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文共賞 »

楹聯叢話全編

作者: 清 梁章钜 梁恭臣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28日

楹聯叢話 卷四 廟祀下

大興朱文正師撰杭州西湖朱文公祠聯云:

 “由孔孟而來,二千年衛道傳經,獨振斯文統緒;

  當光寧之世,五十日格非陳善,允宜此地烝嘗。”

邊育之儀部廷英撰朱子祠聯云:

 “大哉夫子之功,百世權衡,六經羽翼;

  遠矣斯文之統,周程私淑,孔孟聞知。”

長沙有屈、賈二公祠聯云:

 “親不負楚,疏不負梁,愛國忠君真氣節;

  騷可為經,策可為史,經天行地大文章。”

分貼二公處,渾成可喜。

嶽麓寺三閭大夫祠有秦小峴侍郎瀛聯云: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眉州三蘇祠中楹聯林立,殊少佳構,惟大門有張鵬翔一聯云:

 “一門父子三詞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最為大雅。又乾隆中州牧蔡宗建一聯云:

 “是父生是子,家學一門,自昔聲名彌宇宙;

  難兄更難弟,象賢兩世,至今俎豆重鄉邦。”

稍可。又劉錫嘏集句一聯云:

 “江山故宅空文藻;

  父子高名重古今。”

亦佳。

陶雲汀宮保澍云:“益陽郭都賢,字些庵,前明天啟進士,巡撫江西。甲申後為僧,自號頑石。”其名附見《明史.左良玉傳》,魏叔子之師也。叔子集中有《上郭天門先生書》,即其人。益陽各廟寺多有頑石所題楹帖。如桃花江東林寺門聯云:

 “洗菜莫教流去葉;

  見桃猶記舊曾花。”

又,浮邱山祖師殿聯云:

 “中國有聖人,是祖是師,咄咄西來東土;

  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鎮南天。”

吳中多周公瑾祠,有自誇其撰聯之工者,云:

 “顧曲有閑情,不礙破曹真事業;

  飲醇原雅量,偏嫌生亮並英雄。”

余謂“既生瑜,何生亮”語出《三國演義》,史傳中並無其事,本傳歷敘公瑾運籌決勝,絕無與諸葛交涉一言。惟《魯肅傳》載:“肅迎劉備於當陽,勸備與權並力,備甚歡悅。時諸葛亮與備相隨。肅謂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數語而已。大抵瑜、亮之評,前明即有之,故王漁洋《古詩選•凡例》及尤西堂《滄浪亭詩序》皆襲用之。且如落鳳坡,亦出演義,而《廣輿誌》誤收之,漁洋遂有《落鳳坡吊龐士元》詩矣,何況余子。若《桃符綴語》中所載一聯云:

 “大帝君臣同骨肉;

  小喬夫婿是英雄。”

十四字,卻落落大方。

蜀中姜伯約祠有聯云:

 “九伐竟無成,心師武侯,能繼祁山六出誌;

  三分不可恃,計誅鄧艾,已復陰平一敗仇。”

廣東省城龍王廟有福文襄郡王聯云:

 “田鼓祝桑麻,丹荔黃蕉隆肸蚃;

  雲旗回島嶼,珠宮貝闕奠靈長。”

可謂工麗。阮芸臺先生聯云:

 “神德庇三農,統天田以乾象;

  思膏流百粵,興雲雨於雩壇。”

則純用經語,陳義自高。近盧敏肅公坤亦有聯云:

 “嘉澍慶知時,仰神贊天功,靈噓元氣;

  大田歌既渥,看澤周南海,福庇東瀛。”

潮州雙忠祠祀張、許二公,聯云:

 “國士無雙雙國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本色語,顛撲不破。張南山云:“粵東文、謝二公祠中亦懸此聯。”

廣西伏波廟最多,皆祀馬文淵。或云:“路博德亦為伏波將軍,其有功於嶺外,更在馬文淵之前。”然粵民意中皆有馬無路。張南山詩云:

 “伏波漢將並流傳,銅柱勛名後勝前。

  都尉有靈應退讓,千秋人念馬文淵。”

余小霞州判應松作橫州大灘伏波廟聯云:

 “銅柱鎮鳶飛,顧盼生風,意氣真能吞浪泊;

  金門留馬式,男兒報國,姓名何必與雲臺。”

