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祖師文化的內涵與外延

一、關於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又稱麻章上人,閩南多稱為烏面祖師,民間通稱為“祖師公”。他生前是北宋時期的名僧,圓寂後被奉為神僧,在閩南和臺灣以及東南來地區有眾多的信仰者。據計,在臺灣有一百來座祖師廟,在國內有上千座分爐。關於清水祖師,見過的資料不少,近來在調查研究中覺得有兩問題值得提出來統一一下:

一)清水祖師的名字:祖師俗稱陳,永春岵山鎮人,這個歷來比較統一。但他的名字,有的說名“普中”,有說“名應”,“名昭”,有的說,祖師有七個分身,分別稱為三代祖師、蓬萊祖師、顯應祖師、昭應祖師、輝應祖師、普庵祖師、落鼻祖師。傳說紛紜,莫衷一是。為了這個問題,筆者曾專程跑了四趟清水師出生地--永春縣岵山鎮鋪上村。永春縣陳氏聯誼源流研究會會長、永春縣文化館陳詩忠

他的二伯父陳模(八世),進士;他的四叔父陳權(八世),進士,清水祖師的弟弟陳夢得(九世),也是進士,清水祖師俗名榮祖,介行公長子,屬校尉公下傳九世孫(居陳氏祖舜帝下傳的一一四世)。族譜載:“公兒時持齋誦經,日常與山下裏人牧牛子戲,日暮吟經,牛自知歸,後化清水祖師佛。”由此,我們認為:清水祖師俗姓陳,真正俗名應該是陳榮祖。至於“普足”,是衣師出家的法號。“昭應”是皇帝敕封的封號。另傳別稱三代祖師、普庵祖師,純屬為同稱祖師的混淆。三代祖師姓林名,法號自超,想傳為毗舍盧佛現身,坐化於德化縣美湖鄉上村在龍湖寺。普庵祖師俗家姓余,名邱肅,號普庵,今江西宜春市餘坊村人,是另一地區神明,並非清水祖師別稱。

二)關於清水祖師的生卒,歲數,也有三種不同說法:

1、景祜四年(一〇三七)生,建中靖國元年(一一〇一)卒,享年六十五歲;

2慶曆七年(一〇七四)生,建中靖國元年(一一〇一)卒,享年五十五歲;

3慶曆五年(一〇四五)生,建中靖國元年(一一〇一)卒,享年五十七年;

清水祖師卒于建中靖國元年(一一〇一)五月十二日是不成問題,其生年,本人認為應為當以宋人記載為准,生於慶曆五年,卒於建中靖國元年,享年五十七歲比較準確。按照舊岩志記載的清水祖師到岩住持的時間推算:祖師三十九歲時到岩,其間在岩經營十九年後升西,也正好是五十七歲月不差。

 

二、祖師文化的內涵

祖師文化的內涵,本人認為首先應該弄清祖師文化思想的核心。內涵,在邏輯學上,指的是概念中所反映 , 事物的特有屬性。祖師從人到神,通過不斷的深造修煉,成為一代高僧。它的文化思想發端于佛教的文化思想,好就是佛教大乘精神的濟世利人,即所謂“莊嚴國土,利樂眾生”,“廣施善行、濟世利人”,從這個理念出發,在其行的實踐中,逐步體現出祖師的文化思想,反映出祖師文化思想的特有屬性和精神。清水祖師一生沒有什麼著作,談不上構成什麼思想體系,但他一生以利物為本,濟人為志。自小熱愛勞動,勤勞儉樸相;采藥煉丹,祈雨救災,為民平難,修橋造路,無私奉獻;驅魔鬥鬼,見義勇為。這些義舉善行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據岩志及民間傳說,可以具體述為幾個方面:

一)修路造橋。佛經中有“建此般若橋,達彼菩提岸:之語。清水祖師在生之日,“惟以造橋修路為業,造成石橋數十座,未嘗憚勞”據載其中主建有名的橋樑是通泉橋,穀口橋,汰口橋。岵山鎮內至今尚有祖師手造的永鎮橋遺址,為後人傳說。

