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仙鄉別苑 »

訪著名語言學家陳章太先生

作者:羅明鋼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09月01日

老生常談化行動——訪著名語言學家陳章太先生

2005年5月1日

《語文世界》:

陳先生,您研究語言學已近半個世紀,取得了許多成果,發表了不少論著。請談談您是怎樣走上研究語言學道路的 ?

陳章太:

人們往往認為,說話、寫字是一般人都會的平常事,沒什麼可研究的。而語言學過去又大都偏重於研究語言結構本身,使語言研究顯得枯燥乏味因此人們對語言學不瞭解,也不感興趣,我在中學時也是這種態度,認為語言最普通不過了。到了大學,念的是中文系,文學課程比語言學課程多,而且文學課總比語言課生動,可以閱讀、欣賞文學作品,同學們自然喜歡文學,不喜歡語言學,我也如此。後來有兩件事改變了我的認識,使我對語言學逐漸產生興趣並同它結下了不解之緣。一件是寫畢業論文,儘管我也不喜歡語言學,但我是學生幹部,老師要求我帶頭認領語言學的題目。我花了兩三個月時間泡在圖書館裏,硬著頭皮讀書、查資料、思考、寫作。最後在導師洪篤仁先生的指導下,總算完成了論文寫作,還被評為“優等”,論文至今保存完好。第二件是一九五六年與一位同學對調工作,我來到了中科院語言所,經過工作、學習,對語言學的興趣逐漸加大,最後決心一輩子搞語言學。從我的經歷中,我深切感受到興趣對搞好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的重要性,沒有興趣便缺乏動力,就鑽不進去,搞不出名堂,而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語文世界》:

您剛才談到,您對語言學從不喜歡到逐漸產生興趣,所以能夠對枯燥的語言學鑽得進去。請您跟我們的中學生朋友談談您的興趣是怎樣培養的?

陳章太:

我覺得,有的興趣是自然產生的,不用培養。由於環境、條件等的影響,以及事物、物件、特點的吸引等,有些人對某些事物會有一種自然的興趣,如對體育、藝術,有些人就有很強烈的興趣,這種興趣一般不需要培養。而有的興趣是需要培養的,如對某些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的興趣,一般需要培養。培養興趣最重要的是,正視現實,提高認識,多接觸多瞭解多學習,把理性轉化為感情,自覺加深對事物、對象的認識,從而產生對該事物、物件的興趣和感情。我對語言學的興趣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所以中學生朋友要是對語文沒有興趣但又覺得語文是基礎不能放棄,那不妨採用上面說的辦法,多接觸多瞭解多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培養對語文的興趣,不斷提高語文水準。

《語文世界》:

您先是調查、研究漢語方言,發表了不少有影響的論著,後來研究社會語言學,對我國社會語言生活、語言變異等問題發表重要的見解,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去年五月,您在語用所談您的治學之路時,談到您研究社會語言學跟您的身世有關,請您具體談談這個問題,好嗎?

陳章太:

我生長在閩南永春的一個貧困山村。在家境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母親設法支援我讀書,還經常教導我要正直勤奮、關心愛護別人。因為貧窮,我懂事較早,接觸社會也較早,感受社會的冷暖較多。解放後第一次大學招生統考(一九五一年)我考入大學,那時國家還很窮很困難,但十分重視培養人才,我跟所有學生一樣,不用交學費,食宿、醫療全由國家負擔,我還享受七元錢的助學金,生活沒有顧慮。這些都使我跟其他同學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對國家、社會總有一種感激、報恩的想法,並有一種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我常常主動走進社會,同各種人接觸,觀察、瞭解社會,熱心社會工作,從中學、大學到參加工作,多少年都這樣,這都使我對社會語言學有一種天然的感情,覺得社會語言學研究語言與社會,還有社會語言問題,這是我平時所關注的,所以,同它一接觸就自然產生濃厚的興趣。

《語文世界》:

作為語言學家,您對語言變異有較多的研究,並且對我國語言生活發展趨勢作了預測:“在總體方面,一個語言社區的語言將會越來越集中,越來越規範;小語言社區的語言向大語言社區的語言靠近,小方言向大方言靠近,方言向民族共同語靠近,共同語的規範程度越來越高。”我以前在山東做老師,在課堂上一直堅持講普通話,也要求學生起碼在課堂上講普通話,因為我認為語文學習是一種習慣的培養,說話得體規範是基本的要求。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在互相熟悉的情況下有時“難以啟齒”。我有時也深感某些方言有很強的表現力,而某些事物在普通話語彙裏找不到合適的詞語表達。您對這種現象怎麼看 ?

