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
拜先祖陳邕公陵

2025年4月9日,春日暖陽,永春小姑南山陳氏宗親聯誼會文潮會長帶領理事一行七人,到漳州市龍海參加乙巳年南院春祭(先祖陳邕公陵)活動。
祭拜活動後,理事們到南山寺拜謁陳太傅祠和金花主塔陵。



南院陳太傅事略
南陳(南院、太傅)陳氏二世祖,諱邕,字崇福,號南山。生於唐麟德二年乙丑(公元
665年),居京兆府萬年縣洪故鄉胄桂裏(今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道)。幼遵庭訓,篤學自律,博涉經史,忠厚孝友,剛正不阿。唐中宗神龍元年(
705年)乙巳科進士及第,年四十一,授昭文館學士,累遷禮部尚書,加太子太傅銜。唐玄宗開元廿四年(
736年),與權相李林甫不協,棄官入閩。先卜居三山(今福州),旋遷興化楓亭井上(今屬莆田仙遊),再移惠安社稷壇後(今屬泉州惠安),後徙龍溪南廂山(今漳州丹霞山,時龍溪屬泉州)北麓、九龍江畔通津橋南擇地建宅。為子孫長遠計,所建宅邸宏大,樓臺齊備,邑人謂之南院。郡縣奏聞朝廷,言其建宅逾制,實乃僭越。上遣欽差查之,在京舊日同僚密函達邕。時,子夷則、夷錫宦遊,無他人與謀。值此危急,女金花獻舍宅為寺計,並願削髮為尼,常伴青燈古佛,以保全家。公感其至孝,雖不忍,然一時別無良策,遂允之。及欽差至龍溪,邕公已率妻孥移居龍溪水頭(今龍海顏厝鎮水頭村),邕公宅易名曰延福禪寺。金花剃度為尼,法號玄妙,閨房曰修真淨室,即今南山寺內的小姐樓。是時,寺中香火旺盛,法樂陣陣,時有香客進香禮佛。欽差據實複旨,邕公幸能安享餘年,實金花之功也。唐乾元元年戊戌(
758年)七月廿四,邕公薨,得年九十四。葬水頭東二裏象山(在今龍海榜山鎮洋西村象鎮社後),曰大夫墓。譜中載其諡號曰忠順王,追諡其父忠公為鄂國公。邕公生卒年尚有:公元
646~740年等多種說法,具體何為準確,待考。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邕公墓曾二度重修。公元1992年,邕公墓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旁立一碑以志之。宋乾德六年(
968年),漳州刺史陳文顥(陳洪進之子)重修延福禪寺,改名報劬院,後曰崇福寺,明天啟年間(1621一1627年)再改稱南山禪寺。今寺為名刹,內有陳太傅祠及邕公塑像,邕公裔孫屢有供奉。南山寺、陳太傅祠寺祠合一,海內僅此一例。
邕公後裔賢達輩出:子夷則、夷錫于唐德宗建中二年(
781年)舉家遷嘉禾裏(今廈門島),于孫日漸蕃衍,強宗旺族,並播遷省內外及南洋。金花皈依三寶,曾以剃度之發為筆,書“悠然”二字於門楣,以此表明事佛之誠心,後敕封為金花郡主(譜中有載)。圓寂後,葬於寺後,後移葬塔院。後夷行、夷實之裔也屢有南遷閩省。
邕公舍宅為寺,實乃應急之舉,孰料與佛結緣,種善因,結善果,逾鮐背之年而善終,閩南信眾亦幸得佛法點化,善莫大焉!後裔受其濡化,弘揚佛法,不遺餘力,今閩南廈漳泉諸多寺院古刹之創建大多跟(東南亞)佛教之盛,邕公及其裔孫厥功至偉!南院陳族相關。世人贊曰:福建及東南諸省、南洋南院後裔甚眾,遍及海內外,乃今陳姓主要支派。
漳州陳太傅文化研究理事會
公元2018年6月16日
戊戌年五月初三


















祭禮告成,禎祥永續
祭祀圓滿,祈願吉祥福氣如春日暖陽,長伴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