二)祈雨抗旱:這是祖師的特異功能,岩志有詳載:元豐六年(一〇八三)清溪大旱,村民公議延請永春麻章上人祈雨。祖師一至,甘霖隨降。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清溪大旱,邑令趙彥勳迎神禱雨。次年又旱,禾麥焦枯,再迎大師請雨。宋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清溪大早,邑令趙彥勳迎神禱雨。次年又旱,禾麥焦枯,再迎大師請雨。開禧三年(一二〇七),泉州大旱,府太守真德秀,迎大師到府,設壇設疏求雨。鹹淳五年(一二六九),首夏不雨,邑令林泳,密疏求于祖師,夜夢“二九”兩字,岩僧蔔,“十八日必雨”,至是日,果降大雨。元天曆五年,又旱,請大師求雨,果然。州官制“為霖”匾懸於岩。嘉慶年間,邑令夏以槐,亢旱禱雨,匾“立沛甘霖”於岩。道光三十年(一八五〇),夏秋缺雨,文武五官到岩靈淵祈雨,邑令聯瑞匾“澤潤生民”於岩。從宋、元到明、清直至民國,有旱必請,次次有驗,歷代有紀略可證。

三)治病驅疫:清水祖師是位多功能的神。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南安瘟疫流行,請大師法水救治即除。隆興二年(一一六四)南安縣崇仁鄉焦坑保張廷幹雙眼失明,其父詣岩延請法水點洗,未及月餘,遂獲光明如故。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尤溪大田保牛疾災損,乞大師前去保護鄉阱。乾道九年(一一七三),開禧三年(一二〇七)蝗蟲為孽,飛則騰空蔽日,下則苗稼無生,恭迎大師驅蟲,不三日即滅。

四)祖師采藥煉丹,治病救人。目前清水岩文物景點中還遺存著目丹臼、藥砧、藥鋪(洋中亭),讓後人流傳觀賞。以上列舉的功績,地方官員均一一申乞保奏宋代皇帝屢加敕封。這便是敕賜“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八字綸音的由來,也是宋代皇帝對祖師一生法行的肯定和最高獎賞。

 

三、祖師文化的外延

外延,在邏輯學上指反映在概念之中,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同時,也反映具有這些特有屬性的事物即相 關的文化藝術。 祖師慈悲為懷,濟世眾生為行的佛家思想,不但得到皇帝的褒封,也得到廣大人們的推崇與崇拜。這便是在祖師文化內涵加以引伸出來極其豐富的佐延。這些外延涉及經濟、政治、文學、藝術、教育、衛生、科技、宗教、民俗、華僑等許多相關的文化藝術。下面具體分述幾點方面:從建築藝術上,清水岩有不少文景觀具有研究價值:

一)寺廟建築:主要有蓬萊祖殿、海會院、三忠廟、覺亭等。其中蓬萊祖殿的主體建築,它依山臨壑,外觀呈“帝”字型,採用樓閣式佈局,共有三層又由下而上為“吳天口”、“祖師殿”、“釋迦殿”,外邊左右還附有“觀音閣”、“檀樾祠”。相傳有九十九間,面積三千二百平方米。整座建築紅牆綠瓦,飛簷翹角,裝飾精美。殿前壁上浮雕著金魚戲水,百鳥翱翔,垂飄綠,月照荷塘等石刻。殿內翔龍蟠柱,彩繪斗拱,薈民間工藝之精華,集古建築藝術於一休,是宋代遺留至今的光彩奪目的藝術精品。古樸典雅,風格奇特。

二)摩崖石刻:清水岩的摩崖石刻、碑刻等共有二十多方,涉及宋、元、明、清及現代。書體有楷、篆、隸、行。這些珍品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大大提高清水岩的文化品位。

三)文物古跡:清水岩現存的文物古跡有六十六處。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宋代的“岩圖碑”。石碑浮雕著宋代清水岩“帝”字形建築的佈局和度數,在本省獨一無二,在全國也屬罕見。對於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四)從醫藥的角度看,祖師原來是民間中草藥醫生,成佛後又有留下一批為人治病的靈藥簽。這些靈簽包括男科六十六方,婦科五十六方,兒科四十方,分類詳細,內容豐富,並有奇驗。加上清水岩叢中擁有天然中草藥五百種。今後是開發治病救人的一個天然藥鋪。其次,由於清水祖師年代久遠,歷史悠久。發展持續,有著文泛而濃厚的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建築文化,地方文化等多層次、多角度的內容和形式。足見祖師文化的外延包含廣泛、豐富。另外,清水岩從總體而言是以佛為主,但又滲雜不少道教文化色彩,還有許多地方,並有儒家“忠君愛國”的內容反映,可謂多教並存,相容並蓄的文化特色,這也增加了清水祖師文化外延。

