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永春縣仙夾鎮 »

永春桃城花石、仙鄉吉漈鄭氏

作者:陳詩忠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09月01日

永春縣桃城花石、仙鄉吉漈的鄭氏都是鄭均仲的後裔

大約十幾年前,我就已經看到桃城鎮花石村鄭氏族譜資料,採錄了不少。當時就想:仙鄉是有名的僑鄉,名人輩出,花石鄭與仙鄉鄭是不是同祖宗呢?可是一直沒有時間去仙鄉找鄭氏族譜。直到今年 5月初旬,我才與一位鄭氏朋友專程訪問仙夾鄉夾際村的退休鄉幹部老鄭,他拿出兩本複印的《桃源吉漈鄭氏族譜》卷一(甲)和卷一(乙),稍微翻閱一下,覺得有研究價值,好說歹說才得以借來複印,因為他即使是複印本,族裏也只有這兩本了,萬一丟失,可不是玩的。這時,我首先發現,現在一般人都把“吉際”寫為“夾際”,並且把這“夾際”作為地名的規範寫法;而“吉際”實際上是“吉漈”,這“漈”是閩南方言字,是指瀑布,因為很少用而在一般字典找不到,乾脆用“際”來代替“漈”。題外話少說,言歸正傳。

經過細讀族譜,原來花石鄭、吉漈鄭果真是同宗同祖!我所看到的是“光緒九年癸未(1883)菊月重印”的族譜(複印本),按各房登記分發,給予收藏,經歷一百多年的戰爭動亂、土匪燒毀、解放初的反封建沒收、特別是“文化浩劫”後,當然至今遺留下來的幾乎是孤本!

簡要地說,兩處鄭氏的一世祖都是鄭均仲,本是河南光州固始縣人,南京留守軍,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年)偕弟入閩卜居永春縣花石鄉。二世暹公字進義,明經進士。三世烏公于明朝正統二年丁巳(1437年)始到吉漈內寮下巷,贅于陳昭迪家(陳家僅生一女),而得其業。此後,鄭氏請陳昭迪公、媽神主來祖宇秋冬同祀。鄭氏瓜瓞綿綿,下傳至今,蔚為盛族,以遷居菲律賓者最著。

鄭氏歷次族譜的記載:明朝萬曆十五年丁亥(1587年)十二月,七世祖叔鄭石山修族譜,聘請賜進士出身、奉訓大夫、吏部郎中、姻家弟傅夏器撰序,聘請戶部主事姻家侍教弟傅履階在1588年撰《譜例》,立有《十條家規》。吉漈鄭氏因為缺略甚多,故未與花石鄭氏合修族譜。
明朝萬曆三十八年庚戌(1610)秋九月,又請鄉進士、奉信大夫、知廣信府事、眷生林時拱、侄志甫撰序。而後,此譜被賊擾亂燒毀,僅存譜序數板。至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年)續修,次年十二月,請南安邑庠生、侄傅晉撰《敘》。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年),經歷八代之後,花石鄭謀翼再纂族譜之時,花石鄭世鉉字予璜,吉漈鄭世祖字予武,倡議花石、吉漈合修族譜,共同編諱行、字行。這次,鄭世鉉撰《合修譜後序》,序裏說及花石在萬曆年間(1573—1620年)曾經修譜,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花石一派先修,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年)春,吉漈鄭氏才參加合修族譜。清朝光緒三年丁醜(1877年)再修譜,這時離開上次修譜已經 183年了。因為修譜為盛事,不僅請賜進士出身、欽點知縣正堂年姻家弟陳錫恩撰序,還有本族十五世孫鄭攀國、十六世孫庠生鄭錦文、十八世孫庠生鄭對揚三人分別作序。光緒九年癸未(1883年)菊月重印此譜,分發各房收藏,所以留下來的族譜十分珍貴。

根據光緒二年丙子(1876年)花石、吉漈重修族譜的記載:

一世均仲公,與弟均智入閩卜居永春縣花石鄉。均仲生子曰暹。

二世暹公,字進義,仲公之子,明經進士。子二:長成公居住花石,次子烏公住吉漈。

三世烏公,暹公次子,住吉漈,子一:癸生。

四世癸生,烏公之子,子八:祖生、賢童、三童、添福、五童、尾發、福保、朝生。

五世:

祖生,癸生長子,其派住浙江衢州府常山縣三溪鄉。

賢童,癸生次子,其後代有得公派住江西廣信府鉛山縣樹嶺;有賢公派移居玉山縣吳田阪柴頭山;有學公派住浙江衢州府常山縣葉國嶺。

三童,癸生三子。

添福,癸生四子,其宗蕃公、宗美公住江西玉山縣吳田阪柴頭山。

五童,癸生五子,童公派住江西上饒縣鼇頭嶺。

尾發,癸生六子,尾發公派住浙江關東橋。

福保,癸生七子,其兆榮公派仲旗、仲郎居住江西上饒縣周家墩;其石山派移居玉山縣吳公灣。

朝生,癸生八子。

 

陳詩忠2009年9月10日整理于龍晉堂

 

Copyright©2006 - 2012 lb.nanchens.com  版權所有:永春仙鄉林柄陳氏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