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牖世系

作者:  來源:陳氏研究網  更新時間:2022年05月21

戶牖世系

 1衍→ 2璉→ 3履輝→ 4周昌→ 5裔→ 6仲丕→ 7從善→ 8德紹→ 9述→10平→11原仁→12子遠→13澄→14與京→15考。

一世:陳衍(?-前435),陳國亡後,湣公越之子劍,避難于陽武縣戶牖鄉(今河南原陽東南),改名衍,娶談氏,生子璉、璵。戰國周考王六年丙午(前 435)卒。

二世:陳璉(一作輦),衍之長子,戰國初期人。譜說生於周考王二年壬寅(前 439),娶程氏,生子履輝。其時陳完後人得政于齊,璉與弟璵皆仕齊為大夫。衍卒,璉回歸陽武戶牖,以奉祭祀。

璵娶方氏,留居齊地。(一說璵因居齊,思始祖胡公滿的諡號不忘,遂改為胡姓。錄此備考。)

三世:履輝,璉之子。生於周威烈王十三年戊辰(前 413)。娶湯氏,生子周昌。時值七國強盛,戰爭不息,履輝處亂而不驚,置爵祿於度外。及父卒,辭仕回陽武以奉宗祀。齊贈大夫。(有譜將履輝分為二人。)

四世:周昌,履輝之子。娶汪氏,生子裔。周安王十五年甲午(前 387,即齊康公十八年),田和、魏文侯於濁澤(今河南臨潁西北)會盟,求為諸侯。魏文侯代請于天子及其他諸侯,許之。次年,田和改元。周昌複仕齊為尹,三年民和事治。周顯王二十八年庚辰(前 341)卒。

五世:裔,周昌之子。生於東周烈王七年壬子(前 369)。娶丁氏,生子二,長伯丕,次仲丕。時值田齊甚盛,仕齊,政和事簡,民鹹頌之。周赧王十六年壬戌(前 299)卒。

六世:仲丕,裔之次子。生於東周顯王二十二年甲戌(前 347)。娶花氏,生子從善、從吉。周赧王五十六年壬寅(前 259)卒。

(伯丕,裔之長子,遷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娶範氏。生卒、子嗣未詳。)

七世:從善,仲丕長子。生於東周顯王四十七年(前 322)。娶鄒氏(一說邵氏),生子德紹。從善與從吉皆仕秦,從善致政歸,仍居陽武戶牖。從吉留居秦地新會。

八世:德紹,從善之子。生於周赧王十二年(前 303)。時周衰秦興,大戶降為皂隸,世族夷為編氓。德紹見列強混戰,潛隱陽武戶牖畎畝間,頤養天年。娶汪氏,生子述。

九世:述,德紹之子。生於周赧王三十二年戊寅(前 283)。有識量,結納賢豪,除亂剪驕,人莫能犯。娶範氏,生子二,長伯,次平。秦始皇三年(前 244)卒。

十世:平,述之次子,字孺子。秦漢時陽武縣戶牖鄉人。周赧王五十八年(前 257)生。娶戶牖富人張負之孫女為妻,生子買、原仁。平,氣貌沖粹,少時家貧,但勤于治學,好黃老之術。秦二世元年(前 209),陽城人陳勝、吳廣起義,平投奔魏王咎,為太僕。後因魏王咎不成事,離魏,從項羽入關,任都尉。項羽傲虐,不可與事,還官印,間道而逃,旋因故人魏無知推薦,歸劉邦。高祖三年(前 204)任護軍中尉。楚漢戰爭中,建議劉邦用反間計,使項羽去謀士范增。又獻計以爵位、封地籠絡大將韓信,為劉邦採納。劉邦被匈奴圍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西北),平出計獻策,使劉邦脫險。所謂“六出奇計,以定漢業”。西漢建立後,封戶牖侯,更封曲逆侯。惠帝六年(前189),拜左丞相。高後(呂雉)五年(前 183),遷右丞相。但因呂氏專權,不治事。呂後死,與周勃定計,誅殺國舅呂產、呂祿等,迎立文帝。文帝元年(前 179)八月,為丞相(自此只設一相)。文帝二年(前 178)十月卒,享年80歲,諡獻侯,贈太子太傅。與夫人合葬陽武牛角山九皋村。(即今西安西南石井鎮曹家堡)。