作者:安溪縣文化館副研究員

 

詠清水岩意     連之瑞 宋淳熙丁末特秦名

  蓬萊頂上大僧伽 咫尺雲山屬我家

  陡峻坡途依澗穀 蓊蒙古樹老煙霞

  摳衣巍磴超凡界 稽首真容淨無瑕

  說法生公當日在 紛紛墜落是天花

 

登清水岩記事    連三益 宋慶元丙奔辰進士、府判

  蓬萊一境最奇哉 門外坑流傍石隈

  巨竹不知何日裂 喬松總是昔年栽

  石移莫匪神功運 岩築更無山鬼來

  料得眾僧行道處 天花馥鬱遍蒼苔

 

喜雨紀事      余克濟 宋慶元五年登第任長泰梅州

  百里精誠遂有春 蓬萊一禱不須頻

  亢時方慮穀增價 得雨先將麥惠民

  土潤喜無田涸澤 業空猶有戶憂貧

  衰翁況是同舟者 期與洪纖拜賜均

 

題清水寺      曾從龍 宋慶元年五年狀元、宰相

  壁立崢嶸萬仞峰 騎鯨俄蛻葛陂筇

  空留詩句傳千古 今在蓬萊第幾重

  岩上勝游成幻夢 壁間遺跡暗塵容

  山僧好把紗籠護 莫學閹黎飯後鐘

 

藍溪處曾狀元韻   林春伯 宋

  羊腸路入最高峰 倦倚東風點瘦筇

  芳草有情春意遠 青山依舊暮雲重

  新來梵閣添奇觀 前度詩人帶老容

  寄我此身天地裏 夢回林抄一聲鐘

 

游岩借連府判韻   鄭思忱

  傑閣危樓亦壯哉 師曾趺坐此山隈

  岩前塔是何年建 路上松皆親手栽

  窮嶺方知庵住處 逢人多說石飛來

  前生欠種清閒福 輸與山僧蹋古苔

 

謝雨        陳宓 宋邑令

  我來兩月值冬晴 多謝靈明答寸誠

  一辨清香猶未足 四郊甘雨已如頌

  早知縣令才能薄 賴有神翁願力宏

  粟麥頻蘇民自樂 更期膏潤接春耕

 

謁清水大師     李務觀 宋景定初邑令

  職忝藍溪令尹新 朅來端的為吾民

  驅車不怕石頭滑 具眼方知法界真

  清水岩深緣有佛 慈雲天覆必從人

  區區方寸無他祝 百里熙然長是春

 

清水岩即景     黃裳 宋景定初邑令

  樓觀丹青似畫然 岩頭活水自濺濺

  恍如滕閣臨無地 疑是仇池小有天

  樵客尋歸羊徑外 道人住憩鳥巢邊

  此生原卜鄰峰隱 不學為官只學禪

 

游清水岩      楊際會 明

  卓錫何年飛此地 上人去矣杳難尋

  菩提樹老疑成果 羅漢松高已結陰

  徑入蓬萊青嶂擁 洞封蘿薜白雲深

  車塵擾擾應慚我 虛閣憑來一嘯吟

 

詠覺亭       吳道曜

  第一禪關緩步經 摩娑石字半苔青

  為憐入世多迷路 喚醒來人立覺亭

  到此浮生知若夢 果然老佛有真靈

  微宮累我離鄉久 仰止高山愧悔形

 

詠羅漢松      廖廷珍 清

  百尺喬柯百尺陰 真人手澤此堪尋

  修成羅漢春常在 煉到臒仙瘦不禁

  泉石一山酣鶴夢 波濤千載老龍吟

  撐天節幹無今古 好共菩提證道心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