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春小岵南山陳氏源流世序

作者:  來源: 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親聯誼會文史研究組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09日

福建永春小岵南山陳氏源流世序

  入編《世界陳氏通譜》清樣確認稿

(一)永春小岵南山陳氏開基祖,陳弘元,號校尉,系舜帝之一○六世孫、胡公之七十三世孫、漳州南院開宗祖陳邕公之十一世孫陳洪義之子。校尉公于後周顯德三年( 956年),由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屢經遷徙抵永春(古稱桃源),宋初擇于小岵南山之麓開創基業,藩衍生息。其上祖源流簡圖是:

 1世舜帝— 2世商均—33世閼父—34世陳胡公—53世閔公—54世全溫—80世引奇—81世實公—88世尚之—89世霸圖—90世岩公—94世忠公—95世邕公— 100世全喜— 101世仲寓— 102世元達— 105世洪義— 106世弘元,號校尉。(詳見《永春小岵南山陳氏譜志》)

 

(二)校尉公派下世序(1-15世)

校尉傳 2世居安、居寧。居安傳三世天保。天保傳四世壽。壽傳五世瑊、琮。瑊傳六世彥聖、彥通、彥士。彥聖傳七世仁、義、禮、智、信;彥通傳七世知言、知柔、知方;彥士傳七世知古。禮公傳八世樸、模、機、權、楷;知言傳八世邦新;知柔傳八世輝英、綸煥、易公、雷震、夢得、廣福;知方傳八世宗;知古傳八世一新。樸傳九世正卿、亞卿、真卿;模傳九世晉接、晉遇;機傳九世榮祖(清水祖師)、夢得;楷傳九世晉卿、晉華;邦新傳九世加侖;輝英傳九世克俊;綸煥傳九世希仁;宗傳九世景魏。亞卿傳十世一萬、握理;晉接傳十世需光;晉遇傳十世恪光;加侖傳十世義素;希仁傳十世元器、德顯。一萬傳十一世友原、友正;需光傳十一世德高、德美;義素傳十一世門代;元器傳十一世壽老、壽春;德顯傳十一世性童。友原傳十二世高等六兄弟;友正傳十二世發紫;德高傳十二世真祐;德美傳十二世昌宗、榮宗、光宗;門代傳十二世世表;壽老傳十二世功祖、功祐、功賜;性童傳十二世大真、大育(金門斗門)。發紫傳十三世得全;真祐傳十三世君濟、君澤、君治;世表傳十三世繼求;大真傳十三世勝祐;大育傳十三世以德(福建平和)、以安、以寧(永春陳阪)。得全傳十四世佛瓊;君濟傳十四世公夢;君澤傳十四世公蔭(安溪南斗)、公茂(小岵南山)、公忠、公著、公輔(南安洪梅)、公弼(南安貞格)、公奭(安溪同美等地)、孺官;君治傳十四世佛惠(永春達鋪)、佛乞、佛應(惠安後見)、佛養;繼求傳十四世先陽、先蔭;勝祐傳十四世佛聰、佛賜;以安傳十四世光仁、光定。佛瓊傳十五世瑯、琴、琇;公蔭傳十五世四四;公茂傳十五世榮、助(安溪後壟美)、輔(小岵南山);公輔傳十五世天賜(南安梅溪);公弼傳十五世祖武(南安貞格);公奭傳十五世昆祿(安溪同美)、昆實(安溪倉美、灶坑口、百福)、子良(安溪周堂);佛惠傳十五世興祖(永春留安)、興宗;佛乞傳十五世加奴、應奴(泉州鎮撫巷、永春北墘、留安、南安嶺兜)、星奴、美揚(留安山兜);先蔭傳十五世傅奴、傅貴、傅德(詩元華房)、佛聰傳十五世敦親、英敏;光定傳十五世五才、七才、定民、世民、五秀。
校尉公後裔如今枝繁葉茂,人口眾多,賢哲輩出,宗支遍佈于福建之永春、南安、安溪、德化、惠安、洛江、鯉城、福鼎、霞浦、金門和浙江之蒼南、平陽、泰順等縣市及江西沿山、臺灣臺北和海內外各地,後裔近四十萬人。宋、明、清有科第進士彥聖、知柔、知古、陳朴、陳模、陳易、雷震、廣福、一新、晉接、需光、德高、德美、大育、鳴華、育正、嗚烈、豐頊、仕奎、瑞山、學伊、應堂、烜奎、宗達、元錫等;還有上舍釋褐景魏、廷試第一嘉謀等人。民國以來,志仕名人燦若群星,不勝枚舉。