伯,述之長子,平之兄。性極孝友,以耕稼為業,縱弟遊學。平事兄嫂如父母,但不事家務與農耕,嫂何氏怨之曰:“有叔如此,不如無。”伯不以理會,以全弟學。

十一世:原仁,平之次子。秦始皇十四年(前 233)生。娶胡氏,生子二,子遠、子逸。漢文帝后元七年(前 157)卒。

買,平之長子,承襲父爵。為人小心謹慎,故賜諡曰“恭”。生子恢。卒于文帝四年(前 176)。

十二世:子遠(一名子達),原仁長子。生於漢高祖元年乙未(前 206)(一說漢高祖四年生)。娶莊氏,生子澄。

子逸,原仁次子。生於漢高祖五年(前 202)。從衛青伐胡有功,漢武帝拜驃騎將軍,鎮守右北平。娶吳氏,生子忠。

恢,買之子。承襲侯爵。繼承祖父大業,無所變更,法令科條,一歸簡約,故諡曰“簡”。娶莊氏,生子何,文帝后元七年(前 157)卒。

十三世:澄,子遠之子。漢惠帝七年(前 188)生。娶胡氏,生子二,長子與京,次子萬年。

忠,子逸之子,漢文帝時為上書僕射。餘未詳。

何,恢之子。漢文帝后元七年(前 157),承襲父簡侯爵。娶吳氏,生子掌。何不修正事,頗貪女色,掠人妻,因而獲罪,坐法被斬,時值漢武帝元光元年(前 134)。自此,漢丞相陳平的爵位傳到嫡長曾孫這一代即被削奪廢除了。

十四世:與京,澄之長子。西漢時期人。漢文帝十二年(前 168)生。娶皮氏,生子考。宣帝時為員外郎。恂謹老成,長於謀略,有曲逆侯遺風。

萬年:澄之次子。字幼公。生於漢武帝元光六年(前 129)。娶朱氏,生子勝。萬年任郡吏為參軍,累官右扶風,遷太僕。性廉平,內行修,善事人。丙吉薦于宣帝,拜御史大夫。五鳳三年(前55),丞相丙吉卒時舉薦萬年代相,居位稱職。但外戚許、史用事,鹹默不言,“若為泉壁難為庸庸”,此多福之譏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卒,享年85歲,諡曰“定”。葬陽武戶牖大塘下。

掌,何之子,為當時內官衛氏的親戚,欲謀續高祖陳平爵位之利,未獲帝王准。此後不詳,譜無載。

按:舊譜萬年生子勝,而正史則載萬年為沛郡相(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人也,生子鹹,鹹生三子,參、豐、欽。此處恐舊譜誤也。舊譜中陳掌為陳平之玄孫,實則曾孫,掌是何之弟,不是子。此乃家譜又誤也。陳掌娶衛子夫之二姊君少兒(霍去病生母)為妻。班固《漢書·張陳王周傳》載:“孝文二年,平薨,諡曰獻侯。傳子至曾孫何,坐略人妻棄市(即斬首)……其後曾孫陳掌以衛氏親戚貴,願得續封,然終不得也。”對此,《史記·陳丞相世家》亦載。

十五世:考,與京之子。生於漢武帝元狩二年(前 121)。時英才輩出,賢豪迭起,漢元帝二年(前47),僕射石顯上疏復議先朝臣子功罪,收前將軍祿勳印綬皆免為庶民。考以父故不孝被收捕,家計因而為之一空。75歲時遷居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東北),是年卒。娶游氏(一說殷氏),生子湯。斯時,湯西行京都求官,富平侯張勃舉薦待遷官,父卒未歸,亦被收捕,不久獲釋。

勝,萬年之子。生於漢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娶胡氏,居戶牖以奉宗祀。餘未詳。

按語:

陽武戶牖世系,應含山陽瑕丘派,都是由陳國嫡系下傳,僅居地不同而已。戶牖派從湣公陳越之子陳衍在周敬王四十一年(前 479)失國後為避楚害,遷居陽武戶牖鄉起,至第十五世陳考卒於西漢元帝初元二年(前47),傳十五世,歷時 431年世系史,歷來稱為陳國正統(嫡系)世系。這段世系是按舊譜來的,僅供參考。多聞闕疑,慎言其餘。確與史不符者,已在按語中注述。

山陽瑕丘世系

 1湯→ 2馮→ 3鹹→ 4會可→ 5珍→ 6嗣→ 7翔

一世:湯,字子公,考之子。西漢時期山陽瑕丘人。生於漢武帝延和三年(前90)(一說生於始元四年)。娶餘氏,生子三,馮、勳、傳。湯少好讀書,博文通達,善屬文;及長,沉勇,大略多謀,善奇功。漢元帝二年(前47)(一說宣帝黃龍元年),西行京都求官,初官太官獻食丞,富平侯張勃與之交,高其能,薦之元帝,拜方外郎,常出使外國。元帝建昭三年(前36)冬,遷西域副校尉。時匈奴郅支單于奴役西域康居人民,殺漢使臣,攻略烏孫、大宛等,威脅漢朝。湯說服西域都護甘延壽,以矯制發兵至康居,襲擊匈奴,破郅支城,斬單于及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餘級。元帝竟甯元年(前33)四月,因功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成帝建始四年(前29)秋為從事郎。永始二年(前15)十一月,王商彈劾湯免為庶人,徙居敦煌。綏和二年(前 7)四月,哀帝即位,秋,議郎耿育上書訟冤曰:“湯為聖漢揚威雪恥,卒以無罪老去,敦煌正當西域通道,令威名之臣旋踵及身,豈不痛哉!”次年,詔湯還京。卒于長安,後追諡破胡壯侯。

二世:馮,湯之長子。生於漢宣帝神爵三年(前59),娶何氏,生子鹹、晟。馮為荊州刺史,民歌其德。平帝時,王莽秉政,元始二年(西元 2年),詔封漢興以來大功臣之後周共等為列侯及關內侯,凡 117人。以湯功大賞薄,追封破胡壯侯,馮襲爵為破胡侯,食祿二千石。馮之二弟勳為討敵侯(因馮、勳忠直奉公,屢拒匈奴,殊有父風)。至此,漢丞相陳平一脈又有爵位。馮之三弟傳,生於漢宣帝五鳳四年(前54)。娶周氏,生子臧。

三世:咸,字子康,馮之長子。生於漢元帝竟甯元年(前33)。年十八從父為郎官,官禦史至尚書令,剛直敢言。王莽篡漢,歎曰:“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吾可逝矣。”棄官不仕。遂令三子解組歸田。取其世瘦律令文書壁藏之,遵守漢家祖臘。始建國二年(10),王莽召為掌冠大夫,公謝病不起,閉門不出。娶東君郡太守瞿義之姊,生子三,參(常州刺史)、豐(會稽太守)、欽(縣令),均遵父命,棄官歸田,以待天下之清。

按:咸,實為陳萬年的第三子,與陳湯同時代人,多次賄賂陳湯,事載《漢書》卷六十六。另《後漢書》卷四十六亦載鹹有“三子,參、豐、欽皆在位,乃悉令解官,父子相與歸鄉里,閉門不出,猶用漢家祖臘”(注:祖臘,祭名。祖,祭祀路神;臘,年終大祭),又“建武初,欽子躬為廷尉左監,早卒”,“躬生寵,明習家業,少為州郡吏,辟司徒鮑昱府”,“寵子忠”。然而在舊譜中則成了“陳萬年之從玄孫”,可見譜系混亂至極。

晟,馮之次子。西漢末新朝初期人。生於漢成帝建始四年(前29)(一說生於前31年)。娶趙氏,生子會可。孺子劉嬰初始元年(西元 8年),王莽代漢,建立新朝,在位 8年被滅。晟承襲父爵,兢業自守,免于愆尤。

