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世系

作者:  來源:陳氏研究  更新時間:2022年05月18

陳國世系

宗族譜系,是一個家族發源、生息、繁衍的歷史,是種族血脈傳遞資訊的載體。尊宗敬祖,弘揚祖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自古以來,國有史,邑有志,族有譜,傳承不息。因此,研究姓氏文化,追溯種姓源流,對於承續民族血脈,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陳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為我華夏古老姓氏之一。陳姓的血緣遠祖是五帝之一的虞舜。鄭樵《通志•氏族略》載:“虞有二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賢君之後,世代封侯。夏初始封舜子商均于虞城(今商丘市虞城縣),夏後或斷或續,至殷湯封舜之苖裔虞遂的一支于陳地,以奉舜祀;因其親附殷商,周武王克商後改封,複求舜裔得媯滿,並以元女大姬賜婚,替代親商的虞遂大宗,繼續統治這塊領地。自媯滿受封陳侯及其子孫以國為氏,綿綿3000餘年;其間繁衍千枝萬派,不可勝記。但是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史籍和族譜僅留下具有時代特徵的少數幾派世系源流。

陳國世系

“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這是《詩經•陳風》首篇《宛丘》的前兩句。翻開《陳風》,首先感到的是那濃郁的民俗情味。歷史上,陳國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為今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土地肥美,人煙稠密,物產豐富,文化興盛。

自公元前11世紀(約前1046)周武王封媯滿為侯爵,到西元前 479年被楚惠王兼併,共傳20世23君(此就《史記》與舊譜而言,其實不止這個數),謂之“陳國世系”,又稱“宛丘世系”,歷時 568年。以下按《史記》所載,列出舊世系:

 1胡公媯滿→ 2申公犀→ 3孝公突→ 4慎公圉戎→ 5幽公寧→ 6釐公孝→ 7武公靈→ 8平公燮→ 9文公圉→10桓公鮑→11宣公杵臼→12穆公款→13共公朔→14靈公平國→15成公午→16哀公弱→17悼太子偃師→18惠公吳→19懷公柳→20湣公越。

一世:胡公滿,舜帝之後。舜帝娶堯帝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夏封商均于虞城,之後時斷時續,歷經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戲等世。傳至遏父至周朝,為陶正,有功,武王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賜媯姓(是因虞舜昔居媯水之故),封之于陳,以備三恪。胡公建都宛丘,勵精圖治:建宗廟,行周禮;修城池,禦外患;奉舜祀,安民心;為後來陳國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卒後,諡胡。後子孫以國為氏,胡公即為陳氏始祖。

按:

據2000年11月 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公佈的《夏商周年表》把周武王伐紂滅商確定在 公元前1046年。再據《史記》卷二十四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于薊,封帝堯之後于祝,封帝舜之後于陳。”且《禮記注疏》亦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皇帝之後于薊,封帝堯之後于祝,封帝舜之後于陳;下車而封夏後氏之後於杞……”隨後大封功臣。由此,媯滿封陳侯的確切時間,當在西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後在位 4年歿,二世成王姬誦(約前1055~1021)十二歲即位,與胡公為郎舅。胡公卒年雖不知,但從諡號“胡”來看(《逸周書•諡法解》“彌年壽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享年在60歲左右。有譜載,胡公在位16年卒,享年56歲。若以此推算,胡公當生於西元前1086年,即今始祖地淮陽以此為胡公的誕辰日,如2014年10月15日,淮陽陳胡公文化研究總會舉辦陳胡公誕辰3100周年祭祀大典。然而有史料表明,周武王生於西元前1087年,豈不翁婿年齡相仿?存疑。

《史記》只雲“胡公卒,子申公犀侯立。申公卒,弟相公皋羊立”,未雲是大姬所生。而據《左傳》子產雲陳,“我周之自出”。杜預曰:“陳,周之出者。”所謂“我周之自出”,當為大姬所生,但子名不詳。