 

(三)分支簡介:

 1、校尉公十三世孫君澤,字汝霖,號貞毅,生子八:公蔭、公茂、公忠、公著、公輔、公弼、公奭、孺官。

公蔭,曾移居興化,旋遷安溪南斗東山開基。公蔭系君澤公長子,諱琯,字公蔭,號四三。後裔分佈長坑鄉的南斗、山格、玉南、月眉、雲集、雲一等及桃舟鄉的桃舟村洋中、白瀨鄉下鎮村嶺兜、龍涓鄉舉魁村和福鼎白琳等地方。

公茂,曾住南安夾頭山尾,生子三:榮、助、輔。助,號好義,移居安溪後壟美開基;輔,字國盛,號優道,於明洪武年間返回小岵祖地開基立業,生子四:進、友、瑤、治。進公兄弟于建文年間(1400)興建宅宇,俗稱【大祖厝】。後於明嘉靖九年(1530),四個房祧合力擴建宅宇,從而宅宇煥然一新,成為小岵【南山陳氏宗祠】,遂自校尉公派下至十四世先祖牌位敬奉於祠堂。而優道公長子進留守祖居地,負責祭祀和清潔祠堂。次子友後裔遷徙福鼎和浙江蒼南等地方。三子瑤為永春榜頭開基祖。四子可治為永春林柄陳氏始祖。

公輔,曾移居廣東增城,旋遷南安洪梅,為梅溪陳氏始祖。明嘉靖十一年(1532)後裔瑞山智退安南兵犯,世宗皇帝欽賜寶強、麒麟服,口賜“科第世家”。

公弼,移居南安岩田,為詩山貞格陳氏始祖。其十二世孫甘山,字浮潛,為詩山杏塘陳氏始祖。

公奭,攜家遷往安溪,其後裔:昆祿為安溪同美陳氏始祖;子良為安溪周堂一世祖;天舉為安溪倉美陳氏一世祖;天覺為安溪灶坑口陳氏始祖;繼祖為安溪百福陳氏始祖。

 2、校尉公十三世孫君治,字汝政,生子四:佛惠、佛乞、佛應、佛養。

佛惠,字懷德,號思有,官縣尉。遷徙永春達埔,為埔美陳氏始祖。

佛乞,字仲德,號思永,往來泉城,子美揚移居永春留安為山兜陳氏開基祖,尊佛乞公為一世祖。次子應奴移居泉城,曾孫勤應,號素履,開基魯旗陳氏,尊佛乞公為入泉始祖,立應奴公為一世祖。應奴公長孫真發,移居永春洛陽為北墘陳氏始祖。應奴公第三孫侯,移居南安九都為嶺兜陳氏始祖。君治公裔孫必可,移居南安九都為坑中陳氏始祖。

佛應,移居惠安,為惠安後見陳氏始祖。其後裔遍佈張阪玉霞下洋、南山、下埔、山霞、茂安、爐厝、埭透、山前和埭邊等地方。

 3、校尉七世孫知言的十二世孫萬載(傅德玄孫)遷徙永春坑仔口詩元為華房陳氏始祖。

 4、校尉七世孫知柔的六世孫大育攜眷隱居金門斗門,大育十一世孫成齋移居南安詩山埔尾。

 5、校尉公十七世孫逸齋,遷徙南安金淘為山后陳氏始祖。

 

(四)永春小岵南山陳氏校尉公十五世孫輔,字國盛,號優道,鑄造了祀祖梓地的歷史輝煌。其父字公茂,號韜晦,校尉公十四世孫;其祖父君澤公,字汝霖,號貞毅,校尉公十三世孫;其曾祖父真祐公,字忠甫,號惟孝,校尉十二世孫。輔生六十五日而父歿,賴以撫養惟李氏,後得成立。妣吳氏,諱信娘,諡妙然。生子四:進、友、瑤、治。然優道公英年早逝,吳氏方三十有七,夫亡子幼,含辛茹苦、撫育諸孤,家業乃不失墜。

