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百忍堂:九世同堂的張氏家族

作者:  來源:中國傳統文化資訊摘錄  更新時間:2017年09月15日

百忍堂:九世同堂的張氏家族

2016-10-07

百忍堂為張姓堂號,據《舊唐書》卷一百八十八列傳第一百三十八記載:“鄆州壽張人張公藝,九代同居。北齊時,東安王高永樂詣宅慰撫旌表焉。隋開皇中,大使、邵陽公梁子恭亦親慰撫,重表其門。貞觀中,特敕吏加旌表。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過鄆州,親幸其宅,問其義由。其人請紙筆,但書百餘‘忍’字。高宗為之流涕,賜以縑帛”。

自張公藝為唐高宗書百“忍”後,各地張姓及其後人大都以“百忍”為堂號,並將之列為祖訓。

張公藝(578-676),鄆州壽張(今河南省台前縣孫口鄉橋北張)人,生於北齊承光二年,卒于唐儀鳳元年,曆北齊、北周、隋、唐四代,壽九十九歲。張公藝是我國歷史上治家有方的典範,他那九世同堂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被傳為美談。

據《張氏族譜》記載:“公藝幼年,有威德之望,正德修身,禮讓齊家。立義和廣堂,制典則,設條教,以誡子侄,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婦順,姑婉媳聽,九代同居。闔家九百人,每日鳴鼓會食;養犬百隻,亦效家風,缺一不食。

傳說唐高宗參觀九世同堂的張府時,見他們住有四百個生活區,土地及一些財產完全歸集體所有,男女服裝統一製作,據個人可體而選。凡有婦女帶孩子探親,無論是誰的孩子,不講親疏遠近,只要近在身邊就攜帶而去,體現了親密無間不分彼此的良好家風。同時,張公藝還向唐高宗介紹說:“我們九世同居,全家有九百多人口共用餐飲,每到吃飯時間,以擊鼓為令,群坐餐廳,男女分別入席,老人在上,晚輩在下,兒童另設桌凳,謙恭禮讓,上下仁和,雍雍睦睦。甚至家養的一百條狗也共同進餐,缺一不食。

為了考驗張公藝的治家本領,高宗皇帝賜給他兩隻梨子,想看他如何處置。張公藝接過後,遂讓家人用石臼粉碎,入缸注水,鳴鼓集合全家,後人用小匙飲汁一口,只有這樣才能使全家人都能共沐皇恩,這些傳說至今還畫在百忍堂的牆壁上。

張公藝以和治家,仗義疏財,九代同堂,人多家業大,騾馬成群。有許多遠親近鄰時常登門求助,有的借糧,有的借錢,有的使用農具和牲畜。講信用的到時歸還,也有些人借去不還,甚至把農具和牲口賣掉。天長日久,家人有的憤憤不平,提出今後決不再借給他們。張公藝卻說:“如果他們都像我們一樣,什麼都有,還來求我們嗎?因為他們有困難,所以,才求助我們。”

張公藝九世同堂的盛事,除了《舊唐書》外,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唐紀一七》、元吳亮的《忍經》、明李贄的《史綱評要.唐紀》、明末清初王夫之的《讀通鑒論》、清吳乘權主編的《綱鑒易知錄》,還有《山東通志、孝友傳、人物志》、一九一五年版的《辭源》等都有比較簡約的敍述或評價。

相傳唐高宗過張府的次年,降旨為張家修建“百忍義門”,封張公藝長子張希達為司儀大夫,同時另降一道“分食十道”的聖旨。“十道”是指貞觀初年將天下分為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十道。張公藝父親張興生有十男,分別是張溫、張良、張惠、張茂、張儉、張藝、張誠、張讓、張秀、張嚴,張公藝行六。《百忍堂張氏行輩名實要略》記載為了讓天下人都來學習張家“禮讓齊家”的美德,高宗降旨讓其兄弟十人分食十道。於是,除張公藝守祖塋外,其他兄弟九人分赴各道定居,時在乾封年間(666-667年)。從此,這個大家族析居全國各地。遷出的人都不肯忘記祖上恩澤以及兄弟張公藝持家七十多年帶來的興盛與榮耀,難捨難分之情無以言表。為日後相聚有憑,張公藝砸一鐵鍋為十塊,兄弟十人各執其一,盼以後再團聚時拼接。故舊時有“鐵鍋張,遍天下”的說法。

 

張氏家訓《百忍歌》

忍是大人之氣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熱,能忍冬不冷;

能忍貧亦樂,能忍壽亦永;

貴不忍則傾,富不忍則損;

不忍小事變大事,不忍善事終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愛敬;

朋友不忍失義氣,夫婦不忍多爭競;

劉伶敗了名,只為酒不忍;

陳靈滅了國,只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為財不忍;

項羽送了命,只為氣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來創業人,誰個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難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後忍之方,裝聾作啞忍之准;

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結鄰近;

忍得淡泊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餘積,忍得荒淫無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倫,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爭鬥消仇憾;

忍得人罵不回口,他的惡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沒勁;

須知忍讓真君子,莫說忍讓是愚蠢;

忍時人只笑癡呆,忍過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聽人言便不忍;

世間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

事來之時最要忍,事過之後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個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萬禍皆灰燼。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