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文共賞 »

楹聯叢話全編

作者: 清 梁章钜 梁恭臣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28日

楹聯叢話 卷六 勝跡上

泰山地大物博,秀甲環區,惜山中楹聯殊少。佳構最著者,岱廟中“帝出乎震,人生於寅”八字,對仗天然,足以俯視一切。然是廟聯,非為全山寫照也。惟半山壺天閣有廷曙墀郡守鏴一聯云:

 “登此山一半,已是壺天;

  造絕頂千重,尚多福地。”

又雨花道院中,不知何名一聯云:

 “雨不崇朝遍天下;

  花隨流水到人間。”

尚非俗筆。

余由東臬擢藩吳中,途出泰安,楊蓉峰太守惠元延余宿岱廟中。是夜廟中月色如晝,而絕頂白雲嗡起,上下竟不相蒙。僉謂三日內必有霖雨。適廟僧索書楹聯,因為撰句云:

 “攬月居然淩上界;

  搴雲便要灑齊州。”

嵩山為中嶽,齊北瀛鯤為河南知府時,嘗招余往遊,未果。後二十年過洛陽,去山不過兩日程,亦心向往而弗能至也。憶吳巢松侍講慈鶴為余談二室之勝,並為述所撰聯云:

 “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恒衡,四塞關河拱神嶽;

  歷九朝為都會,包伊洛纏澗,三臺風雨作高山。”

恒山各寺觀中扁額極多,其以四大字磨崖者,亦復不少。而有楹聯者,不過三四處,殊未見佳。惟南關北嶽行宮一聯云:

 “峻嶽鎮幽燕,近翊黃圖,風雨永昭和會;

  靈山鍾畢昴,遙連紫塞,陰陽叠起貞元。”

氣象尚能相稱。

華山雄奇,甲於四嶽。余曾過玉泉院,聞山僧述嚴道甫侍讀長明有一聯云:

 “三峰三霄通,寶掌千秋留蘚跡;

  一嶽一石作,金天萬里矗蓮花。”

華嶽廟在華山之麓,壯麗與岱廟同。余由秦入隴,往返信宿,皆在其中。庭中古樹極多,或為商周,或為秦漢,皆懸牌為標識。碑刻林立,則多是宋以後物,絕無唐以前者,殊不可解。盧厚山宮保所重摹延熹碑,刻工早竣,尚橫臥地中,為之嘆息者久之。廟僧索留楹聯,因漫書付之云:

 “鴛瓦帖雲霄,俯挹明星兼玉女;

  虎賁臥庭廡,猶強周柏與秦松。”

廟僧未喻其意,亦不知其懸掛與否耳。

衡山遠在南服。讀《衡嶽誌》一冊,亦絕少佳聯。錄其詞旨莊雅,足與靈山相稱者云:

 “居根位而踐離躔,溥雷池風穴之功,柱鎮天南,斗橫地北;

  列三公而配四嶽,標月館露臺之勝,帆隨湘轉,雁到峰回。”

又一聯云:

 “望望七十二峰,工部遊時,詩聖有誰能繼響;

  遙遙一千餘載,文公去後,嶽雲從此不輕開。”

亦未詳何人所撰也。

京師陶然亭,康熙年間水部郎江藻所建,取白香山詩“一醉一陶然”之語為額。百餘年來,遂為城南觴詠之地。戴菔塘璐《藤陰雜記》中,載沈東田方伯遊陶然亭以楹帖:

 “慧眼光中,開半畝紅蓮碧沼;

  煙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風。”

為韻成詩,書壁間。余尋之,不得其處。而聯語實未佳。惟有舊聯云:

 “窗前綠樹分禪榻;

  城外青山到酒杯。”

亦是常語。竊謂曹慕堂宗丞學閔“穿荻小車疑泛艇,出林高閣當登山”二句膾灸人口,便可移作楹聯矣。

京師藤花最著名者,莫如海波寺街之古藤書屋,以朱竹垞舊居而重。其最古而大者,則萬善給孤寺東之呂家藤花,有元大德四年刻字,商寶意詩所謂“萬善寺旁呂氏宅,滿架古藤翠如織。鐵幹誰鐫大德年,模糊辨是元朝植”是也。倪給諫國璉聯云;

 “一庭芳草圍新綠;

  十畝藤花落古香。”

今宅屢易主,而藤尚無恙,庭中菊花亦盛。楊少白庚聯云:

 “萬菊充庭秋富貴;

  雙藤蔓地古煙霞。”

《藤陰雜記》云:“座師王文莊公初寓韓家潭,七月二十五日生辰,每於中秋前後張樂,次第宴乙丑同年及門生。其戲臺對聯最為精切,憶己丑歲則云:

 ‘十七夕彩滿蟾宮,賡隔夜霓裳舊曲;

  廿五載班聯鹓序,萃當年蓉鏡群仙。’

庚寅歲則云:

