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廟建構--建築格局

作者:  來源:XUITE部落格  更新時間:2021年12月20

家廟建構--建築格局

家廟是三開門、二進、二廂、單中庭,並帶有左護龍,為純閩式的祠廟建築。可分成家廟與護龍兩部分,說明如下:

甲:家廟部份

(一)建築格局:包括:

  一、地基。

  二、牆身。

  三、屋頂。

  四、屋架樑柱。

(二)前埕。

(三)出檐。

(四)前殿。

(五)兩廂。

(六)中庭。

(七)後殿。

(八)神主龕。

茲將建構格局,依上述各項,分類詳述如下:

一、建築格局

(一)、地基

家廟當初建築用地,據載是二厘九毛五絲,換算起來該有八百七十多坪。現在連內外埕、家廟、護龍、通路等在內,實測全部使用面積,大約是二百三十多坪,(長約三十四公尺多,寬約二十三公尺,北邊被建成民宅部份未計)。這種誤差歷經一百多年,其中定有原因,因沒有資料佐證,不敢妄加推測。而家廟屋宇實內建築,寬約十一公尺,長約二十五公尺,佔地約八十四坪,大底是由六塊不等的長方形所組成。

建物為了防潮防水,讓地基乾爽,往往將其墊高。這樣除了可以襯托建物的外型,更可以凸顯它的高雅與社會地位,如宮殿、官宦、大戶人家,無不如此設計。因為北門街的拓寬填補,致使廟埕低於路面39公分,前殿高於廟埕38公分,天井比前殿低10公分,後殿高於中井24公分,內後殿再高出8公分。整體來說是前低後高,意謂後代子孫,步步高升的格局。

(二)、牆身

當時尚未發明「「RC」磚造,及鋼構等高科技建築技術,牆垣建築只能就地取材,都是用土、石、石灰之類的東西。但為了乘載屋頂重量,防患風吹雨打及地震,牆垣都建得非常厚實堅固。

家廟據說是禮聘唐山師傅來施工,處處顯現閩南建築獨有的特色。牆身以「斗子砌」為主,型似J字的夾板內,填滿泥土、碎石、卵石、三合土或土埆,緊密壓擠,拆除夾板,厚達四十二公分。完成後,內外牆則貼朱紅色( 21X32公分)壁磚,四邊崁入五公分寬的條磚。1983年因大地震重修,內牆改抹石灰,一片平整雪白,廟內光線反而充足,更便於寫、畫裝飾之用。此種厚牆,冬暖夏涼,真是防水又美觀,高貴又大方。

牆身密接屋頂的建法,稱為硬山式。屋宇的側牆都很長,稱作「山牆」,山牆頂端呈三角形的部位,頂端的裝飾謂之「懸魚」。

前殿山牆頂高5.78公尺,兩端都有淺蘸色的流雲彩帶,北邊彩帶之上,一尊色澤鮮豔的白髮小壽翁,斜身向下俯視,神情悠遊自在。南邊有一位古代倩女婉約多姿,楚楚動人。

前殿山牆頂點,兩側都有小氣窗,由四個八角形素燒陶,拼湊而成。

後殿山牆頂高6.85公尺,彩繪流雲彩帶,有兩個50公分方形小氣窗,窗內是圓形對稱的圖案,是陶土釉燒製成弋。氣窗上面都有磚造遮雨蓋,造型古樸可愛。

最有人性的設計是,在前後殿,牆高約5.51公尺的地方,替麻雀等小鳥,設計了一長排凸出簷,叫做「鳥踏」,讓小鳥飛累了,有一憩息站腳之處,真是宅心仁厚。

為了預防牆身潮濕潰倒,牆基亦非常講究,用長70公分、寬42公分、高37公分的青石墊底,環廟一周。牆身就建在基石上,堅固又壯觀,設計周密完美。

家廟後牆建築格局,大家都非常陌生。原因是龍邊護龍,無法通到後院。而虎邊巷道,因緊鄰吉利第,其房舍由前面延伸,轉彎後再建到家廟後面,為了防範宵小盜竊,於小巷道前,做鐵門把關,如無人開鎖,根本無法通行。

