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各地簡介 »

福建省歷史沿革

作者:佚名  來源:行政區劃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16日

福建省歷史沿革 

古近代時期

“閩”最早出現在周朝,西周時福建稱閩越,《周禮.夏官》稱七閩。

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二二一年)設置閩中郡,治東冶(今福州),福建為閩中郡轄區的一部分,從此福建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出現在中國的版圖上。

漢高祖立無諸為閩越王,都東冶。

西漢昭帝始元二年(西元前八五年)立為冶縣(後複名東冶),東漢改為東侯官。

漢建安八年(西元二○三年),析東侯官置建安縣,此時福建有侯官、建安、南平、漢興和東冶五個縣。

三國吳永安三年(西元二六○年)設置建安郡,治建安(今南安市豐州鎮),轄建安、南平、將樂、建平、東平、昭武、吳興七個縣。

西晉太康三年(西元二八二年)設置晉安郡,治原豐,屬揚州。

南朝梁天監年間析晉安郡置南安郡,治南安;

陳永定年間析晉安郡置閩州,改晉安郡為豐州。

隋代開皇元年(西元五八一年)廢郡,改豐州為泉州,大業初年(西元六○五年)更名為閩州,大業三年又廢州改設為建安郡。

唐武德元年(西元六一八年)改建安郡為建州,治閩縣(今福州);武德五年設置豐州,治南安,武德六年分置泉州,治閩縣;

貞觀初年(西元六二七年)豐州併入泉州;

垂拱二年(西元六八六年)析出泉州南部設置漳州,治漳浦(今雲霄);

聖曆二年(西元六九九年)泉州析地設置武榮州,治南安;

景雲二年(西元七一一年)武榮州更名為泉州,治晉江,後改泉州為閩州,治閩縣(今福州);

開元十三年(西元七二五年)閩州更名為福州;開元二十一年設置福建經略使,“福建”之稱由此始;

天寶元年(西元七四二年)改屬江南東道,改福建經略使為長樂經略使;

乾元元年(西元七五八年)以長樂郡為福州都督府,經略使改為都防禦使;

上元元年(西元七六○年)升格為節度使;

大曆六年(西元七七一年)置都團練觀察處置使;

乾寧三年(西元八九六年)置為威武軍節度使,治福州。

五代時後樑開平三年(西元九○九年)封王審知為閩王,貞明六年(西元九二○年)在福州設立大都督府;

後唐長興四年(西元九三三年)福州升為長樂府;

後晉開運二年(西元九四五年)改長樂府為東都。

宋代雍熙二年(西元九八五年)設立福建路,下轄福、泉、建、汀、漳、南劍六州和邵武、興化二軍,時全省已有四十二個縣。

元代至元十四年(西元一二七七年)在泉州設立行宣慰司,第二年改為行中書省,後行省遷回福州。

明代改設福建布政使司,治福州,轄八府一州六十縣。

清代繼承明制,省轄府、縣兩級,省府之間設道;

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福建省增設臺灣府;

光緒十二年(西元一八八六年)臺灣從福建析出設立臺灣省;

清末,全省行政區劃為寧福、興泉永、汀漳龍、延建邵四道,福州、福寧、興化、泉州、汀州、漳州、延平、建甯、邵武 九府,永春、龍岩二州,五十八縣、六廳。

 

民國時期

福建行政區劃廢府、州、廳,實行省、道、縣三級制。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全省劃分為東路、南路、西路、北路四道。

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以原轄區改為閩海道(閩東)、廈門道(閩南)、汀漳道(閩西)、建安道(閩北)四道;合併閩縣、侯官為閩侯縣;建安、甌寧為建甌縣;改永春、龍岩 二州為永春、龍岩二縣;同安縣析廈門島設置思明縣,析浯州島(金門島)和大、小嶝島置金門縣;改永福縣為永泰縣;全省四道、六十一縣。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詔安縣析桐山島和漳浦縣的古雷島設置東山縣。

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廢除道制,實行省、縣兩級制。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設置華安縣。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十九路軍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定福州為首都,將福建劃為閩海、延平、興泉、龍汀四個省和福州、廈門兩個特別市,轄六十四個縣。