《唐表》稱“遏(閼)父為周陶正,武王妻以元女大姬,生滿,封之于陳”,此有悖於其他史書記載。最早記載這一史事的是《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與其神明之後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以備三恪。”後《春秋大全•諸國興廢說》亦雲:“陳,媯姓侯爵,三恪之國。出自帝舜之後,封于有虞。虞幕裔孫閼父為周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賴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滿而封諸陳,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暤之墟,今陳縣是也。”持同樣記載的還有《春秋左傳注疏•卷三十六》《五禮通考•卷二二五》以及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等,今以多史考《唐表》此處之誤。

媯滿的子孫,有以國為氏的姓陳,以諡為氏的姓胡,以名為氏的姓滿;之後還衍生出王、田、袁、陸、車、敬、邱、偃師、顓孫、孫等數十個姓氏,皆源于胡公。

二世:申公犀,襲侯爵,是陳國第二任國君,諡申。生一子名突。

(申公卒後由弟皋羊繼位,是為陳國第三任國君,諡相。相公卒後又由申公子突繼位。)

三世:孝公突,繼叔父相公襲繼陳侯,為陳國第四任國君,諡孝。相公在襲兄申公爵位時,突尚幼,及長,相公卒,傳位於突。突守平坦肥沃之國,護沃野千里之地,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叔侄相傳,能光前烈,物阜民安。生子圉戎。

四世:慎公圉戎,繼位為第五任國君,當周厲王時。能克紹先業,處世謹慎,綱紀修攝,朝野人安。卒後諡慎,生子寧。

五世:幽公甯,周厲王二十五年丁未(前 854)繼慎公而立,是為陳國第六任國君,在位23年,卒于周共和十年(前 832),諡幽,生子孝。

六世:釐公孝,周共和十一年庚午(前 831)繼位,是為陳國第七任國君。孝以父為戒,改父亂政,修正先案,虛心謹慎,勤理國政,周邊修好,境內安寧,祖基不墜。在位36年,卒於西元前796年,諡釐。生子靈。

七世:武公靈,周宣王三十三年丙午(前 795)繼釐公而立,是為陳國第八任國君。在位15年,克綏其民,國以光顯。卒于周幽王庚申(前 781),諡武。生子二,長說、次燮。

八世:夷公說,周幽王二年(前 780)繼武公而立,是為陳國第九任國君。讒嬖專政,綱紀紊亂。在位 3年。卒于周幽王四年(前 778),諡夷。

平公燮,武公靈次子。周幽王五年甲子(前 777)繼兄夷公說而立,是為陳國第十任國君。 公元前 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周朝東遷,始謂東周。秦,始立為諸侯。平公在位23年,綱紀粗理。周平王十六年丙戌(前 755)卒,諡平。生子圉。

九世:文公圉,平公燮之子。東周平王十七年丁亥(前 754)繼平公燮而立,是為陳國第十一任國君。文公圉勤於政事,國勢振興,內外安寧。在位十年,卒于周平王二十六年丙申(前 745),諡文。生子鮑和佗(《左傳》作他)。

十世:桓公鮑,文公圉長子。周平王二十七年丁酉(前 744),繼文公圉而立,是為陳國第十二任國君。卒于周桓王十三年甲戌(前 707),諡桓。生子四:免、躍、林、杵臼。鮑在位38年,境內初安。

佗,文公圉次子,桓公鮑之弟,又名(或字)五父。桓公鮑三十八年(前 707)有疾,佗奪位內訌,陳亂。佗殺太子免而自立,“立未逾年,無諡。”(司馬貞《史記索隱》)是年太子免弟躍、林、杵臼怨恨佗殺其兄,乃與蔡人以好女誘而殺之(按《谷梁傳》說,是因與蔡人爭禽被殺)。佗不稱諡,是因篡立之故,不得人心。當時國人以詩歌《墓門》來詛咒他。(見《詩經•陳風》)。

十一世:厲公躍、莊公林、宣公杵臼先後為侯。躍是桓公鮑之次子,“蔡氏所出”,太子免之弟,周桓王十四年乙亥(前 706)立,是為陳國第十三任國君。即位第二年(前 705)生子完,字仲。躍在位 7年,于周桓王二十年辛巳(前 700)八月卒,諡厲。時陳完年幼,躍卒,傳位於弟林。

莊公林,繼躍而立,是為陳國第十四任國君。繼任第二年,莊公林助宋、齊、蔡、衛之師伐鄭,五國之師大捷,入鄭都,伐東郊,取牛首(今河南通許縣境)。在位 7年,卒于周莊王四年(前 693),諡莊。

