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境清水祖師廟選介

 

蓬萊鎮

洋中亭

洋中亭,位於蓬萊鎮聯中村洋中,供奉清水祖師,兼祀魁星、文昌帝君。

宋元豐六年(1083年),清水祖師駐錫清水岩。元祐年間(1086—1093年),祖師募資興建洋中亭,于此施醫濟藥,廣結善緣。元延祐年間(1314—1320年)重修。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再修。

1984年,聯中村旅外僑親林遵笑、林成器、林東茂捐資重建,為三層四方形體,鋼筋混凝土結構。楹聯:“洋瀾有象徵化育,中道不倚壯奇觀”。每年農曆正月間,擇吉日恭迎清水祖師駕臨洋中亭。

 

龍顯堂

龍顯堂,原名“龍居庵”,位於蓬萊鎮龍居村庵垵,供奉觀音佛祖、清水祖師、保生大帝。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曆有修葺。1986年,新加坡龍顯堂董事部陳天佑,李榮華為首集資新加坡幣3.78萬元,委託僑親魏倫裁返梓負責修葺,翌年竣工。占地面積1897平方米,建築面積 595平方米。庵內保存明代張瑞圖題匾一方,清代大吊鐘一口、大花瓶一對。庵堂旁有植于明代的羅漢松一株。

龍顯堂有“求雨解旱”、“消災賜福”、“神駕瘟除”、“解救災民”、“靈丹濟世”等傳說。1933年 1月27日,匪首王官蘭犯境打劫,縱火焚燒“美良大厝”,火光沖天,照亮龍顯堂。當王匪欲再焚燒民房之際,忽然陰風陣陣,大火漸息,只見從龍顯堂方向有身著白衣戰袍、手執槍刀劍戟兵將昂首挺胸,成群結隊而來。眾匪心驚膽寒,隨即落荒而逃。2003年 6月30日,龍顯堂被縣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義禊堂

義禊堂,俗名“聖母宮”,位於蓬萊鎮鶴前村冷水垵,供奉香山聖母、清水祖師。堂內有“元豐年首植檀樾樹;施主祠永鎮蓬萊山”、“義舍香山,檀樹千秋茂;禊崇聖母,盛名千古傳”,“義聯襱襗,咸尊聖母為施主;禊結齋緣,懇摯大師錫蓬山”等聯,敘述劉公銳獻山興建清水岩寺之義舉。

當地劉氏公銳,長年吃素,堅持戒行。宋元豐六年(1083年),蓬萊天旱無雨,劉公銳與鄉人恭請永春“麻章上人”陳普足到蓬萊祈雨,雨亦隨應。鄉民悅之,有築室延居之願。劉公銳敬佩清水祖師道行高深,將屬於自己的張岩山捐出作為寺業。劉公銳辭世後,百姓奉他為清水岩檀樾主,在寺東廊塑像敬奉。

20世紀90年代,鄉人議定在劉公銳出生地立廟奉祀,僑親劉開吉獨資興建於今址。堂體為宮殿式構築,占地面積 200平方米。八月初一為劉公銳“生日”,鄉里群眾祀之。

 

慈濟堂

慈濟堂,位於蓬萊鎮嶺東村庵內洋,供奉保生大帝,兼祀觀音佛祖、玄天上帝、清水祖師、文昌等諸神像。始建無考。1988年 8月,村內信眾集資重建。占地面積約14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 300平方米。石木結構,五圭上鬥轉四垂。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同慶“佛生日”。

 

福鎮庵

福鎮庵,位於蓬萊鎮竹林村祖厝大坵田頂,供奉清水祖師、三代祖師、玄天上帝。始建于清初。1982年,信眾集資翻建。占地面積約8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平方米。土木結構,坐南朝北。楹聯:“福地勝景宛然蓬萊,鎮此名山靈顯清水”、“福山龍飛朝清水;鎮地鳳舞仰大師”、“福地洞天清水祖師共顯;鎮魔三代玄天上帝齊靈”。每年農曆正月及七月,信眾進香朝拜。

 

龍會堂

龍會堂,位於蓬萊鎮上智村田中角落,供奉清水祖師,兼祀恩主三代公、玄天上帝、關聖大帝、法主公。始建於明。1980年,旅居新加坡僑親胡坤樹等籌資,委託胡進福主事重建。占地面積 148平方米,建築面積62平方米,土木結構,一廳室建築。每年農曆正月初五,為當地胡氏信眾“割火”進香的起點宮堂。

 

