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張六和家族 千人掃墓凝聚宗族向心力

記者:黃彥瑜  來源: 中央社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13日

湖口張六和家族 千人掃墓凝聚宗族向心力

清明祭祖是傳統習俗,客家鄉親多有提前掃墓習慣。新竹縣湖口鄉張六和家族,每年農曆二月初二舉行春祭掛紙(掃墓),來自各地約1500名子孫趕回家鄉祭祖,盛大場面展現宗族向心力。

客家人宗族觀念極重,擔任張六和家族族長的湖口鄉公所主任秘書張福普說,清乾隆 5年,張六合家族始祖張亦標隻身從廣東陸豐渡海來台,遲至42歲才結婚,數年間生育 2子皆早逝,55歲老來得子,生下第二代張應仕,第三代有 6個兄弟,於是以「張六和」為公號。

張家祖訓規定遷居他鄉者不得另立祖牌奉祀,從不「割火」,如今宗族繁衍了20世,族內男丁達2500餘人,若把眷屬列入,人數在6000人以上。

張福普說,當年,台灣中南部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又平坦之地,已被早來者捷足先登,18世紀來台的先民只得往桃竹苗丘陵山坡尋求謀生墾荒,客家先民在土地貧瘠水源不豐土地上,須加倍努力才得餬口,極為辛苦。

他表示,當年祖先冒著生命危險強渡黑水溝來台開墾,胼手胝足,好不容易才老年得子。如今,枝葉繁茂,雖然子孫們為了生活散居全台,除了外島澎湖,全省都有張六和的後人,但每年掃幕都約有 600副牲禮、1500多人的盛況,除了尊敬祖先的信仰,良好的祭祖制度也維繫了宗族的向心力。

張福普說,宗族每年舉行春秋二祭,農曆二月初二在安放祖先遺骸的「祖塔」舉行春祭,秋祭則在農歷八月初二於擺放祖先牌位的「祖堂」舉行。

他表示,張家祖堂不只奉祀張家祖宗,也奉祀吳姓恩人。當年,來台祖張亦標55歲才得子,但兒子張應仕出生後身體虛弱,夫妻向天禱告,並祈請當年與張亦標一同來台、形同兄弟但已失聯的吳汝質、吳汝亮兄弟能夠賜福保佑,後來張應仕果然平安健康活到88歲。於是張家子孫依循祖訓,將吳氏兄弟與張家祖宗同祀。

張福普指出,由於習俗上一個祠堂家廟不得奉祀兩姓祖先,於是先人採變通方式,設計活動式雙層祖牌,在夾層寫上吳氏兄弟的堂號與大名,年節一同奉請祭祀,而這種靈活的方式,展現了祖先的智慧。

除了奉祀異姓祖,張六和祖塔打破傳統准許未嫁女族入祀的兩性平權觀念,也讓人津津樂道。

張福普說,張六和祖塔始建於民國41年,由於子孫繁衍,塔位接近滿額,決定改建。在傳統習俗中,未出嫁的女性身後不能進塔奉祀,但他認為,這些女性都是張家骨脈血肉,同為一脈骨肉不應嚴分男女,且隨著時代演變,少子化及不婚現象愈來愈嚴重,觀念也應該要改。

於是,張福普在86年提案准許未出嫁的女性族人身後進入祖塔,但卻遭部分高齡族人以「狗肉永遠上不了神桌」為由堅拒,直到老一代逐漸凋零,這項主張才在90年召開的祭祀公業大會上被接受。

張福普表示,張六和祖塔於91年完工,占地2000餘坪,塔內可容納 1萬2300多個骨殖罐,而塔裡也規劃 140個未出嫁女性族人的位子,然而,「但書」需先經管理委員會的審查通過,避免一些蜚短流長的爭議。

因此,他說,雖然這種規定比起男性族人無條件入塔,顯然仍有不平之處,但較諸其他祖塔全面拒絕女性族人入塔,已開風氣先驅,而這種兩性平權的做法也引起全台各姓氏仿效。

44歲就當上族長的張福普,對於宗族傳承頗有使命感。即使當年有人認為相關工程恐會影響他這一房子孫的風水,但他仍堅持要做好祖塔改建,因為,「這一代的人不做,下一代即使有心也做不成。」

談起宗族代表人物,包括日據時代頗具盛名的文人張采香、在 228事件中同時遇害的張七郎父子,張福普如數家珍,而說到建祖堂、祖塔時的點點滴滴,他更是用心。

另外,89年慶祝祖先來台 260周年時,張福普還帶著族人辦了一場尋根之旅,沿著張亦標當年在新竹舊港上岸、竹北落戶、遷移至湖口的路線前進,藉由旅程緬懷先祖。

相較於一些家族來台迄今,後世子孫已相見不相識的情形,張六和家族千人掃墓的向心力,具體展現客家濃厚的宗族觀。雖然,面對未來,宗族觀念是否會受到時代挑戰?張福普也沒有把握,不過,他說,「至少我對祖先已經有交代了。」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