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在傳統社會中的影響:

從古代宗族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透視

作者:青石談心  來源:每曰頭條  更新時間:2022年06月07日

宗族在傳統社會中的影響:從古代宗族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透視

中國傳統的宗族可以分為:宗族萌生到春秋時期以及戰國秦漢至現代時期。

中華文明的產生是走的一條不同的路。它是在商品經濟、私有制還沒有正式出現的時候產生的;而不是在以地域的關係安排人民來取代血緣關係,也不是在商品經濟和私有制的產生中出現的。在中華文明的產生中,宗法血緣關係不但沒有被打破,反之,卻在不斷的加強。夏商周的政治體系,是複製宗法血緣的體系……一直等到新民主主義時期的到來,人們仍舊把「族權」看作阻擋人民的阻礙之一。所以,宗族與宗法血緣關係對中國的傳統社會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現存宗族遺址

一、傳統宗族的界定

在中國傳統的社會,宗族是一個特別明顯的存在,其形成原因大致可分為六類:

 一:血統說。強調了血緣在宗族中的重要性。

 二:服制說。根據喪制禮儀確定的血族親疏關係來確定宗族和家族。

 三:血緣組織說。也就是說宗族不僅僅是血統的界定,還是一個有制度、組織的集團。

 四:社會組織說。意思是宗族是宗法的紐帶下形成的一個社會群體。

 五:複合組織說。這一說認為宗族不僅是一種血緣組織,還是一種地緣社會組織。

宗族是古代以血緣關係、地域關係構成的集團,存在的條件有四種:(一)各宗族中的豪強看似是以土地為一個共同體,但是實際上卻是一個豪強壟斷一個宗族的基礎;(二)雖然宗族之間並沒有局限於部落的形成必須聚居在一處,但是必須要有緊密的關係……(三)共同的祭祀祖先;(四)要具有一定措施來緩解經濟在困難的時候,來掩蓋宗族內部的貧富差距和階級矛盾。

 六:財產關係說。是否擁有共同財產是區別家庭和家族的標準。

宗族文化璀璨明珠——姚氏宗祠

二、中國傳統宗族的分期

確立個體家庭和家族的關係根據的是血緣關係的主要結構,而外在的影響是指各個宗族與國家政權的關聯。根據於此,中國有史以來的傳統宗族可以分為前、後兩時期。

(一)前期宗族

前期宗族又可以被稱作「上古宗族」,其中主要有兩個特別之處:國與族一體性、家與族一體性。

國與族一體性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權利組織是由上至下都和宗族的血緣關係是一樣的,各個政權組織也就是各個家族的血緣關係。比如說殷商王朝,它是以氏族為根據來統一,既有土地又有人力,而且還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血緣組織,根據血緣關係實現內部細分,進行社會分配。

根據晚商卜辭的各種資料可以得出,每個宗族都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的領地區域。在各自的區域內,各個宗族有他們自己的武裝、經濟和政治權利,宗族也就是領導一方的軍事、經濟和政治的共同體。

相對於各宗族的性質,也存在著很多的分歧。大多認為,對於宗族性質可根據血緣和地界來探索。

祠堂

根據血緣關係,既有王族也有子姓氏族,還有多姓氏族。根據地界關係和社會關係,它們又可以被分為兩大類:一為受封一方土地或者建國者。《史記·殷本紀》中記載「太史公曰」:「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有些既有封地又有封爵,也就是說可以兩者一起受封。

另外一種是根據職位為姓。又可以細分兩種:一是以職業為姓。比如「錡氏、陶氏、長勺氏」等等。這種根據職業為姓氏的宗族大多都位於商都附近,他們直接為王族從事生產。而另外一種是根據官職為姓。比如說子姓氏族的族長擔任中央王朝之的多尹官職,那麼他就可以被稱作為「子尹」。擔任王室的氏族長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氏族距離王室很近,就在王室的周圍;另一種就相反,離王室很遠有他的領地,就比如孤竹氏族,他們遠居在東北地區,但她們的族長曾經在王室擔任亞職,那麼他的姓就可以被稱作「亞微」。

宗族以下,也就是宗族的各個細分的組織,相對比較的複雜,普遍是以二級制和三級制。商貸聚落的各個考古資料中有顯示,城裏外可分為二級:聚落是中心性聚落的為一級,可以被稱作為「宗邑」;聚落屬於普通聚落為二級,可以被稱作為「村邑」。

但是不管他們是村邑或者宗邑,他們最基本的組織都是根據血緣關係而組合。因為他們都是聚族而居,他們都是以一個或者多個家族而組長的。

傳統宗族村邑復原

河北藁城台西發現一處遺址,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宗邑,它由1所大房子和3個以上的住宅組成。大房子一共有兩間房,大概50平方米,修建在宗邑的北邊,應該是宗邑的公房,這間公房的存在就是這個宗族存在的最好說明。跟它相鄰的第二單元院落最少有1個套間和4個單間組成的,分別居住著 5個有直接血緣關係的個體居住,可以看作是一個家族居住的。這個院落裏面殉人坑和牛、羊、豕坑各1個,所以這應該是一個宗族長居住的家族。而第三單元居住著6到7個有直接血緣的個體……

另一處在山東平陰朱家橋發現的商代遺址,是一處相對而言較為典型的村邑,這個村邑總共發掘出21座房屋,他們都是單室,不過他們又很明顯地被分為了 2個組合。因為面積相對比較小,根本不足以看出它的全貌,不過大概的佈局可以判斷出來。房屋密集的地方是中心區域,而另外一個區域距離中心區有大概40米,在中心區的東邊。南邊和北邊則是很稀疏的遺蹟。所以這個邑落是根據2個小型的家族而組成的。

