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南方人十分注重宗族祠堂,北方卻幾乎沒有?

作者:  來源:鳶飛九天  更新時間:2021年11月09日

為何南方人十分注重宗族祠堂,北方卻幾乎沒有?

最近,我國14歲跳水夢之隊成員全紅嬋的驚豔一跳,在為祖國拿下一枚寶貴的金牌的同時,也讓她火遍全國。

全紅嬋奪冠後

而這其中,關於全紅嬋的一個新聞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那就是:全紅嬋奪冠之後,湛江全氏宗祠終於認全紅嬋為二十六世孫。

這個新聞在南北方看來是截然不同的結果,大多數北方人看來都是莫名其妙的,因為,北方基本沒有了祠堂宗祠一說,即便有也沒有那麼鄭重其事。

但是對於許多南方人而言,這卻是十分令人激動和鄭重相待的事情。為何南北方對於宗祠的觀點如此截然不同?

宗族,就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建立具有組織性質的集體。中國人從古至今都有著強烈的宗族觀念,清明祭祖、春節走親戚,都是宗族觀的一種表現。

最早的宗族觀念萌芽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的宗法制,宗法制與分封制結合維護了貴族的統治。西漢時開始出現士族,世家,世族宗族的發展在魏晉南北朝達到巔峰。

現代人們所理解的宗族是由宋代的庶族宗族演變而來的。到了近代,中國宗族文化基本呈現出“南盛北衰”的局面,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南北方

首先,是歷史政治因素。自古以來,南方與北方的政治特色就不盡相同。戰國時期開始出現君主集權的趨勢,楚國長期佔據南方,楚人的宗族觀念遠甚於君權觀念。

比如,楚國曾經發生過大臣不讓戰敗的楚文王回國的事情,還有楚靈王因為失德,楚國人不信服他的情況,這在其他國家是聞所未聞。所以楚國人的忠君思想遠不如北方。

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在其著作《離騷》中先描述了自己的宗親族氏,濃濃的宗族情感撲面而來。漢代班固就曾批評屈原不應該經常責備自己的君主,最後投江而亡,不過是個“狷狂之士”。

中國地理分區

班固的觀點,正說明屈原的思想與北方儒生適應大一統產生的忠君觀的不同。楚國最大的問題就是“大臣太重,封君太眾”,吳起曾想通過改革改變這種狀況,最終還是被大家族所殺。

哪怕到了漢代,國家已經實現大一統,皇帝中央集權制也確立下來,南方對君權還是比較抵制。例如,西漢初年漢景帝決定削藩,封地位於南方的吳王劉濞立馬造反。

哪怕到了東晉時期,南方宗族文化對政權的影響還十分強烈。謝氏是南方大姓,謝安為東晉政權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謝安的一舉一動都體現了他首先考慮家族的宗族觀。

第一,謝安在弟弟被貶,為了家族興亡才選擇出仕。第二,謝安極其看重門第,在他這輩人中,嫁娶的都是同等的名門望族,比如太原王氏,河南褚氏等等。

聯姻一直是謝氏保持自身地位的手段之一。通過聯姻,南方的大家族們聯繫更加緊密,東晉時的民謠:“王與馬,共天下”,就是宗族文化與政權碰撞的結果。

謝安這種事事以家族第一的特點與北方的名門望族琅琊王氏明顯不同,《晉書.王羲之傳》裏有著很多憂國憂民的思想言論,這在謝氏的傳記中根本看不見。

其次,是戰爭因素。北方中原地區在南宋之前,一直是中國人口最為繁盛,物產最為豐富的地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北方經歷戰爭極多。

與此同時,在戰爭之中各種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各個種族共同生活,各種雜糅後,很難有完整意義上的宗族存在。而南方則常常偏安一隅,免受戰火侵襲,這樣自然能形成各種望族,大姓。

並且,由於南方與北方有著不同的文化認同,其對於宗族的認可相當嚴格。在南方,並不是同一個姓就是一個家族的。同族必須有真實的血緣關係,女婿也不算。而北方因為沒有清晰的宗族邊界,各種姻親或者因特殊原因歸宗的都算同族。

建國之後,我國一家一戶的小生產方式並沒有改變,只有通過工業化才能改變聚族而居的情況。北方因為資源豐富,建國後國家大力發展工業,很多工業城市都在北方。

所以,北方城鎮化水準高於南方,城鎮化進一步打破了宗族嚴密的地域性,因此,北方自然沒有南方那麼看重宗族。

最後是思想因素。宗族意識是聯繫各個宗族成員的紐帶。而強烈的宗族意識必定外化為一定的宗族活動。

南方一些地區的宗族觀念十分濃厚,不僅表現在他們對於共同祖先的敬畏和認可,還表現在日常的祭祀活動中。祠堂便是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

在南方,由於歷史原因,修建祠堂十分普遍。我國現存的一些著名祠堂基本都在南方,很多祠堂都是從古傳到今。祠堂裏放著四代以上祖先的牌位,各個重要節日,會有專人組織祭祖。

四代以內的祖先牌位會供奉在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家裏的牌位最終會被“請”到祠堂,“請牌位”也是一項重大活動。而北方的宗祠遠比南方少得多。

除此之外,族譜也是祖宗延續的標誌之一,它確定了各個宗族成員的身份。南方人很重注修族譜,幾乎是:“有族必有祠,有宗必有譜”,修族譜時每家都要出錢出力,這樣才能被寫進族譜,得到宗族的認同。

江南地區是中國族譜最多的地區,江浙一下的族譜佔據全國的百分之四十五。相比而言,北方的修譜意識則沒有那麼強烈。

康熙年間曾有人感慨:南方人修譜必定追本溯源,想盡辦法給自己找一個有名的祖先,哪怕假冒也在所不及;北方人修譜又太簡陋,明明先祖功績卓越,只記個四五代就好像忘了。

南方的族譜真假且不論,就樣式內容來看,確實比北方精美細緻得多。南方族譜中有宗族變遷的詳細描述,重要人物、事件都有單獨記載,家訓、家規等都會單獨成冊,供後人學習。

北方的族譜就是一張紙上寫出男性後人姓名、輩分、生死而已,甚至很少裝訂成冊。有些人口少的家族都沒有族譜一說。由此可見,北方人的修譜欲望遠不及南方人。

綜上所述,北方對宗族祠堂的重視不如南方,這是各種原因綜合造成的。在今天,由於基層組織的存在,宗族制度受到不少衝擊,族規與法律的衝突導致宗族內部的混亂,宗族首領漸漸失去其權威性。

值得一提的是,宗族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通過宗族可以更好地傳播孝道文化,或者利用宗族的號召性和團結性辦成大事;另一方面,宗族也會因為排外性,仗著人多勢眾,造成械鬥和傷亡,擾亂社會治安。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