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民間風俗之上樑

作者:江南文社 來源:每日頭條 更新時間:2022年01月19日

漢族民間風俗之上樑

民間造屋,向上「上樑」之俗,稱大廈落成之喜。上樑之日,東家做酒設宴,諸親好友登門道賀,豎扇上樑時,吉炮轟天,觀者甚眾,木工以雞血祭梁;東方披紅拜梁。

主要是指安裝建築物屋頂最高一根中梁的過程。而這裏所謂的「中梁」除了建築結構實用上的重要位置外,同時更有其無形的宗教層面的意義。因此,在上樑典禮中藉着梁的作用,來連接廟宇建構本身、天地、神靈與宗教人之間的關係,通書上說:「上樑有如人之加冠。」

上樑是建房最主要的一環,時間應擇於「月圓」、「漲潮」時辰進行,取合家團圓,錢財如潮水般湧來之意。

上樑時如家人生辰時刻與上樑時辰相衝,必須避諱。上樑前必祭神,祭品有「全豬」(即用豬頭一隻,豬尾一根,意即全豬),俗稱「利市」。魚、鵝、豆腐、蛋、鹽與醬油五色或七色,用木製紅漆祭盤,置於供桌上端,其他菜餚廿四碗及南北果品十二盆。貼「上樑欣逢黃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之類的對聯。對聯用黃或綠色紙,切忌用紅紙。梁之兩端掛紅綢,紅綢下垂清順治銅鈿一枚,取「平安和順」之意。

古代建築房屋時,在上大梁以前,要舉行一種誦唱「上樑文」的儀式,以祈求根基牢固,誦祝房舍平安長久。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對此有相關解說:「按上樑文者,工師上樑之致語也。世俗營構宮室,必擇吉上樑,親賓裹面(今呼饅頭)雜他物稱慶,而因以犒匠人,於是匠人之長,以面拋梁而誦此文以祝之。其文首尾皆用儷語,而中陳六詩。詩各三句,以按四方上下,蓋俗體也。」

中梁,代表整座厝宅本身的安詳,它本身所擔負的如同一家之長棟樑的角色。在梁的下方中央部份皆都畫有一面八卦以避邪制煞、鎮宅平安,中脊樑上的八卦圖形在繪圖時,必須擇日齋戒,使畫出來的八卦發揮其避邪制煞、鎮宅平安的作用。中梁是廟宇或住屋本身的中心,也是進行儀式時定向的依據。在上中梁時所舉行的隆重儀式,乃期盼中梁支撐永保建築物之堅實,民宅合境平安,並能香火旺盛,澤被蒼生,因此中梁安置的順利與否就宗教人而言,不僅關乎有形建築往後的堅實牢固,其本身的象徵性更影響到相關的人、事、物未來的命運。

中梁尚未動斧之前,可以任意擺置,但一經通書上所記之「動斧日」擇吉日良辰動斧之後,此梁木本身就不再是凡俗之物。

首先先用淨香、淨符來淨化,而後動斧取梁的尺寸。尺寸按屋體在其建築上的吉祥尺寸來製作。制好之後,若尚未擇選吉日良辰,則必須先「寄梁」,即把制好的中梁寄放在廟內或清淨處所架起來,上香參拜,等候上樑吉日,因為宗教人認為經由動斧日動斧後的梁木已是有「梁神」在內的聖物,不可遭人任意觸摸而受到污染。梁中央以紅絲線綁「大百壽金」,兩末端用紅紙圈起來。

鮮花、紅燭、發粿(各兩份左右擺設對稱)及圓仔三小碗,水果和五牲,木工的器具像墨斗、曲尺等。上樑工作要兩位屬龍和屬虎的。一般民間有「龍虎伏位」的說法,是取龍虎相配較為吉祥有力,在此有助廟宇安詳興旺之意。上樑的作木師傅在腰際要繫上紅綾布條,紅布有避邪破煞的作用。

上樑過程魚、鵝、豆腐、蛋、鹽與醬油五色或七色,用木製紅漆祭盤,置於供桌上端,其他菜餚廿四碗及南北果品十二盆。貼「上樑欣逢黃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之類的對聯。對聯用黃或綠色紙,切忌用紅紙。梁之兩端掛紅綢,紅綢下垂清順治銅鈿一枚,取「平安和順」之意。

上樑木工們要先淨身之後,接下來是「拜梁」清淨、然後祈請廟宇眾神、三界地主、五方宅神、魯班先師、梁神等作主,請神之後,主持者用硃筆點梁的兩端稱「點梁眼」,點梁之後,由兩位生肖屬龍與虎的人,按廟宇的左青龍、右白虎的方向將梁升起,通常只是象徵性地舉一下,而後由大木師傅與助手執行。