陳章太:

我們的社會正處於大變革、大轉型時期,社會生活、文化生活和思想觀念等各方面都發生急劇而深刻的變化,社會語言生活自然發生很大的變化。為了適應國家、社會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交際的需要,國家採取積極而穩妥的政策推廣普通話,同時不壓制方言,必要時還保護方言,讓方言有相當的空間存在、發展,這就使得我國的語言生活繼續朝著豐富、健康、有序的方向順利發展。現在,普通話在社會語言生活中基本發揮主導作用,但由於語言、方言的紛繁蕪雜,地域廣闊,文化教育不夠普及,普通話在全國遠未普及,教育、傳媒、公務用語和社會公共服務用語還沒有普遍使用普通話,社會交際還有語言障礙,推廣普通話任重而道遠!方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文化資訊的載體,方言的存在是文化豐富、多元的表現,也是多元文化得以保存、發展的重要條件。普通話與方言是相依、共存、分用的關係,既相互影響又相互豐富。至於有些人說普通話“難以啟齒”,那是一種觀念的表現,也是一種習慣,應當從需要和實際出發,逐漸加以改變。

《語文世界》:

對當前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您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陳章太:

中學是學知識、打基礎的重要階段,語文是重要的知識和能力,中學生要充分重視語文學習,認真打好語文基礎,這會讓你受益一生。語文知識需要長期積累,語文水準是逐漸提高的。學好語文的辦法,除認真學好語文課,最重要的是課外多讀書多看報多寫作,特別是多讀現代優秀文學作品和古典詩詞名著、世界文學名著。我們這輩人在小學高年級至初中時,一般都能夠看懂《紅樓夢》《水滸傳》及一些優秀古典散文如《歸去來兮辭》《醉翁亭記》《赤壁賦》等,還有一些優秀古典詩詞如《將進酒》《長恨歌》等。至於魯迅的《秋夜》,胡適的《我的母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許地山的《落花生》,葉聖陶的《沒有秋蟲的地方》,茅盾的《白楊禮贊》等現代優秀散文,更是愛不釋手,有的能夠背誦熟記。這些優秀作品影響我一輩子,至今受益。看報要看報刊上那些內容豐富、寫作生動、語言規範的報導、文章,從而開闊眼界,拓寬思路,豐富知識,這對提高語文水準,增強語文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多寫多改也是增強語文能力的重要辦法,這就不必細說了。這些雖是老生常談,但確實是行之有效的辦法,我只是談談自己的感受,再次重申這些老道理,希望中學生朋友將這些老道理認真化為行動,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受益一生!聆聽知識淵博的學者談話,如沐春風;與和藹慈祥的長輩交流,受益無窮。

短短兩小時的採訪就要結束了,望著窗外美麗的晚霞,我們真誠地祝福陳先生健康幸福。老生常談化行動——訪著名語言學家陳章太先生!本刊記者羅明鋼在國家語委紅樓家屬院,進出的不少是年逾花甲的老人,這些跟普通市民沒什麼兩樣的老人,和我們迎面而過時,你可能想不到他們或許就是在我國語言學界頗有建樹的專家。國家語委原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陳章太先生就是這其中的一位。三月的一天,我們如約來到陳先生的家裏。剛下課稍事休息的先生,臉上雖還略帶倦意,但很熱情地接受了我們的採訪。念的表現,也是一種習慣,應當從需要和實際出發,逐漸加以改變。

 

Copyright©2006 - 2012 lb.nanchens.com  版權所有:永春仙鄉林柄陳氏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