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閩台年俗話趣聞(四)

編輯:德能  來源:海峽之聲網  更新時間:2013年10月20日

閩台年俗話趣聞(四)

2013年02月25日

做年糕活動。閩台兩地區過年風俗“清塵”以後,緊接著就是忙著做各式各樣的年糕。閩台兩地的年糕非常有特色,有濕也有幹。濕的俗稱叫“粿”。單單“粿”的款式就有好幾樣,分別有:發粿,指發財發傢伙,最受人們喜愛是家家戶戶必備的東西。有大床和小碗頭,小碗頭裝的款式就叫:碗粿或者碗糕粿。還有鹹粿,鹹粿有調和口味。再來就是“豆包仔粿、葉仔包粿、菜頭粿、芋仔粿”等等。反正閩台兩地民眾過年喜愛準備粿類這種東西,就是取閩南語諧音的意思——“過年食粿確有傢伙”。值得注意的是,過年前人們很少準備甜粿,那是在新年的正月初九“敬天公”時才用到。

說到做“粿”的過程,非常費工費時和費精神,相當麻煩。做“粿”必須先從浸米開始,經過一個夜晚,然後在磨上面磨出粿漿,再由布類粿巾盛著用重物壓出粿粞,然後再參入佐料打均勻,放在炊床裏蒸炊,經過四、五、六小時的時間,一床粿才算是做出來,整整要花費兩三天。而且炊出來的粿,不一定是一模熟透好看的粿樣。往往一些腳手比較遲純的婦女,在炊粿期間掌握不住火候,斷了水把粿巾都燒焦了,把炊床裏面的粿炊成“定頭爛”(半生不熟),這是時常有發生的事情。所以說做粿炊粿也是最能考驗一個家庭婦女技術開巧的主要問題。有經驗的人,她們通過聽水開的聲音,和辯別火勢,用點香支計算時間。因上世紀七十年代,時鐘、鐘錶還算是稀罕的東西,所以靈巧的家庭婦女,往往會通過點香,算支數來計算炊粿的時間。掌握火候,最終炊出來了一床漂亮、理想粿的模樣出來,讓人稱讚。

炊粿做粿確實是一件非常煩瑣而又複雜的工作,一切要一步一步慢慢做起來,千萬不能急躁才會把粿炊好做好。所以閩台兩地流行一句在做粿時提醒的俗語話是這樣說到的:守飯亻惡 爛,守某亻惡大,守粿愛會定頭爛。閩南話這字守zùi,是指急的意思。急著吃飯;飯偏偏煮不熟。急著娶某(娶老婆),自己卻還未成年,只能夢啊夢等啊等,一年過了又一年。急著炊粿食粿,做粿卻是慢性病,更要腳步手步,各項步數照頭來。所以說“食粿免本事,做粿炊粿著愛憑本事看功夫。”

說了年糕濕的“粿”,再來說一說幹的糕仔。糕仔的做法必須先將大米在鍋(鼎)裏燜火炒熟,然後再上石磨上研磨,磨出來的松米粉再參入烏(紅)糖或是白糖,在舂臼挨。有的是用糕仔模印出來成型的形狀,而有的就放在蒸籠裏蒸炊。糕仔模印出來的形狀分別有魚、雞、狗、花等等形狀,非常可愛。蒸籠裏炊出來的形狀較為單純,只有大小床之分。做糕仔過程也是比較麻煩,但糕仔一入口裏,香甜可口,深受人們的喜愛。閩台兩地便有俗語話這樣說到:食糕仔配菜,想著磨糕仔攑(抬)枷。意思指麻煩、不容易、辛苦。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