 ‘壽宇覃喜,借緱山鶴舞餘籌,更譜瑤笙諧鳳吹;

  晚香勵節,集蓬島鹓班舊侶,重翻霓羽侑鸞觴。”

又云:“吳文簡公襄舊宅賜額蘭藻尚存,沈東田方伯及祝茝堂、曹劍亭俱曾居此,相傳為吳梅村祭酒故宅,湯西厓少宰亦寓焉。前後皆名流也。有舊聯云:

 ‘旁人錯比揚雄宅;

  異代應教庾信居。’”

孫公園後相傳為孫退谷別業,吳白華司空官翰林時,曾賃住。公宴座師王文莊公,戲臺聯云:

 “地近春明,憶當年甥館清娛,幾聽後堂絲竹;

  序先秋禊,幸此日師門暇豫,共陪高閣襜帷。”

蓋宅為茶陵彭大司馬維新舊第。公乙丑及第後,於此贅姻。宅後別一第,有林木亭榭,沈雲椒侍郎寓焉。有蘭韻堂聯云:

 “匝地清陰三伏候;

  參天老樹百年餘。”

孫公園前有梁家園,康熙間,孫退谷、龔芝麓皆宴集其中。當時引涼水河入園中,亭臺花木,一時稱盛。今則殊無可觀。李雨村調元寓焉,嘗築看雲樓,聯云:

 “檻外遠山排闥繞;

  樓前積水當湖看。”

趙甌北《簷曝雜記》:“金鰲玉蝀橋新修成,橋柱須鐫聯句,在樞直擬句云:

 ‘玉宇瓊樓天尺五;

  方壺員嶠水中央。’

自以為寫此處光景甚切合。汪文端公為改‘尺五’作‘上下’二字,乃益覺生動也。”

通州河樓正俯運渠,景極雄曠。程玉樵廉訪德潤聯云:

 “高處不勝寒,溯沙鳥風帆,七十二沽丁字水;

  夕陽無限好,對燕雲薊樹,百千萬疊米家山。”

正定府龍興寺中有準提庵,梁蕉林清標題聯云:

 “月上鬥圓光,示教禪心兼法味;

  風吹清梵樂,歸誠景福應真言。”

又題東院聯云:

 “為定慧,為聲聞,布金地於祗園,六通朗徹;

  或凈名,或緣覺,轉法輪於鹿苑,五蘊圓明。”

又李致齋基和題雨花堂聯云:

 “雲籠夜月原無礙;

  鳥宿秋林亦放參。”

阮芸臺先生題杭州府貢院一聯云:

 “下筆千言,正桂子香時,槐花黃後;

  出門一笑,看西湖月滿,東浙潮來。”

為時傳誦。又衡州府石鼓書院中有凈綠閣,閣中有韓文公“綠凈不可唾”一詩,為張南軒先生所書。阮先生制聯云:

 “此真凈綠唾不可;

  我實薄才歌奈何。”

西湖飛來峰,相傳晉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山,嘆曰:“此是中天竺靈鷲之小峰,不知何年飛來。”因以為名。又不知何時,於峰洞中多鐫佛像以鎮,慮復飛去,則更荒唐。峰下即冷泉亭,亭扁舊傳為董香光所題。據《西湖遊覽誌》,“冷泉”二字為白樂天書,蘇子瞻續書“亭”字,今皆不可考矣。惟董香光聯云: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彼教中機鋒語也。又有書王右丞“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句者,亦雅切。至《七修類稿》中又載一聯云:

 “飛峰一動不如一靜;

  念佛求人不如求己。”

則鈍相矣。

靈隱寺山門有趙松雪一聯云:

 “龍澗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今《西湖誌》不載。

西湖向無蘇公專祠,秦小峴觀察始創建之。落成後,阮芸臺先生書楹帖云:

 “欲共水仙薦秋菊;

  長留學士住西湖。”

註云:“宋時杭人呼公為學士,不稱姓。今猶然。”華秋差瑞璜又集公詩為聯云:

 “泥上偶然留指爪;

  故鄉無此好湖山。”

先生又摹公手書“讀書樓”三字為額。

阮先生又集白香山句,題白公祠云:

 “但是人家有遺愛;

  曾將詩句結風流。”

西湖有陸宣公祠,近年所新修者。富海帆中丞富呢揚阿聯云:

 “兩廡薦馨香,咸欽名相謨猷,大儒學問;

  六橋攬風月,猶似川雲宦跡,煙雨家鄉。”

孤山放鶴亭上有巢居閣,道光元年重建。吾鄉陳望坡尚書若霖聯云:

 “祠傍水仙王,北宋尚留高士躅;

  樹成香雪海,西湖重見古時春。”

吳棣華廉訪廷琛聯云:

 “華表千年,遺蛻可聞元鶴語;

  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

閣上聯尚多,以此二聯為最佳。

天臺之萬年寺有王藻儒閣老掞一聯云:

