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鄉人:近代流落越南的明朝遺民

作者:  來源:  更新時間:2022年04月10日

明鄉人:近代流落越南的明朝遺民

17世紀中期,隨著滿清入關和朱明王朝崩塌,有很多漢人選擇流亡海外。在越南則有著被稱為“明香人”的明朝後裔團體。當時越南北部後黎朝當政的鄭主,擔心收容明朝遺民會引發清朝的不滿。

17世紀中期,隨著滿清入關和朱明王朝崩塌,有很多漢人選擇流亡海外。從東北亞的朝鮮、日本,到東南亞的安南、柬埔寨、暹羅,乃至馬來半島、印尼和菲律賓群島,都有這些流亡者的身影。

初到當地的這些明人,依舊保留著自己的髮式和文化特色,保留著從故鄉帶來的會黨和宗族組織。而東南亞各土著政權,或者因為之前與明朝的密切聯繫,或者因為看重漢人的經濟實力,或者因土著統治者自身實力有限,不足以直接統治這些有一定軍事性質的移民集團。所以包容了這些華人自治組織的存在。

新加坡出土的“氵月”字墓碑

比如新加坡的“山仔頂”,出土過一些清代墓碑。上面寫有“氵月”字,有一種解釋是“清”字沒有了右上角的“主“字,意思是滿清是僭主。另一層意思是這些人遠走海外,右半邊的月字象徵著明,表示陸地上的明朝已經崩潰。但是“海上明朝”依舊存在。當時的東南亞地區,有很多這樣流落的遺民小團體。

在越南則有著被稱為“明香人”的明朝後裔團體。他們大都是因為滿清入關而避難越南的漢人移民,本身有一定的宗族或者軍事組織。在南下之初依然十分強調自己的文化傳統,他們的稱號“明香”就是延續明朝香火的意思,其聚居的社群則被稱為“明香社”。

19世紀的越南明鄉人照片 現藏於明鄉人會館

越南史書的記載,規模最早而且較大的明鄉人團體,有相當一部分是明軍的殘餘部隊。當時越南北部後黎朝當政的鄭主,擔心收容明朝遺民會引發清朝的不滿。就在其治下地區,要求中國移民改變北俗,遵守越南的風俗習慣,不能隨意改變居住地。而南方的阮主政權則遠離清朝的領土,而且需要有人幫忙壯大實力與開墾土地。所以對明朝遺民採取的是以寬待為主而不忘提防的政策,後來越南的明鄉社主要分佈于越南的南方。

據《大南實錄》的記載,第一個明香舍成立於1650年前後,大約集中了5000左右的明朝遺民。隨後又不斷有明朝殘兵流落到越南。

逃亡越南的明朝殘部往往以水軍居多

廣東雷州的明朝遺民鄚玖,在1671年率 400余部屬和家眷乘船抵達柬埔寨南部的水真臘。獲國王同意後負責開墾荒地,在河仙一帶召集流民,將該地經營得比較繁榮。在鄚氏父子的自治下,這裏的移民組建獨立的武裝,建立城寨自我保護。還設立起文武官署,並規劃街市、招攬貿易,甚至徵收過被稱為“花枝”的博彩稅,宛如一方諸侯。

1708年,鄚玖歸順越南南部的阮主政權。將先前開墾的土地獻上,並且受封為“何仙鎮總兵”。其在柬埔寨開拓的河仙一帶,後來成為越南的河仙省。河仙政權因為完全複製明朝的文化,通粵語、識漢字、蓄長髮、建文廟,建立書院傳授漢文經典。所以被時人稱為小廣州,也被周邊的柬埔寨等部族稱之為港口國。

河仙鎮政權發行的貨幣:安法元寶

1679年,鄭成功舊部楊彥迪與陳上川總兵帶著3000余士兵,乘50餘艘船隻在順化地區登陸,請求越南的阮主收容。同一時期,另有 170多名鄭成功集團的成員自臺灣流亡至會安。

