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居園地 » 家居樂 »

與孩子相處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成長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30日

與孩子相處

怎樣吸引孩子和父母說話

和孩子說話是一種藝術,需要獨特的方法一技巧。我們試著從下面兩個例子窺知一二:

例一:孩子從幼稚園回來……媽:“你回來了?”子:“我回來了。”媽:“今天在幼稚園都做了些什麼?”子:“沒做什麼。”媽:“吃什麼點心?”子:“忘記了。”

例二:孩子從幼稚園回來……媽:“嗯!寶貝,讓媽媽看看!(專注地看了孩子一會兒)今天一定玩得很快樂。”子:“對呀!我和劉承翰兩個一起玩搭積木,我們搭了一座動物園,然後,把許多玩具關進去當動物,很好玩哦……”媽:“哇!聽起來真的很好玩,可惜我沒有玩到。”子:“沒關係!下次我教你玩。”

兩個例子都是孩子從幼稚園回來,媽媽的動機同樣是想要瞭解孩子今天過得好不好,做了些什麼事、玩得快樂不快樂,但是結果卻相去甚遠。所以造成這樣的差異,當然不全是因為問話技巧的不同,其中也包括長久累積下來的溝通模式,親子(即雙親與孩子)關係的親密度,孩子說話的意願,以及在幼稚園的感受等因素。然而,不可否認,問話的技巧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第一個秘決,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走進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父母是否擁有一顆赤子之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秘決是和孩子密切相處,多關心孩子,瞭解其想法和需要。要瞭解孩子,就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瞭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內在需要。

第三個秘決是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也忽略了孩子的反應。但是和孩子說話時,如果不瞭解他們的想法及立場,而讓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會令他不舒服,他們自然而然會避免接觸,凡事不願意向父母透露,親子間的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第四個秘決是體會孩子感受。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假如這個時候孩子向父母哭訴,父母卻只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係,堅強一點”“這沒什麼好難過的”“你真沒用,還敢哭”,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態度對待孩子,適時安撫他、給予些親情慰藉,相信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五個秘決是瞭解孩子的發展有度。明白孩子的發展程度相當重要,因為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求,相信不但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第六個秘決是回答孩子的問話。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瞭解其真正含意,並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要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此外,對於孩子所提的知識性問題,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樣,孩子以後不論碰到什麼問題,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

第七個秘決是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真答”,“你太讓我失望了”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駡、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第八個秘決是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生的什麼事?”“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來到地球……”等話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引孩子。

第九個秘決是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親子對話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都可以成為談話的素材。善用你的巧思去開發吧!

 

影響孩子成績的十大壞習慣

習慣是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特徵,好的習慣可以帶來好的結果,而壞的習慣只能帶來不好的結果,在許多時候,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就是由於有一些壞的習慣在作怪。

一、學習無計畫

學習上不明白自己要幹什麼,該幹什麼,總是讓老師和家長在後面推著屁股。

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成績好的學生一般計劃性都很強,學年有學年的總目標,學期有學期的規劃,每週有每週的計畫,每日有每日的任務。

二、學習不定時

學習時間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學習時間無法保證,學習時完全憑情緒,情緒好的時候可以學到深夜,情緒不好的時候,就什麼都幹不了。

知識是日積月累起來的,人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把大量的學習內容輸入到大腦裏去,饑一頓飽一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學習不定量

每天該完成的學習任務沒有完成,喜歡搞集中復習、臨考突擊,每天該記憶的內容他欠帳,該做完的作業他欠帳,該復習的東西他還欠帳。

要想較好地掌握知識,必須靠每日的知識積累,沒有量的積累,便不會有質的飛躍。靠集中復習、臨考突擊學到的知識,不但數量少,而且品質差,經不起嚴格的檢驗。

四、學習馬馬虎虎

上課時忘帶課本和學習用具,抄寫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來就變成了“d”,作業經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跡潦草錯誤率高,考試時草稿紙上明明做對了可就是忘記謄寫到試卷中。

馬虎在孩子中間似乎已經成為一種通病,如果家長不加注意、不予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必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五、學習時一心二用

上課時經常精神溜號,甚至做一些與學習毫不相干的事;自習課時常沉迷於空想,或者東翻西看,浪費時間;做作業或復習時,常做一些小動作,一邊聽歌一邊寫文章、算題,哪里說話哪搭茬兒。

專心致志是學生必須養成的起碼的學習習慣,一般人不可能同時高品質地做好兩項或兩項以上的事情,所謂“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六、不懂的東西也不問

過於害羞,雖然學習上有許多沒有搞懂的問題,但也不敢問老師;太愛面子,喜歡打腫臉充胖子,不懂也裝懂,不會的東西從來也不向別人請教;學習心裏沒數,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麼都懂一點,但又沒有完全掌握。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知識的過程,聖人都說“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況且還在求學中的學生。家長要提醒和鼓勵孩子不僅要不恥下問,而且還要不羞與下問。

