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多元面貌

作者:  來源:新加坡心想獅城  更新時間:2021年12月28日

新加坡的多元面貌

這一指南將帶您領略新加坡多姿多彩的多元種族與文化。正是這樣充滿活力的融合,讓新加坡社會獨具特色。

我們包容彼此的差異,珍惜和諧而多元的社會生活。

添加至喜好藏品

華族

生活在新加坡的華族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

華族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大約占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三。因此,華族文化在新加坡的方方面面都佔據著突出地位,從語言和食物到娛樂和節日,莫不如是。

大多數華族來自中國的福建和廣東等南方各省。來自閩南語和潮州話方言區的華族人數最多,其次是來自粵語區、海南話方言區和其他少數方言區的華族。

許多生活在新加坡的華族都是來自中國東南諸省的移民。

許多人是為了逃離家鄉艱苦的環境而來到這裏,但最終卻淪為苦力或勞工。其他一些人則表現出營商的天賦,而且新加坡的許多知名創業家都是華族後裔。如今,新加坡華族在社會各個領域都表現突出,從政治和商業圈到運動和娛樂,各層面都有他們的身影。

儘管他們的傳統文化已經與其他本地種族的文化互相融合,並且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但歡度春節這一傳統卻始終未曾改變;熱鬧的慶祝活動也讓人銘記身為華族的意義。

馬來族

生活在新加坡的馬來人是這個緊密聯繫的社群的一部分。

在最早來到新加坡的定居者中,馬來族是第二大族群。因此,他們的文化也影響了後來到達這裏的其他族群。

新加坡馬來族人最早來自周邊地區,包括印尼群島中的爪哇島和巴韋安島,以及馬來半島。

在這裏,本地人講的馬來語更接近于馬來半島的馬來語,而非印尼群島的馬來語。

據說馬來族人是新加坡最早的定居者。

他們的傳統美食以椰漿飯(用椰漿和香蘭葉烹煮的香米飯)和馬來撈面(以辣味肉汁調味的黃色麵條)等獨具特色,深受本地人的喜愛,是新加坡著名的招牌街邊美食。

大多數馬來族人都是穆斯林,他們的主要節日是開齋節和哈芝節,這也是緊密團結的馬來族人齊聚一堂,以豐富多彩的活動慶祝他們的文化與宗教傳統的重要節日。

印度族

印度族文化為新加坡的多元民族社會帶來了許多活力。

印度族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族群,而且新加坡的印度族是海外印度族人數最多的族群之一。

自1819年英國人在新加坡定居以來,許多印度族人從印度南部來到這裏。今天,這裏約有 60%的印度族居民都是淡米爾人的後代。新加坡一半以上的印度族裔居民都信奉興都教。

這裏的印度族人以創業精神聞名於世,許多印度族人在這裏創立企業,經營從紡織品到珠寶等各行各業的生意。今天,他們在政界和學術界也有出眾表現。

生活在新加坡的印度族人是印度族在海外人口數目最多的聚居族群之一。

在談到新加坡印度族人時,我們不得不提到他們的美食,這些美食為新加坡豐富多元的飲食文化增添了一道獨特風味。廣受喜愛的印度美食有Thosai(鹹辣味煎餅)和 Vadai(炸豆餅)等。

這裏的印度族節日多姿多彩、歡快活潑。屠妖節(或稱萬燈節)是印度族的主要節日,而在大寶森節,信徒們會穿刺自己的身體以示淨化自身心靈,這是一種極具震撼的慶祝畫面。

歐亞族

生活在新加坡的歐亞族人是展現這座城市東西方融匯共生的一個鮮活的縮影。

生活在新加坡的歐亞族人雖然人數少,但影響力深遠,是展現東西方在這裏融匯共生的一個鮮活的縮影。歐亞族人融合了歐洲人和亞洲人的血統,自從十九世紀初就開始在新加坡生活。

大多數新加坡歐亞族人的歐洲祖先是葡萄牙人、荷蘭人或英國人,而他們的亞洲祖先則是中國人、馬來人或印度人。

第一批歐亞族人是在1819年英國人建立新加坡之後的幾年間來到這裏的,主要來自檳榔嶼和麻六甲。在殖民地期間,許多歐亞族人被雇傭為政府部門、歐洲銀行以及商行和貿易行的辦事員。婦女的主要職業為教師和護士。

第一批歐亞族人是在英國人建立新加坡之後的幾年間來到這裏的。

目前新加坡大約有 1 萬5000到 3萬名歐亞族人,占總人口的比例不到1%。儘管如此,歐亞族人在新加坡的媒體和娛樂行業發揮著突出作用。

英語是歐亞族人的第一語言,但是有一些老一輩歐亞族人是葡萄牙人的後裔,他們使用的語言是葡萄牙語的一個分支,被稱為克裏斯坦語。

歐亞族人也有自己的烹飪傳統,包括咖喱肉湯(一種以咖喱為主要食材的肉湯)、羊倌肉餅和蘇芝蛋糕(主要原料為粗粒麵粉)等招牌美食。

聖誕

新加坡的耶誕節也許少了皚皚白雪和拉著雪橇的馴鹿,但我們的耶誕節氣氛也絕對不遜於其他喜慶佳節。

土生華人

新加坡土生華人展現出該地區多元文化融合的獨特魅力。

土生華人的美食風格受到馬來飲食的影響,口感辛辣是其特色。

土生華人展現出該地區多元文化交融的獨特魅力。土生華人是指華族或印度族男性與當地馬來族或印尼女性聯姻而產生的後代,土生華人遍佈東南亞各地。

新加坡土生華人(也稱為海峽僑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紀的麻六甲,當時土生華人的祖先是那些與當地馬來族女性通婚的華族商人。

新加坡還有奇蒂麻六甲人(或稱土生華裔印度族人),他們是南部印度族興都教商人與當地女性通婚後產生的後代,以及爪夷華人,他們是南部印度穆斯林商人與當地社區的女性通婚後產生的後代。

許多早期的土生華人都是貿易商和零售商,而其他一些人則從事房地產、貨運和銀行業。

儘管許多海峽僑生逐漸融入到更廣大的華族社群中,但他們仍然保持著獨特的文化特徵,最顯著的就是他們的飲食和傳統服飾。

娘惹菜得名於製作食物的土生華人女性,以融合濃郁的馬來風味和印尼風味為特色,多使用香料和椰奶。

土生華人的傳統女性服飾稱為“娘惹卡巴雅”(Nonya Kebaya),以精巧手工的刺繡著稱。
在正式活動中,土生華人女性通常會穿著名為“娘惹卡巴雅”的傳統服飾,這種服飾深受馬來族“紗籠卡巴雅”服飾的影響。

這種既複雜又精緻的服裝是一種飾有刺繡圖案的薄紗上衣,常見的圖案有玫瑰、蘭花或蝴蝶。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