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人民革命政府解散,又成立福建省政府,七月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制度,將全省劃分為十個行政督察區公署,轄六十四個縣,八月光澤縣由江西省劃歸福建省管轄。

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設立廈門市,撤銷思明縣。

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福建省政府遷往永安,全省行政區劃為七個行政督察區、一個市、六十二個縣、七個特區。

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建甌析出部分行政區域設置水吉縣,沙縣、永安和明溪析出部分行政區域設置三元縣。

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年)福州淪陷,第一區專署遷往福安。

民國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全省行政區劃調整為八個行政督察區、二個市、六十四縣、二個特區。

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閩侯縣更名為林森縣。

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九月設置周寧縣,十月設置柘榮縣,十一月省政府遷回福州。

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福州市正式成立,全省行政區劃調整為九個行政督察區、二個市、六十六個縣。

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全省行政區劃調整為七個行政督察區、福州、廈門二個市、六十七個縣,十個區、八百九十九個鄉(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四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九月省人民政府公佈全省行政區劃通令,將全省行政區域分為福州、廈門二個市,八個行政督察專區和六十七個縣。

一九五○年三月,八個專區依次更名為建甌、南平、福安、閩侯、泉州、漳州、永安、龍岩專區;九月,泉州專區更名為晉江專區,漳州專區更名為龍溪專區,建甌專區更名為建陽專區;德化縣由永安專區劃歸晉江專區,林森縣複名為閩侯縣;十一月,設立泉州市、漳州市(縣級);縣以下的行政區劃,仍維持舊政權的區劃。

一九五一年,福州市設立鼓樓、大根、小橋、台江、倉山、水上、蓋山、鼓山、洪山九個區;廢除國民黨政權的九百零一個舊鄉(鎮)、一萬零二百六十五個保和十三萬一千九百七十八個甲。

一九五二年,福州市設立新店區,廈門市設立開元、思明、鼓浪嶼三個區。

一九五四年,廈門市設立禾山區。

一九五五年,撤銷福州市蓋山、鼓山、洪山、新店四個區。

一九五六年,撤銷建陽專區,所轄各縣劃歸南平地區;撤銷閩侯專區,所轄閩侯縣劃歸省直轄,長樂、連江、羅源三縣劃歸福安專區,永泰、福清、平潭三縣劃歸晉江專區;撤銷永安專區,所轄三元、明溪二縣劃歸南平專區,大田劃歸晉江專區,永安、清流、甯化、寧洋四縣劃歸龍岩專區;撤銷水吉縣,其行政區域分別併入建陽、建甌和浦城縣;撤銷寧洋縣,其行政區域分別併入漳平、永安和龍岩縣;撤銷柘榮縣,其行政區域併入福鼎縣;福州市撤銷大根、小橋、水上三個區,其行政區域分別併入鼓樓區、台江區和倉山區;三元、明溪二個縣合併為三明縣;析南平縣城區,設立南平市(縣級)。

一九五七年,全省轄二個地級市、五個專區、三個縣級市、七個市轄區、六十三個縣、三百三十七個區、四千二百二十三個鄉。

一九五八年,我國基層政權改制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全省共建六百五十六個人民公社;撤銷廈門市禾山區,閩侯縣劃歸福州市,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歸廈門市。

一九五九年,恢復閩侯專區,轄原福州市的閩侯縣,原南平市的閩清縣,原福安專區的長樂、連江二縣和原晉江專區的永泰、福清、平潭三個縣,專署駐閩侯縣;原南平專區的松溪、政和二縣劃歸福安專區。

一九六○年,設立三明市(地級),以三明縣城區為三明市行政區域,南平專區的三明縣歸三明市管轄;清流、寧化二縣合併設立清寧縣,清甯縣駐原寧化縣政府駐地,原清流縣部分行政區域分別併入永安、連城二縣;松溪、政和二縣合併設立松政縣,松政縣駐原松溪縣政府駐地;龍溪、海澄二縣合併設立龍海縣,龍海縣駐石碼鎮;撤銷南平縣併入南平市(縣級);福州市設立馬尾區。