七、有錯也不改

作業本發到手裏,雖然上面有許多老師的訂正,可很少往心裏去;測驗題和考試卷基本都是只看看分數便扔到一邊,從不認真分析原因、檢查和修改錯誤。學習是一個積累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補漏洞的過程。一門課程,你的知識漏洞越少,說明你學得越好,考試時的成績也會越高,那些考試時出錯的地方往往是你的知識漏洞最大的地方。家長可以幫孩子整理一個“錯題集”,每次作業、測驗和考試之後,讓孩子將其中做錯的題目都記錄下來,這些很可能就是孩子的知識漏洞,家長要督促孩子經常看看這些題目,時間長了漏洞就會補上。

八、課前不預習

即使老師有要求,也很少預習第二天要學的內容,上課只帶了一雙耳朵,連最簡單的東西都要等著老師告訴他。預習歷來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要求,孩子在上課前沒有預習,聽課時對老師所講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會大打折扣。

九、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課堂上思想開小差、易分神、小動作多、坐不住、愛說話,快到下課時就聽更不進去了,心思早已在課後的娛樂之中。

課堂四十五分鐘對孩子的學習至關重要,老師是孩子學習的指路人,如果課堂學習的重點、難點孩子搞不明白,課下他花幾倍的時間都不一定能補上。

十、不復習就做作業

做作業前不看書,不看參考資料,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學的內容,作業拿過來就做,做完了萬事大吉。

作業是每個學生必須要獨立完成的任務,它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正確地理解、熟練地記憶所學的生詞、語法、定義、定理和公式等,是要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如果孩子不求甚解地完成了作業,根本就起不到這些作用。

 

影響孩子一生的十五個細節

節儉: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靠的都是恒心與持久。節儉更是如此,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節儉是累積財富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之一。

   應該把這個詞用行為做給孩子看,用耐心講給孩子聽。也許這對他一生都有意義。

健康: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很多生活夢想都只能是夢想。健康的身體,健康向上的思想會讓人的生命處於最佳狀態。身為父母要首先在生活細節中培養和發揚健康的觀念,給孩子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這回影響他的一生。

現代:生活和工作理念的現代化、時尚化、個性化會讓你總是處在社會和生活變化的前沿,使你總是保持一種現代、向上的心態。孩子在這種氛圍理成長,會有助於他很快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挫折。

友愛:一個家庭也該十分重視團隊精神的培養,始終強化“家”的概念。在這種氛圍裏會讓家庭每一成員學會互相關心,團結友愛,這或許也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經營生意、經營人生都應如此。

上進:不進則退。作為父母首先要上進,從心態上,從行動上。我們要適時的告訴孩子:原地踏步即是後退。

危機感:這是讓人上進的動力之源。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時候我們要把自己設置為“假想敵”,使自身處於危機狀態,這會讓一個人永遠理智、冷靜。但我們沒必要因此剝奪孩子玩皮好動的天性!

思考:正確的思考方式,準確的思考方向會讓一個人少走彎路,保持迅速的、良性的發展。對正在成長的孩子而言,這種正確、準確的思考能力來自父母、老師和社會媒介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敬業:一份值得你從事的工作是值得你尊重的,所以身為父母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如果你認為自己正在從事的工作激發不起你的熱情,你最好還是換一份值得你去做的工作,這對你和孩子的發展來說都有益處。當然,你尊重了自己的工作,工作本身才會帶給你回報。

感激:你給生活種下什麼樣的種子,你將收穫什麼樣的花朵。父母首先要對生活懷一份感激之情,感謝生活本身的美好,感謝那些給你幫助的人和那些需要你幫助的人,並將這些言傳身教給自己的孩子或別人的孩子。

誠實:誠則持久,信必永恆,社會的發展歷程證明,經商者遠離誠信絕不會長久。做人更該如此!

守信:諾言和你願意從事的工作一樣,是永遠值得你尊重的。尊重別人的前提條件之一便是尊重自己的諾言。這是守信的根本。這一點對孩子來說尤其重要。

理解:真正的理解是很難的。但如果你對生活細節用心,你擁有了節儉、健康、敬業、誠實、守信等等美德,你才會真正走進理解的深處,從而你才會對朋友、親人、社會、人生、愛情等司空見慣的“概念”有本質的認識,這會讓你更加深刻。作為父母,我們要為我們的孩子負責。

謙遜:這是一種做人的基礎美德。謙遜是一個人的最好的名片,善於體現謙遜之風的人往往成功迅速。

嚴謹:遵從合理的、科學的、有效的規則,這是養成嚴謹作風的捷徑之一。認真、用心、嚴格要求自己,會讓自己的無形價值越來越高,最終成為觸手可得的財富!生活作風不嚴謹的人,信譽度自然就低,相反,嚴謹的人,可信度會從你的氣質與作風上透射出來。