 “身比閑雲,月影溪光堪證性;

  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

又湯敦甫尚書金釗聯云:

  “露氣春林,月華秋水;

  晴光淑景,芳草遠山。”

上方廣寺朱倫翰聯云:

 “四山滴翠環初地;

  一路聽泉到上方。”

阮芸臺先生聯云:

 “以眾華為物事;

  作雙樹之道場。”

錢竹汀宮詹大昕聯云:

 “身似菩提心似鏡;

  雲在青天水在瓶。”

西湖之聖因寺,本行宮。雍正五年,浙江巡撫李敏達始奏準改建。第一進為彌勒殿,有敏達聯云:

 “山外皆山,巒岫繞成清凈界;

  畫中有畫,笙歌譜就太平圖。”

最後為內方丈,敏達亦有聯云:

 “聖德遐昌,北極恩光昭北闕;

  皇仁遠被,西朝瑞靄接西天。”

然此地於康熙四十六年,恭逢鑾輿駐幸旬日,扁聯悉出禦題。雲漢昭回之地,非臣工所當儒染其間。敏達之聯,實應撤去也。

理安寺之松巔閣,舊名法雨院。桂杏農觀察桂菖聯云:

 “薄宦寄明湖,有夢難尋荊樹影;

  前因迷法雨,招魂空叩木樨禪。”

跋云:“先兄文敏公鞫獄粵西,道卒武昌,曹儷笙太傅夢兄曰:‘我與公皆理安寺僧,今當歸矣。’越日,楚督奏函適至,事遂上聞。余分巡至此,因題楹柱,並誌鸰原之感。”

宋錢岊父有書藏在西湖九里松,其故址已不可考。阮芸臺先生撫浙時,曾仿為之。於靈隱寺華嚴閣後,創建一閣,取四部書各種,庋置其上,命僧守之。石琢堂廉訪韞玉題聯云:

 “著作集名流,好事斅當年白傅;

  文章留慧業,賞音俟後世揚雲。”

朱竹垞先生曝書亭中舊有一聯云:

 “會須上番看成竹;

  何處老翁來賦詩。”

汪舟次檢討楫所集杜句也。嘉慶初,阮芸臺先生督學浙江,修葺是亭,為重刻而懸於柱。

嘉興木覺寺中有空翠亭,乃唐僧初夢建寺時故跡。又有三過堂,壁間有坡公三詩刻,蓋坡公嘗三過此堂。詩見集中。其前楹有唐石幢二,高二丈許,偉材也。芸臺先生有題句刻石柱云:

 “惟唐代二幢,是峨嵋山人未過前屋;

  此壁上三律,乃空翠亭僧初夢時詩。”

溫州青田縣有石門洞,洞口有天然石門,因名。傳是劉青田讀書處也。有聯云:

 “似洞非洞,適成仙洞;

  無門有門,是為佛門。”

聞為華亭沈某所題,而忘其名。

杭州有錢武肅王祠,其裔孫梅溪處士泳有聯云:

 “功在生民,惜傳聞異辭,信史尚留曲筆;

  德垂弈祀,悵播遷中葉,支流莫溯真源。”

此確是後裔口氣,詞旨亦落落大方。

西湖花神廟在孤山下,跨虹橋之西,雍正九年,總督李敏達所建。中祀湖山之神,旁列十二月花神及四時催花使者,無不釵飛鈿舞,盡態極研。相傳湖山正神,即李公自塑其像;其旁列花神,皆李之姬侍,實有其人。余於嘉慶元年來遊時,廟貌已敝,而花神精采,猶弈弈動人。近聞紅顏皆成黃土矣。猶記得有一舊聯云: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曼調柔情,情景恰稱。

花神廟旁有月老祠,有金書聯云:

 “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

蓋集《琵琶記》、《西廂記》兩院本成句也。

葛嶺下有葛林禪院,與孤山相對。梁山舟先生集劉劭《人物誌》語為聯云:

 “德行高妙,容止可法;

  威儀齊整,器盋無聲。”

阮芸臺先生聯云:

 “月似丹光出高嶺;

  鶴因梅樹住前山。”

蘇州城南之滄浪亭,自宋牧仲中丞犖修後,復經長洲令許月溪遇及吳中丞存禮、覺羅中丞雅爾哈善三次修葺。今人只知有宋牧仲而已。余藩吳時,復加修治,增設臺榭,蔚成大觀。好事者合獻楹聯,而愜心貴當者實少。齊梅麓太守彥槐一聯云:

 “四萬青錢,明月清風今有價;

  一雙白璧,詩人名將古無儔。”

蓋前祠蘇長史,後祠韓蘄王也。可稱穩切。而“一雙白璧”字,究嫌妝點。余因輯《滄浪亭誌》得集句一聯云: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上系歐陽文忠句,下系蘇長史句,皆滄浪亭本事也。然屢書皆不工,故此聯迄未懸掛。