蘇春庵

蘇春庵,又名“龍仙堂”,位於蓬萊鎮新美村美塘自然村。供奉玄天上帝,兼祀觀音佛祖、妙道帝君、清水祖師。始建無考,民國23年(1934年),遭水災倒塌。1940年重建。1981年,旅外僑親捐資重修、重塑金身。今存建築為頂落三間,下落兩過水兼天井,占地面積約 300平方米。每年農曆五月,該村阪頂、官會、新乾、美塘、玉井等自然村信眾進香;十一月,分三股慶“佛生日”。

 

靈應堂

靈應堂,位於蓬萊鎮吾邦村樟樹侖腳,供奉清水祖師,保生大帝、三代祖師,兼祀五穀帝仙、觀音佛祖等。始建無考。古時在半山建庵,名“半山庵”。

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遷建於今址,並改為今名。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翻建。嘉慶六年(1801年)重修。民國29年(1940年),翻建為二進,占地面積1295平方米,建築面積 108平方米,廟地周圍有植於 700年前的古樟、古榕。楹聯:“靈通海內,法雨原資清水化;應庇吾邦,濟人實具保生心”。

 

靈應岩

靈應岩,位於蓬萊鎮寮海村尖尾山。供奉清水祖師、三代祖師、五穀帝仙等神祇。始建於明末,1982年鄉民集資修建。土木結構,坐南向北,占地面積 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平方米。靈應岩清水祖師分靈于清水岩,境內分為6股,每年農曆十二月下旬信眾輪流做“佛頭”;農曆正月為靈應岩“進香日”。

 

寶光堂

寶光堂,又名報德庵,位於蓬萊鎮聯中村梧桐中學附小右旁,供奉觀音佛祖,兼祀關聖大帝、清水祖師。始建於明末,由當地林、劉兩姓合建。清代及民國期間曾有修建。

1982年秋,旅居馬來西亞僑親林遵笑、劉開吉捐資重建,二進六開間,頂落四垂,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

 

祈雨堂

祈雨堂,位於蓬萊鎮蓬新村,供奉保生大帝、清水祖師。始建於清,“文化大革命”中被毀。

1979年,旅居新加坡、馬來西亞僑親捐資,善眾集資重建。占地面積約 300平方米,建築面積31.2平方米。每年農曆正月初四至初五,村裏信眾備辦五牲禮品,舉大旗,敲鑼鼓,抬佛轎,放鞭炮,進香巡境;正月十五日迎燈。

 

朝真廟

朝真廟,原名“潮真庵”,位於蓬萊鎮鶴前村茂林與橋仔二角落之間。據傳,始建于宋。供奉裏主正順,兼奉玄天上帝、文昌、清水祖師。清代,崇善裏先民在庵堂內創辦崇文書院,廟學合一。因年久失修,廟堂破落。1983年,旅外僑親資助重修,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平方米。今存傳說為朱熹所作的楹聯“崇聖尊賢弘國粹;文韜武略振雄風”,懸掛于文昌佛像邊。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為神誕日。

 

橋亭宮

橋亭宮,位於蓬萊鎮彭格村水尾,供奉玄天上帝、三代祖師、清水祖師。始建無考,民國32年(1943年)重建,後經修葺。占地面積54平方米,建築面積18.9平方米。

 

門樓殿

門樓殿,俗稱“登虎榜關帝廟”,位於蓬萊鎮登山村村口小山崗上。始建無考,為石構二層式建築,第二層用木板鋪設,廟外設有石砌圍牆環護。祀關帝、清水祖師。1947年,村民自發籌資增建前殿。殿宇曾是中共工農紅軍閩南遊擊隊第二支隊(簡稱紅二支隊)活動據點。今廟宇正廳牆壁上還留有一副紅二支隊隊長陳鳳伍所題“瘴氣烏煙染世界,熱血掃平淨光明”的楹聯。1996年12月30日,安溪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聚安樓

聚安樓,位於蓬萊鎮嶺東村,奉祀關帝爺,觀音媽、清水祖師等。1995年,海外華僑劉江泉等倡議,宗親回應而建成。占地面積 400平方米,建築面積 120平方米。為石木結構,配有戲臺。

 

坵城廟

坵城廟,位於蓬萊鎮蓬溪村清仔塘。始建於民國期間,供奉清水祖師、周、邢、李三王;潭、池二王等。原址位於蓬溪溪邊,風雨侵蝕,逐漸破損。1986年,海外僑親及本村信士倡議新建,年初動工,年底竣工。新廟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命名為坵城廟。規制仿古革新,配有大埕。

 

鳳城鎮

鳳美境

鳳美境,俗稱“清水祖師宮”,位於鳳城鎮先聲居委會,安溪一中大門外東側。供奉清水祖師、五顯大帝諸神。始建于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坐北朝南,前有大埕、戲臺。善眾奉清水祖師為當境神,常年香火不絕。每年農曆正月初四、七月十六日為“進香日”、“佛生日”。

