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岵山陳氏宗祠

整理: 鏡中我  來源:福僑世界總網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26日

永春岵山陳氏宗祠

2019-04-25

鄉愁,是院子里婆娑的樹影,是母親手中的一縷飯香,是故鄉一抔溫熱的黃土,是寂靜夜裏的心潮湧動。

鄉愁,是家國情懷,是文脈延亙,是精神依歸。

我國擁有璀璨的歷史文明,要把眾多代表中國符號,傳統文化基因帶出去。

讓美好的祝福伴隨著下一代成長,讓自己的孩子從直觀感受中瞭解。

刻骨銘心的記住:“我從哪兒來”。

▲泉州安溪清水岩寺

一千年前的那個夏天,對於安溪蓬萊山來講,雨水似乎來的特別遲。在等待中,一個叫普足的僧人,踏上這片乾涸的土地。據傳,“翌日設壇,頓時天上烏雲翻滾,雷鳴電閃,隨即普降甘霖”。也就是這場祈雨,成就了清水岩千年的輝煌。百姓感念普足大師道行高超,解民疾難,紛紛敦請他住錫張岩山。又因這裏岩石壁立,泉水清澈,人們稱之為清水岩。

▲巍峨殿堂

相傳建築岩寺之初,有數十個山鬼亦欲霸佔這山靈水秀的清水岩。清水祖師約山鬼比法,勝者居之。山鬼依恃鬼多勢眾而無恐。比法那天,祖師手揮寶劍,隨著一道電光閃過,霹靂響起,巍峨的山岩一劈為二,一半滾下山坑,另一半仍矗立雲天。山鬼一個個嚇得目瞪口呆。祖師旋即又解下腰間帨巾,做法將它化成橋樑,橫跨在兩崖之間,便獨自從橋上悠悠走過。眾山鬼見祖師安然而過,也便魚貫上橋。待山鬼走到橋中間時,祖師輕吹仙氣,帨橋立刻斷裂,山鬼們紛紛墜下萬丈深淵,銷聲匿跡了。

▲慈悲為懷

之後,清水祖師慈悲為懷,認真弘揚佛法,募緣造橋築路,經常義診施藥,還不辭辛苦遠赴他鄉為勞苦百姓治病驅疫、祈雨驅災,受到那時百姓的尊崇和愛戴,成為真、善、美的化身。從而清水岩寺歷經近千年的香火傳承,興盛不衰;而清水祖師也因為“多行善事”、“以物濟世” 功績卓著,四次獲敕封,由“昭應大師”,累敕至“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其逝後遺容神色久久不變,眾人運石築塔於岩後安葬普足,並刻沉香神像奉祀於殿中,成為世人供奉的神祗,聞名於世,俗呼“清水祖師”。清水祖師與媽祖、保生大帝一同被稱為“雨神”、“海神”、“藥神”,成為閩台聲名遠播的三大民間信仰。

▲枝枝朝北樹

清水祖師俗名陳昭應,出家後法號普足,他的家鄉就在福建永春縣岵山鎮。有意思的是,清水岩裏有一棵古樟,幹粗六、七人拉手合抱仍不能成圍。樹冠樹枝全部向北伸長,故名“枝枝朝北樹”。而永春岵山恰好位於清水岩的北邊。可以說這也代表著祖師對故鄉的一種歸向和忠貞,以及對祖宗的敬仰和對根的認同。

▲清水祖師家鄉.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祠

據岵山陳氏族譜記載,小岵南山陳氏開基祖陳校尉,乃上古舜帝的第一百零六世孫。其祖系出海內望俊潁川,屬陳忠派。五代十國時期,兵荒馬亂,陳校尉于後周顯德三年入閩,屢經遷徙,最終擇居泉州永春小岵南山之麓。後裔科甲連登,宋代榮登進士榜者達二十多名,形成世科陳氏望族,其鼎盛聲威震八閩,號稱“陳百房”。

▲宗祠門庭

九世陳昭應,也就是清水祖師,就出生於這個家族最繁盛的時期。其父陳機,“學問該貫,尤長於詩,寫詩泳物,信筆立成。”其兄弟或登進士,或在朝為官,唯獨他父親雖然學富五車,卻善詩不仕,遁入高山,讀書研易,作詩寄意。機公自身飽學詩書,對祖師要求甚嚴。他在“燭臺”山峰頂蓋燭臺庵讀經研易,讓尚年幼的祖師跟隨左右。祖師耳濡目染,從小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公兒時持齋誦經,日常與山下裏人牧牛子戲,日暮吟經,牛自知歸。”在岵山鎮南林山上仙硿岩上的 “石書房”,相傳為祖師當年苦讀處。

▲宗祠石鼓

北宋時期,經濟、文化發達,佛教興盛,道路逢人半是僧,在這種大背景下,佛經在唐五代的基礎上有了更廣範的傳播,許多青年男子都選擇出家這條道路。也許受此感召,昭應自幼就毅然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人生道路,面對晨鐘暮鼓的佛教生活 ,通過勤學修行,成為一位高僧。

▲水岩寺泉水清澈

清水祖師坐逝之後,岵山家鄉父老感之功績,便塑其神像奉于南林山上仙硿岩內。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甚是旺盛。

▲疊翠披丹

明清時期,福建先民們移居臺灣時,曾把清水祖師視為航海神,都會隨帶一個香袋或者香旗。當初跟隨鄭成功部隊的船隻遷去臺灣的很多安溪人,都帶著清水祖師的雕像,用以保佑家人的平安。

▲安溪清水岩寺宋代“岩圖”碑

清水祖師是海內外安溪人和永春人的精神皈依,清水祖師信仰寄託著他們永遠的鄉愁和根脈,他們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呵護、傳承著這片土地的靈性和風氣。在安溪,至今還盛行著始于宋代、熔鑄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深刻的歷史意蘊的清水祖師迎春民俗。其中蓬萊鎮每年開春舉行的“迎清水”巡境活動,以其歷史悠久、規定嚴格、程式嚴密、儀式隆重而長久不衰,聞名泉南各地,每年參加的信眾數十萬人次。

▲臺灣清水祖師廟

據《臺灣省通志》記載,臺灣省共興建有61座清水祖師廟。現在的祖師廟已經超過 100座,遍佈各個縣、市。其中,乾隆三十四年興建的臺北縣三峽鎮的長福岩,在西元1947年重建後,成為臺灣廟宇藝術雕飾的代表。它是臺灣著名畫家李梅樹教授與臺灣名匠的嘔心力作,被譽為“東方藝術殿堂”。清水祖師在臺灣落地生根,成為鎮守一方的神靈。

▲臺灣清水祖師廟

清朝以後,清水祖師的影響擴大到中國鄰近的東南亞地區。在泰國、越南、澳州等地也都有蓬萊清水岩的分爐。如今,清水祖師已成為海內外同胞的共同信仰,成為聯結鄉情的橋樑和紐帶。

▲臺灣清水祖師廟

同根同源,同一個信仰。清水祖師是臺灣民眾至今仍虔誠崇奉的神靈。自1988年以來,到清水岩朝聖謁祖的臺灣同胞日益增多。據不完全統計,近20年來,共有1000多個臺灣朝聖謁祖團來清水岩進香,朝聖臺胞近 200萬人。

▲利物為本、濟人為志

古往今來,清水岩吸引了無數眾生的目光,它接納著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芸芸眾生。他們懷著依戀之情,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朝拜了上千年。他們仰望追尋的並不是這些肉眼能夠看到的巍峨殿堂,而是盤亙在他們靈魂深處的那份對先人的崇敬和對自然的禮贊。 

 

Copyright©2006 - 2025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