宋牧仲尚書撫蘇時,為唐六如修墓,建亭其旁,題曰“才子亭”。韓慕廬宗伯作楹聯云:

 “在昔唐衢常痛哭;

  只今宋玉與招魂。”

余嘗過桃花塢訪之,其亭久圮矣。

蘇州圓妙觀七星潭閣有集唐句一聯云:

 “千樹桃花萬年藥;

  半潭秋水一房山。”

最熟人口。按:揚州凈香園中桃花池館亦有此聯。

虎丘亦有花神廟,聯云;

 “一百八記鐘聲,喚起萬家春夢;

  二十四番風信,吹香七里山塘。”

卻移作西湖之花神廟聯不得,惜不知何人所撰。

李蘭卿觀察權蘇臬時,訪得蘇文忠公為僧卓契順書《歸去來辭》石刻於城東定慧寺,復尋得嘯軒故址,因修祠葺軒,以存舊跡。按:定慧寺及嘯軒,並在黃州,前明正統中,蘇州巡撫周文襄公摹勒蘇書於石,太守況公捐祿建寺及嘯軒。寺僧又繪蘇像奉之軒中,遂為郡中名勝。歷久圮蕪,鮮有知者。至是乃一一還其舊。余於道光乙未過吳門來遊,留詩而去。後陶雲汀宮保為之聯云:

 “吃惠州飯,和淵明詩,陶云吾云,書就一篇歸去好;

  判維摩憑,到東坡界,人相我相,笑看二土往來同。”

跋云:“定慧寺有東坡書靖節先生《歸去來辭》,蓋在惠州時,寺僧欽長老遣其徒卓契順為公子致書,臨歸,公以此贈之。其寄欽長老詩云:

 ‘初無往來相,

  二土同一在。’

又云:

 ‘請判維摩憑,

  一到東坡界。’

即謂是也。”同時林少穆撫部聯云:

 “嶺海答傳書,七百年佛地因緣,不僅高樓鄰白傅;

  岷峨回遠夢,四千里仙蹤遊戲,尚留名剎配黃州。”

陳芝楣方伯鑾聯云:

 “翰墨溯高風,輪扶大雅;

  椒馨薦遺愛,鼎峙前修。”

蓋寺中並祀周、況二公,葺為三賢堂也。蘭卿題聯云:

 “江海宿緣深,片石猶留古吳郡;

  軒楹遺址拓,瓣香長溯舊蘇齋。”

時以覃溪師所藏文忠真像及所題舊詩,刻石供寺中;又以王虛舟所題“蘇齋”二字扁懸諸楣,並摹覃溪師像奉之。

虎丘有景李堂,在白公祠內,以太白有《虎丘夜遊序》也。堂中牡丹頗盛,彭春農學士聯云:

 “一序證前遊,太白光芒神久在;

  三章懷絕調,牡丹時節我剛來。”

吳季札墓在江陰縣西二十五里,墓中古篆九字,相傳為孔子所題;碑仆中斷,一夕雷雨,碑石完好如故,但微有斷痕耳。碑亭聯云:

 “星斗芒寒君子墓;

  風雷靈護聖人碑。”

不知何時何人所題也。

松江上海縣城隍廟中有豫園,奇秀甲於東南,水石回環,軒亭四映,各極其勝。陶雲汀督部小駐園中,各書楹帖以紀之。湖心亭云:

 “野煙千疊石在水;

  漁唱一聲人過橋。”

得月樓云:

 “樓高但任雲飛過;

  池小能將月送來。”

三穗堂云:

 “此即豪間,非我非魚皆樂境;

  恰來海上,在山在水有遺音。”

一笠亭云:

 “遊目騁懷,此地有崇山峻嶺;

  仰觀俯察,是日也天朗氣清。”

則集《蘭亭序》語也。又集前人句題西廊云:

 “放鶴去尋三島客;

  約梅同醉一壺春。”

區田之法傳自伊尹,潘功甫舍人曾沂於吳下試行之。因繪圖撰說,流播遠邇。嘗於田畔臨水構課耕樓,頗饒野趣。索余楹帖,為集成語云:

 “側同幽人居,水木明瑟;

  遂存往古務,冬夏播琴。”

韓桂舲先生亟稱之。

太倉州城有曇陽觀,祀一女仙,像設殊麗。相傳前明王文肅公錫爵之女,得道沖舉。或一湯玉茗《牡丹亭》傳奇即演其事,真偽殆不可辨。祠中有集昌黎、少陵句為聯云:

 “雲窗霧閣事恍惚;

  金支翠旗光有無。”

非惟渾成,抑亦研妙。

焦山之麓有松寥閣,俯臨大江,雄勝之概,為江南北第一。閣中聯句以陳恪勤公“月色如晝;江流有聲”八字為佳,惜字跡太弱,不稱其句。僧堂有伊墨卿太守聯云:

 “龕收江海氣;

  碑出魚龍淵。”

下句謂《瘞鶴銘》也。語亦傑創,而分書尤奇偉,直逼漢京,當入焦山長物誌也。

鄭板橋燮題焦山自然庵聯云:

 “山光撲面經新雨;

  江水回頭為晚潮。”

又云:

 “汲來江水烹新茗;

  買盡青山當畫屏。”

太白樓中聯句,以王有才“吾輩此中堪飲酒;先生在上莫題詩”為最著。近人則吳山尊學士聯云:

 “謝宣城何如人,只憑江上五言詩,要先生低首;

  韓荊州差解事,肯讓階前盈尺地,容國士揚眉。”

或雲樓系壹一守一令重葺,守姓謝,令姓韓,山尊特借以寓意云

又閔中丞鶚元聯云

 “千尺青山,妙句豈惟淩小謝;

  一龕金粟,後身須信是如來。”

又李暲一聯云:

 “詩酒神仙,天自夢中傳彩筆;

  樓臺花月,人從江上拜宮袍。”

至姚興澩聯云:

 “狂到世人皆欲殺;

  醉來天子不能呼。”

又徐立綱聯云:

 “愛國有詩儕杜曲;

  報君以士識汾陽。”

李孚青聯云:

 “脫身依舊仙歸去;

  撤手還將月放回。”

俗傳太白捉月而死語皆壯,然只是作太白贊耳,於樓何涉乎?又聞有集太白句云:

 “江空欲聽水仙操;

  壁立直上蓬萊峰。”

頗佳。近胡書農學士聯云:

 “公昔登臨,想詩境滿懷,酒杯在手;

  我來依舊,見青山對面,明月當頭。”

袁簡齋隨園中聯云: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是李鶴峰侍郎因培所贈。又自集唐句一聯云:

 “放鶴去尋三島客;

  任人來看四時花。”

金陵有名園,袁簡齋為江寧令時,曾宴新入庠諸生於此,後歸邢氏。簡齋重遊,贈園主人一聯云:

  “勝地怕重經,記當年絲竹宴諸生,回頭似夢;

  名園須得主,幸此日樓臺逢哲匠,著手成春。”

《隨園詩話》云:“金陵太守謝锽抵任時,索余對聯,余贈聯云:

 ‘太守風清,江左依然迎謝傅;

  先生來晚,山中久已臥袁安。’

陳省齋先生繼其父署守鎮江,余代作對聯云:

 ‘守郡繼先人,看江水長流,剩幾個當年父老;

  梓薪綿世澤,願黃堂少住,留一枝此日甘棠。’”

揚州府署客廳中有一聯,甚雅切,句云:

 “上客盡知名,杜牧詩才,鮑昭賦手;

  前賢有遺韻,魏公芍藥,永叔荷花。”

是王夢樓太守所題。

金陵藩署本明中山王故邸,西偏瞻園,極樹石之勝,聞當時多從根嶽移來。余曾信宿其中,記得一長聯云: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問樓外青山,

  山外白雲,何處是唐宮漢闕 (一作唐陵漢寢);

  小苑春回(一作西回),鶯喚起一庭佳麗,

  看池邊綠樹,樹邊紅雨,此間有舜日堯天。”

相傳中山王自作上半聯,而屬對不就,懸金於門,有能對者酬之。越數月,有諸生某對成,王大喜,遂鐫於柱。是此聯在勝國時已有之,今人以為黃仲則景仁所作者,誤也。彭春農云:“或又傳此聯為錢牧齋句。上聯懷勝朝,下聯頌本朝也。”未知是否。

袁簡齋續《同人集》云:“過客贈隨園聯句可存者,如同年裘叔度侍郎云:

 ‘民不能忘,始信淵雲兼政事;

  敏而好學,莫疑巢許是閑人。

’徐兆璜別駕云:

 ‘廉吏可為,魯山四面墻垣少;

  達人知足,陶令歸來歲月多。

’莊念農太守云:

 ‘著手成春,卷中著述皆千古;

  有官不仕,林下逍遙見一人。’

袁止水中翰云:

 ‘雲山金石圖書,此地可稱三絕;

  循吏儒林隱逸,先生自有千秋。’

趙雲嵩觀察云:

 ‘野王之地有二老;

  北斗以南只一人。’

沈凡民先生云:

 ‘天為安排看山處;

  風來灑掃讀書窗。’

 ‘曠代仙才流下界;

  半天人臥在高窗。’

李晴江明府云:

 ‘潘安仁閑可奉親;

  郭林宗貞不絕俗。’

郭運青侍講云:

 ‘為官不過六百石;

  著書豈止五千言。’

錢辛楣少詹集查初白詩云:‘

 人指所居為福地;

  天留此老應文星。’

陶怡雲云:

 ‘方朔少時,二十萬言書盡讀;

