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河洛文化對東南亞宗鄉社群的影響

作者:鄭傳炫  來源:黑河學刊第186期  更新時間:2021年11月01日

淺析河洛文化對東南亞宗鄉社群的影響

進入新世紀,全球化進程使河洛傳統文化價值觀受到衝擊,宗鄉社群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近年來,發生了各種糾紛,使人們不斷反思。全球化的今天,新事物不斷湧現,人們忽視了河洛文化,導致了問題越來越嚴重。所以,宗鄉社群需強化“身在異國,根在河洛”的思想觀念,並強調河洛文化價值觀,使河洛文化在宗鄉社群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概述

自新航路開闢後,荷蘭、英國等國家在東南亞地區設立貿易公司,開闢商埠。開發東南亞需要大量勞動力,鴉片戰爭前,下南洋經商謀生的華人就有 150多萬。19世紀60至70年代,是豬仔買賣的鼎盛時期,東南亞地區的招工公所與閩廣地區的貧民簽訂契約,以出國後的工資作為抵押,換取出洋旅費。閩廣地區,人稠地狹,只能夠望海謀生,因此,在移民之中,主要有閩南人、潮州人、廣府人、客家人與海南人,這些地區的移民大部分是歷史上原河洛及中原地區由於戰亂等原因而南遷的中原人後裔群體。

這些不同方言群的移民,都秉承著“重道義、好學問、尚教育、講倫理、尊婦道、敦親族、敬祖先”[01]的河洛傳統文化,華人移民為了維持華人社會的運作而創立了各種宗鄉、宗親、姓氏等聯誼性組織,創立的主要以“敦睦宗誼,促進團結,共濟互助,同謀福利”為宗旨,[02]向面遇困境的同鄉同宗族人伸出援手,使新移民者能夠在人生地疏的海外安頓下來,曾在東南亞華僑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如麻六甲的青雲亭、檳榔嶼的廣福宮、菲律賓的龍崗公所、新加坡的曹家館等同鄉會館。這些宗鄉社群所服務的物件主要是面向本族人辦事,但是,它們所起到的社會作用卻是多方面的,比如為新移民的族人提供食宿、介紹工作等,有時候還需兼辦“紅白事”。

東南亞宗鄉社群不僅為鄉人排憂解難,還紛紛建立華人學校,傳播華族文化,讓貧窮子弟得以接受中文教育。此外,宗鄉社群在賑救家鄉災民,資助家鄉建設等方面,宗鄉社群也做出巨大貢獻。如1922年“八.二”颱風海潮襲擊潮汕,死亡10萬餘人,造成極大災難。鄉情切切總相關,旅居各國的潮籍華僑,立即在國外籌集各種救災物資和款項,由暹羅賑災代表許少峰專程送到潮汕。韓堤路的“八角亭”(賑災紀念亭),就是當時為表彰旅泰僑胞關心鄉梓、救濟災民而立的。[03]

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先生認為,本地宗鄉社群與會館可以扮演輔助政府機構的角色,發揮作為民間的社會安全網的功能,為陷入困境的會員提供援助。很多宗鄉社群具有政治、文化和福利的性質,不僅促進了東南亞經濟與國際的聯繫,也增強了海外華人的經濟力量,並推動東南亞當地經濟的發展。

 

二、河洛文化對宗鄉社群的影響

在全球化進程中,河洛文化遭受極為嚴重的衝擊。在危急關頭,河洛文化在團隊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今天的生存和發展之道,需繼承和發揚河洛文化。文化全球化是當今世界文化發展的主要趨勢。正如費孝通先生指出,“未來的21世紀將使一個個分裂的文化集團聯合起來,形成一個文化共同體,一個多元一體的國際社會。而我們現在的文化就處在這種形成的過程中。”[04]這種跨國文化交流的結果導致了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簡言之,就是各民族文化通過交流、融合、互滲和互補,不斷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斷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國界並在人類的評判和取捨中獲得文化的認同,不斷將本民族文化區域的資源轉變為人類共用、共有的資源。”[05]因此,如何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保護和弘揚河洛文化,便成為中華民族維護自身利益的一個重要的內容。

河洛文化,指的是古代河洛地區的文化,朱紹侯先生曾指出:“即指以洛陽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鄭州,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地區。”[06]可謂“天下之中”。[07]華夏文化是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母體文化,華夏文化主要源自夏商文化及其河南龍山文化,而河洛地區正式河南龍山文化的重要分佈地區。因而,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現行于世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都創始、形成於洛陽。歸納而言,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屬於河洛文化範疇。其中儒道文化思想精華,能為日漸式微的東南亞宗鄉社群注入生命力。

