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譜牒文化 »

趣味百家姓之“貴姓”

作者:  來源:海峽之聲網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15日

趣味百家姓之“貴姓”

2012年11月13日

在我們生活的現代社會,人人生而平等,姓氏自然也沒有所謂高低貴賤之分。我們每當遇到一些新朋友的時候,會非常客氣的問一句:您貴姓?這個表達的是一種尊重和禮貌。那麼在歷史上,在我們的姓氏文化當中究竟有沒有貴姓呢?或者說,姓氏是不是真的有貴賤之分呢?在這裏我給大家介紹一個歷史傳說。

北魏孝文帝進行姓氏改革,把天下姓氏分成三六九等,並且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其中在漢人姓氏中,崔、盧、鄭、王被列為第一等,稱為四大姓。

在定等級的時候,一個當官的李姓人正在外地,聽說第一等中沒有李姓,很不服氣,急忙趕到洛陽,向孝文帝討封。孝文帝說:“現在事情已經過去,你們就做第二等吧。”此言一出,李姓就變成了次等貴姓。

事情傳出後,有人譏諷那個李姓人自不量力,把他的家族稱為“馳李”。意思是說,他們的貴姓來得不光彩,是由自己爭取來的,要不然還沒有他們的份。

可見,歷史上姓氏是有貴賤之分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姓氏研究專家竇學田認為,從歷史上來看,姓氏有貴賤之分,這是階級社會的產物。

“從歷史上來看,姓氏有貴賤之分,這是階級社會的產物。只有在階級社會裏頭,才出現所謂的高貴之姓。要追溯歷史,當然很久遠了。從形成國家開始就有所謂的貴姓出現了。那個貴姓恐怕就要說是國姓了。夏朝離現在4000多年,也就是說姓氏的貴賤之分從4000年前就開始了。在最早的時候,一般的老百姓是沒有姓的。只有奴隸主、貴族才有姓,老百姓只有名。所以過去講‘百姓’可不是咱們現在說的‘老百姓’的概念,而是‘百官’的概念,因為當官的才有姓。”

可以說,姓以人為貴。所謂貴姓,就是由於掌握了政權,身份高貴,姓氏也隨之高貴起來。所以皇帝家族的姓氏就成了貴姓。回溯過去,君王、皇帝的姓被稱為國姓,鄭成功因為被南明皇帝賜姓朱,所以被稱為“國姓爺”。中華民族最早稱得起國姓的,恐怕就是姒(si)姓,就是大禹的姓。因為從大禹以後開始有國家的概念,所以姒姓就成了咱們國家的第一個國姓。這個姒姓怎麼來的?有一個傳說。據說大禹的母親曾經在野外吃了一種古書上叫“薏苡(yìyǐ)”的這種草結的種子。薏苡也叫薏米,現在在自由市場偶爾還能買到。大禹的母親吃了這個東西以後,很奇怪地懷孕了。後來生下來一個男孩,就是大禹。大禹的父親叫鯀gǔn,舜曾經讓他當水利工程師治水,結果沒治好,舜就把鯀給殺了。舜又用禹來繼續治水,結果大禹治理好了洪水。為了表彰他,舜說:“你母親吃了薏米才懷上你,你就姓‘姒’吧!”這個姒姓現在在浙江一帶還有。大禹後來成了部落聯盟的盟長,要到處去巡視、視察。他在視察的途中累死了,就葬在會稽(kuài jī),也就是如今的浙江省紹興市。姒姓從大禹得姓,一直發展到今天,有4000年了。據統計,姒姓現在只有 700多人。

古城紹興河道密集,橋樑縱橫,家家臨水,戶戶枕河。居高臨下俯視全城,河汊像葉脈一樣鋪在眼前。臨河兩側是鱗次櫛比的店鋪民居。青瓦,白牆,石板小路,都鑲在大小河道之中;小橋,流水,人家,繪成了典型的水鄉風光。回想這片土地幾千年的歷史,在會稽、餘越、山陰、紹興這一連串的名稱下,發生過許多和水有關的故事。

大禹的後人,浙江省紹興市姒承統先生介紹說,大禹姓姒,為紀念大禹治水之功,其第五代孫,夏朝的第六代王少康派其子無餘去會稽,留居當地為大禹守靈。

“這一邊就是姓姒的村落,叫禹陵村,我們作為大禹的子孫,緬懷大禹,歷代的姒姓後裔就一直在禹陵這個地方守靈,做祭祀大禹的工作。夏朝的第五代少康中興的時候,派他的子孫叫無餘一邊守靈,一邊改造越國的不毛之地,以後建成了越國。相傳越王勾踐是大禹的子孫,越王勾踐建立越國後,在春秋戰國的時候越國滅掉了吳國,此後一直以守靈為主,擔任祭祀的任務,慢慢地到以後不參與政事,一直在此守靈。”