阮主政權擔憂收留明朝人會招致清朝不滿,加之又不放心讓這些明朝將士駐紮於腹地,故命其遷居水真臘。陳上川一行人在水真臘致力於農耕蠶桑,很快將當地開拓為商業港口,吸引了更多華商前往。1698年,阮主正式將嘉定一帶納入版圖,設置嘉定府。越南國王看重漢人的經濟開墾能力,但又不希望明鄉人保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所以阮主的態度是允許華人組成被稱之為“明香社“的基層組織,但在政治級別上低於普通的縣。

當今越南的陳上川祠堂

總而言之,在越南各政權之中,明鄉人的地位大致高於後來的華人移民,但是低於越南人。越南統治者根據所屬地區和對政權的貢獻情況,免除他們的兵役和勞役,讓他們致力於經濟發展和開荒活動。利用他們和兩廣還有福建的經濟聯繫,開展國際貿易。同時也繼承東南亞政權對於華人知識份子的招誘政策,讓明鄉人獲准參加越南的科舉考試。有的明鄉人以此獲得官爵,成為了越南的戶部尚書和兵部尚書等官員。

1869年法國人繪製的河仙城圖

在經濟上,這些人較早歸附越南。但在方言和地域文化,以及宗教信仰上,大致與兩廣和福建地區是相通的。所以他們作為有著外貿屬性的小社群,是維繫對華貿易的主體。直到18世紀末,明鄉人承擔著檢查船隻、秤斤、價值。華船或外國船來會安時擔任通事,並設訂價格的職責。因為有著特殊的經濟貢獻,雖然他們也是越南的編戶齊民,但在賦稅方面享有不同程度的優惠。明鄉人賦役負擔較其他地區為輕,也輕于清朝時入越的移民組織清河社。而且社中的民丁老疾者減半徵收。

除了開墾 明鄉人的大量依靠為貿易服務為生

正是因為如此,許多清朝時期方遷至越南的移民及其子孫亦自認明鄉人。由於他們與越南女性通婚。因此明鄉人不單保有最初“明朝香火”的含義,也被用以泛指一些與越南人通婚的華人之後代。

在文化上,這些人的祖輩在初來乍到之際,依舊維繫著嶺南的文化傳統。明鄉社民的衣冠和生活用品大致還有著前朝的影子。在他們的日曆上,還保留著端陽、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

明鄉社的祭祀活動表

在西山起義和阮朝建立時期中,華人的作用顯著,這也促使阮朝比較優待華人。明命帝諭令明鄉人不得加入清朝的幫派或越南人的村舍。每省僅有明鄉社組織,其納稅較外國人為輕,且得仕公職。但是為了防止北俗的侵襲,阮氏皇帝甚至下詔禁止明香人自稱為華人。明香人如果要自己結社,需要上報名冊,並且不許像滿清臣民一樣剃發蓄辮。這些人的戶籍應該與清朝移民區別開來。最後,明香人夫婦在越南落地生根之後,就不許北返了。

當然,這樣做不是為了保留大明衣冠,而是單純地為了維護自己的主體意識,並加速對這些明朝遺民的同化進程。所以最後到了1826年的阮朝時代,明香二字被改為明鄉,意思是這些人逐步成為紮根于越南本土的越南人,要逐漸與華人身份脫鉤了。

出身明鄉人的潘清簡 1863年代表越南出使法蘭西帝國

到了殖民時期,法國人力圖切斷越南與中國的宗藩關係和各種聯繫。於是將有著漢人血統的明鄉人極力算入越南人,以區別于華人。經過了歷代的本地化和法國的殖民教育之後,這些明鄉人在語言文化上最終與京族區別不大。和華人相比,他們和越南的主體族群反而更加接近。

今天的明鄉人,已經不會說廣東話和閩南話了,也只有老一輩的人才認識漢字。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