同一意也。惟費袞《梁溪漫誌》云:“後漢馬文淵、路博德,皆嘗為伏波將軍,又皆有功於嶺南。海上有伏波祠,古今所傳,莫能定於一。”東坡作碑,謂兩伏波均當廟食。政和中,因修《九域圖誌》,以睢陽雙廟為例。今祀兩神,蓋義理當於人心。雖是時正諱東坡議論,而亦不能廢也。又劉克莊詩云:“緬懷兩伏波,往事可追紀。銅柱戍浪泊,樓船下湟水。時異非一朝,地去亦萬裏。山頭博德廟,今為文淵矣。”按:以路、馬當並祀,自是專指嶺南。考之史,路博德由桂陽下湟水,是今湖廣入廣東道,固未嘗至廣西。且博德下南越,於嶺外各郡,僅招集而已。而馬文淵所過嶺西,輒為郡縣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條奏越律與漢律駁者十余事,與越人申明舊制以約束之。自後駱越奉行馬將軍故事,是其澤之被於嶺西獨深,嶺西之專祀固宜,非可與嶺南一例論也。

楊紫卿明經季鸞薄遊粵西,有柳侯廟楹帖云:

 “才與福難兼,賈傅以來,文字潮儋同萬里;

  地因人始重,河東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

詞意超脫。相傳柳侯廟有舊聯云:

 “雙柏仰清標,長憶養人如樹;

  一池尋故跡,同欣鑿井得泉。”

蓋廟即在羅池上。又舊有雙柏,今存其一云。

柳州劉司戶祠聯云:

 “古猶登第厚顏,安知今之必異;

  鳥尚銜枝封隴,可以人而不如。”

相傳司戶以勤民野死,有鳥銜枝,蟻負土,頃刻而成墳。下聯即其事也。

潮州韓公祠聯云: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書,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歸正道,只須八個月,至今百世師之。”

緊切潮州,移易他處昌黎祠不得。

無錫惠山之麓,有尤文簡公袤祠,其旁為錫麓書堂,秦小峴侍郎刻公手劄,陷石祠壁。顧晴沙光旭題聯云:

 “依然錫麓書堂,南渡文章,上跨蕭楊范陸;

  允矣龜山道脈,東林弦誦,同源濂洛關閩。”

胡文昭公援祠有孫文靖爾準題聯云:

 “文宣聿啟文昭,木鐸千秋,教著江河日月;

  有虞肇開有宋,雲仍萬祀,道垂禮樂詩書。”

邵文莊公寶祠有秦小峴題聯云;

 “疏許立身,一飯心常懸北闕;

  功存講學,半弓地已辟東林。”

無錫有四中丞祠。始為周文襄公忱專祠;後乃增入海忠介公瑞為周海二公祠;繼又移周公孔教祠於此;康熙末年,並祀湯文正公斌,稱四中丞。鄒曉屏炳泰題聯云:

 “德澤沛三吳,百利俱興,萬姓謳歌如昨;

  勛名崇兩代,四賢濟美,千秋俎豆常新。”

無錫李忠定公綱祠,即公少時讀書處也。費文恪公淳題聯云:

 “望重三朝持亮節;

  書成十事秉丹心。”

又有李曜聯云:

 “文克經邦,武克定亂,勛名過開元宰相;

  忠以輔主,哲以保身,理學推大宋名儒。”

又有顧端文公憲成祠,顧晴芬侍郎臯題聯云:

 “立朝與天子宰相爭是非,悉宗社遠謀,國本重計;

  居恒共師弟朋友相講習,惟至善性體,小心工夫。”

顧洞陽可久祠,顧晴沙題聯云:

 “教成於家,溯三國六朝,光昭世德;

  慎追乎遠,本一門雙義,佑啟後人。”

又梁山舟學士同書題聯云:

 “事君以道,無憚殺身,昔人稱錫谷四諫之冠;

  當官而行,不求利己,後世高碧山十老之風。”

謝默卿元淮令無錫時,修南門外水仙王廟,並題聯云:

 “牧民資保障,自公至始築城垣,捍患禦災,當首數蓉湖名宦;

  守土展明禋,況我來忝同籍里,報功崇德,只心儀枌社先賢。”

又一聯云:

 “遺愛成神,比諸南國甘棠,蘋藻潔蠲民罔替;

  降康祈福,薦以西湖秋菊,梓桑恭敬我尤宜。”

按:水仙王,姓王名其勤,號少月,松滋人,前明進士,嘉靖間令無錫,倭患方亟,而縣城久未建,自公至,首倡議建之。工甫竣而倭大至,民賴以全。又丈量通境,以定田賦,邑民樂業,以至於今。蓋錫山第一名宦也。默卿亦松滋人,後二百年,繼公宰是邑,故言之親切如此。

