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若在 家族必興

作者:  來源:客家陳氏文化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06

祠堂若在,家族必興!每個客家人都應該重視!

2022-07-30 00:00

祠堂,是中華大地上鮮活的遺存,是正宗的中國“國粹”,也是一方方最獨特的“中國印”。

通過祠堂,中國人,都能尋找到我們的根,都能看到自己的“胎記”。

祠堂是存放我們鄉愁的陳列館,也是安放我們靈魂的棲息地。

祠堂,意味著傳承

祠堂,往往建在風水寶地上。

背後必須要有“靠山”作為屏障,四周往往有參天古樹簇擁,周圍是同姓人家聚居而成的血緣村落。

走進祠堂,仿佛能感覺到先人的一切:他們的家常話、他們的腳步聲、他們的喜怒哀樂甚至他們的心跳呼吸,都散佈在這像家一樣的祠堂中。

在祠堂,最重要的還數品質和德行,比什麼都重要。所以“耕讀傳家,清白明世”才一直都是中華氏族幾千年來必須謹遵的深刻教誨。

仁義道德,忠孝廉節

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祠堂有著多層次的象徵意味。

祠堂是生活。許多上了年紀的人,他們孩童時代就是在這裏度過:一邊蹦跳玩耍,一邊時不時好奇仰望端坐在神龕上的祖宗牌位。

祠堂還象徵著家。祠堂的木門、樑柱所散發出的木香,悠長綿延而又內斂深沉,是親人和鄉鄰的氣息,是屬於“家”的印記。

祠堂也是一種儀式。祭祀的香火味總是常年不斷,長輩們在彌漫的香火中祈禱祖先保佑家族興旺,同時也不忘教育孩子們要感恩思孝、端行修德。

祠堂裏最厚重的,當屬那一個個讓人警醒的大字:

敦、篤、雍、崇、務、孝、倫、淳、睦、思、德、忠、本、善、義等。

仁義道德,忠孝廉節,一句句從祖先流傳下來的道德訓誡通過祠堂流傳了下來,教導著子子孫孫時時不要忘記做人的根本,事事都要用“德”規範自己的言行。

祠堂的劫難

然而,對於現在的年輕人和小孩子來說,祠堂是個越來越陌生的地方了。因為祠堂文化遭受過嚴重破壞。

宗祠曾因被定為“反動”象徵,而紛紛遭遇拆除。

雖然現在大批祠堂又被重新立了起來,修繕翻新後重放異彩,再顯光輝。然而在現代化的洪流下, 年輕人日漸流向都市,日漸對祠堂感到生疏。

可以說,每一座祠堂背後都有一批虔誠執著守望的老人,每一條通往祠堂的路上都有無數雙注視的眼睛。很多祠堂裏,“族規”“家訓”又堂堂正正地上了牆,多有勸誡,為後人遵循。還有些祠堂也漸漸恢復了以前的眾多功能:聚會、議事、倡學、教化等等。祠堂文化日漸發揚光大,實在可喜。

祠堂不應該消失

然而在可喜的背後,還有很多老祠堂情況並不樂觀。

在中國許多鄉村,祠堂或已年久失修、或只剩下斷牆殘垣,或者已成遺址。而在大城市裏,也很難再找到幾個稍為正規的祠堂了,也很少有人會在家中設立祠堂供奉列祖列宗。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人的生活世界裏如果沒有了親身踐行的"儀式",僅僅靠闡釋或說教,那將是人云亦云、不接地氣。

祠堂,是族人後裔祭奠、緬懷先賢的地方,是一個家族的紀念館。家族有家風,民族才會有傳統;民族有傳統,國家才會有國魂。

祠堂不應該消失 ,我們不僅要對時代負責,也應對後人負責, 還應對逝去的先輩負責,我們應該是繼承人,有守護的職責。珍重祖先,尊重家鄉,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中國人必須有根。

通過祠堂,先人之靈得以安身,後輩小生能借此緬懷瞻仰,後而奮進。

世世代代的榮辱與共不能忘,祖祖輩輩的優良傳統不能丟。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秉承中華文化傳統,盡自己微弱的力量,讓祠堂傳給子子孫孫。

祠堂,是我們大家的祠堂。願每一個回得去的故鄉都有一座祠堂。祠堂若在,家族必興!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