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赤水清水岩

漳浦清水岩,位於漳浦縣赤湖鎮後湖村赤水自然村,是漳浦縣境內唯一的奉祀清水祖師的寺廟。也是繼安溪清水岩以下最早的寺廟之一。

廟位於村西側,背依小山,面朝大海,東南向,以正座和東廂組成,正座闊十四米,深四十三米,正座深三進,每進落差〇.八米,依次為門廳、天井廡廊、正殿、天井廡廊、後殿。面寬三間,其中、正殿深三間,門廳、後殿深各一間,台梁木結構,懸山頂。全廟採用石柱承重,其中正殿後座保存了始創時的粗石柱,略呈梭形,該石柱配以鼓形素面連座式柱礎,有明顯的南宋到元的風格。餘二組石柱為清乾隆年間重置,刻有乾隆已亥(一七七九年)紀年及奉舍人姓氏,有柱聯二對雲:“清水思光昭赤水,雪山善果應丹山”,“清水鴻聲光法界,丹山瑞氣入華堂”。該石柱的石礎為青石浮雕雙層瓶式,似為清同治年間修建時重置。

清水佛供奉於正殿中,為木質雕像,軟身,烏面,又有二佛祖,以供正月各村迎奉下鄉巡社祈安之用,佛之上方懸木匾二,分別為“清水佛”、“可以前知”均有供奉者姓氏;清水佛兩邊分別配奉紅面王和黑面王,是為護法神;佛祖屏風後供奉哪吒太子,後殿則供奉觀音佛祖。

正殿之左側建廂房,廂房闊十米,深十六米,作五間禪房和天井。

廟中的廂房和正殿中,存歷代石雕碑刻四處,分述如下:

昭應菩薩記碑,碑置於中殿左側,南宋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立, 碑高一一五、寬一〇六釐米,碑額抹角,正中橫刻大字“昭應菩薩記”,正文風化嚴重, 僅可辨認部分,試讀如下:

菩薩生於溫陵永春縣小岵村,姓陳諱普足,幼年出家,禮大靜山明上人為師,廣福心印,隱于麻章架庵,為民請,曆□期雨□□□□□□□□□□□□請祧應時露□□□張岩山架□名曰清水岩,延菩薩居之,鄉人□□清水岩者積□□□造橋砌路利音神□□□□□□□□□□,建中靖國元年五月十三日修□□□□□昂王十□已,鄉民砌石塔葬於岩後日□山,像□北□祈求應若眾響,紹興二十六年三月,安溪縣必□姚添等狀奏朝廷牒受漳州龍溪主簿方品□究,當月二十四日辰時,敕昭應大師,敕封見在清溪岩,黃週二大夫,因詣山家黃□內作坡□,隆興元年境寧,遠迎香火,應祈而驗,每每多找□白□□□動遐邇,東□架岩啟當□初座□於工畢,岩□□□

時淳熙二年乙未孟春望日記,住岩比丘□□□;□□、陳容、蔡睿 、□□、 周□、林義、林照、林□、林茂、林王禹;

福州石匠林滿、劉黃,都勸緣會首林□立,崇福院僧□行撰書

舍石獅石刻一件,嵌於牆中,青石質,長方形,高三十、寬四十五釐米,刻字如下:

赤水保萬石坊弟子萬崇甫,喜舍石獅一隻,入於本岩供養,祈求合家宅創福壽康寧。時至正九年大歲己醜十一月題。

石獅一對二件,青石質,作立身,側首,大卷毛,開口,內裝有活動的石珠,尾上翹,設榫卯嵌入,尾剖面呈弧形,腳上肌肉豐富,筋骨畢現,身上系四組纓結,背上負鞍,鞍長過腹,下作如意形,纏枝花邊飾,主題浮雕蒙古人騎射圖。石獅連體立于長方形青石框上,造型別致,形象生動,比例準確,雕刻精細。高一.二米,長一.六米。石獅鞍的正中均存一方形孔,估計原來鞍上置有香爐之類的禮器。

根據碑文,可知其中一隻石獅為元至正九年(一三四九)萬崇甫舍,但青石獅存二隻,而另一隻因造型,工藝亦無二致,應是同時由另一人奉舍。該石獅歷來就是赤水清水岩的鎮岩之寶。

舍廟產碑: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立,記載廟產事,碑嵌於牆中,高五十,寬四十釐米,全文如下:

