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譜牒文化 »

陳氏家譜修譜

作者: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21日

陳氏家譜修譜

“譜以傳信,猶史也”(宣統元年己酉二修長沙高田《陳氏族譜》凡例)。族譜,作為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的修撰往往被視為一件十分神聖的事,因為它將記載這個家族的淵源、繁衍、榮衰升沉。一般來說,三十年左右即要修譜一次,從開始到結束,整個家族都洋溢著一派莊嚴與喜悅之情,祭祀場面的隆重,各房各支無論貴賤的慷慨捐資,成立各種機構的熱鬧繁忙,都體現了這個家族的成員對於有關自己在內的生命史的高度關注,或者說是一種生命“尋根”意識的強化。

每修一次譜,都有一種緬懷列祖列宗的深刻內涵,對家族生命史作一種全面的肯定和階段性的總結,舉凡子孫的繁盛,顯赫人物的表彰,家族成員的生與死的記錄,都無不進入這部史冊,這當然是一件值得重視的大事。

同時,修譜還有一種純正本家族血緣的重要作用,確立嫡傳,清錄支派,可以說是一絲不苟。在倫常教化上,則嚴格地表現為明長幼,定尊卑,體現出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原則,使代代子孫恪守不悖。這種修譜的神聖性,還表現在對“真實”的刻意追求。修譜機構——譜局成立以後,即向各房發出書面通知,要求限日上交本房世系和今系的詳細草稿,就連死去的人的墳塋位置也必須準確標明,“凡葬所注明左右東西者,俱以登山坐勢論”(長沙高田《陳氏族譜》凡例)。譜局的初稿寫出後,通知各房房長來親自校對,以免出現漏誤。

在族譜正式印刊後,所有的老譜一律繳收,除存二冊歸公外,其餘盡皆焚毀,防止有不肖子孫私售與人,貽為後患。各房發新譜一冊,由房長妥善收藏。不得讓外族人觀看,不得在空白處私自填寫,並規定三年一核對,在祀祖的日子裏,各房攜譜人祠,看是否有損壞和損失,違者將受到嚴厲的處罰。

湖南長沙《潁川陳氏續修支譜》中指出,上次修譜為光緒乙亥年(1875年),此次續修是宣統二年(1910年),時隔30餘年。修譜經費是眾人湊集的,挑選可靠之人專門經營。凡來修譜辦事者,遠道的可住一宿,近處的只管一頓飯,任何人不得借機耗費眾人經費。凡要求入譜的陳氏子孫,各房須寫明入譜人生卒娶葬時間,纂修者憑來稿注載,不妄加添改,倘出現失誤,由送交草稿者負責。修譜費用,不分貧富,按丁攤收,經手人不得貪污中飽私囊。

長沙陳氏自明太祖朱元璋時遷入,到修譜時已達五百餘年。譜中人物須以帝王甲子核對祖先年齡,雖從六世祖開始分支,但支譜須上溯始祖,以找出淵源所自。族譜強調陳氏子孫在外遵守國紀王法,在內要知孝悌。修譜時照例是長房在前,其餘按順序排列,以考始終而序昭穆。

找名人為族譜寫序,是修譜者的常見做法,目的是為了提高該姓氏的知名度。族譜序的文字要求儘量優美,敘述內容絕對真實。序文可長可短,主要概述該姓的歷史淵源和繁衍生息。的經過,一般在言簡意賅的同時,還要對該姓做出適當讚揚,以使其後人感到榮耀。如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就曾為陳姓族譜做過序,其中雲:“陳氏先出媯姓侯國,自帝舜之後,傳于有虞,虞幕裔孫閼父為周武王陶正,能利器用,周王賴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滿,而封于陳,使奉虞帝祀。”短短幾句話便說明了陳姓的淵源所在。在敘述陳姓歷史名人時又說:“千流萬派,總歸一源,葉茂枝繁,不離一本。其名最著者,莫如太邱先生宴(即東漢陳宴),其子元芳、季芳,世稱‘二雄’,鳳毛麟角,豈虛語哉,元芳子群,美才懿行,曆仕魏帝,清節馳聲。傳霸先梁祚下移,生靈塗炭,相機觀變,應天順人,非擇而取之也。”這一段話把陳宴及其子元芳、季芳、孫子陳群、南朝陳國的創立者陳霸先,一一作了讚揚。這些讚揚都接近真實而不離譜,既使陳姓後裔看了受到鼓舞,又使外姓人看了覺得可信。

明代人稱陽明先生的理學家王守仁,在為陳氏族譜寫的序中說,陳姓子孫“雖有親有疏,有遠有近,有富有貴,有貧有賤,有智有愚,有賢有不肖,自祖視之,則皆子孫也,何有親疏、遠近、貧富、貴賤、智愚賢不肖之分?”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