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文共賞 »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

作者宋雲海   來源:世界陳氏大聯盟總會  更新時間:2012年03月05日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

中國傳統文化實際是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一種文化。因為它的價值判斷主要是建立在倫理道德基礎之上的。這種倫理道德是一種社會性的倫理道德,區別於其他民族宗教性的倫理道德。宗教性的倫理關注人性的倫理,不太注重人的民族、國家、或者社會地位等。只要你是人,它就關注你,關心你。相比較而言社會性倫理就存在一個問題。它是根據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國家的特定的社會價值來確定倫理。

例如,中華民族特別重視家庭,所以家庭倫理在中國表現的極為突出,尤其是孝的觀念。其他民族中不能說沒有孝的行為,但是沒有這一套關於孝的倫理思想。再一個表現就是忠。忠是中國傳統政治特有的政治倫理。忠和孝,是中國傳統倫理的兩大體系。一個是家庭倫理體系。一個是政治倫理體系。過去沒人這麼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

我們先談一下倫理道德的基本概念。

這個“倫”,實際意義相當於“輪”。直根系植物都有年輪,人也有人倫。人倫的“倫”是仿造植物年輪引申出來的意思。人倫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向周邊擴散的,一圈一圈的人際關係。按現在法律的繼承法來講,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第二順序繼承人,說的就是人際關係。實際中國傳統的倫理,不像法律有明文規定。但是它時時刻刻存在,而且很突出地存在。

中國的人際關係是以自我為中心,像水面的漣漪一樣,一圈一圈地向外擴散。所以中國人際關係是有親疏之分的,和西方的人際關係不一樣。西方人不是這種波紋性的一圈一圈的擴散。他們認為人和人都是主體,(每個人都是中心)。中國人倫關係的親疏,主要是以血緣關係為中心。一個家族裏講“五服”,五服之外就血緣淡了,死了就不必為他服喪。這樣就造成了以家庭為中心的倫理關係。這是中國倫理的一個特點。

理,(紋理。本意指是玉的紋理,和輪的意思類似。)進一步引申為道理。任何事物之間都含有一個理。理就是人際關係(之間所蘊含的親疏關係)。

道,就是路。我們日常行動都必須按照某一條路去行走,不可以隨便亂走,這就是所謂的規範。也就是說我們日常行為本身就是有規範的。一旦我們從自然人發展成社會人,我們所有的行為實際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種帶有社會性質的行為。舉個例子,小孩子可以隨地大小便,但是成人就不行。小孩子社會化不強,身上自然人的特性比較多。成人更多是一個社會人,要遵守社會的行為規範。

德。宋代儒學大師講,德者,得也。德就是心得。你堅持了道德,會使你精神上富有,使你心靈有所得。為什麼我們有時候寧可吃虧也要按照自己的原則做事呢?這就是道德的作用。舉個例子,騙人可以獲得錢財,但是如果你有了道德,即使再容易受騙的人,你也不會去騙。再如,路邊有人放了東西,你可以順手拿,但是你為什麼不去拿呢?你要拿了之後反而會覺得心有所失,不拿,反倒心有所得。人追求的是一種內在的所得,所謂心安理得。

倫理和道德又有什麼區別?有時候從廣義上講,倫理就是道德,道德就是倫理。但是如果細分的話,它們二者是不相同的。倫理一般是相對客觀化的一個概念,例如,家庭倫理是相對家庭這種關係的一種客觀(存在的規範)。道德是一種動態的行為性的一個概念,(具有較強的主觀判斷性)。例如,一個人品行不好,你可以說他不道德,但是不能說他不倫理。

倫理和道德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人需要倫理和道德?自然界其他動物,有些也可以說是有倫理。比如鴿子,如果兩個鴿子戀愛了之後,你拿走一隻,另外一隻可能會絕食自殺。其他動物(也有類似的行為。)我們不可能叫它道德或者倫理。但是我們可以說它有一種公益性的規範。實際道德和倫理核心的東西就是它的公益性。為什麼我們需要公益性的東西?因為我們作為個體,本身的自私性是比較大的。我們做事情首先會立足自我,為自己考慮。這是利己性,自私性。利己性和自私性對社會是不是有極大的危害?我們過去對這點認識不夠。在某一方面講,利己性和自私性恰恰就是社會前進的一個動力源,比如在經濟競爭中。人類社會的經濟為什麼能發展,而且發展這麼迅速,就是因為競爭的作用。競爭的基礎就是自私性、自利性所激發的能量。我們這個社會過去限制競爭,排斥人的自利性,這不是一種很全面的,歷史性的認識。

道德本身具有社會性,是一種社會(對個人)的要求。你不能說你有你的道德,他有他的道德。也不能說你有你的倫理,他有他的倫理。社會自有統一的道德(評判標準)。

道德的這種社會性,具有公益性。什麼是公益性?就是它無論對你對他對我都有好處,但是這種好處不一定就是眼前的。長期來講,對於整個人類的發展是有好處的。舉個例子,路邊你順手拿了別人的東西,對你來講是有利的。但是對於整個社會來講,如果每個人都這樣,那就不利了。今天你拿人家一個包值八十塊錢,明天別人拿你一個可能就值八百塊錢。如果整個社會都這樣惡性循環怎麼行?