無錫惠山有鄒忠公浩祠,公弟炯始遷居無錫也。湯文正公題聯云:

 “六經萬戶千門,只慎獨兩言,上接泗濱,下肩伊洛;

  三疏九年再竄,痛引裾一袂,曉行嶺海,夜渡瀟湘。”

揚州梅花嶺下史忠正公可法祠,蔣心余太史士銓題聯云:

 “讀生前浩氣之歌,廢書而嘆;

  結再世孤忠之局,過墓興哀。”

又墓柱聯云:

 “心痛鼎湖龍,一寸江山雙血淚;

  魂歸華表鶴,二分明月萬梅花。”

又不知姓名一聯云: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勁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

謝蘊山啟昆知揚州時,修葺史閣部祠墓畢,夢閣部來見,因問:“為公修葺祠墓,公知之否?”曰:“知之。此守土者之責也。然要非俗吏所能為。”問己官位,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問:“將來有子否?”曰:“與其有子而名滅,不如無子而名存。”因問:“公祠中少一聯,應作何語?”曰:“一代興亡關氣數;千秋廟貌傍江山。”謝為書丹勒石,今存祠內。

明季,南都破時,江陰閻典史,孤城死守月餘,始殉難。我朝賜謚立祠,堂中有聯云:

 “七十日帶髪效忠,表太祖十六朝人物;

  三千人同心赴義,存大明一百里江山。”

相傳臨難時所自題也。

西湖嶽墳前,有鐵鑄秦檜夫婦及萬俟卨、張俊四像,鐫姓名於胸次,跪於門外。有松江徐氏女題楹柱云: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聞丹陽陳少陽墓亦鑄鐵人,肖汪伯彥、黃潛善;嘉靖間,南安鄭普過之,題楹柱云:

 “丹陛披肝,千古綱常可托;

  荒庭屈膝,兩人富貴何為。”

二像應筆而仆。然則愧恥之心,汪、黃猶未泯矣。

彭文勤公聯云:

 “舊事總驚心,階前檜賊;

  感時應濺淚,廟側花神。”

是題西湖之嶽廟。吳雲樵侍郎芳培聯云:

 “千秋冤獄莫須有;

  百戰忠魂歸去來。”

是題湯陰之嶽廟。對語各切其地,不可移易。

西湖葛嶺下有洪忠宣公皓祠。《錢塘縣誌》載:“忠宣於建炎初使金,不屈,歷十五年始放歸,賜宅西湖葛嶺後,後人因就地建祠。”我朝雍正九年,李敏達衛重修,並書一聯云:

 “身竄冷山,萬死竟回蘇武節;

  魂依葛嶺,千秋長傍鄂王墳。”

亦自確切。

杭州城隍廟在鳳凰山上,地勢高敞,西湖即在眼底。徐文長撰楹聯云: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

  十萬家煙火,盡歸此處樓臺。”

或云紹興府城種山蓬萊閣亦有此聯。

溫州府城外濱江,江中有小島,即謝康樂詩之孤嶼也。嶼中有江心寺,風景極似金山。朱滄湄文翰聯云:

 “長與流芳,一片當年乾凈土;

  宛然浮玉,千秋此處妙高臺。”

寺相傳宋恭帝曾駐蹕於此。旁為文信國公祠,有聯云:

 “孤嶼有鄰,喜得卓公稱後死;

  嚴陵在望,直呼臯父哭先生。”

緣祠左即卓忠毅公敬祠也。又有一長聯云: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誼若龜鑒,忠肝若鐵石;

  敢問何為浩然之氣,鎮地為河嶽,麗天為日星。”

蓋信國公大魁日,出王伯厚之門,“古誼”二句,即其卷中批語也。不獨“忠肝鐵石”,信國能踐斯言;而伯厚之具眼知人,亦若龜鑒矣。又卓忠毅公祠聯云:

 “祠接謝亭,亦有文章驚海甸;

  忠符信國,並懸肝膽照江心。”

《茶余客話》載王文成公題於忠肅祠一聯云:

 “赤手挽銀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白骨,我來何處吊英賢。”

書法遒勁,杭人傳為文成少時真筆。《西湖誌》又載楊鶴於一聯云:

 “千古痛錢塘,並楚國孤臣,白馬江邊,怒卷千堆雪浪;