十一世:宣公杵臼(《公羊傳》作處臼),桓公鮑幼子,莊公林胞弟。周莊王五年(前 692),繼兄莊公而立,是為陳國第十五任國君。一連三任兄弟相承,繼體而立,贊述先業,克靖厥家。宣公生子禦寇,立為太子。又嬖姬,生子款。宣公十五年與齊、魯、宋、衛、鄭、許、滑、滕之君同盟于幽(宋邑),十七年,周惠王娶陳女為後。二十一年(前 672),杵臼欲立其寵姬之子款,遂殺太子禦寇。禦寇素愛厲公之子完,完懼禍及己,乃奔齊。禦寇子顓孫,亦隨完奔齊。二十六年,與鄭服于齊,齊會魯、宋、陳、鄭之君於幽。三十七年(前 656),齊桓公伐蔡,蔡敗;南侵楚,至召陵,還,過陳。陳大夫轅濤塗惡其過陳。周襄王四年癸酉(前 648)十二月卒,在位45年。諡宣。

:關於厲公其人,《左傳》稱“厲公躍,生子完;佗即五父”。《春秋左傳正義》亦曰:“躍為厲公,《世本》文也。”而《史記》稱“佗為厲公,生子完;躍為利公”,實為太史公之誤。本書從《左傳》說,理由:一是《中國歷史紀年表》中無“利公”年號。二是《春秋公羊傳》及《左傳》及《世本》中有關佗、躍的卒年記載:“魯桓公六年(前 706)秋八月壬午,大閱。蔡人殺陳佗”以及“桓公十二年(前 700)八月壬辰,陳侯躍卒”,即躍在位7年病逝。

十二世:穆公款,宣公杵臼次子。周襄王五年(前 647),繼宣公而立,是為陳國第十六任國君。(時齊桓公稱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款恃母之寵,覬兄之位;友恭消亡,禮讓棄置。在位16年即周襄王二十年(前 632)卒,諡穆。生子朔。

十三世:共公朔,周襄王二十一年(前 631),繼位而立,次年紀元,是為陳國第十七任國君。五年冬,陳、晉、鄭聯軍伐許。六年十月,楚太子商臣弑父成王代立,是為穆王。十四年夏,楚侵陳,秋季,陳敗楚,擄其公子茷。朔在位時,晉楚日熾,國祚漸微;小心謹慎,綱紀整飭。周頃王五年(前 614)卒,諡共。生子平國。

十四世:靈公平國,周頃王六年(前 613)繼父共公而立,為靈公,是陳國第十八任國君。生子午。是時,晉楚爭霸。元年,楚莊王即位。二年,參與晉會諸侯于扈(鄭地,今河南原陽)會盟。六年秋,楚伐陳。七年,與宋、衛之師助晉伐鄭。十年,楚莊王伐鄭,陳懼而附楚,與楚和。晉救鄭,伐陳。十五年(前 599)初夏,靈公與孔寧、儀行父複飲酒于夏姬家,言談難入耳,遂被大夫夏征舒伏弩射殺,陳國大亂。太子午奔晉,孔寧、儀行父皆奔楚。夏征舒自立為陳侯。

十五世:成公午,繼父靈公而立,是為陳國第十九任國君。成西元年冬(其時,夏自立陳侯一年多),楚莊王為懲夏征舒弑靈公,率諸侯伐陳。謂陳曰:“勿驚,吾誅征舒而已。”當車裂夏征舒後,順勢並陳國為楚國的縣置。後採納大臣申叔時之言,乃于晉迎立太子午,恢復陳國(注:紀年仍接 公元前 598年)。孔子贊曰:“賢哉楚莊王!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二年,宋以陳附楚而討之。衛因與陳有盟來救。八年,楚莊王卒。二十九年,陳背楚盟附晉。三十年,楚共王伐陳。是年,成公歿,楚以陳新喪,罷兵去。成公午在位30年,卒,諡成。生子弱、招。