祈求風調雨順,重視水利,成為歷代王侯將相拜祀大禹的理由。《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始皇37年,即西元前 210年,秦始皇“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立石刻,頌秦德”。從此以後,歷代君王都賜大禹的子孫田產,其子孫還可以分得民間拜祭瞻仰禹廟不菲的捐獻。這樣大禹的姒姓子孫在會稽山下一住就是4000多年。

紹興市政協原副主席、文史專家陳惟于介紹說,除了歷代王朝都派人前來祭祀大禹,近年來,大禹的後人也紛紛前來祭祀先祖,特別是臺灣的夏氏宗親會年年都來祭祀,場面相當感人。

“大禹陵的祭祀是很隆重的,歷代王朝都派官員來祭祀大禹,最近十多年來祭大禹的規模也是很隆重,臺灣的夏氏宗親會,河南的禹氏宗親會,它們都專程來紹興來祭禹,特別是臺灣的夏氏宗親會,他們後來是年年都派人來祭祀,而且都組團輪流來祭禹,對祖宗表示一份崇敬,對聖祖的一種懷念是相當感人的。”

大禹在歷史上興修的水利工程,人們己經很難找到蹤跡,但會稽山下的姒姓子孫仍將會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因為這裏就是他們的家,富饒而又美麗的家園。

夏朝的姒姓是第一個國姓、貴姓,那麼接下來的商朝的國姓是子姓。這個姓現在也比較罕見。關於子姓,也有一個傳說。據說商部族的始祖叫簡狄,她無意中吃了一枚燕子卵,就懷孕了,生下的孩子的就是湯,湯後來建立了商王朝。吃了燕子卵而受孕那就姓“子”吧,因為古語中“子”有“卵”的意思。商的國姓是從這兒來的。

到周朝,國姓是姬姓,關於姬姓的由來也有傳說。周部落的始祖叫姜源,一天她到野外去郊遊,看到一個腳印特別大。她很奇怪,就拿自己的腳往那個腳印上去踩,結果就懷孕了。生下的孩子是棄,棄是周部落的一位重要始祖。後來周族就以“姬”為姓。“姬”字的左邊是“女”字旁,表示周族的始祖是一位女性;“姬”字的右半邊是一個象形字,象徵一個巨大的足印。周朝的國姓姬姓就是這麼來的。

夏商周的國姓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劉為民教授表示,實際上人類發展的早期是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實行的是亂婚、走婚,孩子只知道母親是誰,不知道父親是誰。所以這些傳說也帶有這種痕跡。另外,這些傳說都有著濃重的神秘主義色彩,從而表示血統的非凡,表示自己這個部族是神授的。

“過去的皇帝貴為天子,只有明確了自己的這種帶有神授色彩的血緣身份,才可以讓天下的百姓服從他。所以歷朝歷代的帝王皇帝總會編造出類似這樣的故事。”

夏商周國姓的得姓傳說,體現的是君權神授的思想:我不是普通人,我是天人感應而來的,所以能夠統治大家,讓大家臣服於我。

到了秦朝,秦王統一六國以後,國家的概念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那麼,秦朝的國姓是有什麼不一樣嗎?其實,秦朝的國姓是贏姓。據說秦始皇的遠祖大費和大禹是好朋友,還幫著大禹一塊兒治水。治水成功以後,舜帝召見大禹,說幹得不錯。大禹說不是我能幹,主要是大費幫助我,要沒有他的幫助,我今天成功不了。大費就是贏姓的祖先。舜帝獎給大費一面流蘇黑旗,還賜給他一個姓,就是“贏”。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在戰國七雄的紛爭之中,秦王贏政憑藉著自己的雄才大略和萬馬千軍,先後剪除了山東六國,於西元前 221年使海內歸於統一。秦王朝的建立,確立了我國歷史上封建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也確定了綿延兩千餘年的皇權專制統治。當上了始皇帝的贏政在國內設立郡縣制,奠定了以後中國行政區劃的基礎。同時在他在位期間,戰國時紛亂的度量衡、文字等也得到了規範和統一,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局面,這對中華民族的凝聚發展以及文化的傳承都有著難以估量的偉大意義。

統一六國後,秦朝並不是一個時間跨度特別大的朝代,統治天下的時間很短,二世而亡。接下來的國姓就算劉家了。人們知道,漢承秦制。漢代的開國皇帝是劉邦,由此追溯到最早的劉氏的源頭,有一個重要的劉氏祖先值得一提,他就是有名的專門以豢養龍而出名的劉累。自劉邦開國之後,劉氏歷代的能人巧匠、帝王將相可以說史不乏書。

經歷了春秋時期的大變革以後,人們對姓氏的貴賤已經有了一種不同的認識。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陳勝就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你生下來就是高貴的嗎?就是龍種嗎?人們開始對血統的高貴論產生了疑問。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姓氏研究專家竇學田認為,貴姓和賤姓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個對比的性質。有了賤姓,貴姓就更突出了,有一個歷史的認識過程。

