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江南第一家--義門鄭氏

作者:墨香詩韻 發表于歷史  來源:每日頭條  更新時間:2020年07月19日

江南第一家--鄭義門

3000人的大戶人家如何一起生活  2017-02-24

浦江縣鄭宅鎮很小,名氣卻很大。在浦江縣城東10多公里的鄭宅鎮,有一個「鄭義門」古建築群。居住在此的鄭氏家庭於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被朱元璋賜封為「江南第一家」。在鄭宅鎮廣場的廣場上有九座牌坊,恰合鄭氏義門的九世同居,展示著鄭氏九世同居的深遠文化內涵與歷史資訊。這裡的每一座牌坊都有出處,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故事。

牌坊群的第一坊,就叫「江南第一家」。「江南第一家」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所賜。鄭氏家族從南宋開始同居,到明初已經幾百年沒有分家,幾千人同財共食,和睦相處。當時,鄭氏義門的孝義聞名天下,為了表彰義門代代相傳的孝義家風,朱元璋在洪武18年(公元1385年)親賜「江南第一家」予以旌表。

第二座牌坊叫「孝義門」。鄭宅原叫仁義裏,後來因為鄭氏家族的孝義家風被歷朝所推崇,許多感人的孝義事跡也常被鄉民傳頌,又經常被朝廷表彰,就改成了孝義門,後來連村名也叫作孝義門了。

第三座牌坊叫「三朝旌表」。這跟前面兩座有一定的關聯,因為鄭氏義門從南宋開始不論風雲如何變幻,不論是戰爭亂世還是太平盛世,他們總是始終如一,家族的日子還是過得有條不紊。不論誰當權,他們都按照自己的規則,治理好家族事務,處理好跟鄰裏關係。

第四座牌坊叫「有序」。因為鄭氏義門把「有序」和「師儉」當作了治家的兩大支柱。「有序則不亂,不亂則安。」鄭氏義門數百年同居共食,沒有序肯定要亂的。鄭氏義祠堂專門設立了一個有序堂,制定了 168條家規,天天用相關內容來教育子孫。

序第四坊後,依次叫「恩德」牌坊,「麟鳳」牌坊,「取義成仁」牌坊,「禮部尚書」牌坊和「九世同居」牌坊。令人稱奇的是九座牌坊的建築風格和建築材料各不相同,有磚木混合結構的,有木結構的,有石雕的,有磚雕砌的。

沿著鄭宅鎮廣場一路經過九座牌坊後,就到了江南第一家鄭氏家範的正門口,站在門口看這座老宅充滿了歷史氣息,不同於其他老宅的是,鄭氏家範的門口最多的就是滿牆壁的題字和牌匾。

據導遊的講解當時已經是3000人的大戶人家,最多的時候達到了十五世同居共食,而這裡只是他們的老宅。對如此的大戶人家,有專門負責廚房的,有專門負責財產的,有專門負責服飾的,有專門負責夜間巡邏的,不得不感慨在當時就擁有如此的明確分工。

一路觀賞的時候導遊也在給我們講解這裡的歷史:江南第一家數百年間家族人員 173人為官無一貪瀆,以其清廉家風揚名於世。其 168條家規經宋濂整理帶至南京,成為明代典章制誥的藍本,史上鮮見。

據史料記載:居住在此的鄭氏家族從始居祖鄭綺起,全族內部共財聚食,以孝義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葉,十五世同居共食。歷宋,元,明三代,長達 360餘年,時稱義門鄭氏,故名「鄭義門」,浦江鄭氏家庭如此義居,屢受朝廷旌表,還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賜封為「江南第一家」。

現在在鄭氏院內的一些房子內依然保留還原了當時居住時的生活情景:帳房,學堂,飯堂等等,通過一些人物模型讓我們感受到了當時3000人大戶的鄭氏。

如果當時鄭氏的孩子們犯下錯誤的話,按照家規要來到這裡擊鼓,隨後處置。輕者只是打一下,重者提出家族的也有,格外嚴厲。

在前廳和拜廳門口有明初文臣之首宋濂手植的古柏,遠遠的看起來枝幹虯勁,上薄雲天。如今可惜的是有兩棵已經枯死,唯獨另外兩棵還在存活中。

天下第一家鄭義門,不但是中外的華夏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更重要的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家族的發展,家族的興旺必須遵守家族的規矩,如此才能得到長久的昌盛。

 

Copyright©2006 - 2020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