十六世:哀公弱。周靈王四年(前 568),繼成公而立,是為陳國第二十任國君。初,哀公之元妃鄭姬生太子偃師,後又嬖愛二妾,長妾生公子留,次妾生公子勝。長妾最得幸,因此公子留有寵。哀西元年冬,楚使大夫彭名率兵侵陳。三年,楚又圍陳,晉悼公會諸侯于宋邑(今河南魯山境),謀救之。哀公畏楚,逃會。楚亦釋陳。十六年,宋大夫莊朝攻陳,俘獲陳大夫司徒卬。二十二年,陳大夫慶虎、慶寅利用哀公朝楚之機,逐陳公子黃,專國政。哀公赴楚,公子黃訴二慶于楚。楚使莫敖、屈建率兵從哀公伐之。慶氏征役築城,頗為殘暴。役人皆怒,遂殺二慶。三十五年,哀公發痼疾,欲廢太子偃師而立嬖子留,將留託付于弟司徒招。三月招殺偃師,其子吳奔晉。哀公聞之怒,欲誅招,招發兵圍哀公,哀公自縊。當月招立留為陳君。時周景王十一年(前 534)。弱在位三十五年,諡哀。

按:舊譜多從《史記》說,將悼太子偃師列為二人,即“長姬生悼太子師,少姬生偃”。今考悼太子偃師為一人,見《左傳》:“(昭公)八年春,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師。陳哀西元妃鄭姬,生悼太子偃師,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勝。”另有陳氏分出偃師姓及其居住之地在今河南偃師縣為證。

十七世:悼太子偃師,哀公弱之長子,生子吳。哀公三十五年三月,偃師被害後諡悼,稱悼太子。四月陳派使者赴楚報喪及新君留為招所立(因篡位,無諡)。楚靈王聞陳亂,殺陳使者,派公子棄疾率師奉陳故太子偃師之子吳討之。陳君留及勝奔鄭。九月,使楚大夫穿封戌代為陳侯(後穿封戌死,公子棄疾繼之),周景王十七年,即楚靈王滅陳五年後,公子棄疾殺靈王代立,是為楚平王。平王初立,欲和諸侯,乃于晉求歸故太子偃師之子吳,立為陳侯,恢復陳國。

十八世:惠公吳。惠公吳在陳國被楚滅五年後於周景王十六年複國,是為陳國第二十一任國君(雖空籍五年,仍以父卒之年為紀元)。在位28年(實際只有23年)。是時吳國強,欲稱霸中原。十年,惠公助楚與吳戰于雞父(楚地,今河南固始東南),敗于吳;兼有火災,國力大損。十五年,吳王僚使公子光伐陳,取胡、沈二邑而去。惠公在位期間,倍受侵淩,災難數起,疆土非舊,國祚衰微。二十八年(前506)卒,諡惠。生子柳。

十九世:懷公柳,周敬王十五年(前 505),繼父惠公而立,是為陳國第二十二任國君。生子越,在位 4年。元年,吳破楚,在郢都欲召見懷公。懷公欲往,大夫諫曰:“吳新得意;楚王雖亡,與陳有故,不可背之。”懷公以疾謝吳。四年,吳複召懷公,懷公恐,應命。吳怒其前不往,扣留之,因卒于吳。諡懷。

二十世:湣公越,懷公柳之子。周敬王十九年(前 501),因懷公為吳扣留,乃立其子越,是為湣公(《左傳》作閔),陳國第二十三任國君。生子劍(後改名衍)、全溫。湣公在位23年,正處於春秋向戰國轉折期,陳國不斷受到楚、吳的威脅和征伐。湣公六年,吳王夫差伐陳,取三邑而去。十三年,陳附楚,吳複伐陳,陳告急于楚,楚派兵來救,至城父(今安徽亳州市東南,原為陳邑),吳師去。是年,楚昭王卒于城父,楚惠王繼位。時孔子在陳。十六年,吳伐齊,敗之艾陵(今山東泰安東南),使人召湣公,湣公恐,附吳。楚怒,伐陳。湣公二十三年(前 479)七月,楚惠王命公孫朝率師伐陳,殺湣公,遂滅陳而佔據其地,陳國亡。是年四月孔子卒。

