合法,他當然也應該視為本族之人。不過,在撰寫其齒錄時,除統一編有譜名之外,還應該注明人家的原本姓名。他的妻子袁秋連本就是本族之女,當然不必再注明她是何地何公之女。他們育有三子一女,根據他們之間的協商,長子、三子隨父姓顏,次子、女兒隨母姓袁,那麼,我在撰其齒錄時,首先將他們的四個子女名字全部標出,但到撰下一輩“養”字輩的齒錄時,他的長子、三子就不再編寫,因為人家姓顏,不是你袁氏的人。

上述四個例子,基本上全貌說明瞭齒錄的撰寫原則、格式、內容。綜合一下,用文字表達於下:

1、譜名之左,用小字標明“某人第幾子”,說明身之所出;

2、譜名用黑體字標明,另行小字說明如下內容:①字、號,②畢業院校、學歷、職稱、職務、簡歷,③生、歿時間,④葬所向志;

3、配偶之左,用小字標明“配”、“娶”,說明婚姻狀況,配偶姓名用黑體字標明,與夫並列。另行小字說明如下內容:①某地某公之女,②畢業院校、學歷、職稱、職務、簡歷,③生、歿時間,④葬所向志。如果已離婚或改嫁,亦說明清楚;

4、於母之後,注明子女。如某人有數偶,並各有子女,則子女各隨母后。子女“夭”或“殤”,在其後加括弧注明,不再撰寫其齒錄。子女出繼,則在此子女之後加括弧注明“出為XX嗣”,子女受繼於人,亦在此子女之後加括弧注明“撫□□第幾子為嗣”;

5、無子,以女兒入贅外姓為嗣,符合現行《婚姻法》之規定,應視為本族之人,在其譜名之左,注明“□□贅婿”,下仍用小字注明其原本姓名、籍貫。其子女,如隨母姓,理屬我族,如隨父姓,亦在其母之後注明其姓名,但不另撰其齒錄。

(三)體例和格式

1、體例:

族譜大致有二種體例:歐體和蘇體。

二種體例,並無原則上的區別,只是齒錄編排上有所不同。

歐體適合於房份較多,人口較多的情況。它的原則是“五代一提”,具體做法是,在齒錄前畫出世系圖,以備檢索。然後在編排齒錄時,根據房份支派,將某房的某一支派五代安排為一個段落,編完了這一支,再編另一支的五代,編寫了這五代,再編下一個五代,以此類推。

蘇體適合於房份不多,人口較少的情況。它的原則是“一輩一輩”。具體做法是:從第一世起,將所有同一字輩的人先後排列,再第二世、第三世……以此類推。

二種體例,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歐體,使人對自己的近親的瞭解比較明瞭,蘇體對自己的同輩的瞭解比較明瞭。我曾經作了比較,認為現在修譜,採用蘇體為宜,但在採用蘇體的同時,也應注意吸收歐體的長處,可以在齒錄編排時詳細注明房份支系,可以起到合二為一,優勢互補的效果。

無論歐體還是蘇體,強化檢索系統是關鍵。編輯應在族譜的目錄、書眉等地方詳加標注,使閱讀者能順利地找到他所需要的資料。

2、格式

族譜的格式應符合現代漢語的要求。

首先在印刷上,應採用橫排,簡化字,當然,如果需要照顧海外,特別是台港澳族人的習慣,經過眾族商議同意,也可採用豎排、繁體字,其次,語言、語法、標點符號也應符合現代漢語的規範。

關於格式問題,有時會有爭論。我在主編族譜時就碰到了這個問題,有些族人堅決要求採用繁體字,還有極少數人要求豎排,態度很堅決。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也說不出更多的理由,只是反復強調那樣才顯得有學問,我當時有點啼笑皆非,但還不能笑,只能作很耐心的解釋工作,向他們說明學問的高低不在形式上,而在內容上,譜不是用來顯擺的,而是用來閱讀的。反正費了很大功夫,但主要還是由於我的堅持,爭論才不了了之。

(四)女兒入譜問題

這是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一個問題。

女兒能否入譜,並不是指女兒可不可以修入族譜(歷代修譜,女兒本就記錄在內了),而是指女兒能不能夠作為本族的傳承之人。

之所以說這是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一個問題,因為這在以前並不成為問題。某人無子只有女兒,他當然算是“絕代”了,但這種情況不多,因為過去生育子女不受限制,而且,一定繼續生,到生了兒子為止,“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不要以為這個無後是沒有後代,它特指沒有兒子。

沒有兒子,意味著斷了香火,不能以子傳子,子子孫孫了。

從一九七○年代,特別是一九八○年代政府開始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作為二項基本國策被強制推行,特別是在城市,一對夫婦只能生育一個孩子,這樣獨女戶的情況就多了起來。我本人就只有一個女兒,估計這輩子也不可能有兒子了。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特別是只有女兒的人就提出,女兒也可以作為傳承之人。

我的看法是,儘管無奈,儘管可以理解,但還是不行。

族譜說到底,是父親氏族的一個產物,它有它一定的規則和標準,它一定只能是以子傳子,子子孫孫。這倒不是歧視婦女、男女不平等的問題,而是只能如此。反過來如果現在是母系社會,你也只能採取以女傳女的標準,不然的話,就會亂。也就是說,你只能採用一個標準。

打個比方,我只有一個女兒,女兒當然姓袁,她長大以後,與一王姓男子結婚,結婚之後生了一個兒子,姓王。如果我堅持要將我的女兒、女婿、外孫修入我袁氏的族譜,那我這個外甥是不是應該改姓?你要求改姓,他的爸爸、爺爺會同意嗎?再如果此時王氏同時也修譜,那我的女婿和外孫修不修?

所以,女兒入譜的問題沒有辦法。

倒是有一種情況是可以變通的。那就是如果女兒、女婿育有二子,他同意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或者雖只有一個兒子,但他們同意隨母親姓,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採用入贅的方式敘其齒錄了。但如果計劃生育政策不放鬆,這種情況也會很少出現。

組織、經費、編輯只是修譜的三個不同側面,其實緊密相連,合為一體的,不應人為割裂。我從這三個方面分而論之,是為了思路更清晰。

短短一篇文章,不可能概括修譜的方方面面,每一個點滴。各族修譜都有其獨到之處,不必局於此篇之論。而且拙文肯定有漏洞百出之處,還望讀者不吝指教為感。

二○○六年五月三十一日於佛山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