嗣後,分四門:

長門:進,字德修,號雍睦,妣蘇氏,諱細娘,諡全德。生子三:興奴、英奴、複奴。興奴,字茂立,號沖正,生子三:長諱泰童,字乾端,號敬庵;次諱瑞童,字乾正,號崇德;三諱環童,字乾方,號質直。英奴,字茂隆。複奴字茂善。一女:興娘。至今傳至二十四世振字輩。

二門:友,字德文,號耕樂,妣謝氏,諡順德。生子二:茂實、茂智(族侄)。至今傳至二十三世仁字輩。

三門:瑤,字德盛,號敦睦,妣鄭氏,諡謓德。生子四:茂遠、茂琦、茂琨、茂琴。至今傳至二十二世尊字輩。

四門:治,字德裕,號隱牧,妣林氏,諡淳德;側室王氏,諡貞淑;側室張氏,諡貞惠。生子七:茂堅、茂珪、茂珙、茂容、茂源、茂盛、茂仁。至今傳至二十四世振字輩。

附:優道公派昭穆(從校尉十四世公茂公起):公國德茂 乾宜克希 子兆伯仲 保佑爾後 雲礽相(世)承 體善尊仁 振緒垂昆 祥凝福錫 惟懷永圖

 

(五)小岵南山陳氏祀祖梓地榮耀略舉

福建省永春縣(古稱桃源)岵山鎮是校尉公開基藩衍發祥之地,也是校尉公裔孫祀祖梓地。

 1、陳瑊,號居仁,校尉公五世孫,舉孝廉,特奏名進士,小岵南山陳氏開科祖。

 2、清水祖師,俗名陳榮祖,校尉公九世孫。少時出家為僧,法號普足。坐逝于安溪蓬萊清水岩為佛,佛名清水真人,世稱清水祖師。安溪《清水岩志略》雲:普足,永春小岵鄉人,為宋理學名儒、溫陵陳知柔體仁親派,父陳機系校尉公八世孫,母洪氏,合葬於小岵鎮嶺大路下,即今桃城鎮德風村土名旦嶺 坂坑尾。普足生前事佛,慈善為本;逝後成佛,眾生供奉。他先後四次獲得宋皇帝敕封,成為閩台粵及東南亞等地供奉的神祇,威名顯赫。清水祖師根在岵山,岵山信眾敬奉清水祖師,現正在開發岵山仙硿岩清水祖師文化園,是個旅遊勝地。

 3、陳進,字德修,號雍睦,優道公長子,小岵【南山陳氏宗祠】興建人之一。明洪武廿六年(1393)進年方十五,值征政嚴酷,乃具本赴京奏免,蒙太祖覆之無異狀,始為通蠲豁荒逋之糧,至永樂二年(1404)撥軍屯田辦稅,永屯田始此也。陳興奴,字茂立,號沖正,德修長子。明成化年間值歲荒,捐米四百石代縣賑濟饑民。縣尹奏聞,蒙欽差中書舍人史盛齎表敕:義民陳茂立。陳泰童,字乾端,號敬庵,茂立長子。公克承父志,捐米六千石以賑饑民。成化庚子年(1480),恩賜立石碑為:“旌表義民陳端紀剛碑”。從此南山陳氏:“尚義聲名揚北闕,恩榮褒獎到南山”,且是為小岵【南山陳氏宗祠】廳堂聯。

 4、2014年重修【南山陳氏宗祠】神主龕,【南山陳氏宗祠】名和廳堂“尚義聲名揚北闕,恩榮褒獎到南山”對聯,由惠安後見陳保定將軍題寫。

本文由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親聯誼會文史研究組:光湧、丙丁、文添、耀輝、中河、敬愛、國華、文波、茂圳提供,並經《世界陳氏通譜》副主編陳詩忠先生閱。

校審人;陳光湧 18960489697、陳耀輝 13004880781 2015年7月9日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