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祖師文化在永春的傳播

陳詩忠

安溪一座清水岩,臺灣清水岩寺九十八。這是講清水祖師分香臺灣之多。而由閩台分香東南亞一帶者也不少。其實,清水祖師分香回祖居地永春,以及隨永春人外遷海內外各地,我們研究其神緣與文緣、血緣、地緣的關係,研究其分香的原因,是值得一談的。

安溪清水岩原名張岩,在安溪縣蓬萊鎮蓬萊山。因為宋朝時候,永春縣小姑鄉(今岵山鎮)有個俗名叫陳榮祖的,自幼為僧,到鄰縣安溪張岩留駐,喜其岩旁泉水清冽,四時不絕,改張岩為清水岩。他又集資興建廟宇,濟世救民,廣行善事,圓寂以後被鄉人塑像供奉在岩寺中,尊稱為“清水祖師”。長期的崇奉,清水祖師逐漸成為安溪縣的主神,同時也成為祖居地永春縣的主神。現據調查,擇要成文,以饗同好,並就正於閩台“清水祖師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

 

(一)永春最著名的魁星岩和岱山岩都奉祀清水祖師,主要緣于文緣。魁星岩在石鼓鎮桃場村奎峰山麓,1982年列為永春縣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其右廳奉祀清水祖師。這裏附近居民主要姓顏,為什麼也奉祀清水祖師呢?原來,這個岩寺叫詹岩,肇建於五代。宋乾隆四年(1168),名僧圓覺“誅茅新之”,後來因為鄉人顏應時、陳樸在此讀書而同登進士,乃改奎峰山為魁星山,改詹岩為魁星岩。由此,仍奉祀釋迦等佛,並增奉魁星立像和清水祖師塑像。魁星像是以特大樟木雕成的,極為生動,乃顏應望所為。至於奉祀清水祖師,則後人所為。因為陳樸(舜帝 113世孫)是清水祖師(俗時名榮祖)的大伯父,陳朴後代將清水祖師分香到魁星岩,至今香火特別旺盛。其大殿邊柱聯曰:

  魁星踢鬥,文運光昌開勝地;

  清水飛爐,法音演暢沐慈恩。

其清水祖師專用聯(清水、祖師分別冠首、殿后):

  清陽圓覺,無去無來齊列祖;

  水月澄心,非空非色是吾師。

離永春縣城約一百公里的一都鎮岱山岩風景區,是聞名閩南的農民公園。山中有寺,名曰岱山岩。據當地鄭氏、馮氏諸族譜記載:“岱山岩創自有宋。”(鄭譜)“宋時紫陽夫子訪陳蒙所先生(陳光),曾遊其間,贈匾日‘鐵峰岩’,有唱和詩章載入州志。”(馮譜)明萬曆二十七年會首陳存菽所立碑,開頭就說:“泉(州)多名山,吾境鐵帽岱山與清源(山)稱。”“僉以詩書名世,追尋勝地。新廟宇,塑佛像,施膏田,於先有志,奇跡恢宏,與清源並久。”千百年來,藏于深山的岱山岩奉祀清水祖師,至今依舊。考其緣由,亦與陳氏有關。據陳氏族譜載:南宋陳知柔(舜帝 112世)是理學先驅,以“陳青天”名世,而蘇坑陳氏族譜載:陳光系陳知柔之弟,即“知方”為其諱名,“蒙所”為其號,“陳光”為其官名。因而朱熹與陳知柔、陳光甚洽,皆有唱和,皆曾同住岱山岩,留下一段千古不磨的文緣。清水祖師俗名陳榮祖,是陳知柔、陳光的侄孫,人們由此血緣關係而奉祀清水祖師,看來不無關係。現有對聯曰:

  清泉激濁,心裏靈機蘊;

  水石和鳴,殿前香火興。

 

(二)許多地方以血緣關係密切而奉祀清水祖師。

岵山鎮鋪上村南山庵是清水祖師祖地的宮廟,千年來一直奉祀清水祖師,現有四尊塑像,坐鎮南山庵神龕正中。神有多尊,便於附近鄉鎮村寺廟及本村人家敬請外巡祈祜之用。廳前石柱聯以“清水真人”“蓬萊”諸字嵌入:

  清如南海瓶中水;

  真是蓬萊座上人。

岵山南山庵本是南山陳氏始祖(一世)校尉公(舜帝 106世)肇基地的神廟。自校尉公下傳至輔公(即優道公,舜帝 120世)的時候,子孫興盛,分遷各處。長房進公留守岵山,二房友公遷居達埔,三房瑤公遷阪頭,四房可治公遷居仙夾,因而清水祖師香火也隨著播遷。現在南山陳氏之居永春者,都是清水祖師(俗名榮祖)的二伯父陳模(進士,舜帝 119世)的後代,一直奉祀清水祖師。

岵山鎮蟠溪村有龍山廟,原稱乾峰古室,祀廣應尊王、清水祖師等,聯曰:“廣如東海萬方應;尊為岵山七寶王”,嵌入“廣應尊王”,卻未有清水祖師專門對聯。此村陳氏屬岵山長房三。

仙夾鄉美寨村有深山宮,主祀清水真人,每年五月十三日拜祀。大門聯嵌有“深山”、“蓬萊”、“清水真人”諸字,曰:

  深化蓬萊清水映;

  山幽靈境真人居。

下廳聯以“清水”冠首,日:

  清溪竹影千年在;