而祭典時虎邊彎光門沒有甚麼用越,也從來不開。因此後牆是甚麼樣子,除吉利第的子孫外,就很少人看過。

家廟後壁牆垣與兩旁山牆懸魚類似,也用斗子砌,外貼鑲邊紅色長方形磚。屋簷下可看見綠彩帶和蒸藍彩帶,鑲在牆頂上,下配大片紅色壁磚,顏色對比鮮豔。

後牆長 11.64公尺,屋頂陰坡較長,所以高度只有 3.6公尺。在牆垣中間,有白色泥塑長形畫框,長 180公分高80公分,黑底上書寫「流清翠屏」四個斗大白字,隸體帶有草書昧,筆劃渾厚有力,署名「純陽」,不知何許人氏,無籍可考。其下方左右兩旁,各開一個水洗細石橢圓形的大氣窗。內有三條窗櫺,以便防盜兼通風,造型獨樹一格,十分優美。

(三)、屋頂

屋頂當然以防止日曬雨淋為主要目的,設計上都採前坡高於後坡,代表廣進財源。而富貴宅第,無不費盡心機,極盡炫耀之能事,因它代表主人的身分地位。

家廟的前、後殿「正脊」,都呈燕尾式起翹,前殿三間開,屋脊的燕尾,分成內外兩對,前殿針對翹尾,離地七點八八公尺,後殿離地八點八二公尺,優美的線條和柔順的角度,在碧空中插入雲霄,抬頭仰望,使人目眩。三對燕尾,在沒有儀器輔助的年代,建築師傅能在半空中,靠著雙眼和巧手,將前後殿線條角度,抓得如此勻稱,不得不令人讚賞和敬佩。

後殿的正脊,脊堵高約四十公分,分成三堵,中堵較長,每堵中間,留有一排造型優美,朱紅色的風洞。每堵風洞兩旁,彩繪吉祥圖案,除了美觀,還可讓強風快速通過,以確保正脊安全。

前殿是三開間設計,同是正脊可分成三段,中間比兩邊高,有一雙燕尾。左右屋脊低些,從中間兩旁的山牆接出,各有一支燕尾,各自成優美的弧度起翹。外觀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前殿共四支燕尾展姿插天的雄姿。

可惜前殿在1938年及1995年二次重修。可能類似建材難找,或復原技術困難,便一切從簡。原來燕尾脊堵上剪貼的螭龍鰲魚不見了,脊堵內的花卉浮雕及剪貼,則被平抹白灰替代。一堵劣跡留在眼前,破壞殆盡,殊為可惜。好在兩對屋脊燕尾,同樣插入藍天,撐住不少顏面。

垂脊JJ則由正脊,延著屋坡兩側而下,弧度下滑又略同上彎曲。前殿垂脊前後共有八條,朝上部位貼紅瓦。後殿垂脊共四條,則貼綠瓦。它們的功用和正脊一樣,都是用來壓住屋頂和瓦片,免被淦風吹落。垂脊裝飾比起正脊就簡單多了。

前殿屋頂,「仰瓦」四十三溝,簷端安裝四十三片帶有花紋的三角形滴水/以供雨水宣泄。「筒瓦」有四十四條,收尾處有四十四個獅頭造型的「瓦當」。後殿和兩側「兩廂房」的屋頂,蓋的是一般台灣大瓦房,所吏用的泥燒紅瓦,但收尾的滴水和瓦當卻完全和前殿一樣,顯得十分氣派。

(四)、樑柱與屋架

建物的屋頂要靠柱子,頂著屋架來支撐,有錢人家,為了凸顯其身分,柱子又粗又長,屋架更是三疊四疊,彩繪雕飾,美不勝收。

後殿裡面有石柱四支,橫面柱距4.60公尺,進深柱距1.52公尺。有兩對陰刻金字楹聯。石柱上面接圓形檜木,榫接屋架的直樑和橫樑。

再往前,圓形檜木柱四支,石柱與木柱,杵距4.86公尺,木柱與木柱柱距1.84公尺。木柱粗細與石柱相同,無聯句,漆成亮面朱紅色,直接通到屋頂,與橫直樑相交。

兩廂房格局較小,橫寬面只有2.44公尺。左右各有兩支二十公分寬的方形石柱支撐。屬無中脊的四架建築,桁樑也很講究,雕飾得很美麗。

前殿陰刻楹聯石柱四支,柱距 140公分,材質、長短、粗細及結構方式,與後殿相同。但虎邊前面那一主,砂質的沉積岩太過細軟,隨著紋理風化了一大片。家廟內所有柱子都墊在「柱珠」上,美觀又防潮。柱珠高27公分,圍1.50公尺左右。有扁圓形、鼓形、瓜瓣形、方正形數種。後殿露出一半在牆外的壁柱,共有十支,漆成暗紅色,支支筆挺,與橫樑做「擱檁式」銜接。粗細相同,均為上選,鑲嵌在雪白的石灰牆上,煞是好看。