按語
《四庫全書•史纂通要》卷五:“陳,自周武王元年胡公滿受封至湣公越二十四君,合六百四十五年而亡。”按此推算,媯滿建國於西元前1124年,這與現代研究《夏商周年表》所確定的時間不符。周武王伐紂建立周王朝是在 公元前1046年,是年周武王大封賢君後裔。因此,陳國世系要從西元前1046年算起,到西元前479年湣公越被楚滅止,歷時568年,共傳20世23君(這僅就《史記》中的世次而言)。又,舊書謂之24君或25君:說24君者是從《史記》謂陳佗為厲公、陳躍為利公;曰25君者,是將陳佗、陳留均列其中。此二人於禍亂中雖短暫任過國君,但他們無諡號,因此應從《左傳》,並與《夏商周年表》保持一致。

再就歷史時空而言,從胡公至幽公這段世系,存在時間與世次不合的問題。陳完是胡公十世孫,為《唐表》說,即“九世孫厲公他(佗)生敬仲完”。《唐表》既然采信了《史記》陳完為陳佗之子一說,而又不同於《史記》中的世次,在《史記》中,陳完為胡公十一世孫。而查《左傳》,陳完為厲公陳躍之子,生於 公元前 705年,是胡公十二世孫。但是,班固《漢書》卷九十八《元後傳》第六十八《自本》卻載:“至周武王封舜後媯滿于陳,是為胡公,十三世生完。完字敬仲,奔齊,齊桓公以為卿,姓田氏。”在這裏,陳完成了胡公的第十四世孫。

共和元年(前 841),正值陳幽公寧即位十四年。從西元前1046年封胡公為陳侯,至西元前841年歷時205年下傳四代,平均每代間隔約51年,這可能嗎?因此,這裏應該參考班固《漢書》的記載。當歷史進入周共和後,各國都設置史官書記,在幽公以前的歷史,只能靠記憶或傳說來追記,難免錯漏。查與胡公同時的幾國,所傳國君有6至8代,如魯國周公旦至真公,齊國太公至武公,晉唐叔虞至靖侯宜臼立,俱為6代,周成王至厲王為8代。考大姬與周成王為姐弟,且大姬比胡公小,相比之下,陳國至少漏記兩代。因此,我們要在幽公寧之前加進兩代人,即胡公到幽公為七代人,如(1046-841)÷6≈34年,平均每代間隔約34年,還能勉強說得過去。再從西元前1046年建國到 公元前 479年湣公越亡國,歷時 568年,陳國有22世25君(此“25君”與上文25君所指不同),平均每代間隔約27年,這個匡算是在合理範圍內,世次能符合時空進程。

考證後的新世系: 1世胡公媯滿→ 2世□□→ 3世□□→ 4世申公犀羊→ 5世孝公突→ 6世慎公圉戎→ 7世幽公寧→ 8世釐公孝→ 9世武公靈→10世平公燮→11世文公圉→12世桓公鮑→13世宣公杵臼(厲公躍、莊公林)→14世穆公款、陳完→15世共公朔→16世靈公平國→17世成公午→18世哀公弱→19世悼太子偃師→20世惠公吳→21世懷公柳→22世湣公越。

以上限於王室嫡系世子傳承(下同),至於庶子旁出,則無法考究。陳完一支傳承,見田齊世系。陳胡公之前的世系,多譜從《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帝為黃帝的九世孫,《世本》亦同;而《左傳•昭公八年》注曰:“幕,舜之先,瞽叟舜父,從幕至瞽叟無違(天)命”,又《史記•五帝本紀》考證雲:“路史餘論曰‘呂梁碑,劉耽作,碑中敘紀虞(舜)帝之世(系)雲:‘舜祖幕,幕生窮蟬,窮蟬生敬康……瞽叟生舜’”,《國語•鄭語》雲“虞、夏、商、周……虞幕能聽協風,以成樂物生者也”,均認為有虞幕,為十世。本書採取後者,以明有虞氏之源。

又舊譜載胡公為舜帝之三十四世孫。由於年代遙遠,皆無從考證,即以此來保持傳統世系的統一性和一貫性吧。

上述為陳氏宛丘總世系,以《史記•陳杞世家》為主線,參考其他史籍而考證。以下就戶牖、瑕丘、田齊、潁川、南朝陳派,逐一考述。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