近些年,整個東南亞宗鄉社群在更換領導出現糾紛、會員老化、後繼乏人等困境。因為文化迅速全球化的過程中,宗鄉成員專注于個人得失名利,忽略了河洛文化主體的傳統文化價值觀,這正是宗鄉社群在東南亞發展的危機,而中國的和平崛起同時也為東南亞宗鄉社群的良性發展提供了跨境發展的新空間。因此,為了確保未來的宗鄉社群合作,尋求族群福利,應繼續強調儒家,道家和傳統的文化價值觀。

宗鄉社群成員尤其是新生成員有時候對一些事物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難免存在爭議,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二戰後,一批在東南亞出生和成長的華人逐漸進入宗鄉社群的領導層,他們更能夠起到橋樑的作用,因為他們具備有中英雙語溝通的能力。宗鄉社群確保選出的精英領袖,成員也應達成共識,堅持以“和而不同”,“和為貴”標準來採取行動。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強調“以和為貴”,堅持以和諧的精神去緩和矛盾。儒家,道家的聖人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大多是一致的,與今天的法制觀念,其實是大致吻合,但更重要的是儒家,道家都以和諧為目的,法律規定是手段。

宗鄉社群在維護和發展,除了雄厚的經濟基礎,也需要瞭解自己的社群的歷史。宗鄉社群組織在當今社會如何繼續保持活力?這就需要對新一代青年會員的培養,因為這一代人從小就與當地的原居民一起生活、學習,行為舉止及思想都受到他們的影響,他們認為宗鄉社群組織是一種落後的團體。因此,對加入宗鄉社群組織並不感興趣,而有些團體因為會員越來越少,導致最終解散。

因此,宗鄉社群本身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東南亞的傳統社會組織具有伸縮性和靈活性,具有強大的適應能力,這種以血緣,地域為紐帶的組織,它的形式與功能可以因地因時而轉換。新加坡李顯龍現任總理先生對宗鄉社群在今後如何確立新的定位提出四點建議:首先應加強作為社會安全網的角色;其次需協助社會保留傳統價值觀;再次需加強同中國和各地鄉親的聯繫;最後應引進年輕會員,以保持組織的活力。他鼓勵年輕一代多接觸中華文化,吸收傳統價值觀如敬老行孝、謙虛有禮、講求誠信及自強不息等精神。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在 2010 年舉辦了“華裔優秀學生廣東潮汕文化尋根之旅夏令營”讓新一代海外華人能夠體驗潮汕傳統文化與風土人情,讓他們去探尋中華文化的根源。

 

三、結束語

在如今全球化與本土化並存的人類社會,資訊科技發展迅速,新事物,新觀念不斷湧現,使人類社會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新的挑戰。可以說,全球化除了給政治,經濟和文化帶來變化外,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衝突。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河洛文化在與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應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優點。

華人移民離鄉背井來東南亞拓荒,他們具有宗族觀念,神明信仰及傳統鄉土文化的河洛文化價值觀,成立各種宗鄉社群,強調宗鄉社群共同的符號特徵及歷史文化資源,隨之產生的是社群認同感。但現在卻因忙於應對文化全球化而忽略河洛文化價值觀,結果產生了弊端。因此,我們應反省檢討,要提倡“返本開新”,大力弘揚河洛文化,只有通過深入發掘河洛文化的精髓,才能使中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造福人類社會。

只要講中國話,行中國禮俗,認中國宗親,食中國飯菜,便是認同了河洛文化。[8]如果我們發揚河洛文化的精髓,便足以應對各種挑戰。只有這樣,東南亞宗鄉社群就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活力,促進東南亞宗鄉社群在社會、經濟、文化的繁榮。

 

[參考文獻]

[01]劉加洪.客家優良傳統的根在河洛[J].尋根,2010,(02).

[02]孟慶梓.東南亞華人社群的建構與演化—以新加坡江兜王氏社群為中心的歷史研究[J].廈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03]陳曆明.汕頭史話[M].廣州:1989.但如今卻因忙於應對全球化而忽略河洛文化價值觀的廣東旅遊出版社,1989.

[04]費孝通.從反思到文化自覺和交流[J].讀書,1998,(11).

[05]高永晨.文化全球化與跨文化交際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04).

[06]朱紹侯.河洛文化與河洛人、客家人[J].文史知識,1994,(03).

[07]司馬遷.史記·周本紀[M].韓兆琦主譯.北京:中華書局,2008.

[08]楊祥麟.臺灣文化與河洛文化[J].中州學刊,2007,(03)

 

【作者簡介】

鄭傳炫(1985-),男,廣東汕頭人,汕頭職業技術學院新津校區助教,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史。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