 

鳳澤廟

鳳澤廟,位於鳳城鎮上山村上場下巷。供奉廣澤尊王、清水祖師諸神。始建無考,歷代均有修繕。民國年間,廟宇被洪水沖塌。1980年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 88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平方米。

 

鳳仙殿

鳳仙殿,位於鳳城鎮上山村小嶺角落。供奉呂翁真仙(八仙之一呂洞賓)、清水祖師等。始建無考,幾經修葺。1988年,信眾捐資重建,占地面積約 3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 170平方米。殿邊有一小水庫,碧水如鏡。

 

昭靈殿

昭靈殿,位於鳳城鎮吾都村貢山。供奉清水祖師,兼祀孫、余、池“三王府”諸神。始建於清末。2002年,旅新加坡僑親陳文曲倡捐,信眾集資翻建。殿宇坐東向西,占地面積 671平方米,建築面積98平方米,宮殿式石木建築,單廳埕。楹聯:“昭其度,昭其明,德揚清水;靈有威,靈有赫,普度虞都”、“清水鎮吾都,風調雨順;祖師居殿宇,國泰民安”等。

據傳,該村陳氏遠祖媽許願,清水祖師保佑吾都人丁興旺,合境平安,每年開春到清水岩請回的香火要點燃到正月初十,並傳遍各家各戶。1950年,此俗停止。1978年,恢復恭迎春火鄉例。

 

城廂鎮

靈著廟

靈著廟,位於城廂鎮員宅村埔任。清乾隆《安溪縣誌》稱,廟于五代時,由小溪場長官廖儼建,是置縣之前安溪已知的最早興建的道觀,至今已逾千年。廟主祀文武聖侯安寧,後增祀翊濟相公廖儼、清水祖師、保生大帝、玄女娘娘諸神。今存建築系1985年重建,二進,改土牆為花崗岩石牆。

 

顯應廟

清乾隆《安溪縣誌》載,“顯應廟,在縣南厚垵村(今城廂鎮磚文村)。神姓陳名潼,唐時人。大順中(890—891年),長官廖儼招集流民,用神為都將,戍溪南。既沒,民即舊壘祀之。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賜今額,嘉熙三年(1239年)重修。邑人餘克濟記。”廟現供奉感應尊王、保生大帝、清水祖師、五穀真仙等神。1987年,眾議重建,是年 6月,按原規模興工,12月竣工。新廟改原土牆為石牆。1999年元月 6日,安溪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此樹立文物保護標誌。

 

宗教院

宗教院,位於城廂鎮午峰山麓。始建五代後晉天福四年( 939年)。穴稱“龍蝦出海”,又稱龍霞寺。是安溪置縣前興建的少數佛寺之一,也是安溪最早傳播宗教經典文化、培訓僧人的發祥聖地。世傳朱熹遊覽安溪勝景時,曾稱讚宗教院為“狀元聖地”。1999年元月 6日,安溪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此樹立文物保護標誌。

宗教院曾是安溪的佛教中心,在封建時代佔據較高的宗教地位,統屬鄰近佛道合一的13所宮門。“宗教院重建碑記”記載:

唐代弘傳宗教文化,各郡、州府、縣特立寺院。安邑于永安裏厚垵境內建宗教院。清乾隆版《安溪縣誌》載:“宗教院,在南山之麓,後晉天福四年( 939年)建。宋令劉濤、明邑人詹洧(縣丞)俱有詩。國朝乾隆元年(1736年),裏人謝姓鳩(聚)眾捐資重建。”寺院崇奉釋迦牟尼和觀音菩薩,宋代增奉清水祖師諸神,是安邑最早傳播宗教經典文化的發祥聖地。唐、宋、元、明、清朝代,高僧住寺,僧人問經朝拜如雲;香火鼎盛,信士祈求靈驗如願。寺院中堂聯“宗傳門院先古邑,教真諦化啟溪場”,成為榮耀宗教文化、推進安邑教化的功績寫照。

宗教院背負午峰,面朝鳳山,西依閬苑,東峙筆架,左有獅象鎖水口,右有黃龍山回抱,三面藍溪環水。靈山勝景,清靜幽雅,宜於修身養性之地。世傳宋代朱熹稱讚安邑宗教院為“狀元聖地”。歷經滄桑,風雨侵襲,舊寺院陳舊不堪,永安裏諸賢達信士,心懷宗教聖地,爰集議重建,捐資人民幣伍拾余萬元,戊寅(1998年)春動工,壬午(2002年)秋竣工。寺院建築改土木結構為石木結構,二進殿閣,左右僧舍,規制仿古,坐丙向壬兼午子。寺院建成,雕樑畫棟,雄偉壯觀,古刹重光,日月長存,心誠如願,為祖國宗教文化增添光彩。餘仰古跡重光,爰以為記。