梁的兩端糊上「圓仔」(湯圓),象著着梁與廟宇的結構密合為一體,而所綁的壽金,也隨著梁一起接合於廟宇建築之中,以求廟宇的長久、不朽之意。

當中梁升起時,全廟內外信徒齊喊「進哦!」「進哦!」在此熱鬧興旺的聲浪中,梁升上屋頂處接合完成,稱為「歸岫」此時放鞭炮、燒金,儀式完成。

有關中梁的安置,就東西向的屋宇而言,梁頭朝北、梁尾朝南。南北向的屋宇,則梁頭朝東、梁尾朝西。

忌諱喪未滿周年、有進月內房、女人月事期間等人勿觀看。

另外上樑完成,有人會用紅色的綿繩兩頭各綁一疊約二寸半高的【福金及銀紙】,掛在樑上,聽老一輩說是要賺陰陽錢,意思是說大小錢都要賺,不會因錢數少而去拒絕客戶,但梁下要有天花板隔住,不要輕易被看見。

中國之所以被稱為禮儀之邦,是因為古人無論幹什麼事情都要講究禮儀,建房作為生產生活的一件大事,自始至終都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禮儀。

據我國史料記載,建房上樑舉行儀式始於魏晉時期,到明清時期已普及到全國各地。

建房禮儀實際上是一種求吉禮儀,人們舉行這些禮儀的目的是祈求房屋永固、富貴長久、子孫滿堂。按照民間建房的程序,建房禮儀大致上可分為選址、立中柱、上樑、立門、竣工等幾項,其中,上樑儀式被人們視為建房過程中最重要的禮儀。

梁是建築中架在立柱上面的橫跨構件,承受著上部構件與屋面的所有重量,是上架木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梁可分為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九架梁、單步梁、雙步梁、騎門梁、月梁、抱頭梁、太平梁等幾十種,其中最常見的是五架梁、七架梁和九架梁。民間認為,上樑是否順利,不僅關係到房屋的結構是否牢固,還關係到居住者今後是否興旺發達。過去農村有句俗語:「房頂有梁,家中有糧,房頂無梁,六畜不旺」。可見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重要性,所以每逢上樑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

儘管各地的習俗有所不同,但上樑儀式都十分隆重,整個過程可分為祭梁、上樑、接包、拋梁、待匠等幾程序。

選梁不取「獨木」,可以說,整個上樑儀式都是圍繞「正梁」進行的。在上樑之前,首先要精心選梁和制梁。按照泰順地區的習俗,要挑選一根好的梁木並非易事,首先主人要親自去南山物色梁木,選梁木的條件可謂苛刻,一是梁木必須是杉木;二是要筆直參天,枝繁葉茂;三是樹齡不長不短,樹形要從下到上大小儘量一致;四是樹的四周要長有許多小杉木,越多越好,寓意多子多孫。如果是獨木一根,就不能選用。

砍伐梁木的時候,不能破壞周圍的小杉木,梁木伐倒時的方向要朝南,不能朝其他方向。動工制梁的那一天,要挑選吉日,木匠師傅要先點三支香,再放二響鞭炮,然後開始製作。

梁木製作完成之後,主人便選定吉日良辰上樑。按傳統習俗,上樑這一天不能和房主一家任何一個人相衝,否則會產生不利影響。另外,其他人的生肖如果與上樑的時辰相衝、相剋,也要迴避。

上樑時高喊「大吉大利」。上樑前祭梁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人們將貼上紅紙或紅綢的正梁抬進新屋堂前,在供桌上擺上豬、魚、雞、鵝、蛋、豆腐、香燭等祭品,由瓦匠、木匠等邊說好話邊敬酒。祭梁結束後,便由匠人把正梁抬上屋頂,或用繩將正梁拉上去。抬梁或拉梁的時候,鞭炮齊鳴,上樑師傅要唱上梁歌,高喊「上啊,大吉大利!」在上樑的過程中,有的地方要求將正梁平平穩穩往上抬,忌諱一前一後,高低傾斜。但另外一些地方上樑時往往梁的東端高於西端而上,因為東端代表「青龍」,西端代表「白虎」,按堪輿學的要求,「白虎」要低於「青龍」。

將正梁放平穩後,主人要將親朋好友送來的「五穀彩袋」搬到屋頂,放在梁的正中,寓意五穀豐登,並將紅布披在樑上,有的地方在紅布的底端縫上一雙布鞋墊,寓意給新房主人鋪墊家底。有的地方在正梁中間掛上裝有紅棗、花生、米、麥、萬年青等的紅布袋,寓意「福、祿、壽、喜,萬古長青」。此後,匠人將果品、食品等用紅布包好,邊說好話邊將布包拋入由主人雙手捧起的籮筐中,這個程序稱為「接包」,寓意接住財寶。

上樑儀式最熱鬧的程序是「拋梁」。當主人「接包」後,匠人便將糖果、花生、饅頭、銅錢、「金元寶」等從樑上拋向四周,讓前來看熱鬧的男女老幼爭搶,人越多東家越高興,此舉稱為「拋梁」,意為「財源滾滾來」。在「拋梁」時,匠人還要說吉利話,他們常說:「拋梁拋到東,東方日出滿堂紅;拋梁拋到西,麒麟送子掛雙喜;拋梁拋到南,子孫代代做狀元;拋梁拋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滿」。

拋梁結束後,眾人退出新屋,讓太陽曬一下屋樑,這叫做「曬梁」。最後,主人設宴款待匠人、幫工和親朋好友,並分發紅包,整個上樑儀式結束。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