  兩朝冤少保,同嶽家父子,夕陽亭裏,心傷兩地風波。”

語皆悲壯。近彭文勤公亦題一聯云:

 “賴社稷之靈,國有君矣;

  竭股肱之力,死以繼之。”

則史評也。

山右河津縣薛文清公瑄祠有一聯云:

 “開絕學於胡叔心陳公甫王陽明之前,享祀方堪從廟廡;

  集大成於西河氏太史公文中子之後,誕靈應不愧河津。”

黃星齋宅中為余所述如此。

吳門有許將軍遠祠堂,中一聯云:

 “待張巡若同胞,先死後死,與常山平原義分一席;

  恨李翰不作傳,大書特書,賴紫陽涑水筆補千秋。”

余在吳中修滄浪亭,郡人士復於亭右建五百名賢祠,以五百名賢像刻石嵌諸壁,始自周季扎及言子,逮我朝名宦鄉賢凡五百餘人,春秋致祭,亦一時盛事也。余曾為之記,陶雲汀撫部為之聯云:

 “非關貌取前人,有德有言,千載風徽追石室;

  但覺神傳阿堵,亦模亦範,四時俎豆式金閶。”

又郡中後學裔孫合題一聯云:

 “百代集冠裳,爍古炳今,總不外綱常名教;

  三吳崇俎豆,維風勵俗,豈徒在科第文章。”

則孫子和茂才義鈞撰句也。

蘇州虎邱新修白公祠,即顧伊人塔影園舊址也。賀藕庚方伯長齡聯云:

 “唐代論詩人,李杜以還,惟有幾篇新樂府;

  蘇州懷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畝舊祠堂。”

蘇州郡學之旁有名宦專祠四所,祠各有像,歲久傾阤剝蝕。余下車即屬長洲令王槐午錫蒲重修,工竣,槐午索余各紀以聯。韋公祠云:

 “唐史傳偏遺,合循吏儒林,讀書不礙中年晚;

  蘇州官似謚,本清才名德,臥理能教末俗移。”

白公祠云:

 “諷諭豈無因,樂府正聲熟人口;

  行藏何足辨,名山大業定生前。”

有疑行藏句太空者,余曰:“誰辨心與跡,非行亦非藏,即用香山詩意,但非註腳不明耳。”況公鐘祠云:

 “姓字播弦歌,韋白以來成別調;

  功名起刀筆,蕭曹自古是奇才。”

陳公鵬年祠云:

 “洛蜀任分門,惟楚有才,增賦肯憑官似虎;

  河淮方奪路,如尊乃勇,拯民忍使國無鳩。”

宋漫堂題范文正公祠聯云:

 “兵甲富於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憂樂關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臺。”

露筋祠中聯扁林立,就余所見者,以陳曼生郡丞鴻壽所集“江淮君子水,山木女郎祠”十字為工。黎湛溪河帥亦欲集成一聯,舉王漁洋“門外野風開白蓮”之句,屬余覓對,余以楊升庵“庭前夜雨弄孤筿”句奉應,河帥首肯,謂意境相稱,時代亦不相懸也。然王句是露筋祠本事,楊句實未能恰配,故亦未懸掛。

無錫金匱合建貞節祠,林少穆撫部則徐題聯云:

 “盛典繼毗陵,表千秋潛德幽光,長使冰心昭煒管;

  新祠崇惠麓,聚兩邑貞姬淑媛,群欽風節樹香蘇。”

古無出痘之說,史傳備載人體貌,獨無言面麻者。自唐會昌中,泉州陳黯十三歲,自詠痘花詩云:“玳瑁應難比,斑犀定不加。天嫌未端正,滿面與裝花。”詩載《文苑英華》,此痘事之始見於書者,今則為環區通病矣。有作痘神廟聯云:

 “到此日方辨研媸,更向鴻蒙開面目;

  過這關才算兒女,還從祖父種根苗。”

亦未經人道語也。今人家稱出痘為出寶,又為天花,故吳信辰痘神廟聯云:

 “寶痘勻圓,喜個個金丹換骨;

  天花消散,願家家玉樹成林。”