一九六一年,恢復柘榮縣;撤銷清寧縣,恢復清流縣、寧化縣。

一九六二年,撤銷松政縣,恢復松溪縣和政和縣;連江縣、羅源縣分別從閩侯專區和福安專區劃歸福州市;龍岩專區的永安、清流、寧化三縣劃歸三明市。

一九六三年,設立三明專區,三明市改為縣級市,三明專區轄三明市和三明、永安、清流、寧化四個縣;福州市撤銷馬尾區;福州市的連江、羅源二縣和南平專區的古田、屏南二縣劃歸閩侯專區;晉江專區的大田縣劃歸三明專區。

一九六四年,以南平市、建甌縣、順昌縣的部分行政區域析出建西縣;三明縣更名為明溪縣。

一九六五年全省共轄二個地級市、七個專區、六個市轄區、四個縣級市、六十三個縣、一千二百五十八個人民公社。

一九六六年,廈門市開元區更名為東風區,思明區更名為向陽區。

一九六八年,福州市鼓樓區更名為紅衛區,台江區更名為赤衛區,倉山區更名為朝陽區;福州市、廈門市均設立郊區。

一九七○年,撤銷建西縣,其行政區域併入順昌縣;撤銷柘榮縣,其行政區域分別併入福安、福鼎二縣;撤銷松溪、政和二縣,合併設立松政縣;福州市撤銷郊區,設立馬江區和北峰區;福安專區的松政縣劃歸南平專區;閩侯專區的古田、屏南、連江、羅源四個縣劃歸福安專區;晉江專區的莆田、仙遊二個縣劃歸閩侯專區;廈門市的同安縣劃歸晉江專區;南平專區的尤溪、沙縣、將樂、泰甯、建寧五個縣劃歸三明專區;南平專區駐地由南平市遷駐建陽縣;福安專區駐地由福安縣遷駐寧德縣;閩侯專區駐地由閩侯縣遷駐莆田縣。

一九七一年,各專區更名為地區;南平地區更名為建陽地區;福安地區更名為寧德地區;閩侯地區更名為莆田地區。

一九七三年,莆田地區的閩侯縣劃歸福州市;晉江地區的同安縣劃歸廈門市。

一九七四年,恢復柘榮縣;撤銷松政縣,恢復松溪縣和政和縣。

一九七五年,福州市撤銷北峰區設立郊區。

一九七六年全省共轄二個地級市、七個專區、九個市轄區、四個縣級市、六十二個縣、八百三十五個人民公社、一百二十九個鎮(街人民公社)。

一九七八年廈門市設立杏林區;福州市設立環城區,撤銷馬江區;福州市紅衛、赤衛、朝陽三個區分別更名為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

一九七九年,廈門市東風、向陽二區分別更名為開元區和思明區。

一九八一年,撤銷龍岩縣,設立龍岩市(縣級)。

一九八二年,福州市設立馬尾區,撤銷環城區。

一九八三年,撤銷三明地區,設立三明市(地級),三明市設立梅列區和三元區;撤銷莆田地區,所屬閩清、永泰、長樂、福清、平潭五個縣劃歸福州市管轄,莆田、仙遊二個縣劃歸晉江地區;撤銷邵武縣,設立邵武市(縣級);設立莆田市(地級),莆田市設立城廂區和涵江區,轄原晉江地區的莆田、仙遊二個縣;甯德地區的連江、羅源二個縣劃歸福州市。

一九八四年,撤銷人民公社,設立鄉鎮建制;撤銷永安縣,設立永安市(縣級);全省共轄四個地級市、五個專區、十四個市轄區、六個縣級市、五十九個縣、一百八十九個鎮,一千零七十六個鄉,十八個民族鄉。

