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文共賞 »

古代科考前考生辦三件事:燒香、占卜、拜考神

作者:   來源:三晉都市報  更新時間:2012年06月28日

古代科考前考生辦三件事:燒香、占卜、拜考神

科舉其實就是古代的高考,是真正的“一考定終生”,所以古代考生與家長都相當重視,馬虎不得,特別是在臨考前。古代考生在考試前幾天都會做些什麼?一般必做三件事:燒高香,占卜,拜考神。

科舉其實就是古代的高考,是真正的“一考定終生”,所以古代考生與家長都相當重視,馬虎不得,特別是在臨考前。古代考生在考試前幾天都會做些什麼?一般必做三件事。

 

燒高香:盼望“祖墳冒青煙”

所謂“祖墳冒青煙”,是祖墳風水顯驗的通俗説法。風水本是古代中國人十分樸素的建築選址理論和基本的環境觀。但到後來,與國運、家運、壽命、仕途等摻和到了一起,風水便變異成了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江湖秘術,至今都大有人相信,認為祖墳風水好,子孫也會好。

古代考生更相信這一點,能不能考中,能不能如願,常會與祖墳風水相提並論。

有的時候,風水與命運的某種關係,也不由得古人不相信。自古江南出才子,為何?人傑地靈啊,古人説這是“風水好”。風水真能決定考生命運?如果是古代蘇州考生,肯定會説“會的”。自科舉開考以來,蘇州共出了45名文狀元、 5名武狀元,數量全國第一;再以清代為例,自順治三年(西元1646年)至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廢科舉止,蘇州共出了13個會元、6個榜眼、12個探花、685名進士,也是全國第一。而在隋唐時期,蘇州竟然無一狀元,狀元全出在宋代以後。

蘇州古人認為,這是因為“風水輪流轉”,轉到蘇州了。南宋蘇州人范成大在《吳郡志》中,記下了這個説法,當年民間曾盛傳兩句神讖:一讖,“穹窿石移,狀元歸來”;二讖,“潮過夷亭出狀元”。這意思是説,如果當地的穹窿山動了,夷亭這個地方有潮水了,蘇州就要出狀元了。果然應讖,在山動潮來的當年,蘇州便出了首個狀元。此後,一發不可收。一直到今天,蘇州都是名副其實的“狀元之鄉”,江蘇的高考狀元好多都是蘇州學子。

這是一地風水的傳奇,至於一家風水的傳奇更多。

清人李調元《淡墨錄》(卷一)中,便記述了這樣一則祖墳風水的故事。在當年的安徽全椒,出了一位榜眼,名叫吳爵。吳爵及第後透露,他的曾祖父曾將擅長看風水的福建人簡堯坡請到家,請其為卜擇一塊風水寶地。吳家每天好吃好喝,細心招待,可這位風水大師找了三年也沒有找到吳家想要的風水寶地,決意辭別。吳爵的曾祖盛情挽留,堅決不讓他走,風水大師只好留下來,再碰碰運氣。

有一天,兩人一同前往梅花山“尋龍”,路遇大雪,便一同到附近的酒樓上吃飯。風水大師倚檻遠望,眼前一亮,竟然發現了久尋不得的風水寶地。喝完酒後,風水大師才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吳爵的曾祖。找了三年也沒有找到真穴,得來全不費功夫,原來風水寶地就在眼前。風水大師帶著吳爵的曾祖,走到三里外的一個地方,指著説這裡就是風水寶地。雪止天晴後,風水大師又帶吳爵的曾祖去相了幾次,確認無疑。

風水大師高興地告訴吳爵的曾祖:“天賜也。得此地,足報君矣。然葬後君子未即發,至孫乃大發,發必兄弟同之。對面文峰秀絕,發必鼎甲,然稍偏,未必鼎元,或第二、第三人,亦不僅一世而止。”

這句話較長,我不翻譯了,大概意思是,祖墳葬到這裡,子孫都會出人頭地。後來,吳家果然興旺發達,真如風水大師所説,子孫接連科舉及第,進士出了好幾個,到吳爵,還考了全國第二名,即榜眼。

這樣的風水傳奇,在前人的筆記中很多。為了求得一塊所謂的風水寶地,甚至人為推遲亡人下葬時間,或是遷墳另葬。清人諸聯《明齋小識》中記載這樣的傳奇:一個叫盛邦直的人,精通風水,覺得祖墳風水不好,便擇寶地改葬。蹊蹺的是,下葬後墓內竟然有知了的聲音傳出,好長時間也不停息。不幾年,盛邦直的兒子科舉及第,接下來,其侄子又科舉中榜。

實際上,這些因風水好帶來的好運,只是傳奇,或是巧合。比如蘇州出狀元,我看便與風水無關,也非神讖應驗,而是宋代受到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侵犯,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向東南轉移的結果。再者,蘇州當地的學習風氣好,學生勤奮,家長和社會均重視教育,確是“書香之地”。