  水閣松風萬世新。

據其族譜載:陳可治(仙夾陳氏始祖)後裔分居福州、三明、永安、尤溪以及臺灣、東南亞如印尼雅加達,清水祖師也分香各地。

岵山南山陳氏有一支分居桃城鎮榜頭村,近鄰東平鎮溪南村也是陳氏所居。桃溪畔的溪南村有吉祥庵,主祀武功祖師,同祀清水祖師,有聯嵌入“吉祥”“清水祖師”諸字,亦甚有意味:

  吉地迎清水,溪環古廟;

  祥雲伴祖師,影幻神燈。

 

(三)許多地方以地緣關係密切而奉祀清水祖師。

石鼓鎮石鼓村石鼓寨有仙林堂。該村有顏、王、林諸姓雜居,陳姓很少。但是仙林堂後的山包有“校尉公祖墳”。不久前,此墳因修建仙林堂而為人們發現,本人與岵山南山陳氏六人同往考察。扒開覆蓋碑石上的舊泥土,砍去草木,給碑石描紅並拍照片。考諸陳氏族譜,其地各方位皆合舊譜所載。“校尉公”是舜帝 106世,岵山南山陳氏一世祖。《小岵塘溪尚德公派下族譜》載明:“校尉公自後周顯德三年(西元 956年),由河南汝寧府光州固始縣入永春卅二都小岵南山居焉。今南山頭其故址。”由校尉公下傳九世陳榮祖(舜帝 114世),即化為清水祖師。校尉公所葬之地,其山為“狗乳形”,當地居民以為風水好,陳姓才如此興旺,因人及事,歷來奉祀清水祖師,其後殿聯嵌有“仙林”“清水祖師”諸字:

  仙跡臨清水;

  林泉悅祖師。

馬垵村是石鼓村的近鄰,陳氏聚居地錦雲室、馬垵村十組林氏聚居地三赫岩,也都奉祀清水祖師。

鳳美村也是石鼓村的近鄰,現聚居陳姓。有二座陳氏祖厝,上祖厝是南宋進士陳一新(舜帝 113世)所遺,至今保護完好,但是陳一新後代外遷,衍為西埔陳。現陳氏居民是由仙遊遷德化、再遷鳳美(古地名陳莊),他們是晉朝入閩的陳潤(舜帝86世)的後代,與校尉公那支派是遠房同宗,祭祀在下祖厝,只因地緣影響,在村裏水吼宮也奉祀清水祖師。

五裏街鎮華岩居委會金峰真寶殿主祀神農大帝,也祀清水祖師。這裏陳氏居民是南朝時候陳國陳後主叔寶(舜帝91世)之子陳鏡臺(又作陳敬台)的後代。西元 589年,陳鏡臺攜兩弟率軍入據清源郡桃林場(後升為桃源縣,改永春縣)官田市(今五裏街一帶),奉隋帝之命,就地釋兵為民而定居,他們是最早定居永春的陳姓,而後析為金峰陳、玉峰陳、石峰陳三支派,成為盛族。其金峰真寶殿有晚清舉人邑鄉賢鄭翹松所撰聯,嵌入“真寶”“真人”兩詞:

  真人情大超軒項;

  寶曆昌明繼宓媧。

五裏街鎮吾東村湖安岩主祀清水祖師。其湖安自然村鄭氏系縣城鵬翔鄭姓盛族支派。明朝縣令柴鑣毀淫祠寺廟,知湖安岩祀清水祖師,且有宋皇帝所賜匾額,不毀。岩有對聯,皆合情景事物:

  龍旗展帳山頭出;

  天馬騰空眼底來。

  清泉潤物,岩屹大鵬翼;

  水石飛雲,門觀天馬峰。

湖安岩建在大鵬山西翼,岩對天馬山。天馬山東麓是吾東村嶺格自然村,也聚居鵬翔鄭氏支派。那裏龍湖岩名聞遐邇,歷代文人詩家游者眾,明張瑞圖曾題匾曰:“天馬真島”,明清詩人唱和甚多。岩祀佛像、清水祖師。聯曰:

  龍施法雨,即賜千秋福;

  湖種蓮花,當留九品香。

  龍來此處臨清水;

  湖伴斯岩祀祖師。

龍湖岩上方之天馬山另一側,有天馬岩,地在吾峰鎮、五裏街鎮與德化縣三班鎮交界處,屬吾峰所轄,含吾峰鎮吾中、後壟和三班鎮磁坑、湖上四境,居民主要是陳、林、顏姓,同祀三顯真仙、清水祖師。有嵌“清水祖師”聯曰:

  清水來天國;

  祖師濟世人。

德化縣三班鎮溪口陳厝宮也祀清水祖師,居民陳姓為主。

永春縣介福鄉圓林岩中殿祀清水祖師、鄭公祖師。岩毀于“文革”。

永春縣城北郊興龍宮祀清水祖師、陳公法師。有聯日:

  興像重呈善道眙千古;

  龍門再樹真人顯十方。

  興崇法師朝百世;

  龍衍時雨濟群生。

桃城鎮濟川村居民林姓為主,村有蔓松庵,祀有清水祖師。為建小學,另擇地建“新宮”。

上述仙林堂、錦雲室、三赫岩、水吼宮、金峰真寶殿、湖安岩、龍湖岩、天馬岩、陳厝宮(德化縣)、圓林岩、興龍宮、蔓松庵祀清水祖師,主要是地緣相鄰。

但是永春縣最東部的外山鄉雲峰岩坐北向南,也祀清水祖師,其地居民林、陳為主。岩有聯嵌“雲峰”“清水祖師”諸字:

  雲布方來清水;

  峰回常拜祖師。

  雲接西方如來界;

  峰對南海觀世音。

由此可知,永春縣從最東的外山鄉到最西的一都鎮,從最南的仙夾鄉到最北的介福鄉,廣泛奉祀清水祖師。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