吾鄉汀建山村中,每數裏必有關廟,廟多塑像,旁必有周將軍立像,即世稱周倉者。亦間有周將軍專祠,輒著靈異,而廟中聯語皆鄙誕不經。緣其事僅見演義,正史中並無其名。考《吳書.魯肅傳》載:“肅往益陽,與關相拒,肅邀關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俗傳關帝單刀赴會自緣此語而訛耳肅因責數關曰:‘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兵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語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關操刀起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按是人姓名不傳,演義似即據此敷衍為周倉事。然紀文達師筆記中稱元魯貞作漢壽亭侯碑,已有“乘赤兔兮從周倉”語,則其來亦已久矣。比至桂林,偶與余小霞談及。小霞述其權荔浦令時,於城外周廟題一聯云:

 “當蜀吳魏之交,擾攘一時能擇主;

  附劉關張而後,偏裨千古竟傳名。”

誠雅制也。

江右管未亭學宣守常德,其鄉人為鐵柱宮即許真君廟求楹貼,管書云:

 “君身自是有仙骨;

  我猶未免為鄉人。”

吳舫翁雲亦有句云:

 “微斯人吳其為沼;

  賴此老海不揚波。”

閩浙分疆處為楓嶺,景最幽峻。嶺巔祀五顯神,極著顯應,俗皆呼為五顯嶺。李笠翁云 :“盤折嵯峨,甲於諸嶺,由麓徂巔,愈轉愈勝。”廟中神鬼,諸像畢備,觀者生恐怖心,故余為之聯云:

 “遠看疑畫,近看似詩,及至身到其間,又覺詩畫都無著手處;

  善者敬神,惡者畏鬼,究竟皆非異物,須知神鬼出在自心頭。”

乾隆十九年,周文恭公煌奉命冊封琉球,使舟至姑米洋,遇颶風,觸礁柁折。時既昏黑,兼大雷雨,帆葉廚棚吹落殆盡,倏見海面一燈浮來,眾悉呼曰:“天後遣救至矣!”須臾舟定。同舟二百餘人,舉慶更生。舟進姑米港,謁廟行香,公獻“願大能成”四字扁,並撰聯云:

 “神為德其盛乎,呼吸回天登彼岸;

  臣何力之有也,忠誠若水證平生。”

張南山題天后宮聯云:

 “大海茫茫,到無岸無邊,觀於天,天高在上;

  飄風發發,正可危可懼,徯我後,後來其蘇。”

張南山寄錄城隍廟一聯云:

 “百行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論事貧家無孝子;

  萬惡淫為首,論事不論心,論心終古少完人。”

曲體人情,不失與人為善之意。又呂仙祠一聯云:

 “修到神仙,看三醉飛來,也要幾杯綠酒;

  托生人世,算百般好處,都成一枕黃粱。”則曠達語也。

吳信辰工為楹聯,楊蓉裳芳燦為選刻松厓對聯一編,不乏清詞麗句,所稍欠者超脫耳。今錄其佳者,如題佛寺門云:

 “禪門無住始為禪,但十方國土莊嚴,何處非祗園精舍;

  度世有緣皆可度,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間即慧海慈航。”

又佛堂云:

 “西方貝葉演真經,總不出戒定慧三條法律;

  南海蓮花生妙相,也只消聞思修一味圓通。”

又題西巖寺云:

 “色相出真空,眼界光明,震旦雲霞圍舍利;

  聲聞歸妙有,耳根清凈,乾陀鐘鼓應迦陵。”

又題千手佛殿云:

 “一心念佛佛如來,鶴唳猿啼,都演出三生妙諦;

  千手示人人不悟,龜毛兔角,直指開四大疑團。”

又題佛堂云:

 “佛言三藐三菩提,禮此莊嚴,即可承三生度脫;

  人貴一噴一醒豁,除他掛礙,何難證一味圓通。”

又題鍾離祖師殿云:

 “一朝棄甲成仙,不用偏裨傳兩晉;

  萬劫銜杯樂聖,聊將散漢著三唐。”

又題財神廟云:

 “蘊玉函珠,善賈固皆蒙樂利;

  心耕筆織,寒儒亦可薦馨香。”

又題臨洮常山大王廟云又稱龍神廟:

 “義膽大於身,陷陣摧鋒,在昔號常山虎將;

  忠魂符厥號,興雲降雨,至今冠桃水龍神。”

又題織神廟云:

 “改草衣卉服之觀,人間溫暖;

  極錯采鏤金之妙,天下文明。”

或傳揚州華陀廟楹聯云:

 “元龍幣聘以來,澤被廣陵,到此日青囊未燼;

  孟德頭顱安在,煙消漳水,讓先生碧血常新。”

 

Copyright©2006 - 2016 lb.nanchens.com  版權所有:永春仙鄉林柄陳氏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