再一點,道德倫理都帶有一定的利他性。就是說經濟活動和一般的社會人際關係是兩個系統。如果你在經濟活動中,不去競爭,不去採取利己行為去參與競爭,那麼這個社會將會是無效果的,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在其他方面,我們就應當利他。所以社會既需要利己主義的原則,又需要利他主義的原則。尤其是在家庭,是以利他主義為基本原則的。你的父母為你付出,從來不是為了他自己。再舉個例子,人類社會為什麼對愛情極度稱讚和歌頌呢?因為愛情本身含有極大的利他主義精神。一般的愛情都是為對方考慮,以對方的生命價值作為自己生命價值的一部分。所以愛情應當是被歌頌的。人們譴責社會上的“三陪”活動,為什麼呢?因為它是自私性的。

下面再講,所有的倫理和道德都是建立在一種人際關係上。它不是一種孤獨的個人的行為,它都是一種社會性的行為。如果沒有人際關係,就不存在倫理道德。舉個例子,對別人的尊重,這應該是一個最基本的道德修養。你自己獨處時心情不好,可以懶散一些,可以蓬頭垢面,但是和別人相處的時候,你就應該收拾整齊。

另外一點,倫理、道德,作為個體來講,它是人生的重要的修養。人作為一個生命體,它需要兩方面的營養:作為自然生命,它需要食物所提供的營養。同時人又是一個精神體,必需有一種道德的修養。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像一棵樹一樣,可以在一個很健康很肥沃的土壤上成長。像馬加爵殺了四個同學,說明他的精神已經萎縮,心靈土地已經乾枯了。

整個倫理道德,無論它的形式有多麼多樣,它的思想有多麼豐富。它核心的東西就是人的價值觀。人,有一種價值追求。他會判斷一件事情是善,是惡,還是醜陋。這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很重要的一個特徵。其他動物沒有過多的價值觀。它的價值觀就是自然的本能的生理需求。

作為一個人,我們的需求也是多層次的。像馬斯洛所講的那樣,先是有本能的需求,然後才有其他的需求。但是我們人恰恰是能夠超越這種自然本能的。人之所以有道德,之所以自我感覺崇高,莊嚴,就是人超越了這種自然本能的價值。舉個例子,當我們最饑餓的時候,看到飯店裏的好吃的,我們不會沒錢了還去強行吃,人家打著罵著還往嘴裏塞。一般人都是做不到的。所以說,人類它的社會性要大於他的自然性。社會犯罪,往往都是由於人的自然性難以得到控制。好多犯罪是激情犯罪,就是臨時腦子一熱就犯罪了。人有憤怒,就像其他動物也有憤怒。憤怒是人的自然性的表現。所以,從佛洛德這些精神分析學家們的觀點看,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自我抑制的歷史。從心理學來講,人的這種自我抑制,也給人類造成了一種精神痛苦。但是從倫理學、道德來講,正是因為人類能戰勝自我痛苦,人類的精神才有所發展。

 

第二部分,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兩大體系。

一、家庭倫理體系:孝。

人類社會,有兩次大的分離,第一次人和自然的分離。各個民族都有這個過程。人在最初的時候,和其他動物差不多,也屬於自然的一部分。如果那個時候研究人,就應該把人放在自然科學的領域之內。自然的人,有一個特點是他脫離不了自然環境,受環境的影響和制約。人類和自然分離以後,人類的主動性就強了。首先表現在會製造工具。然後人類發展了自己的語言。有了自己的語言,實際上就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其他動物不可能像人類這樣,心中有個上帝,它也無法傳達這種感覺。更不不可能像人類這樣,在成員中出現了傳教士這樣的角色。所以語言對人類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是根本性的影響。

人類社會的第二次分離,是個體與群體的分離。在商業比較發達的社會,這種分離比較徹底。可是在中國,我們過去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和土地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所以無形地,我們在擁有了獨立性的同時,局限性也很大。過去一個村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走出到一百里之外的地方去,因為在沒有這個必要。所以中國這種傳統的小農生產方式,造成了個體和群體分離不徹底的特點。古代人犯了大罪,可能要滅九族。現在看起來很不人道。但是在當時來看,它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傳統社會的構成,不是以個體為基本單位,而是以家庭為基本單位。