  傅隆老去,八千餘紙手親鈔。’

黃世塏云:

 ‘二十科翰林,老猶似少;

  一百卷文集,多而能精。’

余自嘲云:

 ‘不作公卿,非無福命都緣懶;

  難成仙佛,為愛文章又戀花。’”

又《隨園詩話補遺》云:“上海李林松仲熙贈聯云:

 ‘真才子必得其壽;

  謫仙人未免有情。’”

《南野堂筆記》載:“小倉山房題句甚多,其中有可移作楹帖者,如黃之紀云:

 ‘到處自開詩世界;

  無人不拜老神仙。’

趙雲嵩云:

 ‘喬木十圍人共老;

  名山一席客爭趨。’

丁珠云:

 ‘身閑但急千秋業;

  官罷還貪一縣花。’

黃仲則云:

 ‘文章草草皆千古;

  仕宦匆匆只十年。’

葉紹楏云:

 ‘偶談舊雨人俱古;

  能坐春風客亦佳。’

蒲忭云

 ‘六代雲山隨杖履;

  一園花鳥盡聰明。’

汪汝弼云:

 ‘曠代誰標才子號;

  聞名都當古人看。’

孫原湘云:

 ‘黃初詞賦空千古;

  白下江山送六朝。’”

隨園老人云:“嘗遊南明寺,見沈歸愚先生書對聯云:

 ‘瓶添澗水盛將月;

  衲掛松梢惹得雲。’

未知是集成語,抑或先生自撰耶?”

謝默卿告余云乾隆中,李松雲先生堯棟守金陵時,重浚莫愁湖。陳東浦方伯奉茲題一聯云:

 “此地曾傳湯沐邑;

  何人錯認郁金堂。”

蓋明初以後湖賜中山王,食其租稅,故至今湖樓奉王香火。若古樂府《莫愁樂》云:“石城女子名莫愁,善歌謠,石城在竟陵,其曲云:‘聞歡在揚州,相送楚山頭。’”則莫愁在楚無疑。今石頭城下之莫愁湖,蓋因石城傳訛耳。方伯此聯最可征信也。按:顧起元《莫愁湖考》云:“莫愁村,今在承天府漢江西,石城在州西,晉羊祜所建。鄭谷詩‘石城昔為莫愁鄉,莫愁魂散石城荒。’亦可互證。”若湖上水閣,有先生手題聯云:

 “一片湖光比西子;

  千秋樂府唱南朝。”

自然超妙,則仍用舊說耳。

金陵淮清橋橋門,有集劉夢得、韋端己句云:

 “淮水東邊舊時月;

  金陵渡口去來潮。”

橋門之聯,當以此為最工。

道光初,金陵有某大姓,葺治水榭,有客為集宋人詞句,作楹聯贈之者。出語云:

“波暖塵香,看檻曲縈紅,檐牙飛翠。”上四字,玉田句;下兩句,白石詞也。對語云:“醉輕夢短,在燈前欹枕,雨外熏爐。”上四字,毛澤民句;下兩句,夢窗詞也。意匠新巧,頗傳誦於時。

金陵儀鳳門城樓聯云:

 “聳翠流丹,千仞麗譙輝日月;

  縈青繚白,四圍屏障合江山。”

不知何人所作。

江浦縣之浦口鎮有城,城之東門堞樓三楹,背山面江,形勢勝絕。嘉慶間,適重修工竣,陳香谷中丞桂生按閱,題一聯云:

 “地軸轉洪濤,月湧星垂,三楚江聲分浦漵;

  天關開重鎮,煙霏霧斂,六朝山色擁臺隍。”

時白小山學使又自皖中寄題集杜一聯云:

 “雲白山青萬餘里,

  江深竹靜兩三家。”

皆為時所稱。

燕子磯本在江中,近因沙灘日長日寬,遂離江稍遠。有高閣淩空而立,俗所稱鐵鎖練孤舟者,今鐵索尚存,猶令人不可方物。旁有永濟寺柱聯云:

 “松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忘卻何人之款。

謝默卿云:“吳下園亭最勝,如齊門之吳氏拙政園,閶門之劉氏寒碧莊,葑門之瞿氏網師園,婁門之黃氏五松園,其尤著者,每春秋佳日,輒開園縱人遊觀。釵扇如雲,蝶圍蜂繞,裙屐年少,咨其評騭於衣香人影之間,了不為忤。金閶名姬,反以此增聲價焉。各園楹帖不少,今僅記網師園中有一聯云:

 “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語涉纖巧,而狀艷冶之景如在目前,固自妙麗無匹也。按:此聯與西湖花神廟一聯相仿,而簡練稍遜之。

蟂磯孫夫人祠有徐文長聯柱云:

 “思親淚落吳江冷;

  望帝魂歸蜀道難。”