臧,傳之子。為尚書令。上嘗問之曰:“卿家仕宦,何以為先?”對曰:“以忠孝為先。”上重之。娶夏氏,生子遵。

四世:會可,晟之子。生於西漢平帝元始三年(西元 3年),娶張氏,生子珍。會可仕縣令,政清刑簡,民愛如親。

五世:珍,會可之子,字常深。生於建武十四年(38),娶吳氏,生子嗣、顯。漢章帝章和二年戊子(88)(一說西元90年),拜司隸校尉,官至內史諫議大夫。時竇憲專政,刺史、太守、縣令多出其門,吏民均有賄賂。帝不能平,欲誅之。珍曰:“凡事不密,則害成,陛下耳目皆憲党,願陛下熟思之”。帝曰:“然。”安帝延光二年( 123)(一說延平六年)卒。

寵,字昭公,遵之子。章帝朝為尚書,曆守三郡,均有政績。時朝政尚嚴清,寵每奏宜改前世苛俗,帝納其言。為廷尉,多從寬厚,每議疑獄,引經據典。娶吳氏,生子忠。“殤帝延平元年( 106)四月,司空陳寵薨。”張衡為之作《司空陳公誄》(見張文青著《張衡年譜》)。陳寵死後亦歸葬於家鄉,其墓在今湖溝鎮,俗稱“鳳凰古堆”。《宿州志》載:“漢司徒陳寵墓在陽城故址南。

六世:嗣,字承忠,珍之長子。生於東漢明帝永平九年(66)(一說生於西元57年)。為人好學、強識,善騎射,任偏校。娶何氏,生子翔。

顯,珍之次子。仕江州通判,升吏部尚書。餘不詳。

忠,字子明(《後漢書•郭陳列傳》載:“忠字伯始。”),寵之子。習法律,為人寬厚,三遷廷尉正,有譽聲。安帝時(107—113)宦戚擅權。忠危言正色,作縉紳先生論,諷上寵信之偏,言多直切,官終尚書令。娶吳氏,生子臨。

七世:翔,字子麟,嗣之子。漢召陵(今河南平輿縣北)人,東漢章帝元和二年(85)生。少知名,桓帝時舉孝廉,太尉周景辟舉高第,仕黃門禦史中丞(即侍御史)。時正旦朝賀,大將軍梁冀威儀不整,翔奏冀侍貴不敬,請收案罪。時人奇之。累遷定襄(今山西到內蒙古清水河、卓資縣一帶)太守,征拜議郎。桓帝延熹九年( 166)冬,黨錮之禍,與杜密、陳寔等二百餘人入獄。宦賢與翔結嫌,株連收捕,太尉陳蕃與竇武等上疏營救。次年六月,大赦釋放。卒于家,壽八十九。娶金氏,生子邃、宇,餘不詳。

按:有譜說翔生寔,出繼引奇,為潁川始祖,殊不知引奇又為固始派。又有譜說寔兼祧嗣公後,承繼戶牖衍派。其兼來祧去的目的是要抹去陳軫這一支系,原因很簡單,因其祖上稱不上陳國正統派系,又加上戶牖系出了陳平、陳湯這樣的名人,很自然就靠上去。於是戶牖、潁川即合二為一,造成譜系混亂。

臨,字子然,忠之子。官蒼梧太守。曾有為父抱怨殺人者,入獄。臨知其無嗣,允其妻侍獄中,得舉一男,方執死刑。郡人歌曰:“蒼梧府君,庶乎令死人不絕嗣焉。”陳臨為蒼梧太守,推誠而理,導人以孝悌。臨去後,本郡以每年五月五日祀臨於東城門上,令小童潔服舞之。生子升,餘不詳。

按語

以上為舊譜中戶牖系山陽瑕丘派,傳七世,後不詳。也就是說,其後並於潁川世系,故不詳。其實,這段世系很混亂,難以考證。如陳寵,章帝朝建初年間(76—83)為尚書,卒後,後漢天文學家張衡( 78—139)為其作《司空陳公誄》曰“敬仲初育,發繇蔔筮,鳳飛觀國,流光末裔……”(詳見《藝文類聚》卷四十七)。由此可見,陳寵這一支人是為田齊陳完後,但不一定就屬於潁川派系。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