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的意義還遠不止此

作者:  來源:網絡  更新時間:2022年09月10日

清明祭祖的意義還遠不止此

清明節,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在每年的四月份前後,處在仲春和暮春之交。

清明節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年的清明假期,不管是遷居他鄉的族人,還是千里之外的遊子,都會趕在清明這天回鄉祭祖,為逝去的親人、祖先,送上自己的思念和敬意。清明節,讓中國人刻入骨血的家族文化代代傳承。

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清明祭祖的意義還遠不止此。

禮敬祖先,慎終追遠

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卻能薪火相傳,靠的就是對祖先的敬重。

清明節的核心要義在於慎終追遠、行孝盡哀、敦親睦族。清明祭奠祖先亡靈,重溫家規家訓,回憶家族往事,沐浴親情恩澤,使中華民族的親情情結、敬祖意識、尋根心理、報本觀念得到集中體現。這神聖的生命交流儀式,年年輪回、代代傳承,孕育了人們的感恩之心和責任意識,構成了人們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

清明節祭掃習俗有著久遠的歷史,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清明掃墓假期,盛行於唐朝。據資料記載,唐代官吏回鄉掃墓,時有耽誤職守的事,唐玄宗便頒佈政令,規定寒食節放假四天:“自今以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貞元六年,假日加到七天。唐朝王冷然在《寒食篇》中說:“秋貴重陽冬貴蠟,不如寒食在春前。”由此可見,古人早已具有明確的有祭祖行為與禮俗觀念。

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前後,風和日麗、草長鶯飛,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人們可以在追尋先人、寄託哀思之後,外出踏青、親近自然。

清明踏青是先輩傳下來的一個重要習俗活動,“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癡人”“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從這些詩句中可以感受到古人清明踏青的好心情。中國人自古以來最高追求就是天人合一,與四時相合,清明踏青遊玩,感受生命的美好,可達到身清心明,身心清淨的效果。

一個人,只有不忘本,不忘恩,才能更好地立身處世;一個企業,只有以信為本,品質為魂,才能生生不息。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 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