東平陰朱家橋發現的商代遺址

根據這兩個遺址可以看出,殷商時期的宗邑與村邑,都是由一個或多個家族組成。但是各個大小不一的邑落中,各個家族與家族又存在著什麼樣的聯繫呢?許多研究人員劇的,從殷代邑落分佈的群聚性能夠找到想要的答案。曾對山東泗水流域發現的商代聚落研究:各個聚落成群分佈,聯繫密集,距離都在2到4公里左右。並且每一個聚落幾乎都貫穿著整個中商時期,這一點可以說明各個聚落和它反映出來的社會組織相對而言是比較穩定的。

對於商代各個遺址的分佈佈局,可以看出每一個盆地都會有一個中心的聚落。這些遺址都由多個小的村落包圍著,然後形成一個二級聚落。因此大致可以推斷出,村與宗的關係其實就是一個宗族和其他的分支族之間的聯繫。所以,一個相對而言比較完整的家族也就是一個邑落的組合。因此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看待村與宗族的關係:

 1、根據社會生產和經濟活動的角度,不管是公有土地還是私有土地,或者是普通百姓的土地,它們都是集體耕作。曾在集體耕作。《詩經·周頌·載芟》中記載:「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亞侯旅,侯彊侯以。」所以,這些耕作的人們都是一個家族中的成員。

 2、再根據祭祀和其它的活動,它們大多也是根據家族為單位。這個時期的聚落中的人們大部分都是一個家族的人,所以他們參與的各個活動都可以被稱為是具有宗族性的一些活動。就比如過節、祭祀、婚喪嫁娶等等。每一年的結尾,整個家族的人們都會聚集在家族的公堂裏面,一起過年。

宗族遺址壁畫

(二)後期宗族

戰國時期廢除井田制,大力推行授田制,宗族作為一個國家而存在。在授田制的推行下,把小型的家庭作為了最基本的單位。並且在這個時候大部分的統治者也已經意識到了向個體授田的重要性。

後期的宗族最重要的特點是家與族具有兩合性。從一個角度說,家與族是相對分開的兩個存在。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家又是屬於族的。所以家再整個族中是相對獨立的。

在這之後兩千多年的各個宗族的發展都是一如既往。然而在後期的宗族裏又能夠被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

 1、中古宗族

這一類宗族的特點就是沒有很完善的組織和各職位。

第一,中古宗族是從高祖到玄孫,但是如果在這個範圍之外,那麼就被看作不是同一族的人。《漢書》中曾記載:「郇越、相,同族昆弟也,並舉州郡孝廉茂材,數病,去官。越散其先人訾千餘萬,以分施九族州里,志節尤高。」

第二,這類宗族僅僅是一個社會活動的單位,而不是像西周時期的那些宗族,具有地界和血緣的相對結合。而這種宗族的活動主演是家族中的人們議會、祭祀、婚喪等活動。

第三,這種家族存在這經濟之間的互相幫助,這一點跟其他時期的宗族中經濟大不一樣。這種經濟互助最初是富裕的個體對貧困的個體給予幫助。但是除了這種幫助以外,整個家族中還會有一些共同的經濟體。

均田制壁畫

 2、近古宗族

這種宗族是從唐朝後期開始出現。這一種變化並不是很快的形成,從南北朝時期這些變化慢慢開始出現。

在這類宗族裏面,宗族對於社會的影響被大大降低了。唐朝時期存在的各個宗族在古代宗族發展史中是一個很明顯的低谷期。但是也是在這樣的一個時期裏面,近古宗族的特點開始慢慢出現。自安史之亂,兩種稅法慢慢的取代了租庸調法和均田制,他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開創一個根據稅人面向稅地的體系系統。在這一變化中,原本的管理方式被忽略掉,並且與此同時各個鄉政也在逐漸被削弱。

這一時期的宗族的社會組織有兩個特點:

第一、宗族的社會組織。大多數的宗族都是一個存在血緣關係的整體。但它與國家無關,它是一個民間的組織。但是在宋代和明代的時候,有的地方產生了一些宗族與官方相互結合的情況。

第二、宗族功能的組織化。也就是指原本是民間的一些宗族都遊樂一些社會組織的功能作用。

有很多的宗族都已國家的法律作為自己的重要宗旨。有一些還會引用國家法律來作為自己族的族規。

近古時期宗族模型

 3、現代宗族

這個時候各個宗族的制度開始瓦解。從1911到1949年,各個宗族的制度被社會制度的變動和各種社會變動不斷的衝擊。從清末時期一直到民國時期,政員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變革來應對這一危機,但是一次次的變革仍然沒有辦法的到緩解。

1911年清王朝在即將滅亡的時候頒佈了中國第一部有近代意義的法律《大清民律草案》,1930年明國政府頒佈《中華民國民法》,這一明法的頒佈也意味著宗祧繼承制度的廢除。

被破壞的宗族文化

三、總結

中國傳統的宗族都源自於中國的傳統社會之中,它們每一個時期都會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的特色也就是中國傳統宗族的各個特性。

總而言之,各個宗族和各個宗法的血緣關係都是整個結構組織的重要一部分,這也是最具有標誌性的內容。如果要想去研究中華文明的產生一定要宗族和宗法學院體系緊密結合。

並且這一重要部分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又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一定要深入其中才能認識到真正的中國傳統的宗族。

參考文獻:

《中國家族制度史》

《中國近代宗族制度》

《中國家庭的起源與演變》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