相傳修祠工甫竣,董役者夢夫人諭之云:“楹聯且緩制,須至某日時,有徐先生過此,求其撰題可矣。”至期,文長適到,遂信筆書成,夜夢夫人來謝。近楊雪茮慶琛觀察蕪湖時,亦題聯云:

 “空江蘋藻祠靈澤;

  故國松楸夢惠陵”。

門額為靈澤夫人祠亦佳。其妙皆在不著議論,而自然雅切也。考《蜀書》云:“先生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又云:“先生既定益州,而孫夫人還吳。”裴松之引《漢魏春秋》云:“先生入蘇州,吳遣迎孫夫人,夫人欲將太子歸。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孫夫人事見於正史者,不過如此。若泛及小說演義,鮮不貽笑大方矣。

《簷曝雜記》云:“江陰君山,以春申君得名。其山臨江,為一邑勝境。有聯云:‘此水自當兵十萬;昔人曾有客三千。’”

安徽城外之大觀亭祀余忠宣公,雄壯甲於皖江。鄧嶰筠督部聯云:

 “樽前帆影,檻外嵐光,數勝跡重重,都向江頭開畫本;

  樓上仙人,閣中帝子,溯遊蹤歷歷,又來亭畔吊忠魂。”

按:督部由湖北廉使、江石藩伯,擢撫安徽。故次聯云爾。

又有汪恩一聯云:

 “跨太白樓之上,鴛瓦排雲,倚畫檻一味鄉愁,已漸近鐘阜晴嵐,六朝城郭;

  橫彭蠡江而西,鷺濤堆雪,喚沙鷗共談宦跡,最難忘峨眉春水,萬里風帆。”

汪蓋吳人,曾宦四川,此聯乃守安慶時所作。又陶沄一聯云:

 “倚檻蒼茫千古事;

  過江多少六朝山。”

南昌滕王閣大門有一扁云“仙人舊館”,吾鄉李春園太宗其宴所題。姚鐵松中丞棻初蒞任,見扁極稱賞,嘗向太守乞此扁改題己名,太守不可,乃語太守曰:“扁不見讓,須為我別撰一聯,如不佳,仍須讓扁也。”太守於次日,即呈聯句云:

 “我輩復登臨,目極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賞,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上聯用韓昌黎記語,下聯用王子安序語也。中丞大加擊節,遂寢前說。至今太守之扁,中丞之聯並存,可備滕王閣一故實矣。《湛淵靜語》云:“滕王閣舊置王勃詩序碑當正位,昌黎作重修記居其旁。古心江公治隆興,遂遷韓碑居正,退勃於旁。公嘗刻碑陰,略云:‘勃八代未變之文,俳優語也;昌黎文一變直至於道。’舊見墨本,今亡之。”

宋牧仲先生滕王閣聯云:

 “依然極浦遙山,想見閣中帝子;

  安得長風巨浪,送來江上才人。”

阮芸臺先生聯云:

 “帝子長洲,仙人舊館;

  將軍武庫,學士詞宗。”

並佳。

舒白香於臘杪遊靖安之揚鶴觀,喜其高僻,遂留度歲,為道士作春帖云:

 “遙聞爆竹知更歲;

  偶見梅花覺已春。”

頗有“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之意。

白香遊廬山天池,僧屬題寺楹,信筆作長短二聯云:

 “一水印天心,指月證三生之果;

  六根無我相,飲泉清萬劫之塵。”

又云:

 “天上有池能作雨;

  人間無地不逢年。”

虎溪三笑亭有唐蝸寄先生聯云:

 “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

  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相傳阮芸臺先生於江西石花洲集句一聯云:

 “楓葉荻花秋瑟瑟,

  閑雲潭影日悠悠。”

既合風景,而成句又在人人意中。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余聞之彭春農學士云:“此語饒州燒作磁聯,其款或署曹文恪,或署先文勤公。實乃舊句,非芸臺師集成者。”

江州白太傅祠有一聯云:

 “楓葉四弦秋,悵觸天涯遷謫恨;

  潯陽千尺水,勾留江上別離情。”

頗近自然。

大慶嶺上雲封寺,一名掛角寺。寺門聯云:

 “山中藏古寺,

  門外盡勞人。”

又一聯云:

 “驛使暫停花下騎;

  寺門深掩嶺頭雲。”

長白觀瑞聯云:

 “掛角何時,偶為嶺上主人,猶想像千秋風度;

  舉頭欲問,可許山中置我,試管領萬樹梅花。”

李笠翁題廬山絕頂聯云:

 “足下起祥雲,到此者應帶幾分仙氣;

  眼前無俗障,坐定後宜生一點禪心。”

又云:“遍廬山而扼勝者,皆佛寺也。求為道觀,惟簡寂觀數楹而已。天下名山,強半如是。釋道應作平等觀,不知世人何厚於僧而薄於道。聊題一聯,為黃冠吐氣雲: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該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

  世間好語佛說盡,誰識得五千妙論,出我仙師。’”