安溪縣誌總編 林園 拜撰 壬午年秋

 

靈慶堂

靈慶堂,位於城廂鎮磚文村後割(恒興中學旁)。始建於南宋年間,供奉清水祖師、法主聖君、玄天上帝諸神祇,系宗教院古時統屬的13宮門之一。清水祖師威靈顯赫,民國期間曾“撒豆成兵避匪患”、“彈火之中救三人”之說在民間廣泛流傳。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間受毀。1981年重建。2004年,在原址抬高重建。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主體建築寬7.03米,深7.93米,建築面積約55.75平方米。堂前為主埕,配置兩個副埕。有“一鳳鐘堂威靈萬古;三台朝拱衍慶千秋”、“英靈千古在;香火萬年新”、“靈威地天神通廣大;慶敷蒼赤佛法無邊”、“靈傳萬古神心廣被;慶祝千秋佛法無疆”、“靈格無私,神光昭日月;慶求必應,佛法起風雲”等楹聯。每年農曆正月初六清水祖師誕辰之日及七月二十三日,舉行佛事活動。2004年冬,堂前立有重建碑一方。“靈慶堂重建碑記”記載:

靈慶堂,始建於南宋年間,內崇祀清水祖師,清初增奉法主聖君、玄天上帝、境主尊王。堂前瞻筆架三峰,後倚鳳山一脈,青山疊翠,藍水凝碧,勝景天成。宋時,堂地近鄰漁舍參差,歌聲互答,南宋理學名家朱熹標題“東皋漁舍”,是為“清溪八景”之一。靈慶堂幾經滄桑,歷經修葺、重建,威靈顯赫,澤被四方,香火鼎盛,曆久不衰。現存清乾隆四十五年重建之時所題“靈慶堂”匾額一方。甲申梅月,有仰神明恩庇,善男信女,社會賢達,慷慨解囊,協力于原址抬高重建,是年桂月竣工。殿堂坐北朝南,規制仿古,單進格局,石木結構,重簷歇山式,雕龍畫棟,金碧輝煌;前增建露埕、戲臺、香亭及管理房。總耗資二十余萬元。古刹重光,日月長存。謹立豐碑,以載盛舉。

 

濟美堂

濟美堂,又稱井後宮,位於城廂鎮土樓村井後。始建于宋末元初,供奉保生大帝、清水祖師、法主聖君、太尉舍人。歷經修建。1958年被拆毀。1995年 8月重建。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占地面積263.2平方米,建築面積66.88平方米。每年農曆正月初六、三月十五日、七月二十三日、九月十五日為四佛聖誕,今統一以農曆三月十五日為四神誕辰日。

 

龜山廟

龜山廟,位於城廂鎮路英村龜山。供奉五穀真仙、法主聖君、清水祖師、玄天上帝諸神。古時為宗教院統屬的13宮門之一。明代時稱“仙宮”,原位于英格路赤石頂,奉祀五穀真仙。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擇廟地重建,因山形如龜,故名龜山廟。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新翻建。1967年遭毀。1993年 6月,信眾集資依舊制重建。有“龜鱉修真皈依佛教;山川獻瑞合聚仙境”、“龜峰仙家英靈萬古;山居佛國顯赫千秋”、“為人善良正直,神明自然保佑;作事偽詐奸邪,枉費燒香祈求”等楹聯。今統一農曆正月十一日為進香日,十二日為迎神日;二月十五日為五穀帝仙神誕日。

 

公母林

公母林,又名澇港宮,位於城廂鎮澇港村泉(州)安(溪)公路邊,供奉清水祖師。始建無考,舊時為宗教院統屬的13宮門之一。2002年 2月,集資重建,建築面積 510平方米。有“藍水迴旋纏如帶;翠峰峻岫立作屏”、“清水蕩淨無埃染;祖師顯化有靈光”、“公德淳風靖四境;母林勝地保萬方”、“清水源流,神州日暖;真人顯化,佛國春深”等楹聯。每年農曆正月初四至初六為“佛生日”。

 

