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藏在閩台批信裡的“密碼”,你看得懂嗎?

原創:張錚  來源:台海雜誌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06日

藏在閩台批信裡的“密碼”,你看得懂嗎?

2022-03-04

家書抵萬金

褪色的字跡、泛黃的信紙、陳舊的信封……一封封閩台批信的背後,對應著怎樣的一段歷史?令人似懂非懂的圖案中,又藏著怎樣神秘的“暗號”?一枚小小的郵戳,承載了一段段歷經波折的兩岸家書之路。

漳州文史學者林南中從一封封家書的實例中,解密“閩台批信”的時代標誌。讀懂一封封陌生的閩台批信,才能走進專屬於那個時代的故事。

1948年 4月從臺北寄漳州三民路華莆茶莊的信件,背面有三個郵戳,分別寫著“臺灣”“廈門”“龍溪”,說明此封信從臺灣寄出,經廈門中轉,最終到達龍溪(現漳州)。

一封信上的郵戳越多,意味著郵路越曲折。兩岸隔絕時期,台批常通過海外以“子母信”的形式輾轉多地,才能送達。

已有三十多年收藏經驗的林南中,從十幾年前就開始零零散散地收藏台批了,截至採訪,他個人收藏的台批數量已高達近五百件,所涉及的範圍從明清時期直至兩岸三通以後。

“台批是兩岸通信的珍貴歷史記憶,也是挖掘兩岸歷史文化的重要史料。”林南中表示,作為文史愛好者,他時常在台批中找到一些“意外驚喜”,諸如一些鮮為人知的地名、奇聞軼事等,不斷從台批中獲取資訊,豐富地方文化的研究,是他的志趣所在。

《台海》:從一封閩台批信上,我們能獲取到哪些資訊?

林南中:閩台批信形式豐富,有的是正式實寄封,有的是托人捎帶批信實物,有的為手稿或草稿,有的則收錄於文獻、批契、族譜等。

閩台批信真實客觀地反映了不同時期兩岸之間的政治、軍事、經濟、金融、郵政、交通、文化等狀況,是閩台史的珍貴文獻載體,具備了歷史文獻的諸多要義和文化遺產價值,是研究兩岸家族史、移民史、民俗民風的重要史料。

《台海》:有些閩台批信上沒有出現具體的時間,如何判斷它屬於什麼時期?

林南中:字跡、批信所用材料都可以較為直觀地看出批信的時期。早期的人們常用毛筆書寫,且呈現豎向、從右至左的書寫習慣。但這種判斷方式也不可能完全準確,因為有些對新事物接受程度比較高的人,也會使用橫向、從左至右的書寫方式,如我手上有一件用外文寫的書信,用的就是橫向書寫。

民國時期鋼筆書寫的批信逐漸多了起來,早期有一種墨水滲透力很強,在紙上幾乎能浸透信紙,這種便可較為容易地分辨出它的時代。兩岸三通後,有一些老臺胞保留著早期的書寫習慣,這種便不好判斷了。所以,要從落款時間、信封郵票、郵戳、信紙材質、書寫人等多方面綜合分析。

不同時期的閩台批信,也會具有一些明顯的時代風格。比如明清時期一直到民國初期,一些批信上採用“信簡”或“露封”樣式。即不用封套,寫信人在紙上寫上內容後簡單地折起來,再寫上位址,即為一封批信了。這不僅在閩台批信中常見,在僑批以及許多國內通信往來都會採用這種形式。

隨著民間信局的發展,民國時期開始出現由不同信局印刷的“固定封”,有的信封上會印上信局的名字,頗有如今“打廣告”的意味。對於一些常用批信語言、格式,甚至也有了印刷好的“範本”,如涉及寄款的批信,信封上已經有印刷好的問候敬語、報平安的常用語言,人們只需要在上面寫上姓名與匯款金額即可。

民國時期也有很多工廠、公司等,會在紙上印上自己企業的名字與相關資訊,類似於如今常見的單位公文頭紙張,這也是當時一種常用的信紙。到了兩岸三通後,批信的樣式、種類更是豐富多彩。還出現了許多製作精美的賀卡、請柬等。

《台海》:除了這些直觀的方法,我們還可以從批信中提煉哪些有價值的時代資訊?

林南中:批信上的郵票也體現了很多時代資訊。日據臺灣時期,臺灣的郵政、金融等由日本管理,臺灣使用日本郵票。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10月接收臺灣,臺灣回歸祖國。

1945年11月 4日中華民國政府行政當局下令在臺灣發行中華民國郵票,在接收日本發行的郵票上,無論流通與否,均需加蓋“中華民國臺灣省”戳文後才可流通,這是光復初期閩台批信的重要特點。1946-1949年,逐步廢除日本郵票,使用中華民國郵票。

郵票蘊含豐富的符號,包括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事物、風光、歷史人物、重大事件等。同時,作為僅次於紙幣的有價憑證,郵票的材質也很特別,不容易腐蝕而且具有防偽等特點。當時許多批信實寄封上的郵票常常被剪去用以收藏,可見人們對郵票的喜愛。

《台海》:信封上有時還有一些似字非字、似數非數的圖案,這是什麼?

林南中:這是蘇州碼,一種曾在民間十分流行的傳統數位手寫方式。產生于蘇州,由算籌演變而來。由於蘇州碼容易學習,書寫便捷,一串數字能連筆寫出,且寫法如同算珠,可以配合算盤使用,曾被廣泛用於商業中。

根據實際情況,蘇州碼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據說,現在還有一些海外店家使用這種蘇州碼,但其數位其實不是面向客戶,往往只有商家知道它的真實標價,其中也暗含了一些價格競爭。舉例來說,夥計是看得懂實際價格的,面對普通客人時,就會把價喊高一些;而面對常客時,可能叫價就會低一些。

1920年晉江東石塘東村許祖京寄臺北大福埕許桂芬家書。背面上封口處有:香港乾德造。封背用蘇州碼寫著“信成、付351、6元”字樣以及水批幫號2422幫。

《台海》:有些批信上有好幾個郵戳,為什麼?

林南中:從郵戳中可以看出一封信的寄出時間與接收時間,同時也是郵路的重要反映,與現在的“快遞單號”類似。

在兩岸隔絕時期,閩台兩地無直接的“三通”往來,但仍有部分臺胞採用華僑身份,或者透過菲律賓、香港、美國等第三地的親友中轉,寄信到祖地,架起兩岸聯繫的橋樑。

每到達一個地區,信封上就會被蓋上一個郵戳。郵戳越多,意味著它中轉過關的地方越多。若一封信上蓋了很多郵戳,說明它的郵路十分曲折。

講述 | 林南中

整理 | 張錚

編輯 | 劉舒萍 張錚

圖片提供 | 林南中

 

 

Copyright©2006 - 2020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