成熟:思想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成熟。父母應該將這做為培養孩子永遠追求的目標。因為社會總在向前發展,因為思想也總在變化,如何讓思想永遠跟隨著社會前進的腳步,不僅是一個理想遠大的父母所想,更該是一個追求更高目標子女的所想,真正成熟的人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他們總是在一次次突破中提升自身的境界。

 

如何培養愛看書的孩子

持續為孩子念故事書

很多父母在孩子能夠自行閱讀後,就不再和孩子共讀了,事實上,雖然孩子已經能自己讀一些簡單的書了,但父母還是應該繼續書給孩子聽,特別是在孩子睡覺之前。在念書給孩子聽的時候,父母可以多加入一些聲音的表情和抑揚頓挫,這樣除了可以讓閱讀變得更有趣之外,也幫助讓孩子瞭解標點符號的意義、句子的結構、以及故事的高潮跌起。

鼓勵孩子讀給你聽

父母可以跟孩子以輪讀的方式來閱讀,也就是父母念一段或一整頁,接著讓孩子來讀一段或一頁。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是父母先念一本比較困難的書給孩子聽,再讓還孩子讀他最喜歡、最熟悉的那本書給父母聽。別忘了事後給孩子掌聲和讚美,當孩子在學習一項新技巧時,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回饋和鼓勵。

與孩子討論書的內容

親子共讀時,透過討論可以讓閱讀更加生動,例如:在開始讀一本書之前,可以先問孩子:“你覺得這本書在講什麼呢?”,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也可以問他:“你猜接下來會怎麼樣呢?”、“你覺得小主角應該怎麼做呢?”。只是,與孩子的討論應該是很自由的,不需要事先設定好問題,也沒有一定的答案。這麼做只是要幫助孩子更能理解故事內容,也給孩子機會練習表達自己的想法。

設定家庭閱讀時間

每週挑選出一段固定的時間,是家庭成員共同的閱讀時間,例如吃完晚飯後的三十分鐘,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各自安靜地閱讀,事後也可以安排一個小小的分享,輪流說說自己的讀書心得。訂定家庭閱讀時間的目的,除了養成孩子固定的閱讀習慣,也讓父母有一段清閒的時間,可以讀自己的書。

鼓勵孩子多用文字表達

研究發現,讀與寫的能力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是互相增長的,因此父母可以透過一些日常的活動來促進孩子的讀寫能力,例如用簡單的辭彙寫小紙條給孩子,並鼓勵孩子也用文字來響應;也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寫故事,或把孩子講的笑話寫下來,這些都是促進讀寫能力的好方法。

 

家庭教育中的十個不要

不要瞧不起孩子

有時節們了許會對孩子說:“我怎麼這樣笨啊!”或者“你是木頭人嗎?”每當這類瞧不起孩子的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

【推薦閱讀】孩子成功最需要的三種環境

不要恐嚇孩子

採用恐嚇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也會減弱他的自我觀念。如果父母說:“你下次再這樣,就要你好看!”或者說“你再打弟弟,媽媽就要狠狠揍你一頓。”每當孩子聽了這些話,他們會惶恐難過,從而對父母產生一種恐懼心理。

不要賄賂孩子

有些父母許諾孩子,如果讀書成績好,就給買什麼東西,以此將刺激作為動力,這不是個好辦法。這樣的賄賂會引發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他不是為學習建立起來的良好自我觀念而學習,而是為了物質獎勵。這樣不利於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的性。

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錯誤,媽媽氣極地說:“好,現在你要答應我,你再也不敢這樣了。”可不一會兒,老毛病又犯了,媽媽覺得自己受了騙,大怒地罵道:“你答應媽媽的,怎麼又不乖啦?”媽媽該知道,要小孩許諾是沒有意義的。許諾和恐嚇是一對難兄難弟,對孩子不會起積極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而感到難過。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會使孩子口是心非。

不要過度保護監督孩子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因為當父母過分監督孩子的行為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決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過分嘮叨不休,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厭惡不快的感覺。其實,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要強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從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丟開他正做著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事,他的反應會很不樂意。父母應事先提醒孩子,等一會兒要他做什麼,比如說:“小軍,差不多再過十分鐘,你該進來吃飯了!”同時,他們也可以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說:“喔,媽媽,我非要現在進來嗎?”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從,對撫育出獨立而自我調節的人,這種主法是無效的。

不要縱容孩子

過分縱容孩子並不利於孩子本身。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要走上社會,有些在家裏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因此,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的潛在能力的發展機會,阻礙他成為能幹、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

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矩,同樣的行為有時遭罰,有時由他去。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矩來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矩來教育他。

不要訂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矩

假如你希望一個兩歲的孩子同五歲的孩子一樣循規蹈矩,只會使他自覺無能。因為你期望於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準。這時他的自我觀念有極壞的影響。

...上述資料,謹供參考...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