受發達的商品經濟的影響,西方社會的第二次分離就比較徹底。西方家庭模式和中國家庭模式就有很大區別。

中國家庭關係的基本是縱向的,垂直的關係,以父子關係為基本關係。其他橫向的關係都是附屬的關係,依附於縱向關係之上。中國傳統社會裏,妻子不算是家庭的主要成員,分財產的時候,是沒有妻子的份的。財產父傳子,子傳孫,妻子只能跟隨兒子。所以傳統社會裏婦女如果沒有兒子,是很痛苦的。因為她沒有自己的價值。她所有的價值要通過兒子來體現。

西方不是這樣。西方的家庭關係主要都是橫向的。夫妻是家裏的軸心,夫婦關係是家庭的核心關係。西方的家庭不是像我們一樣喜歡講什麼香火的傳遞。西方人要不要孩子,是夫妻兩個人的事情,跟其他人沒有關係。如果離婚,財產要分給妻子一半。西方人離婚了,妻子可以把兒子領走。中國過去妻子被休了的話,唯一允許你帶走的可能只是你的嫁妝。至於兒子,他是屬於整個家庭和家族的,跟你沒關係,你不過是生了他而已。這是中國家庭倫理的特點。

中國歷史上有本書叫做《孝經》,出現在漢代。作者假託是先秦的曾參等人所編。《孝經》在漢代是兒童啟蒙必讀書。漢代所有皇帝的諡號前都要加一個孝字,像孝武帝,就是漢武帝,還有孝文帝,孝景帝等,說明當時孝的觀念在整個社會上是一個具有統治地位的觀念。由一種家庭的觀念,上升為整個社會的觀念了。

《孝經》的開宗明義章裏講: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複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這段話講:能使天下和睦的最關鍵的東西,就是孝。認為孝是德的根本,所以的教育都是以它為基礎衍生的。父母是我們的創造者,同時也是施恩者。身體受之父母,不該有毀傷。一旦你在社會上立身揚名,你要顯示父母,這是孝經的大綱。

我小時有個鄰居,整天在街上遊手好閒,喜歡掂個錄放影機按來按去地放流行歌曲。有一次他父親生氣地罵他,再擺弄那個東西,我就把你手剁了。他當時也正生氣,說,不用你,我自己來。拿刀啪地把自己手指頭剁了一節。他沒學《孝經》,不懂得什麼是孝。

簡單的總結,孝首先是一種自然主義的倫理觀。從《孝經》可以看出,孝的原因首先來自你的身體。因為身體受之父母,是自然關係。

其次,孝具有家長制原則,或者說宗法制原則。比如過去喜歡講“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為臣綱”。綱就是捕魚用的網的總繩。《尚書》裏有句話:綱舉目張,毛澤東也喜歡講這四個字。就是說你一拉總繩,所有的網眼都捋順了。又如過去對女子要求“三從四德”,三從是指“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就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工”。婦德就是說女子的品德。做妻子的要有個妻子樣子,做媳婦的要有媳婦樣子。現在有些媳婦比婆婆還厲害,不知是哪里來的道德!要會相夫教子,做個賢妻良母,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像個母老虎。婦言,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溫和。女人說話容易情緒化,容易刻薄,所以不要情緒來了什麼話都敢說。兩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婦容,儀容整理好,不要拉裏邋遢。婦工,要會做些家務,心靈要用手巧來表現。現代社會不需要你什麼都做得很好,但是縫個扣子,做個飯什麼的要能應付來,不能差得太離譜。

下麵講政治倫理體系:忠。

忠的思想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忠,開始講的是忠於事。曾子說:為人謀而不忠乎?這裏的忠,意思是盡心做事,忠於事。後來忠的意思就變成忠於人了,主要指忠君。忠君是一種政治倫理,一種國家倫理。

在漢代,治理天下的主導思想是“孝”。漢代也提倡“忠”,但是一直到宋代,“忠”才轉為全社會的最高道德要求了。說明這時候國家的意志和國家至上的觀念開始強大了。一切的社會價值都以國家價值為最高,以實現國家的整體利益為目標,中國社會的指導性倫理由家庭倫理轉變到了政治倫理。

轉變的原因我認為有兩個。一是中國的封建專制由集權向極權逐漸發展。我們現在社會很多國家,包括美國,都是集權的社會。但是極權就是皇帝個人的權利越來越大。西方民主的進程是一步步分君權,現在英國的女王實際上只是一個象徵,沒有實際權力。中國則恰相反,分臣權。漢代丞相的權力相當大,國家的主要事情基本上都是由丞相來決定。到了唐代,出現了群相制,由此可見中國歷史也一直在分權,不過分的是丞相的權,而不是像英國那樣分的是君權。臣權分的七零八落,君權自然就獨大了。這也是一種智慧,專制的智慧。