瑞州府治後有鳳凰山,山之左有東軒,乃蘇文定公轍謫筠州監酒稅時所建。瑞州在宋時為筠州也。翁覃溪師為補題“東軒”二字額,並為之記。復集蘇詩為聯云:

 “天下幾人學杜甫;

  當時四海一子由。”

錢裴山中丞楷巡撫湖北,甫三月,即被命內召。瀕行,留題黃鶴樓一聯云:

 “我去太匆匆,騎鶴仙人還送客;

  茲遊良眷眷,落梅時節且登樓。”

不脫不粘,卻一時情景俱到,他作所不能及也。

黃鶴樓聯扁極多,自以錢裴山所撰為最。其餘彼善於此者,如魯亮儕之裕云:

 “到來徑欲淩風去;

  吟罷還思借笛吹。”

薩湘林薩迎阿云:

 “一樓萃三楚精神,雲鶴俱空橫笛在;

  二水匯百川支派,古今無盡大江流。”

又黃虎文云:

 “上頭有客題詩句;

  隔岸何人共酒杯。”

又相傳有一聯云:

 “何時黃鶴重來,且自把金尊,看洲諸千年芳草;

  今日白雲尚在,問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不著議論,而自擅清新。惜未詳何人所撰也。

黃鶴樓之左為太白亭,今呼仙棗亭,遊人觴宴咸集此中。余本敦聯云:

 “此地饒千秋風月;

  偶來作半日神仙。”

朱詠齋士彥聯云:

 “此間可談風月;

  斯世豈有神仙。”

語皆活脫。畢秋帆先生聯云:

 “攬勝我長吟,碧落此時吹玉笛;

  學仙人漸老,白頭何處覓金丹。”

又不知何名一聯云:

 “宛然海上三山,藐矣安期,先我亭前探棗實;

  猶是江城五月,仙乎太白,與君笛裏聽梅花。”

晴川閣與黃鶴樓隔江對峙,而遊人題句不及黃鶴樓之多。有李拔集經語一聯,以大字磨崖云:

 “沱潛既道;江漢朝宗。”

又蕭德宣集詩句一聯云:

 “漢口夕陽斜度鳥;

  楚江燈火看行船。”

又陳望之中丞淮聯云:

 “靈瀆走雙龍,夾岸直疑銀漢落;

  仙蹤杳孤鶴,隔江但有白雲來。”

又陳大文聯云:

 “傑觀飛甍,檻外蜀吳橫萬里;

  風帆沙鳥,天邊江漢湧雙流。”

又溧陽宋鐄新題一長聯云:

 “棟宇逼層霄,憶幾番仙人解佩,詞客題襟,

  風日最佳時,坐倒金尊,卻喜青山排闥至;

  川原攬全省,看不盡鄂渚煙光,漢陽樹色,

  樓臺如畫裏,臥吹玉笛,還隨明月過江來。”

湖北石首縣有繡林山,相傳漢昭烈帝納孫夫人於此,錦章如林,因名。舊有昭烈及夫人合祠,有為之撰聯者云:

 “錦繡江山,半壁雄心敵吳魏;

  風雲兒女,千秋佳話掩甘糜。”

聯句固佳,而甘、糜連用,於古未聞,恐亦涉演義語。考昭烈眷屬,見於《蜀書》者,不一而足。初云:“呂布襲下邳,虜先主妻子。”後云;“因先主求和於呂布,布乃還其妻子。”又云:“至小沛,為高順所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後云:“曹公助先主生禽呂布,復得妻子。”又云:“曹公東征先主,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公以歸。”此後不言妻子復歸之事。及當陽長阪之追,又云:“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數十騎走。”又云:“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又云:“先主既定益州,而孫夫人還吳。”又《甘皇后傳》云:“先主在小沛,納以為妾。先主數喪嫡室,後常攝事,隨先主於荊州,產後主。曹公追及先主於當陽長阪,於時困逼,棄后及後主,賴趙雲保護,得免於難。”此外惟有一穆皇後,皆“合葬惠陵”。又,《糜竺傳》云:“竺迎先主於小沛,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其終亦不詳,蓋先主眷屬屢經散失,殆不乏其人。其有姓氏可考者,惟甘、穆二皇后,孫、糜二夫人而已。

嶽陽樓中有一聯,頗壯闊,句云:

 “四面湖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忘卻何人所撰。關中周元鼎聯云:

 “後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亦頗自然。余謂李西涯有嶽陽樓詩句云:

 “吳楚乾坤天下句;

  江湖廊廟古人心。”

似可移作聯句。近畢秋帆先生一你聯:

 “湘靈瑟,呂仙杯,坐欖雲濤人宛在;

  子美詩,希文筆,笑題雪壁我重來。”

則尤見意匠也。

 

Copyright©2006 - 2016 lb.nanchens.com  版權所有:永春仙鄉林柄陳氏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