立賣契人赤水陳蟬,有承祖父公山一所,坐趾在石人山腳十八份,東至園腳,西至崗仔內,南至嶺仔長,北至園腳,各有四至,抽出一份賣與本岩住僧林敬昌出長承買,實出英銀八員,又賣過公山一所,坐趾在崗仔內山六份,東至石人山,西至觀音山,南至宣仔山,北至松腳山,各有四至,抽出一份賣與敬昌出長承買,實出金錢四千大員銀錢親手仝中交完,將二份山付與銀主堂中,二比兩願,日後子孫不敢生端反悔,日恐無憑,今欲有憑,立石為記二位為中人慨代中人經。

同治十一、三年二月 住僧林敬昌立。

這一碑石已曆千年風雨,多處斑剝,但主要內容尚可辨認,據此可知南宋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當地人陳姓、蔡姓、林姓等從安溪清水岩奉回香火,於南宋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始建赤水清水岩。

清水祖師第一次敕封是在南宋紹興二十六年間,由於安溪姚添等上文朝廷,以“本州亢旱,禱祈感應”請封,朝廷批示,福建路轉運司先後派龍溪縣主薄方品,轉運司財計官趙不紊實地視察、核實,於隆興二年(一一六四)下牒敕封清水祖師為昭應大師。

第二次敕封是在淳熙初年,安溪縣林仕彥以“祈禱感應,有功於民”一文請封。朝廷先後派莆田縣丞姚儀、漳浦縣主簿周鼎視察、核實,於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牒下加封為“昭應慈濟大師”。此後,朝廷還先後于嘉泰元年(一二〇一)加封“昭應廣惠慈濟大師”;嘉定二年再加封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

漳浦赤水岩的清水祖師香火,是隆興元年奉來的,其時距朝廷正式敕封清水祖師為昭應大師還早一年,但岩寺則始建成於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其時,清水祖師已敕封為“昭應大師”,碑額上也因此刻上了這一次敕封的封號。赤水清水岩應是繼安溪清水岩之後的第一座祖師傳爐。

安溪清水祖師的香火是如何傳到漳浦來的呢,除了紹興二十六年龍溪主簿方品,淳熙初年漳浦主簿周鼎曾先後奉命視察過安溪清水岩,帶來了民間關於清水祖師的傳說。查《漳浦縣誌.卷四.風土下.災祥》恰有一條記載:“宋孝宗隆興二年大旱,首種不入,自春至於八月”。這條記載可能與迎奉清水祖師香火有關,且碑文中又有“遠迎香火,應祈而驗”一說,其時清水祖師正以祈雨立應而聞名,如南宋慶元六年(一二〇〇)、嘉定元年(一二〇八)邑人上書求封,均以祈雨立在為由,又有乾道元年(一一七三)為永春祈雨,淳熙元年(一一七四)為尤溪祈雨,淳熙六年(一一七九)七年二次為安溪祈雨,慶元五年(一一九九年)為長泰祈雨,開禧三年(一二〇七年)為安溪祈雨,嘉定元年(一二〇八)為泉州祈雨,嘉定三年(一二一〇)為安溪祈雨,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為泉州祈雨,以及紹定間、鹹淳間先後為安溪祈雨等十多次,均有立應之效。《安溪清水岩志》稱:清水祖師“於祈雨最靈,自宋至今,無不感應”。漳浦赤水清水岩的《昭應菩薩記》和《漳浦縣誌》中的記載,也當是其中一條事蹟。至於時間差了一年,是碑刻上的錯誤,還是縣誌上的錯誤,尚待進一步考證。

赤水清水岩創建以後,元至正年間、清乾隆年間、清同治年間以及本世紀八十年代等多次重修,其祭祀圈包括岩寺所在地陳姓聚居的赤水村、下厝村、陂仔兜、新社村、觀音亭村,王姓聚居的後蔡村、烏尾村,許姓聚居的烏石許村等十個村, 人口五千餘人,信仰圈包括岩寺所在地及附近的後湖村、西潘村、前張村等。以赤水村為主成立了管理團體,由各自然村選出代表作為小頭家,為主者稱頭家,每年正月初四下天,初五開始,即由依次迎奉二佛祖到各村中巡村祈安。至十三日入廟乃止,十三至十五日,即於廟前唱三天酬神大戲。除此之外,這個祭祀圈社區與清水岩有關的二次酬活動是六月十九日和九月十九日,其主祀神為供奉於調後殿中的觀音菩薩。

漳浦赤水清水岩創建年代久遠,歷代多次修繕,致保持南宋初創時的基礎,廟中管理井然,保存多存歷代文物,其中元代青石獅,尚屬罕見,南宋淳熙二年立的石碑,史料豐富,印證了安溪《清水岩志》等資料中的記載,也是記載清水祖師事蹟的最早的碑刻,當引起重視。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