另一個原因是外在的要求,國家安全和百姓安居樂業的要求。中國歷史上一直有來自邊疆遊牧民族的軍事壓力,和內部饑民的反抗要求,還有因為疆域過大而容易產生的分裂要求。這要求必須有強大的國家權力來保障國家的安全和穩定。國家權力就像黃金一樣,平時不覺重要,但是一到經濟危機的時候,黃金就顯示出它極其重要的價值來。國家權力也是這樣。一個國家什麼時候最需要愛國主義,往往是在我們民族最危難的時候。外部的衝突,能強化內部的服從。一般的專制,都跟軍事有關係。軍隊本身就是一個最專制的地方,要求“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不管命令有沒有道理,必先要服從!不需要你理解,也沒必要先評判命令的對錯,先執行了再說!

有一本書叫《忠經》。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它沒有《孝經》那麼有影響。東漢馬融撰的,到了宋代被很多人推崇。

《忠經》天地神明章第一裏講:昔在至理,上下一德,以徵天休,忠之道也。天之所覆,地之所載,人之所覆,莫大乎忠。忠者,中也,至公無私。天無私,四時行;地無私,萬物生;人無私,大亨貞。忠也者,一其心之謂矣。為國之本,何莫由忠。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動神明,而況於人乎?夫忠,興於身,著于家,成於國,其行一焉。是故一於其身,忠之始也;一於其家,忠之中也;一於其國,忠之終也。身一,則百祿至;家一,則六親合;國一,則萬人理。《書》雲:“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意思說,過去有一至上的道理可以證明天道,就是忠。天地間唯有忠最大。忠就是無私。忠就是使自己的心專一。達到忠的要求之後,對你自己、家庭、國家都要好處。這實際上是一種國家主義的觀念。

國家至上,有好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物極必反的情況。國家本來是應該為社會成員服務的,但是一味強調國家利益,到最後國家就會成為壓迫每個社會成員的機器,演變成一個游離于社會成員之上的壓迫人的機器。

舉個例子,人類社會近一百年來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死了幾千萬人,都是打著愛國主義的旗號死的。凡是打仗的時候,愛國主義是被人喊的最響的時候。一個在國內殺人了是罪犯,但是打起仗來到敵國殺了人就是英雄,這其實是很沒道理的事情。愛國,只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觀念,不是全人類的觀念。宗教性的倫理才是全人類的倫理。只要是人,宗教就會愛護你,不管你什麼民族,什麼種族,也不管你這個人是否身體有缺陷,是否曾經犯過罪。宗教徒的博愛甚至能連及動物。

我們要深刻認識國家的概念。我們這個國家開設政治學、法律等課程的時間很短,大家對國家、政府、國家領導人、國家元首沒有一個概念的區別。籠統認為國家就是政府、就是國家元首。這是不合適的。有些人打著國家的旗號來欺騙人民,殘害人民。

說到這,有個問題我給大家講一下,(在歷史上很多人把忠君等同於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專制國家的忠,包含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你不知道你具體應該執行哪一套。在歷史上忠臣和奸臣是一對孿生兄弟。一般來講,忠臣是忠於國家的,忠於整體利益。奸臣是忠於皇帝的。為什麼皇帝不討厭奸臣呢?因為奸臣對他本人最忠心。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特有的一個現象。

簡單評價一下。忠的觀念,實際表現的是一個整體性的觀念,整體性原則。也就是國家至上的原則,不是個人至上原則。現代社會重要的是個人至上,個人主權。國家主權每個成員就應當犧牲自我為國家服務,強調個人主權的話,就應該國家利益犧牲為個人服務。我們現在提倡服務性政府,就是要強調個人權利,以人為本。

再一點,在我們這個忠的觀念裏頭,同孝的觀念一樣,也是貫穿著家長制原則、等級原則的。

綜合上面所說,中國傳統社會很發達的倫理,一個是家庭倫理,一個是政治倫理,缺乏個體倫理和社會倫理道德。個體倫理就是作為個人的正義,你的善。(社會倫理就是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人應該具有的平等、友愛、合作等觀念。)例如西方由於宗教的原因,主張施捨。中國人沒有這樣的觀念,中國人為什麼現在貪官這麼多。當然有個人原因,跟中國傳統文化也有關係。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對名和利的追求,不講究對名和利的放棄。再一點,在中國人的財產觀念中,公私是不分的。西方則公私分明。

 

Copyright©2006 - 2016 lb.nanchens.com  版權所有:永春仙鄉林柄陳氏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