一九八五年,撤銷晉江地區,設立泉州市(地級),泉州市設立鯉城區;撤銷龍溪地區,設立漳州市(地級),漳州市設立薌城區。

一九八七年,廈門市設立湖裏區,郊區更名為集美區;晉江縣析出石獅市。

一九八八年,建陽地區駐地從建陽縣遷駐南平市,並更名為南平地區;撤銷甯德縣,設立寧德市(縣級)。

一九八九年,撤銷崇安縣,設立武夷山市(縣級);撤銷福安縣,設立福安市(縣級)。

一九九○年,撤銷福清縣,設立福清市(縣級);撤銷漳平縣,設立漳平市(縣級)。

一九九二年,撤銷晉江縣,設立晉江市(縣級);撤銷建甌縣,設立建甌市(縣級)。

一九九三年,撤銷南安縣,設立南安市(縣級);撤銷龍海縣,設立龍海市(縣級)。

一九九四年,撤銷南平地區,設立南平市(地級),原縣級南平市改設延平區;撤銷長樂縣,設立長樂市(縣級);撤銷建陽縣,設立建陽市(縣級)。

一九九五年福州市調整5個市轄區行政區域,同時將郊區更名為晉安區;撤銷福鼎縣,設立福鼎市(縣級)。

一九九六年,撤銷同安縣,設立廈門市同安區;漳州市析出薌城區和龍海市部分行政區域,設立龍文區;撤銷龍岩地區,設立龍岩市(地級),原縣級龍岩市改設新羅區。

一九九七年,泉州市析出鯉城區部分行政區域,設立豐澤區和洛江區。

一九九九年,撤銷寧德地區,設立寧德市(地級),原寧德市改設蕉城區。

二○○○年,泉州市析出惠安縣部分行政區域,設立泉港區。

二○○二年,莆田市撤銷莆田縣,設立荔城區和秀嶼區,同時調整城廂區和涵江區行政區域。

二○○三年,廈門市撤銷開元區、鼓浪嶼區,其行政區域併入思明區,同安區析出東部五鎮設立翔安區,杏林區劃出1街道辦事處和1鎮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政府駐地遷駐海滄鎮,並更名為海滄區。

二○○六年底全省共轄九個設區市、二十六個市轄區、十四個縣級市、四十五個縣、一百七十三個街道辦事處、五百九十一個鎮、三百二十二個鄉、十八個民族鄉。

來源:《二○○七福建年鑒》

 

福建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簡表

省會福州市;全省轄九個地級市;二十六個市轄區、十四個縣級市、四十五個縣。

福州市:

鼓樓區;轄五個市轄區,六個縣,代管二個縣級市。

鼓樓區  台江區  倉山區  馬尾區  晉安區  閩侯縣  連江縣

羅源縣  閩清縣  永泰縣  平潭縣  福清市  長樂市

廈門市:

思明區;轄六個市轄區。

思明區  海滄區  湖裏區  集美區  同安區  翔安區

莆田市:

城廂區;轄四個市轄區,一個縣。

城廂區  涵江區  荔城區  秀嶼區  仙遊縣

三明市:

梅列區;轄二個市轄區,九個縣,代管一個縣級市。

梅列區  三元區  明溪縣  清流縣  寧化縣  大田縣  尤溪縣

沙 縣  將樂縣  泰寧縣  建寧縣  永安市

泉州市:

豐澤區;轄四個市轄區,五個縣,代管三個縣級市。

鯉城區  豐澤區  洛江區  泉港區  惠安縣  安溪縣  永春縣

德化縣  金門縣  石獅市  晉江市  南安市

漳州市:

薌城區;轄二個市轄區,八個縣,代管一個縣級市。

薌城區  龍文區  雲霄縣  漳浦縣  詔安縣  長泰縣  東山縣

南靖縣  平和縣  華安縣  龍海市

南平市:

延平區;轄一個市轄區,五個縣,代管四個縣級市。

延平區  順昌縣  浦城縣  光澤縣  松溪縣  政和縣  邵武市

武夷山  建甌市  建陽市

龍岩市:

新羅區;轄一個市轄區,五個縣,代管一個縣級市。

新羅區  長汀縣  永定縣  上杭縣  武平縣  連城縣  漳平市

寧德市:

蕉城區;轄一個市轄區,六個縣,代管二個縣級市。

蕉城區  霞浦縣  古田縣  屏南縣  壽甯縣  周寧縣  柘榮縣

福安市  福鼎市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