 

占卜:希望抽到“上上簽”

所謂“占卜”,就是常説的算命術中一種,其手段五花八門,這是中國民間至今仍在流行的江湖秘術。我上月去濟南,在老街芙蓉街的一家破廟裏,便看到好多妙齡女子請一位胖乎乎的大師算命。

試想,在手拿iPad的時代,人們都這麼迷信占卜,古代可想而知了。從記載來看,古代的占卜術往往比現代更靈驗,神奇得很。如在康熙三十三年(西元1694年),一位名叫裴之仙的今江蘇鎮江丹徒人,和幾位學友一起赴京趕考,參加舉人會試。

臨行前,有一學友問一占卜很準的師傅,幾個人中哪個能考中。這師傅只寫了一個字——“貴”(“貴”的繁體字)。這幾人都搞不懂是什麼意思,追問是什麼意思,師傅説這個字已説得很明白了。大家仍不明白,一直到考試張榜,裴之仙考中會試第一名會元後,才恍然大悟——考中的人當是裴之仙。原來,這“貴”字拆開後是“中一目人”,裴之仙有生理殘疾,是個獨眼龍,乃“一目人”也。

占卜在古代考生中流行程度,是今人難以想像的,幾乎沒有考生不算命的。以北宋為例,當年的都城東京(今開封市),到處是算命攤子,算命先生做的全是考生生意。那些算命先生善於觀顏察色,或投考生所好,或故作高深,把考生忽悠得團團轉。有一群考生,結伴到一座廟裏請老和尚占卜,問本屆科舉能考中幾個。老和尚沉默不語,閉目半天才伸出了一個指頭,考生們認為老和尚在説他們中會有一人考中。張榜後,這群考生中果然有一人上榜,這群考生對老和尚的神機妙算佩服得五體投地。實際上,這是位高智商的老和尚,想想啊,一個指頭除了可以解讀為“一人考中”外,也可譯釋為“一群人全中”,或是“一個人都不中”。老和尚的所有玄機,全在“沉默不語”四個字上。

科舉其實就是古代的高考,是真正的“一考定終生”,所以古代考生與家長都相當重視,馬虎不得,特別是在臨考前。古代考生在考試前幾天都會做些什麼?一般必做三件事:燒高香,占卜,拜考神。

雖然占卜是一種“大忽悠遊戲”,但古代考生就是相信。為了保證靈驗,占卜還會選日子,好多考生會在參加應試的當年首頭,即新春正月占卜問卦,求個上上簽。

 

拜考神:祈求“吉星高照”

信仰是一種文化,中國古人認為,科舉考試也是有神靈保祐的。那麼,古代考生心目中的“考神”是哪一位?我查了一下,各地考生的信仰對象有所差別,公認的考神是“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民間亦稱“文曲星”,或“文星”,古人認為它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在演變過程中,此星神與道教中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揉合到了一起,轉身為一位科舉考試行業的神靈,為士人、學子供俸。

傳説中的文昌帝君,是一位大善神,有求必應,所以古代考生在臨考前都會虔誠地祭拜它。現在信仰自由了,幾十年前被“破四舊”破掉的全國各地文昌帝君祠的香火,又興旺了起來,特別在臨近高考這幾天,煙火燎繞,終日不絕。

除了拜祭文昌帝君,古代考生還會拜祭“魁星”。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顆,故有“魁首”、“魁元”一説。此星神主金榜題名,主文章興衰,在古代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要想“高中魁首”、要想“奪魁”,必拜魁星。古代各地考生祭拜魁星的方式很多,在二十八宿中,此星又叫“奎星”,因“奎”與“蛙”相通,所以古代的福建考生一般會在應試之年七夕那天,買回青蛙放生,以此方式祭拜魁星。

另外,在開考的前三天,還有拜祭孔廟活動。孔廟所供對象大家都知道,是古代聖人、大儒孔仲尼,古代考生相信,孔子的在天之靈,孔子的博大才識,會給他們帶來好運氣。主考官也希望孔大儒能保祐本屆科舉考試順利,選拔到國家需要的人才。所以,除了考生,官方和考試機構在開考前,也會有一系列祭拜孔廟活動。

祭拜孔廟後,有的地方在監考前還會有特殊的祭拜活動。如明清時,位於南京秦淮河畔的江南貢院,在“開龍門”(開考場)前三天,會請當地的得道高僧,在貢院的最高建築明遠樓上,大做法事,設壇打醮三晝夜,祈求神靈庇護。

當然,古代考生臨考前幾天要做的事情還會有其他一些。但是在明清時期,在考試前一天的下午,考生是什麼事也不會做的,更不會外出放鬆,就是躺在床上睡大覺,因為進考場的時間設在子時,即半夜時分,而不是現代高考的上午 9時開考。

 

Copyright©2006 - 2016 lb.nanchens.com  版權所有:永春仙鄉林柄陳氏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