龜蛇廟

龜蛇廟,位於城廂鎮南坪村,原名“格口宮”,因廟宇四山環抱,山貌像蛇似龜,故名龜蛇廟。始建無考,供奉五穀真仙、法主聖君、楊德大師、清水祖師。

廟宇為四垂帝殿式,占地面積 6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5平方米。廟左側有古榕一株,相傳為南宋理學家朱熹在安溪手植的18棵赤榕(俗稱無須榕)之一。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知縣李增春題“有求必應”匾一方,並撰聯:“龜山展帳鐘梵宇;蛇脫化身了俗緣”。每年農曆正月初五、七月二十三日、九月初四為“進香”、“佛生日”,南坪、土樓、古山等村信眾進香叩拜。

 

洪恩宮

洪恩宮,俗稱清水祖師宮,位於城廂鎮光德村內園角落,分為二處:一是美宮,即鎮宮地;二是洪法宮,供平時活動、奉祀之所。供奉清水祖師、法主聖君、大使聖侯、伽藍大王四尊聖神。洪恩宮始建于清初,歷經興衰。“文化大革命”期間,宮堂遭受破壞。1982年,當地信眾集資重建美宮,占地面積約 18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0平方米。內鐫“清水迎來招百福;大師入座集千祥”、“洪浪澎湃源清水;恩波澤長謝大師”等聯。2003年,捐資修建洪法殿,占地面積約28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平方米。每年農曆正月初五、初六該地陳、蘇、淩、朱、萬、謝諸姓及鄰里信眾到宮做“佛生日”。洪恩宮隨鄉人外遷分爐到新加坡。“新建洪法宮記”,記載:

清代,安邑宗教信仰興盛,寺廟林立。內園朱氏先祖自藍溪之中偶得清水祖師聖像,供奉於家。道光間,歷任漳州府學正堂、廈門玉屏書院山長、代理福州鼇峰書院山長的舉人淩青翰,奉聖像于清水岩寺點眼,返鄉興建洪恩宮,自此威靈顯赫,香火旺盛,恩播四方。“十年動亂”期間,宮堂被拆毀,1978年春重建。然鄉人有感宮地偏遠,奉祀不便,每議於村落之中新建宮堂。欣逢盛世,百業俱興。幸得淩清溪、蘇春木主事……內園蘇、淩、朱、陳、萬、謝諸鄉親及爐下弟子、社會賢達慷慨解囊,甲申年仲春興工,乙酉年季春肇役,取名曰洪法宮。宮地前翔朱鳳,後環藍水;閬山右顧,鐵峰為屏;聖地鐘靈,佳景毓秀。殿堂重簷歇山式,坐南朝北,單進格局,粉牆碧瓦,雕龍畫棟,金碧輝煌,總耗資壹拾壹萬餘元,堂內供奉清水祖師、法主聖君、大使聖侯、伽藍尊王,擇定農曆十二月十五日舉行落成慶典。爰以為記。

 

襲封岩

襲封岩,位於城廂鎮勤內村頂角落,供奉清水祖師。始建於民國初期。1983年,信眾集資重新修建,占地面積50平方米,建築面積11平方米,單間結構,屋頂翹脊,簡約古樸。每年農曆正月初六為“佛生日”。

 

石碧宮

石碧宮,位於城廂鎮中標村琳邊草埔頭。供奉清水祖師、法主聖君。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622—1722年)。1982年重建,占地面積約 200平方米,建築面積38平方米。

 

福崗宮

福崗宮,位於城廂鎮中標村福崗角落。供奉清水祖師、護界將軍、大德禪師。始建無考。1996年重建,單間結構,占地面積42平方米,建築面積16平方米。每年農曆正月初六、六月初六、九月十四日為神誕日。

 

潮卿堂

潮卿堂,位於城廂鎮古山村西山尾厝。供奉清水祖師、法主聖君、五穀真仙、楊府真人。始建無考。1982年,當地群眾捐資重建,建築面積20多平方米。楹聯:“潮源一派分清水;卿祿萬鐘溉西山”、“潮源本清水,法雨慈雲,浩蕩鴻恩移苦旱;卿相安萬民,救災恤患,溥施涘惠作甘霖”等。

 

湖仙宮

湖仙宮,位於城廂鎮霞寶村伍奇廊水庫頂,供奉清水祖師。始建于宋,屢有修建。1996年重建。占地面積約45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20平方米,石牆石柱,木梁支撐屋架,黃色琉璃瓦蓋頂。今存“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及楷書“聖旨”古匾額二方。相傳,宮內49簽靈驗非凡,故四方信眾紛至遝來。每年農曆正月初七,城廂鎮霞寶村、蓬萊鎮中芹村、魁鬥鎮翁後場的信眾,奉敬神明。

 