“這也有一個歷史認識的過程。原來老百姓沒有姓,早期所謂“百姓”就是“百官”,普通老百姓沒有姓。到了奴隸制社會末期封建社會初期,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老百姓慢慢可以有姓了,而過去有名沒姓。但是那個時候特別是貴姓和賤姓分得很清的。貴姓家族一般都是有權有勢。當權者是貴姓,底層的賤民的姓就是賤姓。誰是賤民啊,一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他們被認為是幹下賤的活的,是出苦力的;還有就是受懲罰的人,包括犯人。我們談的貴姓和賤姓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個對比的性質。有了賤姓,貴姓就更突出了。貴姓本身是客觀存在的,像國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國姓就是淩駕于萬人之上的姓氏。”

回溯姓氏的文化,其實就是了解一段歷史。兩漢 400多年,之後就是三國鼎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擁有一個貴姓,其實是非常了不得的。像劉備,雖然本人也很有才幹,很有理想抱負,但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群雄並起的年代,僅憑自己的才幹、能力是很難出頭成就一番大事的,所以儘管劉備自己家境貧寒靠做手工和小買賣謀生,但他擁有一個當時的“貴姓”姓劉,而且是漢朝宗室中山靖王的後代,有皇族的血統。在那樣一個歷史年代,這一點非常具有感召力。他是劉氏皇族的血脈宗親,所以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都死心塌地跟著他打天下。

三國之後的魏晉南北朝,魏指曹魏,曹魏的軍事大權掌握在司馬懿父子的手中,結果司馬氏乾脆就篡位稱帝了。稱帝的是司馬炎,“司馬”這個姓原來本身就是一個掌兵權的官名,後來演變成一個姓。而北朝當中值得提一提的是北魏拓跋氏,北魏是鮮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權,古時候又稱代國。拓跋氏南遷到洛陽後,覺得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發展程度沒有當地中原漢族發展得好,所以就強力推行漢化,利用行政命令來強迫族人統統改成漢姓。拓跋氏都改成單姓“元”。這說明了中華民族在歷史當中有幾次草原遊牧民族跟內地農耕文化交融的過程。因此,可以說“中國”這個概念不僅僅是漢族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概念,它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包括了五六十個民族,在姓氏文化上這一點也非常突出的有所表現。

南北朝之後的隋朝的楊姓、唐朝的李姓、宋朝的趙姓、元朝的孛兒只斤、明朝的朱姓以及清朝的愛新覺羅都是國姓,也就是所謂的貴姓。其實,除了帝王之外,其他的貴族官僚也享受一定的特權,所以每朝每代都有除了國姓之外的一些貴姓。

另外,少數民族同樣也有貴姓。少數民族中也有在文化上、經濟上、政治上擁有主動權和佔據著統治地位的階層,同樣也形成一些貴姓。歷史上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在南北朝的時候,北朝的好幾個政權都是少數民族政權。他們的一些姓氏也隨之成為國姓,比如元姓是由拓跋氏改的,拓跋氏就是北魏的國姓。其他像慕容、宇文,都曾經是國姓或貴姓。到宋代的時候,和趙宋同時並立的還有一個契丹族建立起來的遼政權。遼的國姓是“耶律”。女真族建立的金國滅遼後,“完顏”成了金朝的國姓。現在還有完顏氏這個姓。這些都是王族姓,要改成漢姓的話,就是“王”姓,或者“汪”姓。

除了國姓、貴族官僚之外的貴姓,像孔子、孟子這些聖賢人,他們的姓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一直都是貴姓。這些所謂聖賢姓,實際上是個政治產物。孔老夫子當初創立儒家學派的時候,僅僅是春秋時期百家爭鳴當中的一家,所以那時候並沒有什麼特殊地位。到漢代的時候,“罷黝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學說被統治者奉為正統思想,被推崇到最高地位。

其實,在民間也有很多姓被大家尊為“貴姓”的。在老百姓當中,各行各業中都有自個兒本行業的“貴姓”。北京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前門外門框胡同,有一家賣豆腐腦的,姓白。他有一個徒弟姓馬。後來姓馬的另立一支,另外開了一家店。結果老白家跟小馬家的豆腐腦全北京城有名,被稱為“南白北馬”。

回顧中華民族姓氏文化的歷史源頭,對我們認識社會、學習歷史是有幫助的。但是不能把姓氏當成一種精神崇拜,更不能當成一種血緣、門閥的制度。在階級社會,掌握了政權的、掌握了經濟制動權的階層是顯姓、貴姓,可是也有人偏偏反對。大詩人艾青本姓蔣,不姓艾,是浙江金華人。20世紀30年代蔣介石掌握了政權,有很多人都想跟蔣介石拉親戚、認本家。艾青由於從事進步的文化運動,被抓起來了。他在獄中拿起筆來,“啪啪”在自己的姓氏上打了個叉,說我不姓“蔣”。草字頭下面一個叉,念“艾”字。艾青的“艾”,就是這樣來的。艾青改姓這個故事,有助於人們理解怎麼樣來對待門閥姓氏。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