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洪瀨清水岩

清水岩寺山依玉枕,水繞虎溪,誠天成之佛地也。唐時肇跡,名曰東林寺。于宋慶歷年間寺僧永佑重修,明朝再次修葺,並易今名,迨至民國二十年,鄉民鳩資修建,寺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兩護排列。寺門邊有洪瀨名士張應星撰寫之《重修清水岩碑記》以及南安縣知事劉燦若撰書之對聯:清磬流音風答響,水池印象月呈輝。清水岩雖謂千年古刹,然因僻處山陬,養在深閨人未識。近年,開發建設清水岩旅遊區。建成之後,將成為南安市另一旅遊點,招徠四海賓朋前來旅遊觀光。

但見路旁山門聳立,由此即入景區,車沿公路盤旋而上,千回百轉,愈上林愈茂,山下新構兩牌坊,白石雕成,雄偉壯觀!沿石階而上,但見新構大雄寶殿聳立玉枕山前,門庭開豁,有亭翼然,分立兩側,名曰足友、足華。餘偕高松登亭一覽,而後往大雄寶殿觀賞楹聯。時值寺內早課,眾佛教徒偕僧尼誦經,梵音繚繞,宛如天籟。殿后為岩之舊建築,“清水岩”三字據考證為宋時匾,門聯曰:清韻偶成花下偈,水聲能和佛前鐘。如此佳句,堪稱鳳構。岩內石柱石礎亦宋時物。岩後有泉兩孔,曰蝦泉,泉水澄澈,可供寺僧飲用。岩後玉枕山,林木繁茂,鬱鬱蔥蔥。右側放生池,水質不佳,有待疏浚。

立足岩前,俯瞰東溪,蜿蜒於碧野之中,阡陌平疇,民居公路,歷歷在望中。楊梅遙對玉枕,雲遮霧繞,分外妖嬈!

 

 

清水岩(東林寺)

撰文: 黃榮周 攝影: 王安西

清水岩位於洪瀨鎮集新村玉錦(枕)山。因地處洪瀨東部,瀕臨東溪,故名“東臨”,諧音“東林”,故又稱東林寺。祀奉清水祖師、觀音菩薩。

據明弘治庚戌年(1490年)出版的《八閩通志》卷七十七寺觀篇就有記載“東林寺”。清康熙壬子年(1672年)《南安縣誌》第一卷疆域志之一形勝圖中,就在“五都境內”明確標出“清水岩”。在關於“五都”地域的介紹寫道,“縣東北二十裏,圖一在宋為靈感裏,統於從政鄉,其山曰奇龍,曰瑞峰,其岩曰清水……”。關於“玉枕山”的介紹寫道,“在縣北二十裏,屬四都,遠望如枕高插雲霄,雙陽山繇此出。山下清水岩,唐東林寺故址也。”

清康熙纂修的《福建通志》記載:“東林寺,在四都,宋慶曆間建。”清乾隆年間《泉州府志》卷十六壇廟寺觀記載:“東林寺,唐時建,宋慶曆中僧永佐重建。”。卷七山川關於“玉枕山”的條目記載:“玉枕山……山下有清水岩,唐東林寺故址也。”清道光《晉江縣誌》也有記載:“玉枕山距城二十裏,遠望如枕,其下有清泉岩。”據民國版《南安縣誌》卷五營建志之二記載:“東林寺在四都玉枕山下,唐時建。”

清水岩因地處於林木蒼鬱的玉枕山麓,景色奇麗,吸引著歷代眾多文人騷客為之詠吟。清康熙壬子年《南安縣誌》第十八卷藝文志卷十八就收錄郡人黃滔《游東林寺》:“平生愛山水,下馬虎溪時。已到終嫌晚,重遊預作期。寺寒三伏雨,松偃數朝枝。翻譯如曾見,白蓮開滿池。”《泉州府志》也有收錄此詩。清光緒甲辰年(1904年)由陳國仕輯錄成書的《豐州集稿》卷四.五言絕句中,收錄(唐)黃滔《題玉枕山東林寺(在四都)》一詩:“已到終嫌晚,重遊預作期。寺寒三伏雨,松偃數朝枝。”明代惠安縣前康鋪坑柄(今螺陽鄉五音村)人康朗(1508~1574年)也寫下《遊玉枕山東林寺》一詩:“閉門遠數石泉聲,坐定明聞山鳥鳴。廬岳高僧誰複在,白雲作伴虎溪行”。

清水岩,始建於唐朝年間(618~907年)。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年),僧人永佐重修。明朝期間(1368~1644年)再次興建,並易名為清水岩。清同治甲戌(1874年)修葺一次。民國20年(1931年)重修,住持瑞梁禪師改建寺院,建設新佛堂,築造輔室,開闢草菜園,移栽茶苗種。寺院略具規模。寺院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前有門廊,兩側連著護厝。重修時,瑞梁禪師邀請洪瀨秀才後廍人張應星作《重修清水岩碑記》。可惜工程未完工時,瑞梁禪師突然去逝。相繼傳承者有廣深、廣善、廣江等和尚,廣深重新規劃修挖荷塘,如期完成修建寺院。後來竣工時,張應星作了《重修清水岩碑記》,碑刻嵌在寺門廊牆上。岩門旁有民國時期南安縣知事蔡燦若編撰的對聯“清磬流音風答響,水池印象月呈輝”,淨因行者撰寫的對聯 :“清風本來面,水月現在身”。岩後有劉仲春捐建的“香井流芳”(俗稱蝦目泉)。因年久失修,致寺院破舊不堪。