觀山堂

觀山堂,位於城廂鎮上營村村前外格處,供奉朱、邢、李、呂四王府、清水祖師、董公真仙。始建無考。20世紀80年代初,旅外僑親王榮發捐資重建,占地面積80平方米,建築面積35平方米。有“觀鑒千秋,清水靈通四海;山朝萬古,祖師顯化九洲”、“觀今鑒古,清水顯化蓬萊殿;山環水抱,祖師威隨上地鄉”等楹聯。每年農曆十月十八日為進香日。新加坡建有分爐觀山殿。

 

龍輝廟

龍輝廟,位於城廂鎮上營村頂林。供奉清水祖師、關聖大帝、三代祖師諸神祇。始建於明末。20世紀80年代,旅外僑親王榮發捐資重建。坐南朝北,單間加拜亭,重簷雙翹脊。有“龍鎮春秋稱聖地;輝耀漢室護萬民”、“拜斯人,便思學斯人,莫混賬磕了頭去;入此山,須要出此山,當仔細捫著心來”諸聯。每年農曆正月初五“佛生日”。

 

阪頂宮

阪頂宮,位於城廂鎮墩阪村阪頂,又稱會元洞。供奉清水祖師。始建於南宋初期。自宋至清,歷經修建。1980年重建。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建築面積 150平方米,為平屋式土木建築。有古聯五副:“清水源流遠;會元古洞新”,“會通佛法三千界;元領文場第一名”,“會逢其適香煙盛;元化無私雨露深”,“洞號會元,文風敷四境;祖分清水,法雨澤千家”,“會意誠,一瓣清香神自鑒;元良悖,千般巧禱佛無靈”。

墩阪民間,至今留傳一則古老而神奇的“巧禱佛無靈”傳說: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泉州人傅夏器在墩阪當私塾先生。因家境貧寒,薪金微薄,一日三餐僅是稀飯、鹹菜。愛面子的他,為了不讓人家看出窮相,自製一支木雞腿,沾醬油充真。一天,傅夏器曬書籠,一隻雞飛入籠中啄食蟑螂,雞腳絆到籠繩,籠蓋自閉。傍晚時分,鄰居找不到雞,有人告訴雞主,傅夫子天天吃雞腿,說不定雞被先生偷去了。雞主登門詢問,傅夏器否認。尋找時,見書籠振動,雞主一看,雞在籠中。於是雞主及旁觀者譏笑說:“先生常吃雞腿,又不見買雞,原來全是偷來的。”傅夏器再三申辯,得不到眾人的涼解,倍受羞辱。無奈之下,傅夏器要求大家到阪頂宮求請清水祖師作證。傅夏器禱告:“祖師有靈請作證。鄰居的雞若是我偷的,就連允三信杯。否則,還我清白。”連擲三次,連允三杯。圍眾哄堂大笑。一氣之下,傅夏器連擲九十九杯,依然杯杯允杯。又氣又憤的傅先生,又奮力擲杯下地,因用力過猛,杯擲地後跳起高掛在橫樑上。撐梯一看,一陰一陽,還是允杯。“人窮倒楣。連祖師都作弄我這個落魄窮書生。”傅夏器受不了這不白之冤,遂辭別書院,回家發憤讀書,後考中會元。

想當初無端受辱,功成名就的傅夏器積憤難消,決意扳倒阪頂宮。他坐轎直奔墩阪。路途迢迢,在巔簸中睡著的傅夏器,聽到朦朧中有聲音對他說:“會元公,若非我激你攻讀應考,何來今日之會元?”傅夏器從夢中驚醒,知道這是清水祖師在托夢,深覺得理。遂改主意,出資將阪頂宮修繕一新,揮筆題下“會元洞”三字,又題楹聯鐫于宮中。自此,阪頂宮稱會元洞。

令人遺憾的是,“會元洞”古匾毀於20世紀60年代。1998年5月1日,安溪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此樹立文物保護標誌。

 

廣惠宮

廣惠宮,位於城廂鎮墩阪村墩頂角落。供奉順正大王、天師公、清水祖師。相傳始建於北宋末期,南宋間重建。1980年,善眾集資再建,占地面積約 200平方米。楹聯:“祖自蓬萊衍派,師為護法善神”、“祖分清水源流遠;師衍蓬萊法雨新”。每年農曆正月十四日、二月初一為神誕日。

 

增福堂

增福堂,位於城廂鎮南英村曾坑角落。供奉文興尊王、武安尊王,兼奉清水祖師、廣澤尊王諸神。始建無考。1992年,集資重建,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平方米。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六月十七日分別為文武尊王神誕日。

 

水聲堂

水聲堂,位於城廂鎮南英村大際角落。供奉境主公、清水祖師。始建無考,今廟系重修,占地面積約 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平方米。有“祖為清水隨今古;師以真人護國家”楹聯。