所有柱子上的橫樑與直樑之間,為了使屋架加高,都用斗拱來過渡。而斗拱也可使屋簷向外跳出,負起挑檐重擔。其榫槽尺寸之準確,結合之精巧,堪稱巧奪天工。使屋宇架構牢固,又具彈性,能防震又美觀,是數千年來,先人智慧的結晶。歷代傳承,且青出於藍,令中外人士都嘆為觀止。

屋架是整個屋字的木構部份,建構極為複雜,平行於屋字擴面的叫「檁」也叫「桁」,通常使用稍加修整的圓形木,簡單稱作「橫樑」。而平行於屋宇的進深,叫做「通樑」,有大通、二通等之分,通常都由大木頭,經過切割之後才能使用,簡單稱作「直樑」。

家廟後殿,中間最高的橫樑是.中脊/是屋架的最高點,也叫「壽樑┘離地6.4公尺,長6.1公尺。屋字架壽樑時,要燃香祭拜,祈求施工平安順遂,祭禮很隆重,可見其對整體屋架的重要性。

壽樑中心,有一面朝下的八卦,卦中書「太極」兩字,一雙拐子龍騰雲駕霧,體態輕盈,頭朝八卦,相對凝視,作保護狀。橫樑除中脊外,前後尚有六支,叫做「十三架」屋頂。「架」越多當然屋,頂越大房子的「進深」也越長。每支橫樑底色均為朱紅,上面彩畫雲紋、藤紋、花卉紋。交錯盤雜五彩繽紛,令人看得眼花撩亂。

直樑(通樑)直跨在前後兩根柱子間,是寬面的厚木板,彩繪寓意教化的歷史典故。左大通樑有「舜秩春山」圖,右大通樑有「禮賢渭水河」圖,人物逼真,姿態栩栩如生。

左「二通」晝石榴,右「二通」畫壽桃,象徵「多子多孫長壽永年」。左右「三通」畫的是花卉流雲。直樑越高越短,中間用「栱」和「斗」榫接,在樑上垂直疊組,頂住橫樑(檁),再以類似三角形,經過青雕細琢的「雀替」,來加強柱和樑的結構力。雀替向內的外緣,有許多小偶力士露半胸斜站做裝飾。榫接橫、直樑,加強彼此的承受力,層層疊疊共有三組,下大上小,造型華美,工法細膩。彩繪使用對比,線條利用對稱,五顏六色,光彩絢麗,令人嘆為觀止。

前殿屋架的構築和後殿相似,略烏小些。橫樑(檁)共十一支,屬「十一架」屋頂,中脊亦有朝下的八卦,卦中黑白兩色,無文字,卦旁蝙蝠怒目相對,展翅與捲雲相輝映。

左大通樑,在艙進的老松下,有一對丹頂白鶴,前一隻曲頸向前,想要覓食。後一隻依偎在旁,鶼鰈情深。

右大直樑,有兩隻梅花鹿,蹲在蒼翠的綠竹下休憩,悠閒自若。其他直樑、橫樑、斗拱等的雕飾和色彩,大底和前殿類似。

當你在欣賞樑柱之美時,會發現每根柱子頂端,在檁樑交叉的地方,繞上四五圈的黃藤皮,稱作藤箍。師傅在鑿洞做榫,洞要比榫小些些,榫穿進洞孔,才能緊密,但又怕把洞漲破,影響到柱子的完整,於是利用韌性超強的黃藤皮,泡軟後,緊纏在柱子上,再行穿榫施工。不用一根鐵釘,把柱與樑牢牢密合,將如此龐大的屋架建起來,不得不佩服先人智慧之高,技術之巧。此黃藤箍一直保護著柱子,以免日後柱子受潮膨脹,破壞整體結構,真是實用又美觀。

左右兩廂房比較狹窄,屋架屬「四架」建築。因為格局較低,捲棚屋頂無中脊,頂端呈弧形設計,高僅 4.1公尺。前坡屋脊,在前後殿屋簷之下,由後殿龍邊可清楚瞧見。其山牆馬背較緩,弧度優美,頗具金門特色。樑架上的彩畫比較簡樸,但不失其風雅。

 

鄭氏家廟--建築之美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