1997年,在集新村新發果林場黃法文的牽頭下,主持修建部分環山公路。2001年,委託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進行《南安市梅溪小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專案——集新生態村建設》規劃,在其可行性報告的第五章第二節《生態旅遊區建設方案》中,明確對清水岩風景區進行規劃。2000年02月,在集新村黨支部、村委會、老協會及部分有識之士的倡議組織下,經中共南安市委統戰部批准,成立清水岩重建籌委會。對清水岩進行重建,既存舊貌,又展新姿。2004年、2005年分別開通從壩田、象頭、鳳橋至清水岩的環山公路,方便群眾進香朝拜。2006年02月,聘請惠安縣建築設計院工程師進行規劃,同時修繕、建設主殿、大雄寶殿等。2007年,聘請原廈門市副市長陳文漢進行總體規劃。規劃清水岩占地面積五百多畝。2008年,南安市政府支持在清水岩建設“南安市德育教育基地二十四孝傳統教育”;在省政府及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建設拓寬環山公路。2008年,成立“南安市清水岩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加快風景區的全面建設步伐。

近年來,在百歲老人黃寶娟女士、幫登公司董事長侯炳輝伉儷、洪瀨商會捐資等的巨大影響下,集新村黨支部、村委會、老協會等的牽頭下,一大批熱心清水岩建設的善男信女紛紛奉獻愛心,為重建清水岩旅遊風景區增輝添彩,籌措捐建資金五百多萬元。目前,在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鼎力關心支持下,清水岩旅遊風景區將成為海內外朝聖祀奉、旅遊觀光的絕佳勝地。

歷代部分僧人瑞梁、廣深、廣善、廣江、廣義、晴暉、道欣等曾在清水岩居住。晴暉法師(惠安縣人),民國37年至1956年任住持,清水岩一度香客絡繹不絕,香火鼎盛。
 

 

  

東林寺感想

洪少霖

洪瀨鎮清水岩,千年古刹,始建于唐代,座落於玉枕山麓龍蝦目泉穴處,原名東林寺。我出生于洪瀨東林村,相同的名稱使我對它有一種親近熟悉的感覺。從洪瀨鎮區,一路經過村莊、民居、池塘,經過平整的石埕,經過兩旁的樹木。爬上由百歲老人黃寶娟捐建的寬敞水泥路面,幾經輾轉之後,出現一座由白石砌成的宏偉山門,原來我來到它的面前。

寺廟周邊,正在擴建。沿著山門,拾階而上,來到岩寺,發現清水岩的位置似是一把巨大的交椅,兩旁有著相對而建的亭台,恰似交椅的護手。清水岩於平地裏靠後稍低,隱於內裏。向外走出數十米之後,能看見山下洪瀨鎮區一派繁榮景象。雖然所處於山林之中顯得寧靜,但也能聽到山下車輛的喇叭聲響。不在世俗,卻離世俗仿佛一步之遙!

冬日暖陽,天高雲淡,寺廟的旗蟠迎風招展,招引我的靈魂走入它的懷抱,探尋它的清幽。四面松林靜默,廣場寬闊,正在擴大規模建設。站于其中,如同走進了一個巨大的座位,腳下洪瀨似近若遠。後山不高,更讓我感覺它的親切。寺廟周圍,有著各種花樹,如白銀樹、百年香樟、無花果等。寺廟右側池塘裏鴛鴦戲水、白鵝爭鳴。池塘旁邊,有一棵老榕,盤根交錯。附近山林自然、空氣清新,夾著樹木芳香。

真正留有古意的,只有祖師殿,基於唐朝,門框以藍色為主調,頗為獨特。殿雖小,卻透露著樸實,也流露著清新厚實的韻味。祖師殿前,栽種著兩棵含香與兩棵桂花,適時暗香浮動。殿內兩旁壁畫,形象逼真,表情各異,或虔誠、或深思、或怒視、或大悲、或喜樂、或慈善,表現著平凡人生的千姿百態。立在庭中,聽風聲起、蟲鳴止,聞檀香沁入肺腑,世俗逐漸沉澱,心間一片靜逸、一片柔和。

新建的殿堂,有著六根青石雕刻而成的盤龍柱,守護在外。裏面各尊佛像站坐無聲,釋義生命的禪意。近有二十四孝雕像,形象生動,故事樸實卻十分感人,其意不言而喻;有龍蝦眼甘泉,出水口造型橢圓,水清明亮;有觀景台,讓遊人放眼山巒與小鎮姿色,坐于石桌旁的石椅上,泡壺暖茶,談笑風生;有前人行走的古道,走入其間,兩邊樹林,石階生苔,雖然坎坷狹窄,卻更加容易去幻聽那古人腳步的聲音,又仿佛古人的竊竊私語在耳邊縈繞。

百姓生活越來越是富裕,世俗卻依然有著無數的算計與虛從。然而,每一個人在一定的時候,都需要一個寧靜的地方,好整理紛飛的思緒,找尋人生的出路,感受自然美麗的風光,解脫精神的浮躁。洪瀨清水岩,就是這樣一個恰當的去處,它在等候世人的來臨,它會撫慰世塵的酸楚!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