 

昭應堂

昭應堂,位於城廂鎮經兜村草埔頭塘頭。始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供奉清水祖師,系蓬萊清水岩分爐,兼祀境主公。取清水祖師封號“昭應”為堂名。幾經修葺。

1989年,善眾捐資依舊址、舊制重建新廟。每年農曆正月初六、八月十七日為“佛生日”。當地群眾按習俗分五房頭,輪值“作佛頭”。

 

進法殿

進法殿,位於城廂鎮經嶺村鳳山東麓。供奉楊府真人,兼奉五穀大仙、清水祖師諸神。始建於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遷建於今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重修,1981年再修。占地面積 300平方米,建築面積 200平方米。1999年元月 6日,安溪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此樹立文物保護標誌。

 

獅仔宮

獅仔宮,位於城廂鎮光德村武山下。相傳,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年),供奉法主聖君、保生大帝、祖師真人。清乾隆《安溪縣誌.寺觀》載,獅仔宮在清代時曾作為鄉約所。歷經修建,占地面積 400平方米,建築面積85平方米。有“廟肅宮嚴憑依在德;聲赫靈濯俎豆常新”、“法參天地贊化育;主持世界濟人才”、“英靈赫濯千年在;德澤覃敷萬古存”等古楹聯。

 

靈應宮

靈應宮,位於城廂鎮同美村應美角落。供奉通天大使張巡、朝天聖侯許遠;兼祀保生大帝、祖師真人、法主聖君諸神。始建于宋代,歷經修建。1983年,同美陳氏海外族親捐資重建。占地面積 400平方米,建築面積85平方米,石木結構,主殿面闊 9米,進深 8米。每年農曆正月初六、三月十五日、七月二十三日、八月十一日為諸神誕辰日。

 

參內鄉

南極宮

南極宮,位於參內鄉圓潭村。古時為宗教院所屬的13宮門之一。始建於清,內供奉玄天上帝、順正大王、清水祖師。

圓潭諸姓先後興建三座庵院,其中後院奉順正大王,尾庵祀玄天上帝,庵兜敬奉清水祖師。後因廟庵倒毀,三庵院之神均遷入南極宮供奉。宮為三進三開間,土木結構,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 500平方米。清末民初,辦私塾,廟學合一。新中國成立後,於廟創辦圓潭小學分班,並先後充作大隊隊部、專業隊隊址。宮中原懸掛有清蘇應國書題的“南極古地”橫匾,1958年被毀。1972年另立今匾。每年農曆正月初十為迎神日,九月初五為“佛生日”。

 

仙殿

仙殿,位於參內鄉圓潭村草埔頭角落,供奉清水祖師、呂翁仙祖。始建於民國時期,“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毀。1979年,群眾捐資重建,占地面積約 15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0平方米。土石木結構,坐東向西,單間加拜亭,屋頂雙翹脊,前建金亭。門聯:“盤山作宇仙家樂;鳳髻鐘靈佛國安。”每年農曆正月初六、正月十四日,設醮敬神。

 

仙景岩

仙景岩,位於參內鄉岩前村往外寨村的公路中段,系蓬萊清水岩的分爐,主座清水祖師,座前有張、洪、蘇、李四大將,中座崇祀如來佛祖,左座伽藍尊王,右座福德正神、觀音佛祖、地藏王、千里眼、順風耳諸神祇。下格頭有護界宮,供奉護界將軍、左右大將。

岩寺始建於明,“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除。1988年,由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越南等地鄉親捐資、鄉里善信鳩集勞工,按原址原向重建。坐東朝西,石磚砌牆,屋架由原四大木柱支撐,四垂水構式,增建金亭,占地面積 250平方米,建築面積 115平方米。

寺後有獅喉洞,洞邊有聖泉,洞頂有仙石。山頂有座山寨城。左看隱龜山,右看大眉、小眉、獅公、獅母四山。吸引不少名人墨客登臨題詠。宋縣令黃銳路過仙景岩,登上大眉小眉山,觀其勝景,感慨萬千,即興詠詩一首:

  一嶺複一嶺,一巔複一巔。

  步邱皆力穡,掌地也成田。

  線引山腰路,針穿石眼泉。

  眉山同是號,此地合生賢。

清康熙《安溪縣誌.風俗人物》載:“仙境岩,卓晚春詩雲:‘不到山中不識山,山人今日在人間。人間如何何不去,洞口桃花春自閑’。”清乾隆《安溪縣誌.山川》亦載:“仙境岩,明代莆田卓晚春遊此,題岩壁有詩。晚春有道術,莆田人呼為小仙。”置身仙景岩,前觀白雲深處山峰層列。極目煙霧深幾許,疑是身在畫圖中。

仙景岩殿堂之中有諸多楹聯,聯曰:“仙景原同蓬萊景;岩山何異石寶山”、“本屬蓬萊彰赫濯;傳自仙景繼馨香”、“秀石幽岩開佛國;青嵐瑞靄護仙居”、“清水真人真致萬民慶;祖師善利善安四境隆”、“仙景風光,居然蓬萊景;岩山春色,不遜石寶山”、“祖發蓬萊,傳來此地赫長在;師敕清水,流到今日世迭興”。

每年農曆正月初七,當地蘇氏與南安市眉山鄉外寨林宗親一起“割聖火”,初八巡境,各戶引聖火入宅,祈求吉昌。

 

洋窩宮

洋窩宮,又名“洋烏內宮”,位於參內鄉洋烏內場宮口溪邊。相傳始建于宋末,崇奉清水祖師。1983年重建,2005年修建。占地面積 450平方米,建築面積80平方米,坐南朝北。楹聯:“祖從清水流千古;師以濟人護四方”、“源本清水石室;派分洋窩昭靈”、“鯽鯉飛騰昭聖地;兩獅拜佛顯真人”。每年農曆正月初十“佛生日”。

 

教海宮

教海宮,位於參內鄉參山村溪尾寨下。清乾隆《安溪縣誌.寺觀》載:“教海宮,在溪尾寨下,崇祀武安尊王(張純),亦名‘奉仙宮’。”始建于宋,今除奉祀主神武安尊王外,兼祀清水祖師、法主聖君、許聖侯、注生娘娘、城隍公、境主公諸神祇。幾經修葺、重建。20世紀50年代初,宮被拆除。1980年,僑親捐資在原址仿古重建。坐南朝北,面闊三間,重簷翹脊。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佛生日”。

 

鎮靈宮

鎮靈宮,位於參內鄉美塘村美宮,供奉清水祖師。始建無考,“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除。1982年,當地王氏信眾集資鳩工,依舊址原向古規制重建。土木結構,單間構築,屋頂雙翹脊。宮前草埕平坦寬暢。每年農曆正月初六清水祖師聖誕。

 

魁鬥鎮

石獅岩

石獅岩,古稱東園宮,位於魁鬥鎮大嶺村。供奉清水祖師,兼祀觀音菩薩、西方三聖。明宣德三年(1428年),大嶺村陳氏開基始祖陳仙瑪由龍海縣二十五都大深爐洋村遷入安溪縣在坊裏山頭鄉(今魁鬥鎮大嶺村)後,自蓬萊引清水祖師香火供奉于房中。正統八年(1443年),擇地東園建祖師宮,取名“東園宮”。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建于水尾龜山,仍稱東園宮。1981年,遷建於今址,改為今名。

岩宇坐南朝北,依山重樓閣建築,上下三層,飛簷翹脊。上閣崇奉西方三聖、觀音菩薩。中閣進深三間,為主殿堂,供奉清水祖師。下閣設接待室、服務部。寺前有大埕,四周圍牆,中有隘門。左廂為華僑捐資新建的牌樓式法門,屋頂飛簷翹脊,塑龍造鳳,剪瓷花卉。法門兩旁泥塑四大護衛將軍。法門內大埕中露出一塊岩石,形如香爐座,可供香客點燃金紙紅燭。有“石上清泉幸福水;獅岩聖井平安湯”、“石壯源靈清水地;獅雄岩偉真人居”、“獅崗雄峙清水地;四將莊嚴護法門”、“石盤岩峻祀昭應;獅舞鳳翔迓貴賓”、“石罅靈源派分清水;獅岩聖地堂拱鳳山”、“巨石嵯峨,是道是師通萬化;雄獅起伏,為霖為雨沛群生”等楹聯。每年農曆正月初六,當地陳、倪、李、王四姓村民敬奉清水祖師。

岩寺四周奇石矗立。左有巨石,形如將相,呈手執石笏朝君之狀;旁有三石疊立,小石之上有兩塊大石,呈一動即將滑下之勢。前方有出露在前的一塊岩石,高寬丈餘。相傳,有一天,風雨交加,雷擊石裂,泉出石縫,水能驅邪,可飲用,人稱為“聖泉”。殿前面對古寨,寨內天生松柏,如炷香於香爐裏,呈對祖師日夜朝拜之狀。民眾語稱:“千年古寨似香爐,爐香朝向石獅湖,旖旎風光堪與道,有福善信出富豪。”2001年 5月 1日,安溪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此樹立文物保護標誌。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